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例:(封锁)道路 ( )战壕 ( )炸药包
( )远方 ( )烟雾 ( )敌人
2、《如梦令》是_____(填朝代) 女词人________ 写的,词人“误入藕花深处”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填词句)
3、照样子写一个相类似的成语。
千里迢迢 ——__________ 扬长避短 —— __________
浩浩荡荡—— __________ 东倒西歪 —— __________
4、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寒食节游古都西安,看到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时,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2)《十五夜望月》中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描绘秋夜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长歌行》将春季“_________,_________。”的灿烂美好与秋季“_________,_________。”的残败凄凉进行了对比,让人直观感受到时节的变换。
5、填空。
《如梦令》并非李清照的即兴之作,而是她回忆写成的,从词中_____ 可以看出。
郊游的时间在夏季,从词中____ 可以看出。从词中____ 可以看出,词人玩得很高兴。整首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理解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①,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金络脑:一种贵金的鞍具,借指马受到重用。
【1】先解释画线字的含义,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第一、二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诗中的加点字。
(1)休: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哪一句批判了统治者的苟且偷生、不思进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还有很多,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赏析: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短文
自己建造的房子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自己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可以帮忙再建一幢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细料,干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世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也要活得优雅、高贵。这座“生活之屋”的门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消极——(______) 粗制滥造——(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无地自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制滥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细料”和“粗活”指的是( )
A.细小的材料、粗大的活计
B.上好的材料、粗糙的工艺
C.细小的材料、繁重的活计
【4】老木匠建了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是因为( )
A.老木匠急着回家和家人团聚,想快点儿把活干完。
B.老木匠心不在焉,干活不认真。
C.老木匠岁数太大了,干活不如以前了。
【5】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是( )
A.我们长大后都要做木匠,把房子盖坚固。
B.我们要在生活中竖起一面墙,聪明地保护自己。
C.我们要认真对待生活,把握好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另起一行
当搬运工搬完最后一把椅子,我环视了一下空空的屋子,关上了门,也结束了我熟悉的生活。
坐在北去的列车上,车上旅客很多,大都是些小商贩,浑身脏乎乎的,说话声音像吵架。我厌恶地把脸转向车窗外。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比没钱更不幸的话,那就是曾经有钱。
坐了一夜的车,没想到我居然顺顺当当地熬过来了。下了车,正要往外走,不知从哪儿冒出个人:“你是王老师的孩子吧?”我说:“我要去王家村的王文利家”。他忙说:“我就是,我就是。”
大表哥推出一辆自行车,把我的包挂在车把上,一抬脚骑上车,等我坐好他就骑得飞快了。骑了将近一个小时,车子拐进一片散落的房子,他停下来说:到了。虽说才早晨5点多钟,可大嫂已经做好了饭。我进屋洗洗手,上了炕,学着他们的样子也盘腿坐在桌前,窗外不停地传来鸡叫声,我的乡村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吃了饭,我换了条牛仔裤,跟着大哥去田里干活。走在乡村小路上,一身轻装,没有电话、传呼机,也没带钱,这些现代人的生命线在这里派不上用场。乡村的空气甜丝丝的,道边的小草挂着露珠。我抬头望望远处的山峦碧绿的田野,深深地吸口气:这是一个真正的早晨!在城市已经享受不到早晨了,城市只有夜晚。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心痛的感觉来到这个偏远的乡村,好像到了世界的边缘。仿佛就在昨天,我还陶醉在自己的梦里,为自己就要登上成功的顶峰而兴奋不已。却不知一脚迈进了山谷。
我坐在田埂上,大表哥把鞋扔在一边,卷起裤子下到田里插秧苗。他左手提一大把苗,右手一次拿几棵往田里一甩,那苗就稳稳地立在田里,没多一会儿就插到田那头。一行苗插完了,他又从头开始插第二行。田里的苗像用尺子量过似的,整整齐齐,高矮、距离均等。我为大表哥感到一丝悲哀:生活的艰辛使他过早地苍老了。正在胡思乱想,大表哥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插完了一片田,在我旁边坐下,拿起旱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口,闷闷地说:“你的事老师在信上说了,你的那个什么公司倒了。想开点,人这辈子不如意的事多着呢,哪能都顺心?”
我看看大表哥,想说什么,可又想他一个乡下人能明白什么?就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下去。
“大道理我不懂,我只知道咱老百姓过日子,靠的是这整片田,不能指望哪一株、哪一行苗哇!可插的时候却要一株株、一行行仔细来插。这苗插的时候都一样,可越长越不一样。不是所有的苗都能活,所以隔几天就要修补,多余的拔掉,没活的补上。赶上虫灾什么的可能一行都不能活,就得丢掉它们,另起一行重插。你呀,就当遇到虫害了,你这么年轻,守着田还怕没饭吃?另起一行重新干!”
大表哥本来不善言谈,他一口气说出这么多话,就不再言语了。我开始心不在焉地听,可听着听着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另起一行”——一句简单的话就像一串钥匙,帮我打开了挡住我的那扇门。
我骑着大表哥的自行车,一路风行跑到县城给妈妈打电话,我在电话里冲着妈妈大喊:妈妈,谢谢你让我来这里,等我学会了插秧就回去!
【1】找出一个反问句,把它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描写乡村风光的片段,谈谈逃遁到乡村的“我”,是否洗去了身心的创伤与疲惫。
【3】“我为大表哥感到一丝悲哀:生活的艰辛使他过早地苍老了。”你认为“我”这样想对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在第⑧段中,大表哥所说的话的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少年儿童的寄语”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①习近平强调,要从小学习做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你们现在都是小树苗,品德的养成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这样才能茁壮成长。现在把自己的品德培育得越好,将来人就能做得越好。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杜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②习近平指出,要从小学习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春梁。你们要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从小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势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③习近平强调,要从小学习创造。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等你们长大了,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科技也会取得巨大进步,需要你们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新生活,这样一个民族、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从现在起,你们就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小标兵。
【1】在短文中,每个自然段都表明了一个观点,分别是:要从小学习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具体事例,你认为每个事例可以说明哪一个自然段的观点?用线连起来。
事例1:周恩来从小就立下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①自然段
事例2:宋庆龄小时候不忘与朋友之约,做人讲求诚信 第②自然段
事例3:詹天佑儿时用泥土做各种机器模型,敢于创造 第③自然段
【3】阅读短文,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殷殷嘱托,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底,大家纷纷摘录自己感受深的语句。你最想摘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摘录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 ; ,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把选段内容补充完整。
【2】第一句话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第二句中隐含的一个成语是 ,最后一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
【3】文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第一句话的形式,再写一两个分句。
, ;
,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1】用“________”画出表示形状的词语,鸟窝还会有哪些形状?请你写一写。
【2】________在枝头跳起了舞。( )
A. 树叶 B. 小动物 C. 各种形状的鸟窝
【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段中的哪处想象最有意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浇花》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浇 花
张丽钧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株装的杂草。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查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带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⑧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时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叫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在草从垃圾桶里翻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们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⑪ “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花儿也占了光!”
⑫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
(陕西省选文,有改动)
【1】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完成下面表格。
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小朋友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不阅读,不观察,连日记也写不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所有敌人都投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鲁智深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将带点词换成另外一个词,使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傅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一定拔不起这杨柳。(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加工厂。
(1) 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一个汉语家园。(修改病句)
(2) 乡亲们说:“我们要做好生态农业。”(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3) 人类 的 语言 在 发展 变化 (连词成句)
(4) 农民们把米粉出口到美国。(改为被字句)
(5) 难道你不认为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吗?(改为肯定句)
2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会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举手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给亲友写一封信,告诉他在小学阶段,你难以忘怀的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注意写入要通过这个人的某件事,写出自己为什么难以忘怀他;写事要把事件的过程生动地表达出来,写出自己难以忘怀的原因;
书信的格式要正确,表达要得体,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