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B.人们就把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

C.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D.唐代的欧阳询是著名的书法家。

2、下面哲理能说明孙膑的绝妙办法的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礼让一寸,得礼一尺。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毛子人”在呼兰河指(     

A.本地人

B.外地人

C.京城人

D.外国人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把《对子歌》补充完整。

时令

朝对______,夏对______,五戊对________

重阳对________,冬至对________

_______枯棋消永昼,_______美酒赏芳辰。

5、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填序号)

全神____)(____ ②一丝____)(____ ③如_______

____)(____败坏 ⑤衣食____)(____ ________

王主任是个细心的领导,对任何事情都______________

风声______________,好像在为云南地震中逝去的同胞祈福。

如今老百姓______________,更应该感谢国家政策好。

6、猜字谜。

1.石头撑起一座山。 ________

2.一撇挂在三字上,乍看只有寸把长。 ________

7、补充词语。

( )( )   ( )( )   ( )( )   ( )( )

( )( )   ( )( )   天南( )( )     ( )( )

8、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______

(2)故乡的小河清如水晶,那一排排搭石,像嵌在水晶里的宝石……______

(3)为什么不在一起玩儿呢?男孩子们不要他们——瓦尼亚是胆小鬼,安德留沙打仗又派不上用场,他才刚刚会爬着走。______

(4)沙堆上只剩下小安德留沙一个人,他四肢着地能爬多快呀?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本文的题目是《_______》,选自《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空。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之曰__________)   (2)__________

(3)不可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离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外短文《春天放纸鸢》,完成练习。

春天放纸鸢

夜幕降临,漫步在乡间道路上,除了春风扑面有一种柔和的感觉之外,时而传来阵阵熟悉的风筝葫芦声,那“嗡嗡”的声音,不由得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我十二三岁时,每到春季,父亲总要扎个风筝去放飞,供我们赏玩。父亲(  )风筝时,左邻右舍好多人帮着(  )竹篾(miè)、打面糊、糊纸等。风筝准备就绪,还是那批人帮助(  )着风筝到田野里,拉绳的和(  )风筝尾巴的就配合我父亲放风筝,一旦风筝飞到了空中,个个看了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父亲见到别人的风筝上挂着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于是,他也制作风筝葫芦。他先弄来几个干燥的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这样,风筝葫芦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那葫芦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挂在风筝上,老远就能听到时高时低的风筝葫芦声。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开始时,我只是用麦秸秆和旧报纸,制作简单的小风筝。后来,我又萌发了制作大风筝的念头。同伴们见到我要制作大风筝了,个个鼎力支持,跟在我后面溜溜转。我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了空中,我和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每到春天大风时节,我就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惯。

我在同伴中是放风筝的高手,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否则我们放风筝时就不带他去。

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

1“手舞足蹈”的近义词是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短文的括号里。

提     托     扎     劈

3下列对风筝葫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做风筝葫芦的原料是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一。

B.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

C.最后要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

D.风筝上挂着的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能发出时高时低的声音,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

4下列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我”很自私,谁要是不听话,就不带他去放风筝。

B.写出了“我”和小伙伴很贪玩,也写出“我”的淘气与天真。

C.写出了“我”在小伙伴心中的地位,“我”常用放风筝来威胁小伙伴,让他们听话。

D.写出了 “我”对那时的任性感到后悔和自责。

5“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这句话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统领下文

6“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这句中“美好”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写写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          )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          )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 ”上。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实际,你有用过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难题吗?请举例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列由上海驶向南昌的列车在飞快地行驶着。就在这极其平常的列车上发生过一桩不寻常的事情……

去年寒假,我随妈妈从上海探亲回来,在火车上突然患了急性肺炎,在卧铺上发高烧,昏昏沉沉的。妈妈急得六神无主。一位好心的叔叔说:把这件事告诉列车长吧,或许他有办法。妈妈抱着一线希望找来了列车长。列车长看到这种情况果断地说:你的孩子病情紧急,现在先采取措施稳定病情,我马上与南昌站联系,列车一停,赶紧送医院抢救。说完,就快步向列车长办公室走去。这时,车厢里的人们都忙了起来,打冷水、敷毛巾、测体温……这种场面哪像是一节车厢里的乘客?简直就是亲密的一家人。

  列车终于驶进南昌站,乘客们就要下车了。只见刚才那位出主意的叔叔走了过来 亲切地对妈妈说  大姐  这是我们大伙凑的2000元  您出门在外  孩子得了这么重的病  拿着这些钱到医院去抢救孩子吧  妈妈含着热泪说  我们素不相识 哪能接你们的钱呢  在列车上你们帮这帮那  我已经够过意不去的了  现在  你们又   大姐  您收下吧  孩子得了急病  我们出这点钱也是应该的 是啊  您就收下吧!听着一声声暖人心田的话语 看着一双双真诚的眼睛 妈妈收下了这饱含真情的2000元钱。这时,救护车来了,我被人们抬下车厢,送上救护车,快速地送到医院。

  经过抢救,我的病情好转了。我出院那天,列车长还来了,送我坐上去吉安的汽车。

  在列车上的那次经历,在我的心灵里深深地播下了爱的种子。直到今天,我仍忘不了列车上那些好心的人们,是他们使我体验到人间自有真情在,友爱之心永常存!

 

(1)简要写出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8分)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2)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短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短文的开头和结尾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5) 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秘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ā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fěi bó)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嚅(niè 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攴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2短文第____和第____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3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4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5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绿手指

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位老奶奶,被人称为“绿手指”。你可千万别奇怪,“绿手指”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能种出纯白金盏花的人。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还没见过。但是,我为什么不试试呢?她把自己的想法对儿女们讲了,遭到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植物遗传学。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能做到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挑选了一株颜色稍淡的,让其自然枯萎,把种子精心收集起来,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挑选颜色浅的花的种子栽种……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  

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20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特别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而是雪一样的白。

秋天,她把100粒白色金盏花的种子寄到了20年前的那家园艺所。她没考虑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要验证那些种子。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种的花,是雪白的。但因年代久远,奖金不能兑现,问她有没有别的要求。老奶奶对着电话说:“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

1联系上下文,文中画“  ”的地方应填(   )。

A.始终如一 B.循环往复 C.有始有终

2老奶奶的儿女们反对她培育纯白的金盏花是因为什么?用“  ”在文中标出来,并改为陈述句。 

 

3关于短文为什么以“绿手指”为标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绿手指”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C.主人公老奶奶一直想得到“绿手指”的称号。

4老奶奶会怎样培育黑色的金盏花呢?仿照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额研究报告》中的“资料整理”,完成后面的题目。

信息来源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李”姓的来源

传说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法的官职)其子孙以官名为姓,即理氏,后改为李氏。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

李冰、李耳、李世民、李白、李清照、李时珍、李自成、李大钊……

网络

“李”姓人口数量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李”姓人口有9276万。

爷爷口述

“李”姓族谱

在福建连城蓬峰镇的文川保存着一本90卷之长的李氏族谱。

……

……

……

【1】从这份表格中研究者的信息来源有: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涉及较广,有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等获得的资料丰富,这是得出结论的前提。

【3】通过上述资料的分析,请你写出两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儿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往胶紧蹬。临近各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人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个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赶紧把线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啦”的北 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习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的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怎么得了,我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些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向老人走来,不约而同的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在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了,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红领帽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你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间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录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意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里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趄(lié liè)     落(sǎn   sàn) 微(chàn zhàn)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突如其来:__________________

(2)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约而同: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言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是按_______顺序写的,给前四个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说明文《肠道细菌知多少》

肠道细菌知多少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光冈知足50年来一直潜心研究肠道细菌和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对酸奶等功能性食品的应用也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在人类的肠道中,以大肠为中心,寄生着100%种细菌,其数量超过100万亿个。这些细菌集团像棉花丛和草丛一样生活在我们的肠道内,我们称之为肠内菌群。主要的菌群包括能帮助我们维持健康的“有益细菌”,如乳酸菌群,还有会危害我们健康的“有害菌群”,比如说大肠杆菌、魏尔希氏杆菌等腐败菌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厌氧菌群。“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在我们的肠道内平衡共生。在人体内“有益菌群”中最重要的就是乳酸菌群家族的乳酸杆菌。肠道内的菌群因人而异。如果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发生变化,他肠道内的菌群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但是如果一个人年届60岁,由于身体老化,其肠道内菌群间的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因为乳酸杆菌的数量大大减少,腐败菌——魏尔希氏杆菌的数量骤增,大肠杆菌也在逐渐增多。如果一个人精神压力过大或者是总偏好肉食,那人体内的细菌就会发生和人体衰老时相类似的变化。另外很多生活习惯不良的人,或患胃癌、大肠癌和溃疡性结肠癌的人体内的菌群也会发生特殊的变化。老年痴呆症肠道内的魏尔希氏杆菌会异常增多。

总之,菌群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保持乳酸杆菌的绝对优势,使其遏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维持肠道内细菌的平衡,对于我们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光冈教授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给白鼠喝酸奶,实验结果有:“喝了酸奶的白鼠体内的乳酸杆菌数量比没有喝的增加了10倍,寿命也因此延长了”和“酸奶能抑制某种癌细胞繁殖并能控制血压的升高”,等等。(文字来源于网络,有删减)

【1】文中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光冈知足50年来一直潜心研究的是什么?( )

A.酸奶等功能性食品的应用。

B.肠道细菌和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C.“在益菌群”和“有害菌群”在我们的肠道内平衡共生。

D.老年痴呆症肠道内的魏尔希氏杆菌会异常增多。

【2】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A.作比较

B.分类别

C.作假设

D.打比方

【3】下列属于有益的细菌是( )

A.大肠杆菌

B.腐败菌

C.乳酸杆菌

D.魏尔希氏杆菌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肠道细菌只有乳酸菌、大肠杆菌、魏尔希氏杆菌、厌氧菌等几类。

B.人由于身体老化,其肠道内菌群也能保持一定的平衡。

C.光冈教授的白鼠试验说明了菌群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D.保持乳酸杆菌的绝对优势,遏制有害菌的生长,对于我们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5】“如果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发生变化,他肠道内的菌群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这句话中“大的”一词可否删掉?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说明的是肠道细菌,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酸奶”。酸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写下来。(至少概括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相信你能答好下面的问题。 

吃西瓜

前几天,爸爸买了两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晚上,天气闷热,爸爸招呼我和弟弟一起吃西瓜。

我和弟弟看着这两个西瓜,就仿佛看见里面鲜红的瓜瓤。爸爸切开了第一个瓜,啊,是个生的,黄里微微泛有白色,瓜籽也是白嫩的,我和弟弟好失望。可是,爸爸一声不吭,若无其事地切开了第二个,啊,鲜红的瓜瓤,又黑又饱满的瓜籽,诱人的瓜汁往外渗着,渗着。

吃吧,吃吧。爸爸把两片瓜推到我和弟弟面前,笑着说。弟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刚要吃,突然发现爸爸拿起了一片生西瓜,咬了一口,嚼了几下,眉头一皱,硬咽下去了。这时,他发现我正盯着他,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你吃你的吧,这生瓜也很好吃呀!”这时,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手中小小的一片西瓜突然变重了许多。我又低头咬了一口,可怎么也咽不下去。于是,我放下了手中的熟瓜,拿起一片生瓜咬了一大口,清淡无味,但我还是把它吃下去了。

这件事过去很多天了,但我的心还是甜甜的。我觉得在这件小事中,我得到了一种宝贵的东西。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闷热——( ) 饱满——( ) 清淡——(   )

2解释下列词语

若无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淡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爸爸吃瓜的动词有________

4我得到了一种宝贵的东西,这种东西是(在正确的后面写”).

(1)西瓜的营养(  ) (2)父子的情谊(  )

(3)父亲的疼爱(  ) (4)团结的力量(  )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 ),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

【3】面对老虎来势汹汹的三招,武松均一“闪”而过,这里“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成肯定句)

 

(2)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3)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成陈述句)

 

 

21、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写话或习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困难,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有一线的医生、护士让我们感动,也有在“听课不停学”中为我们辛勤付出的老师让我们欣慰,还有…… 让你最感动或敬佩的人是谁呢?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要求:题目自拟,书写工整,思想健康,叙事完整,写出真情实感,字数在4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