四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填空。

(1)《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      写的长篇小说,    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       

(2)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    ,表现了他              的特点。

 

2、看拼音,写词语。

xī shuài_______ bō xuē_______ yī wēi_______ qīn xí_______

pái huái_______ fáng yù_______ yān zhī fēi fú_______

3、根据意思写成语,并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1)指某事常常见到,不足为奇。( )

(2)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 )

(3)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

(4)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配对儿。( )

①“故圣人________,睹始知终。

②夏日里的故乡,偶尔烈日当空也能下着绵绵细雨,可对于我们却是________的事情。

③“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谓________”。

④面对困难我们只有________地找寻战胜他们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4、填写下列古诗和古文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 一儿以日初出远,(   )。  

2. 爆竹声中一岁除,(   )。  

3.(   ),路上行人欲断魂。

4.至今不会天中事,( )。

 

5、课文在线。

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流逝的踪迹,表现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星期天》是________回忆母亲的一篇文章。文章主要讲了母亲答应了“我”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游玩,可却因为母亲的___________而没有实现,作者用了反衬的写法,把“我”的___________写得十分形象,但这也正反衬出了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

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滴在________,我的日子滴在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_。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杜甫草堂。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描绘的事初春景物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反映出诗人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号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既对,又不对。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作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作客观观察,或上溯亿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几时有说起。

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阳光,因而我们看不见它。当它沿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今天,月亮绕地球一周需用29.52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是经过一圆一缺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呢?

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4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的3倍,这就是说,当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也就是说,那时候一个月不是30天、29天,而是9天,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________”。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7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40天、50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有二十五有了。

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来看,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多项选择)。

A. 分类别   B. 列数字   C. 作比较   D. 下定义

E. 举例子   F. 打比方

45节横线上应填(    

A. 初四   B. 初五   C. 初九   D. 十五

5最后一节中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下列与历来一词对应的表时间的词语有(    )(多项选择)。

A. 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   B. 4亿年前   C. 7千万年前   D. 今天

65节说明了3个不同时期月亮绕着地球旋转的情况,这3个时期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一分钟演讲

  ①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降了半旗致悼。

  ②这是非常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国家元首相继去世,联合国还从来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③为此,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广场上,言词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国家的第一元首去世,联合国大旗依旧升得那么高;中国的第二元首去世,你们却为他降半旗,这是为什么?”

  ④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前台阶上发表了一次十分简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的决定。原因有二: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的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完了。”

  ⑤他说完转身就走,广场上只留下了那些哑口无言的外交官,随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1.多音字组词。

 2.写出反义词。

  罕见——(   ) 聚集——(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不计其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哑口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第②节中“是非常罕见的事”的“这”指____________。

  (2)第③节中“你们却为降半旗”的“他”指____________。

  (3)第④节中“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的“她”指____________。

  (4)第⑤节中“说完转身就走”的“他”指____________。

 5.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决定为周恩来下半旗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寄菜刀

194910月,向西南进军的解放军,沿着公路迅猛地追敌人。有个连队一天走了八十里路,晚上在一个市镇上宿营,炊事班马上生火做饭。

大伙儿正忙着,炊事员老钱忽然着急地喊:糟糕!糟糕!这怎么办呢?班长问他出了什么事,老钱说:昨晚上在义庄借了老乡一把菜刀,我用完了顺手搁在油盐挑子上。今天早晨走得急,把老乡的菜刀带到这里来了。叫我怎么送回去呢?

听老钱这么一说,大伙儿都着急起来。一趟八十里,来回一百六,如果往回送,一去一来就赶不上部队了。班长想了想,说:有了!我看见镇东头有个邮局,咱们把菜刀给老乡寄去,看行不行。

老钱拿着菜刀,跟班长一同赶到邮局。邮局里还点着灯,有个人坐在那里拣信打信戳。班长一进门就说:同志,我们寄一把菜刀,挂号寄,得多少钱?老钱就把菜刀放在柜台上。这可把邮局的人愣住了,还从来没有人寄过菜刀。班长连忙说明原因,还说:借了老乡的东西不还,在我们部队里是违反群众纪律的。一定得请您帮我们把菜刀寄回去。邮局的人这才明白了,他说:啊,这件事好办,明天让邮递员捎去就是了。

老钱连忙说:菜刀的主人住在义庄,从西头数第四户。邮局里的人拿了张纸,把地址写清楚,贴在菜刀上。班长掏出钱来要付邮费,邮局里的人说什么也不收。老钱说:解放军讲买卖公平,哪有寄东西不付钱的道理?邮局里的人说:我们让邮递员顺便捎去,跟寄包不一样。请同志们放心吧,保证把菜刀送还原主。

邮局里的人等班长和老钱走了,在纸条上添了一句话:   。”

1老钱和大伙儿为什么都感到着急?

________________

2邮局里的人态度先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短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放军讲买卖公平,哪有寄东西不付钱的道理?把这句话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一想,邮局里的人会在纸条上添一句什么话呢?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可爱的家乡

我的家乡大理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这里物产丰富,山清水秀不仅在全州出名,而且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名气。

大理物产十分丰富。苍山上有数不清的树木,是优质的建筑材料;洱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虾,是广大群众喜爱的食品;坝子里良田万顷,盛产粮食、蔬菜和各类瓜果。家乡的特产大理石更是驰名中外。大理石用途很广,在建筑方面,可以做基石、铺地面、贴墙壁;在工艺方面,可以制成花瓶、屏风和各种精美的观賞品;在文化和生活方面,可以做笔架、观台、杯盘、桌発等。大理石制品十分漂亮:白如玉,洁净无瑕;彩如霞,色泽斑斓;墨绿的、黄的、水纹的,无不晶莹光洁,今人赏心悦目。

大理的风景十分优美。苍山十九峰,白雪顶,彩云缠腰,山泉清冽,野花争艳,森林都都葱葱,岩崖千姿百态,吸引着无数游客来攀登观赏。三百里洱海波光浩荡,蓝的水衬着洁白的帆,如诗如画。夜晚,明月高荘,光照洱海,潮面上的白波闪闪烁烁,仿佛游龙的银鳞;近处渡火点点,笑语声声,此情此景让人辨不清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

家乡的山山水水是如此富饶美丽,我怎能不热爱自己的家乡?

1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景色的四字词语,如:彩云缠腰,山泉清冽……除文中所用的词语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景色的四字词语?请写出来。(至少写出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

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大理 石的用途。

(2)文章描写大理的优美风景,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 两处景物,给人一种___________ 的感觉。

(3)文章结尾处用了一个反问句,请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这个反问句作为文章的结尾,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首尾两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

客家人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重要民系。三明宁化的石壁村是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

一千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背井离乡,大批大批地从中原南迁到可供喘息安居的地方——石壁。他们在这里建设家园,世代繁衍。后来,有的定居下来,有的继续迁往世界各地。据考证,现在遍及世界五大洲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人有1.2亿,而台湾有400多万客家人,并成立了200多个客家社团。

客家人中人才辈出,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爱国将领文天祥,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名将刘国轩,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开国元帅朱德、叶剑英等都是客家后裔()。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圣黄慎、大书法家伊秉绶(shóu)等客家文化名流则与石壁有着直接的渊源。

在石壁村,从客家祖地牌坊门楼进入客家之路,在路的尽头我们可以看到庄严、典雅、堂皇的客家公祠。客家公祠是一座融合古今建筑风格,又独具客家特色的建筑群,总体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000 余平方米。公祠由前、中、后三个大厅及回廊组成,中厅为正殿,也称玉屏堂即神祖堂,堂内供奉着客家160个姓氏的始祖神位,供祭祀朝拜,一次可供 3000 多人同时祭祖。自 1995 年客家公祠建成以来,每年 10 16 日,石壁都要举行隆重的世界客属祭祖大典,海内外成千上万的客家人前来参加祭祖活动。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繁殖——   遍布—— 收回——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背井离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才辈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写下面的句子。

海内外成千上万的客家人前来参加祭祖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写读了这篇短文之后获得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根据文中的信息写一则有关客家祖地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是客家文化公司的总经理,你如何向世人宣扬客家文化和客家祖地?把自己的想法或策划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了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石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更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一只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

“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我还是认出了是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灭。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晓得会怎样呢。”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的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老虎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木兰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的武艺好,一定能得胜归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怎么可能是女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芦苇从泥土里长出了新芽。

改成拟人句:

(2)我们中卫市的变化真大。

改成反问句:

(3)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修改病句:

(4)汹涌的洪水迅速冲走了正在河边饮水的大象。

缩句:

(5)这山中的一切,每个都是我的好朋友。

改成双重否定句:

(6)小强的妈妈对小强说:我今天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9、改成双重否定句。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下的每一块土地都被洪水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马是跪着的。

________

②天空出现一匹马。

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平台。

题目: ,我想对你说

要求:(1)快毕业了,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对别人述说,如老师、同学、自己的家人,请选择一个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写之前想一想: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选择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例来写出你心里想说的内容。

(3)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