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拼音,写词语。

jiǎo zǐ biān pào   jiān duàn rán fà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tián nì fěn suì   wài tào   rǎn gā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同 悬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有 万__________ __________

3、古诗文填空。

(1)______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______在人间。

(2)九州生气恃风雷,______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

(3)千里黄云________,北风吹雁__________________无知己,___________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________________怨杨柳,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人未还。但使龙城_____,不教胡马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的脚步       _____的风暴

_____地离开       _____地垂下

_____的雾气      _____的露珠

_____的井水 _____的流水

_____的声音      _____的牵牛花

5、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完成句子。

一去不( )   ( )思乱想       全神( )     ( )喜若狂   

归心( )     追悔( )     忐忑不( )     ( )然不同

八儿( )地看着妈妈煮制腊八粥,但是今年的却与往年的( ),原来是妈妈把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细品诗歌,判断对错。

(1)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 )

(2)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3)“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

(4)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

【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幕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提取信息)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情感。

2(品词析句)下面选项中,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此处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此处运用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词析句)“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__________,这里借指__________

4(整体感知)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乱时期收到家书时的喜悦之情。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②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③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④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要表达的主题有_____(填序号)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节选)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了一会儿后,又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虛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从徐先生处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作文技巧。(至少写两点)

3作者在结尾处写道“我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怅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敬慕”是因为___________。用“﹏﹏”在选文中画出与这句话相呼应的句子。

10、课内阅读

此时,严寒使海洋收敛住了轰鸣和喧哗,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母企鹅产下一年中仅有的一枚珍贵的卵。为了恢复产后虚弱的身体,也为了给64天后将来到世界的小生命预备口粮,雌企鹅不得不和丈夫分离,把孵蛋的重任交给雄企鹅,依依不舍地踏上遥远的觅食之路。于是,保护着蛋卵、直立着身躯,以一种严酷的不变的姿态,伫立在冰面上的企鹅爸爸们成了南极洲最让人刻骨铭心的一道风景。它们就这样,怀抱着不能碰、不能压、不能搁下片刻的责任,吃力地、安详地等待着,实现着做父亲的承诺,用厚实的身躯为还未出世的孩子遮挡着南极无边无际的风雪。在动物世界中,这是个特例。为了后代,它替代母亲,担当起孵育孩子的责任;为了孩子,它历经艰险,将父爱发挥得淋漓尽致。

1这是《_______》中的文段,这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企鹅妈妈要离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企鹅爸爸是怎样守护蛋卵的?用波浪线划出有关语句。

4“为了恢复产后虚弱的身体,也为了给64天后将来到世界的小生命预备口粮,雌企鹅不得不和丈夫分离。”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句。

把它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动物世界中,这是个特例。”这句话中的“特例”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在下面选择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依依不舍  无边无际  淋漓尽致  刻骨铭心  冰清玉洁  茁壮成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理想的风筝

①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日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④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与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⑤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讲来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⑥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⑦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⑧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瓦片儿”,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拉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⑨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⑩不见到他已近三十年了。然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1】仔细阅读文章,下面这个段落插入文章中,最恰当的位置应是( )

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⑤⑥段之间

D.⑩段之间

【2】下列语句是对第②段画线语句的赏析,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B.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

C.侧面衬托,衬托下文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作者觉得自己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关系,原因是( )

A.作者非常尊敬刘老师,刘老师希望他考历史系。

B.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他们讲课。

C.刘老师上历史课时总能牵动他们的情绪,让作者爱上了历史学科。

【4】本文按顺序回忆了关于刘老师的四件事,请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笑谈腿疾→_______________

【5】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认真阅读第⑧段,结合具体词句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出一个怎样的老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 街道上(cù chù)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

这时,人们丁丁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滴滴答答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yǎnɡ rǎnɡ)声汇成了一片。人们成群(jié ji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中加上标点。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飘香的生命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一时却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②这才恍然大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边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暖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⑤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开门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文或列举的省略;

B.表示语意未尽,引发读者想象;

C.表示说话中断或声音断断续续。

【3】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_____的作用。

【4】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自然段中“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是因为_______;“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

【6】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开门老人”?请列举两个事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怎样的生命才是“飘香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

大地回春了,河流揉揉它那惺忪的眼睛,丁丁冬冬,欢快地流着,树木、野草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开始吐出那嫩绿的幼芽,散发出芬芬扑鼻的清香。燕子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南方回来了,自由自在地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这时,春雨伴随着春风来到了人间。这是第一场春雨。我打开窗子,向远处望,雨丝细细的,像花针一样,又好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断断续续地直插到地里,将祖国的山河绣得更加美丽。远处的房屋、树木在茫茫的雨帘中,似轻烟笼罩;近处的青枝、绿叶,青翠欲滴;小草贪婪地吮吸着贵如油的春雨。你看吧,杏花开得一片片白,桃花开得像一片片绯红的云;小树苗的枝头上吐出一串串绿珠子般的小芽,小芽上顶着一颗颗透明的雨珠,亮晶晶的……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雨图啊!

1照样子,写词语。

亮晶晶           

断断续续           

2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3 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给这篇文章加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1)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放入嘴里的是中指吗?(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2)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3只猎狗呢?(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3)烤过的贝壳不会磨成黑色的细粉。(改为反问句)

 

(4)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陈述句)

 

 

16、仿写句子。

(1)父爱是北斗,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也能让我辨明方向。

父爱是_______,即使_______,也能_______

(2)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攀岩前行;

选择了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

17、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练习。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按照合理的顺序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

1)挫折和失败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

2)挫折和失败会给人带来痛苦。

3)挫折和失败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改句子

例:这只白鸽是爸爸拾到的。

     爸爸拾到了这只白鸽。

省力安全水壶提手是小明同学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疆小伙子在跳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估计他一定知道这件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维吾尔姑娘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白驹过隙,已经临近小学毕业,蓦然回首,内心充满了无数的回忆与不舍,请你选择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最感谢的人、事、物,把《感谢________》这个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