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_____海角 灯火_____明 奄奄待_____

_____头丧气 前所未_____ 欣喜_____

(1)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他希望走遍_________

(2)长征无疑是历史上____________的创举。

(3)这次作文获得一等奖,李强____________

2、先看看下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然后再照样子写写。

狐狸           惭愧           缤纷          感想

____        ____         ____        ____

3、杏花春雨,西风塞北,诗词古风中,诗人们为我们拉开了四季的序幕。

爱绿水,白居易思绪万千,赞美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魅力江南。爱烟雨,翁卷沉醉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繁忙乡村四月。爱红莲,杨万里送友人经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烂漫西湖。爱秋月,月光下刘禹锡发现了“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秋夜静美。爱梅花,毛泽东深情赞美了冬雪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梅的谦逊。

4、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 

(1)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

(3)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

(5)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 (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2.默写贺知章的《咏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__________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___________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__________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中用梅子黄、________________、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2】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3】“惟有蜻蜓蛱蝶飞”这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

7、阅读诗文,完成练习。

(甲)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以为汁。

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乙)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注释)①曹植: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②持:用来。③羹:用肉或者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④漉:过滤。⑤菽:豆。⑥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⑦釜:锅。⑧郭沫若: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1(甲)诗中,曹植巧妙运用比喻,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______。“同根生”指__________,“相煎”指_________。(乙)诗中的“豆”成了“_________”,“萁”成了“_________”。

2(甲)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_______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________

8、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奔跑的春天

四月的小雨浙淅沥沥打湿了梦的衣裳,眷便来了,脚步轻盈,身姿曼妙。春,活泼得像个孩子,红扑着脸蛋在淡绿的田野奔跑,牵着小伙伴的手,像风筝的另一端,翻飞着五颜六色的梦。

卷起裤腿迈进春的云雾缭绕。露水湿漉漉的,湿了鞋帮,湿了脚丫,滋润了一深一浅的歪歪扭扭的脚印。同学们的笑声一串双一串,像风中摇曳的铃铛。

四月的绿色仿拂春的裙裾,在淡淡暖风中轻轻摆东,伸手就可以触摸得到。柳絮飘然是她的柔发,丝丝缕缕;野地钱绿是她的衣裳,单单薄薄。春,安静地来,在河流的波光里柔柔地荡漾,流躺着淡淡的和煦。燕子来了,在入梦的时候偷偷飞到屋檐下,那黑白色的精灵是春的使者,乖巧伶俐。

春天唤醒了万物,小跑在春天,那是春带给我们的活力。

1找出文中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改正过来。

仿拂________      摆东________      钱绿________      流躺________

2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再写三个你知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絮飘然是她的柔发,丝丝缕缕。这是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像这样的句子,我也能写出来,如:含羞草的叶子是它的________________

4四月的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梦的衣裳,春便来了,脚步轻盈,身姿曼妙。这句话写出了(    

A. 小雨到来的姿势

B. 春天是小雨迈着轻盈的脚步,扭动着曼妙的身姿带来的

C. 春天优美的身姿和到来的方式

5________自然段描写了同学们在春天里兴高采烈地玩耍的情景。第________自然段描写了春天静静地到来。那黑白色的精灵指的是________

6把你认为的本文写得最好的一句话抄下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

7根据下面的提示,接着往下写。

春天唤醒了万物,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被春姑娘柔软的春风唤醒了,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游泳服,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上,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短文第1自然段和下文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按___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3】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学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理解。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根据我的估算,我是在9月30日登上了这个荒无人烟的岛。当时正是秋分前后,太阳正好在我的头顶上,所以我估计自己是在北纬9度22分的地方。

在岛上待了十一二天以后,我忽然想到,由于没有本子、笔和墨水,我将没法估算日子,甚至分不清休息日和工作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用刀子在一根大木杆上刻了一些字,并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竖在我第一次登岸的地方,上面刻着:“1659年9月30日,我在这里登岸。”在这根方木杆的侧面,我每天用刀子刻一道痕,每第七道刻痕比其他的长一倍,每月第一天的刻痕再长一倍,这样,我就有了日历。

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有几件虽然不值什么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比如笔、墨水,还有纸,在船长、大副、炮手和木匠保管的物品中找到的几个包裹、三四个罗盘、几台数学仪器,还有日晷、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我把它们一股脑儿堆在一起,以备不时之需。

还要提到的是,我们的船上有一条狗和两只猫。那两只猫是我带上岸的;至于那条狗,是在我带着第一批货上岸的第二天,它自己从船上跳出来,游上岸到我这儿来的,在以后的许多年里是我的可信任的仆役。我不稀罕它给我弄来什么东西,也不稀罕它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找到了笔、墨水和纸之后,我尽最大的可能节省使用。只要我还有墨水,就能把事情记得非常准确。但是墨水用完以后,我就办不到了,因为我想尽办法还是制造不出墨水来。

尽管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还是缺少许多,比如墨水,还有用来挖土或者运土的铲子、鹤嘴锄、铁,以及针线;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但我很快就习惯了。

【1】解释词语。

不时之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从船上搬下的东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笔、墨水、纸

B.罗盘、地图

C.日晷、望远镜

D.猫、狗、内衣

【3】鲁滨逊用笔、墨水和纸非常节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在没有找到墨水、笔和纸之前是怎样计算日期的?用“____”在文段中画出来。

【5】读了这几段文字,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最喜欢哪一部外国文学名著?请你简要写一写这部书的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学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13、阅读理解。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从下面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结实             健康             伶俐             灵敏

【2】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涉及面之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_____

【3】短文写了端午日的穿新衣、用雄黄酒写王字、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民俗,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

【4】短文中,作者写龙舟竞赛时插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一句,有何作用?在正确说法后面打“√”,错误的打“×”。

(1)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盛况。( )

(2)正面描写龙舟竞赛的盛况。( )

(3)留有“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想象。( )

(4)留有“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梁红玉水战擂鼓的故事。( )

【5】短文通过描写龙舟竞赛的盛况,展示了当地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        

A.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民族精神。

B.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C.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民族精神。

D.辛勤劳动、崇尚科学的民族精神。

【6】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请结合你对端午节的了解完成下列各题。

(1)请你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你认为这样做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秋思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时装。这山,原该是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上了一层花毯, 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稼,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着一 方红毡。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担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

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经历雨打风吹,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

1.解释下列词语。

点缀:

憧憬:

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的画线的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品读句子,填空。

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

花毯指的是  

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吕梁山热烈、浓艳的 色。橡树、    

等事物加重了这红色的分量、程度,再以

这一典型的景物为例,突出了秋天特有的美。

然后用对比手法写了秋天偶有的 这实际是用它们来  

秋色。

4.红枣骄傲与胜利的标志是 ,枫叶骄傲与胜利的标志是   ,保尔认为骄傲与胜利的标志是  

5.保尔是怎样创造自己的人生的呢?你想怎样创造自己的人生呢?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 改写句子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展示厅。

1.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改变顺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鲁滨孙一点儿也不畏惧。(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又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将下面的句子变为反问句。

电影是门伟大的综合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字句)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奶奶对小明说:我小时候可没有你这么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爱说脏话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改为陈述句)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改为夸张句)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改为比喻句)小刚跑得非常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为比喻句:)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小学生活渐近尾声,凝神回眸,点点滴滴似仍在眼前:那一次,我笑了;那一次,我哭了;那一次,我成功了;那一次,我……

请以“那一次,我_______________了”为题,写一篇文章,描述难忘的瞬间,记录成长的喜悦。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情感真挚,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