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篱门       剑外       楼蓝       雪山

B.王师       蓟北       涕泪       孤城

C.移民       纵酒       清海       黄沙

D.锻练       眷念       拟定       慰问

2、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书法________,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书法以美的点画、字形和章法传达了书写者的艺术修养、性格气质和精神境界。研习、欣赏书法作品,________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________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培养________的审美情趣。

A.独具匠心 虽然 但 精致

B.博大精深 不管 也 优美

C.博学多识 既然 就 典雅

D.源远流长 不仅 还 高雅

3、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王懿荣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甲骨文。

B.因这些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

C.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字。

D.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是清代的王懿荣。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看拼音,写词语。

盖自kāi pì____以来,每受天真地秀,rì jīng yuè huá_____,感之既之,遂有líng tōng____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jiàn quán____,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zhāng lù____为友,猕猿为亲。

5、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的杜鹃  ____的迎春 ____的牵牛 ____的茸毛

6、比一比,组词语。

( )   ( )       ( )       ( )

( )     ( )     ( )       ( )

7、字段公公来帮忙。(查字典,填空。)

字,先查部首____ ,再查_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 ,可以组词为___

8、看拼音,写词语。

xuàn rǎn fǔ mō    jǔ jué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huò huàn shā mò  xián huì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祖母的葵花

①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是祖母种的。

②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③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④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开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

⑤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⑥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⑦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⑧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⑨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⑩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开放,开在了祖母的心窝里。

【1】“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从不同的方面谈一谈,你对画“    ”句子中“香香”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自然段写到梵高和他的著名油画《向日葵》,写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一题完成。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写心理。)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母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用一句话评价祖祖母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周瑜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是因为(   )

A.作战的需要。 B.军情特别紧急。 C.任务难以完成,可以惩罚诸葛亮。

2文中写“周瑜很高兴”,他高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写出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找寻桑梓的味道

潘银

找寻故乡,思绪翻滚着,沸腾着,如潮样……

②野菜--——永远的佳肴

③浪漫的春天,暖暖的阳光洒遍大地,姐姐经常带着我到故乡的田野、地头倒一些新鲜的野菜来,让它们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

④一盘散发着清香的枸杞头拌炒鸡蛋皮,色泽碧绿,(1 。枸杞多种功效。因为我近视,每每吃时,母亲总喜欢过分强调它的明目功效,说:吃点,这东西吃了眼清目亮。"

⑤荠菜馅的饺子鲜美可口,让人觉得这才是天下至味。母亲包出的荠菜饺子皮纸,映出馅心,(2 。母亲把饺子往锅里下的时候,我总喜欢锅边,看着一只只小白鹅样的饺子在滚开的水里翻腾,伸着脖子直咽口水,得喉咙里都伸出手来。

⑥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儿时挖野菜的快乐。

⑦槐花--最美的记亿

⑧记忆中我家东边的京浦铁路旁有许多株(3 的槐树,粗裂的皮 儿,满身的刺儿,却偏是生了秀气的叶、纯真的花。暮春初夏,槐花儿便争相开放,沁人心脾。姐姐拿来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带着挎着篮子的我,追着花香,找到一棵花繁叶稀的槐树,把那些或盛开或(4 的槐花将下来,放到篮子里。我们把采来的槐花大把的塞入嘴里,嚼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

⑨母亲总会在彩霞满天的时候,系上花围裙,把我们采的槐花清洗一番,然后在火热的油锅里翻个身儿,接着把它们和着八分熟的大米下锅,文火至熟。掀开锅盖,厨房里便弥漫了浓郁的清香。那团而不粘的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短文中的四处横线上。

A.含苞未放 B.清香宜人 C.色如翡翠 D.老态龙钟

【2】下列句子中,哪两句分别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最合适。

A.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B.桑梓之味令人回味,我的故乡,我的情之归处……

C.关于故乡,我有诸多的记忆;关于故乡,我有太多的情感。

(1)开头:_________(2)结尾: _________

【3】 对“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想起儿时挖野菜的快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意在表明作者长大后再也没有吃到味道鲜美的野菜了。

B.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挖野菜情景的深深怀念。

C.表现了作者难忘儿时生活在故乡的快乐情景。

【4】文中的划线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荠菜馅的饺子(  )

A.样子灵活、惹人喜爱

B.颜色雪白、样子好看

C.形状好看、鲜美可口

【5】根据短文内容提取信息,理清作者回忆的事情,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6】抄写下列与“桑梓”有关的诗句,注意格式。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和这些诗句,可以知道“桑梓”是指(     

A.桑树

B.亲人

C.故乡

12、课内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选文主要表现了荷兰夜晚__________的特点。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车船的到来和离去反衬出了牧场的寂静。

B.“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表现出荷兰每天的生活过于平静而显得单调,令人沉默。

C.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灯塔微弱的光芒,营造出一片安然与宁静的境界。

【3】“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裏尸还”是清代诗人________写的。“忠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这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此处引用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_____”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中”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毛主席给电报记录稿签字,可以看出毛主席的什么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名著选段阅读。

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来家,递与母亲。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①逐日把牛栓了,坐在柳荫树下看。

弹指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着实明白了。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②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③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王冕见天色晚了,牵了牛回去。自此,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④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⑤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着来买。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选自《儒林外史》第一回)

1给上面的选文拟个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A.王冕放牛 B.王冕学画 C.王冕卖画

2读第一自然段“ ﹏﹏﹏”的句子,请从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并画上“﹏﹏﹏”。

3“天下哪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这句话的意思是(  

A.天下有些事很难学会,我为什么要去学画荷花呢?

B.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为什么不去画几枝荷花呢?

C.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为什么要去画荷花呢?

4文上画横线的句①、句②、句③,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句①:______  句②:______  句③:______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景物描写。

5作者写王冕的荷花画得好,有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读画横线的句④和句⑤,选择填空。

句④:______  句⑤:______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6从短文中你可以看出王冕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外短文《哨卡》,完成练习。

哨卡

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里。屋外(  ),发出阵阵怵(chù)人的尖啸。雪花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乎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肆虐,刮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疑惑起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niè)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  ),支撑在天地之间。

【1】给文中的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序号)

A.狂风怒号   B.波涛汹涌   C.各有所长   D.融为一体

【2】短文中描写将军往哨卡攀登时的艰难很细致,这样写的作用是(  )。

A.说明将军好久没有攀登了,所以失去了耐力与技巧。

B.说明将军具有艰苦卓绝的品质,还具有不听人劝的叛逆精神。

C.说明哨卡的环境很恶劣,突出边防战士的艰苦。

D.突出主要任务,为下文埋下伏笔。

【3】短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4】将军在海拔五千米的哨卡上神情变化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团长的弟弟具有怎样的品质呢?请用两个词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像“汗如雨下”这样含有打比方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在文中画出病人手术时的句子。

【3】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吓了一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称病人为“军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名著阅读。

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1这段文字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原苏联作家____________,文中的指的是小说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

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日本人,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害怕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死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1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想方设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若飞狱中锻炼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5“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这里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没有喝彩的工作

一天放学后,我从学校跑出来,流着泪伤心地回家了。

妈妈见我这样,很惊奇,关心地问我:为什么这样伤心?”“我想做的事情,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眼泪,一边鸣咽着说。到底怎么回事?妈妈温和地问我。我委屈地说:学校要开家长会要演话剧……老师这次不选我当主角,却让我在后台工作!那王小虎反而成了主角。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的手表明明你看这手表上都有什么东西妈妈一边擦干我的眼泪一边问我那是一块玻璃两只指针我回答妈妈摘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到了什么?我说:那是小齿轮和螺丝。妈妈说:外面的表针要走得准,全靠里面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那些看不见的部分。妈妈停了一会儿,又望着我,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没有喝彩的工作,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

我忽然明白了,心里便觉得轻松、快活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难过一( )沉重一(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惊讶一(   )意味深长一(   )

3.给第三自然段缺标点的句子加标点。

4.这篇短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5.第二天到学校,会怎么做?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式魔术(按要求改写句子)。

1)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改成反问的语气)

_______________

2)没有哪一个学生说王老师不是好老师。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小明说:今天我不去学校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王宁说:我要像李永红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圣陶要见我这样一个小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漓江的水很绿。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潭水很深,没有汪沦对我的情谊深。(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空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南方赶来的美丽的小燕子加入了春天这百花争艳的盛会。(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柳开出小花。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缩写句子。

(1)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选择《西游记》写一篇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