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家,_______家。

2、按原文填空。  

1)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  

2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3________,种德者必养其心。  

4)至今不会天中事,________  

5)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________________  

6)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_______

3、我会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量词。

________珍珠      ________小路      ________清泉

________水泡      ________青苔      ________金光

4、把下列名言或诗句补充完整。

1. 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2. ___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3.才始送春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万和春住。

4.谁道人生无再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归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唤取归来同住。

6. 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7.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8. 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9. 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10.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诗词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1)山外青山楼外楼,( )歌舞几时休?

(2)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 )。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一日还。

(4)(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但使(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无故人。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天际流。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

(10)晓看红湿处,花重( )。

(11)(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

(13)( )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中庭地白树____ A.安歇。 B.隐居。

(2)寄书不达____ A.长度。 B.一直。

【2】《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可以从“_______”一词看出。这不禁让人想起李白《静夜思》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明普天之下的月亮都是一样的,但在《月夜忆舍弟》中,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在说法正确的后面画“√”,错误的画“×”。

(1)《十五夜望月》一诗的前两句是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写的。____

(2)“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委婉含蓄,别有韵味。____

(3)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诗人的心境都是欢喜的。____

(4)这两首诗都以明月为内容,表达了思乡之情。____

【5】下面的诗句中,同样以明月为内容的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7、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

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

8、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对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B.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C.十五夜:元宵节的晚上。

D.栖:鸟停在树上。

【2】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1】词语“方正”的意思有A. 成正方形,不偏不歪 B. 正直。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用它的另外一个意思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质朴______________ 详细____________ 人声鼎沸_______________

【3】“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把它改写成肯定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描写老师外貌和语言的句子,用“ ”标出来。

【5】文中作者回忆了在三味书屋的几件趣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文中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儿时趣事(节选)

叶永烈

儿时最快乐的日子,当然是过年。早就扳着手指头,盘算着离“年”还有几天。喝过腊八粥,吃过祭灶神的关东糖,度过掸灰洗尘的扫房日,“年”就在眼前了。

过年的时候,最忙碌的要算父亲,他写得一手好字,亲友邻居都央求他写春联。我总是充当磨墨的角色。记得,那写春联的红纸上杂有星星点点的金箔,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父亲手执毛笔,在那一片红光、金光中,写下一个个遒劲的黑字:“江山千古秀,天地一家春。”“春至花如锦,风来竹自吟。”

除夕夜,分配给我的任务是摆弄红萝卜。我把红萝卜横切成一段一段,中心插上牙签,再在牙签上插红蜡烛,红萝卜成了灯座。这样的从上到下一色全红的灯,要做二三十个。除夕夜,我把蜡烛一一点燃,放在每一间屋子的四角。听大人们说,这叫“岁灯”。

我还用小刀把一个红萝卜按纵向切出一道道三角形,再用刀横着切成一片一片,每一片都成了“齿轮”,看上去像一朵红花。红萝卜那黄芯,此时成了黄色的花蕊一般。然后,我把这一朵朵“红花”,撒在年夜饭的每一道菜上。据父母说,“红花”象征喜庆,给年夜饭添彩。

春节的序幕是从祭灶神开始的。那时候我的温州老家人口众多,宽敞的灶间砌着乒乓桌那般大的三眼灶。烧菜时,柴火在灶膛里燃烧,金黄色的火舌舔着黑色的锅底。三口大铁锅冒着热气。在一片火光、水汽和黑烟之中,灶神爷端坐在三眼灶上方,他的双眼一直像桂圆般睁着。据说,不管是谁,在厨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灶神的眼睛。

掌勺的厨师金伯伯有时从锅里夹起一块热乎乎的红烧肉塞进我的小嘴巴,总是用身体遮住我,以挡住灶神雪亮的目光……如此这般,我从小就对灶神望而生畏。

【1】读选文,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岁灯:_________________

红花: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围绕“趣”写了哪三件事?其中哪两件事是详写?哪件事是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_____________

【3】“早就扳着手指头,盘算着离‘年’还有几天。”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小时候期盼过年的急迫心情。

B.这句话包含了儿时的童趣。

C.因为算不准到“年”还有几天,所以要扳着手指头算。

D.因为过年是最快乐的日子,所以“我”盼望着“年”早点到来。

【4】下列春节风俗活动在文中没有写到的一项是(  )

A.拜年

B.写春联

C.点“岁灯”

D.祭灶神

【5】作者叙事时有详有略,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通过记叙了过年时发生的几件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北平的中秋(节选)

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到了。天气正好不冷不热,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各种各样的水果上市了。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用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再配上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闻着就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玩兔儿爷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带来快乐。当然,孩子们还会拉扯着父母吃月饼,赏月亮。

同时,北平人会给亲友们送节礼。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端午(节选)

北京的端午节是要多么美丽呢:……铺户和人家的门上插上一束两束的香艾,横框上贴上黄纸的神符或是红色的判官。路旁果摊上摆着半红的杏儿,染红了嘴的小桃,虽然不好吃,可是看着多么美!

【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A.时光

B.景物

C.估计

D.情形

【2】以下有关片段(一)中“除夕”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都在欢庆除夕,除夕是那么的红火热闹。

B.人们非常重视除夕夜,除夕夜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C.除夕并没有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描写得很简单。

D.除夕“守岁”既有珍惜光阴,又有为父母延寿的意思。

【3】三个片段都描写了传统佳节的一些习俗,除了这一点,还有其他相同之处吗?请对以下说法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都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北京传统佳节的一些风俗。______

(2)都表达了作者对北京风土人情独特的情感体验。______

(3)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______

【4】从三个片段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老舍的语言特色,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语言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

B.语言尖锐犀利,运用大量反语。

C.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D.语言精准简练,让人倍感亲切与自然。

【5】有人说,现在传统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节日习俗太烦琐,你认为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要不要舍弃?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瞭望塔。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莫高窟坐落在___________

2短文按照先后顺序先介绍了___________,最后介绍了___________。

3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 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

4读了短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_________ 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_____  ,流必向下,______ ,它好像有情义。水__ 山岩, ___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_____  ,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根据课文内容,将片段补充完整。

2造句。

意味深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原因有:①_______ ;_________ ;_____ ; ______。

4根据你对孔子的了解填空。

(1) 写出与孔子相关的一个故事:_________  

(2) 写出孔子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

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

①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初,古人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钩、笛箫、香袋等下方常系有美观的装饰结。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它们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从《红楼梦》第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于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子”。

②中国结包含着非常多变且丰富的结绳工艺,有同心结、团锦结、双钱结、十字结、吉祥结等,其工艺之精妙令人啧啧称奇。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和丰富多样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

③中国结的编制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及组合结三大类,它们具有共通的编结原理,可归纳为基本技法与组合技法。基本技法是以单线条、双线条或多线条来编结,运用线头并行或线头分离的变化,做出多彩多姿的结或结组。而组合技法是利用线头延展、耳翼延展及耳翼勾连的方法,灵活地将各种结组合起来,完成一组组变化万千的结饰。

④一件结饰讲究整体美,不仅要用线恰当、线纹平整、结形匀称,结与饰物还要搭配协调。选线时要注意色彩,若为古玉一类的古雅物件配编中国结,应选择含蓄的色调,诸如咖啡色或墨绿色;若为一些色彩单调、深沉的物件编中国结,夹配少许金、银或亮红等色调醒目的细线,会使整个结饰有栩栩如生之感。除了用线,一件结饰还包括镶嵌的圆珠、管珠等坠子,以及各种金银、玉石、珐琅等饰物,如果选配得当,整件结饰会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中国结丰富多样的图案样式常常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如最常见的同心结寓意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团锦结寓意花团锦簇、前程似锦,如意结寓意万事称心、吉祥如意,桂花结寓意高贵清雅、富贵无疆,双喜结寓意双喜临门,双钱结寓意财源广进……那车前窗上挂着的红红的平安结寄托着家人温馨的祈愿,吉字结、磬结、鱼结合成“吉庆有余”的意思。在新婚仪式上装饰的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烟袋上的蝴蝶结因“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一根长长的丝线,曲曲折折中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一串中国结就是一串代代相传的祝愿。

⑥中国结所展现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审美内涵,对炎黄子孙而言更有着独特的寓意。绳线曲折回环、紧密相连,正如炎黄子孙紧密团结、心连一处。如今,中国结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逢我国传统佳节,都能看到红红火火的中国结。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驻守乡土的亲人,对所有炎黄子孙来说,挂起中国结的地方就是家。

1下列不属于中国结编制分类的一项是(   )

A.基本结 B.装饰结 C.变化结 D.组合结

2下列关于中国结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结为我国所特有,它是上古时期就已出现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历史悠久。

B.中国结得名的原因与其外观对称精致有关,它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

C.中国结在编结原理相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技法编结出类型不一、各具特色的结饰。

D.中国结在《红楼梦》中有记载,清代称其为“络子”,是专门用于女性服饰的装饰品。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中国结以其独特的神韵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唯一象征,北京申奥时深得各国的青睐。

B.为达到整体美的效果,古玉一类的物件应配编含蓄色调的结,要讲究搭配的协调性。

C.中国结变化万千只能靠组合技法,利用线头并行、耳翼延展及勾连,将各种结灵活组合。

D.中国结蕴含炎黄子孙团结一心的独特寓意,所以,挂有中国结的地方就一定是华人家庭。

4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点明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中国结与炎黄子孙的关联,富有吸引力。

B.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一般”表示绳纽出现的频率,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⑤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结图案寓意丰富美好。

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得名、工艺、编制、搭配及图案寓意等相关内容。

5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中国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疫情期间,许多医护人员为抗疫作出了贡献。中国结样式丰富,寓意美好,很适合作为礼物给医护人员送上一份祝福。如果是你,会做什么样的中国结?结合文本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⑴他与歹徒搏斗的精神值得称赞。(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爸爸对小兰说:我背你过去。(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天的活动我要参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最近以来我们学校许多好人好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乐的舞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0、别开生面。按要求改换句子的形式(不能改变句意)。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训练。

心愿,就像一粒刚发芽的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你的心底埋藏着哪些心愿呢?请选择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下来。要求语言通顺、意思清楚,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