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2、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B.汉字谐音歇后语俏皮风趣。如: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C.汉字中的不少形声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

D.汉字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3、《景阳冈》选自哪部名著(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地滑落   )地倾注

)地享受   )的森林

)的渴望 )的东西

 

5、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1)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广阔壮大(   )

(2)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

(3)高而险峻的山岭( )

 

6、比一比,再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7、写出下面近、反义词

近义词:注视 ( ) 熟练( ) 吩咐 ( )

担心 ( ) 颤抖 ( ) 柔和( )

反义词:崭新( )   清醒 ( ) 慈祥( )

镇定( )   相信( )   拒绝( )

8、看拼音,写词语。

línɡ lì   bĭ shì cōnɡ lόnɡ xì nì yì chόu mò zhăn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juān zènɡ  zhān yǎnɡ   jí dù pī zhān   jiĕ nánɡ xiānɡ zhù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饭的。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用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连哀求。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嘱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给上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白骨精想吃唐僧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吃到唐僧肉,白骨精先后变成了____)(__________

A.村姑   B.老妇人   C.白发老公公   D.癞蛤蟆

4选文中,描写孙悟空三次打妖怪,都用了“____”这一词语,表现了孙悟空___的性格特点。

5选文刻画人物时,动词的运用颇为精到。说说下列句子中动词的运用好在哪里。

(1)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过罐子就要动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上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多处写到了唐僧的表现,如“扯住悟空”“责怪悟空”“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非常生气”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在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这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雨雾见到了青天。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

1给下列词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茅庐___

A.转过头看;B.注意,照管;C.拜访

青翠___

A.欲望;B.想要;C.将要

2找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___。它用___比喻___

3细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请写下来:___

11、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一天,莫泊桑带着自己写的文章,去请福楼拜指导。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   )(   )。接着,他又(继续  陆续  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   )(   ),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指导  教导  引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   )(   )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   )(   )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教导  引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示  表明  表达)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敢于  善于  勇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1.把文中括号里的词语补充完整。

2.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丰富——(   )   拐弯抹角——(   )

  豪华——(   )   满载而归——(   )

  4.用直线画出第六小节中的两句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福楼拜教莫泊桑把文章写生动的秘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松坊溪的冬天》片段,回答问题。

  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溪上有一座石桥。溪中有好多溪石。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子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去。

  溪底有好多鹅卵石。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玛瑙红的,有松青的,有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像蓝宝石般发亮的。

  溪水多么清!溪中照着蓝天的影子,又照着桥的影子;照着蓝天上浮游的云絮的影子,又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秋天里,蓝色的雏菊在岸边开放,溪中的流水照亮它们的影子。

  我每天都要经过溪上的石桥,听见桥下的溪水声,唱得真快乐。日光照在溪中。我常常觉得这是一条发亮的、彩色的溪。

1“——”在文中画出描写鹅卵石的颜色的词。

2选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读完选文,你觉得小溪怎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名著我会读,根据要求作答。

林冲道:“若得如此顾盼最好!”柴进道:“只是沧州道口现今官司张挂榜文,又两个军官在那里搜检,把住道口,兄长必用从那里经过。”

1推测本段选文出自四大名著的____

2猜猜下面词语的大致意思,选择合适的意思(填入序号)

官司____)   榜文____)   ____

①告示   ②官府   ③缺少   ④派遣

14、井里捞上来的“美食”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从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里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为了很多人看热闹,

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捞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里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啦啦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么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下了他才吃。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       这小东西真馋 或是 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儿要反胃的……”

【1】文中的加点字“助兴”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3】题目“从井里捞上来的‘美食’”中“美食”指的是____________, 这两种“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

【4】读了短文,你体会到祖父对“我”怎样的感情?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

【5】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你做过哪些美食?请你用一两句话介绍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景阳冈(节选)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风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读下面的句子,猜一猜加点词语的意思。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梢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是写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是闪和躲,这些动作写出了武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作者重点描写这一部分的用意是(       

A.介绍老虎有捕食绝技。

B.呼应前文,表示武松后悔了。

C.为文章增加趣味性。

D.从动作描写方面来表现老虎难打。

16、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选文中画“   ”的句子,可以让我们想到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等

2“说时迟,那时快”是形容_______,此处说明武松___________

3选文描写武松的动作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读这段文字,可以体会到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语段阅读

草船借箭(片段)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推脱)。”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商议——_____ 推却——_____

【2】选文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

【3】周瑜明知道十天造不出十万支箭,为什么还要诸葛亮造箭,并且还要他立下军令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梧、胸宽背阔的妇人。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的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儿?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着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至于说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我可以说,不但是雄巍的峨眉、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资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嗐!母亲,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只因你受着人家的压榨和剥削,弄得贫穷以极,不但不能买一件新的好看的衣服,甚至不能买块香皂将你的全身擦洗,以致现出怪难看的一种憔悴和污秽不洁的面貌来!

听着!朋友!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哪!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

(原文有删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适宜——______ 蕴藏——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

【3】全文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____________之情。

【4】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中国母亲的可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把祖国母亲的美丽和可怜对照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過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快要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文中画“ ”的句子既写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又写出了曹操的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是______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_

【3】结合选文,说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当曹操听到这话后,可能会对诸葛亮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淹没了村庄

①改为字句

②改为字句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或反问句。①洞里空气稀薄,怎么能工作呢?(改为陈述句)

②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改为反问句)

(3)用关联词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4)广场周围,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招展。(修改病句)

(5)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为比喻句)

(6)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7)这幢楼真高啊!(改为夸张句)

(8)威尼斯入睡了。(把句子写具体)

(9)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缩句)

(10)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间接叙述)

21、将下列陈述句改写为反问句,注意要求。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决不会忘记。

(2)灾区人民遭受了灾难,我们应该向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3)你办事认真,这件事你去办,我们肯定放心。

 

22、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都会产生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我不会怕廉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我们常常被身边的人或事感动。其实,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动别人,也许是在同学失败的时候送上真诚的鼓励,也许是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细心的照顾……我们真心的付出会让周围的人感动。是什么时候?你的什么行为感动了谁?请以“我感动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1.根据作文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叙事条理清楚,过程具体,注意运用学到的各种写作方法;

3.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文不少于400字;

4.文中涉及到的校名、人名均用“△”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