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这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这个城市是(   )

A.梵蒂冈 B.马尔代夫 C.威尼斯

2、描写人物时,为了能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事例,为了突出爸爸幽默这个特点,可选择下列事例哪些事例(   

①他自称“大帅哥”,管妈妈叫“大美女”,叫我“小逗号”。

②他每天都乐呵呵的,时不时地讲个小笑话逗大家乐。

③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④用幽默的话语开导我。

⑤每到星期天,就动员全家人大扫除。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在白门楼大呼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的是(  )。

A. 臧霸   B. 张郃   C. 高顺   D. 张辽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本册书中,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的刘伯承、___________的小嘎子、__________的孙膑;知道生活需要巧妙的语言:面对孔君平“君家果”的玩笑话,杨氏之子这样回答:______________

2.在《自相矛盾》一文中,我们知道“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让我们感知到了农家的繁忙。

3.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鸣春涧中。

4.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5.君子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君子胸怀坦荡,如“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君子重义轻利,如“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

5、根据意思写词语,再填空。

1.技术高超 ________

2.智慧的结果 _____

3.土地肥硕 ______

4.农民伯伯把土地养的非常______

5.造纸术是人类文明的_____

6.这个倒油翁的技术实在是____

6、填空

(1)读四大名著,品人物形象: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_______的武松,_________的孙悟空,___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__的贾宝玉,这些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四大名著中,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中的___________(人名),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填人物事迹)。

(2)汉字真有趣!我会说歇后语: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 咸菜烧豆腐——______。我会猜字谜:人在云上走_________七十二小时_________

(3)我们能从《从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感受到战士们的豪情壮志;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能从《凉州词》“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边塞生活的荒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出了诗人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沃克医生给刘伯承的手术中,称刘伯承为“_________”!是一块“___________!”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一(____)见(____) 青筋(____)(____

一(____)不(____) 汗如(____)(____

肃(____)起(____) (____)有(____)思

____)(____)之躯 舍(____)为(____

1.在三伏天里,工人们在工地上____ 

2.我们要学习雷锋____的精神。 

3.黄继光以____挡住了敌人的枪眼,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4.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让人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

第一次比赛

第二次比赛

齐威王

田忌

齐威王

田忌

上等马

_____)等马

上等马

_____)等马

中等马

  _____)等马

   中等马

_____)等马

下等马

_____)等马

下等马

_____)等马

结果:(_______)胜

结果:(_______)胜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月是故乡明(节选)

季羡林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 )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标题是“月是故乡明”,作者却花大量的笔墨写他乡的月亮,你认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选文中画线句子,完成下列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用所填的关联词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喜欢小月亮,不喜欢大月亮。

B.家乡的月亮虽小,但与作者的童年生活息息相关,更是他与家乡的情感纽带。

C.“大月亮”因为视觉差异等原因,因而显得更大。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周恩来妙答美国记者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位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个典型的事例。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无功不受禄:________

②哑口无言: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无意——________      喜欢——________

【3】对于美国记者的问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

【4】周总理的回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节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券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黑拿出来,仲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2】本段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读文段中画“ ”的句子,这两处写明了两点内容:①严监生________;②严监生的家境________

【4】读画“﹏﹏”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此刻的严监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__________;②此刻,如果严监生还能说话,他会说:

__________;③读了这句话,你觉得严监生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5】读完以上选段,你想对严监生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莫干山的蝉鸣

到莫干山避暑,这儿的蝉鸣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晚饭以后,夜幕降临,一片寂静,只听见凉风吹过满山竹林,哗哗作响。突然,不知怎么回事,满山的蝉儿“吱啦”一下呜叫起来,整齐得仿佛有谁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于是,夜空中就只充盈着这“吱啦啦、吱啦啦”的合唱曲了。粗听,一成不变,平淡乏味;细品,却也五花八门,饶有兴趣。有些,“叽里喳、叽里喳”;一会儿,这边山头的蝉儿嗓门提高了三度,似乎有心要形成二部和声;一会儿,那边山头不知哪只蝉儿在伙伴们的烘托下突然领唱起来,颇有争当一流男高音的气概。如此这般此起彼伏,倒也让人生出一番仿佛置身于音乐大厅的陶醉来。

突然——又是一个突然,停了,漫山遍野的蝉儿一齐闭了嘴,又像是有谁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

【1】细读短文,从第二自然段里找出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括号里。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请用“ ”画出第二自然段中能够承上启下的句子。

【3】短文怎样描写蝉鸣声的“五花八门”?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13、强化阅读

丹顶鹤

丹顶鹤形态优美,鸣声嘹亮,从很远的古代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丹顶鹤能活五六十年,在飞禽中是比较长寿的。人们因此把丹顶鹤和不老松画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叫做松鹤延年。其实,丹顶鹤生活在沼泽地区,从来不落在松树上,也不在松林里觅食。

严寒季节,丹顶鹤在长江中下游过冬,每年3月中旬,沿着我国海岸线成群结队向北迁徙。它们的飞翔力量很强,飞行时头脚前后伸直,鼓翼缓慢,常排成形或形的队列。它们飞过高山林海,在河岔或沼泽地带觅食。它们吃鱼虾和芦苇的嫩芽,也吃软体动物,偶尔也飞到田间啄少量的农作物,夏季还捕食丛中的蝗虫。

丹顶鹤在4月中旬营巢繁殖。它们把巢筑在四面环水的浅滩上。巢用枯芦苇搭成,周围往往密布着枯草,形状像个平放的浅盘子,直径有1.7米左右。一只雌的和一只雄的组成一个家庭。一窝一般产两个卵,也有产一个的。一个卵足有半斤重,椭圆形,苍灰色,壳坚厚。雄的在白天,雌的在夜间轮流孵卵。

在繁殖期间,丹顶鹤抗击敌害的能力很强。有一次,我们在沼泽地里看见丹顶鹤和老鹰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那是个晴朗的日子,一只老鹰窜进了雄鹤的筑巢区,在空中盘旋觅食。正在孵卵的雄鹤发现了,马上发出了响亮的叫声,迅速地飞起来向老鹰猛攻。它们从天上打到地下,又从地下打到天上,翎毛纷纷落下。凶猛的老鹰显然不是雄鹤的对手,节节败退,最后狼狈逃窜了。雄鹤凯旋而归,雌鹤出巢欢迎,它们鸣唱跳跃,场景十分动人。

丹顶鹤的孵化期为30~33天。邹鹤出壳前发出哜哜的叫声,它的父母听到了就轻轻啄开蛋壳,邹鹤便爬出壳来。它全身长着黄褐色的绒毛,背部中央色彩比较深些。刚出壳的时候,邹鹤蹒跚而行,摔了几个跟头之后就能站稳脚步,跟随父母在浅水中觅食。到白露前后,就能追随父母,成群结队南迁了。

丹顶鹤是我国特产的大型观赏鸟。它们分布的区域狭窄,数量稀少,我们必须加倍爱护它们,让这些珍禽把我们的锦绣山河点缀得更加美丽。

(1)解释下列词语:

  狼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邹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松鹤延年”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丹顶鹤的生活环境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是哪几方面描写丹顶鹤的?详写了哪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我国丹顶鹤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材料一   

“杨家岭革命旧址”景点信息

景点开放时间:冬令时08:0017:30(最晚入园17:00)

夏令时08:00 18:00(最晚入园17:30)

入园须知:持有效身份证件入园,不限人群。

景点介绍:杨家岭革命旧址是毛泽东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分路南路北两部分,路北是中央机关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旧居。路南是中央大礼堂,党的“七大”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杨家岭革命旧址是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材料二

①伫立在宝塔山下,那如火如荼的延安岁月突现眼前:枣园土窑洞里那彻夜不灭的灯光, 杨家岭山坡上吱扭扭飞转的纺车,南泥湾大生产的劳动号子,延河边洗衣唱歌的八路军女战士……艰苦、浪漫、温馨的画面在我的心中定格。

②走进杨家岭,瞻仰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窑洞。小院子清洁朴素,在糊着白纸窗花、门窗斑 驳的土窑洞里,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木桌、木椅、木沙发、木床,木桌上还摆放着一盏小小的油灯。

③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毛主席和战士们一样垦荒种地,和 大家一样每天三钱盐、五钱油,吃小米,穿粗衣。夜晚,毛主席在那盏煤油灯下伏案疾书,写下卷卷雄文。

④沐浴着融融的晨风,凝视着毛主席劳动过的,曾结出过西红柿、辣椒、南瓜的那块菜园。 那块土地黑油油的,看上去是那么肥沃,抓一把,很松软。在这片土地上曾洒下了毛主席的汗水,留下了伟人的足迹,结出过丰硕的果实。

【1】丁丁一家想去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请你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 错误的打“×”。

(1)丁丁的爷爷今年68岁了,他可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 )

(2)丁丁一家7月23日到达该地,他们最晚入园时间为17:00。( )

(3)丁丁一家可以在杨家岭革命旧址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

【2】读材料二的第①②段,第_____ 段是作者真实看到的情景,第 ______ 段则是作者想象的画 面。第②段是 ________ (静态 动态)描写,表现了毛泽东主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第④段中“丰硕的果实”含义深刻,不仅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2分)

 

一天,我在车站等车。走进候车室,迎面一个青年引起我的注意。他正埋头读书,读得很入迷,人们来往走动,吵嚷,他全不在意。

这青年很一般,只是他的耳朵与众不同。那耳朵很独特,宽大厚实,光泽红润,嫩白透明,上面长着一层淡淡的茸毛,肉乎乎的;耳垂很长,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颇具福相。整个耳朵往前拢着,既像一个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黄色的小瓢。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

“好漂亮的耳朵!”我在心里想。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我很羡慕那青年,羡慕他的耳朵。

车来了,人们骚动起来。那青年仍在潜心读书,毫无所动。我担心他误车,走上前说 车来了  你坐哪一趟车   他像一座雕像  丝毫不动  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他终于抬起头来 莫名其妙地看着我 似乎有点不满 车来了你坐哪趟车 我忙说 并向外指指 他眨眨眼睛,指指耳朵,摇摇头。他是聋子。我走出候车室,车已开走了。

(1)第二段中“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这种形状”指的是   (3分)

(2)第三段中“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最佳型”指的是  (3分)

(3)第二段末句“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的主要表达效果是( 。(2分)

A.强调这耳朵的作用。

B.突出羡慕的心理。

C.与下文点明“聋子”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文章主题。

D.指出科学依据,概括上文。

(4)这篇小说所揭示的深刻意义是(   。(2分)

A.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才。

B.不能只追求外表美,更要做到心灵美。

C.做事要讲实际效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D.干任何事情,不应当追求优越的条件。

(5)给第四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3分)

(6)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2分)

(7)你认为青年读书入迷的原因是什么?(3分)

 

 

(8)当车子开走时,心里会想些什么?(4分)

 

 

16、快乐阅读。

爱母“双簧”

妻子叫他“车夫”,周围人也都叫他“车夫”。

他的车是一辆三轮车和一辆轮椅。坐在车上的是他多病缠身的老母亲。

每天,街坊邻居们都看着他们娘儿俩有说有笑地出门,有说有笑地回来,回来的时候,车上就多了一些新鲜蔬菜。

有一天,一个老太太把他拉到一旁问:“小伙子,这些年我天天看你推轮椅带妈妈上街,你妈每月退休金有1万吧?”

他说:“我妈没有退体金。”老太太脸一沉,说:“不讲实话!父母没钱孩子哪会这样孝敬?你妈的存款是50万还是100万?”

他苦笑道:“大娘,我妈( )没有存款,( )每月的医疗费就得好几千。”老太太愣了片刻,流着泪走了。

其实,他带母亲出门买菜,不仅是让母亲透透气,聊聊天,还为了让母亲有机会展示她砍价的特长。

每次商贩讨价还价成功,省个5分1毛的,母亲都格外高兴,一路上神采飞扬,回来跟他说:“看看,儿子,妈妈比你强吧,我今天买菜省了不少钱呢!”母亲感受到自我价值的那种成就感,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于是,他再辛苦也要带着母亲一块儿去买莱。

有时候,遇到一些死板的小贩,( )母亲怎么砍,人家( )不肯让步,他就偷偷地戳戳商贩,或使个眼色,意思是:“你就先按我妈出的价卖,余额我过会儿补给你。”心领神会的小贩照办了,砍价成功的母亲又能高兴一整天。

时间一长,小贩们都知道了他们娘儿俩的故事,也都很乐意配合他“演出”,每次他带着母亲出现在菜市场,他一开口问价,商贩们总是把价格叫得高高的。而等到母亲出马的时候,小贩们总是很快便“无可奈何”地“就范”了。

他和小贩这样的“双簧”演出一直持续了10多年。

有时候,给母亲的爱一个出口,也是一种孝顺。让母亲感觉自己仍有价值,这样的“精神赡养”比任何物质都显得珍贵和重要。

这个为母亲演“双簧”的“车夫”叫王春来,是洛阳监狱一级警督,“当代中华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中华新二十四孝奖”获得者。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人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__________

(2)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__________

(3)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__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管……都…… 不仅……而且……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小贩们都知道了他们娘儿俩的故事,也都很乐意配合他“演出”。

句中的“演出”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到母亲出马的时候,小贩们总是很快便“无可奈何”地“就范”了。

这句话中“就范”的意思是________,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的“车夫”拉着母亲去买菜的原因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带母亲出门买菜,是为了让母亲透透气,聊聊天。

B.为了让母亲发挥她砍价的特长,让她感觉自己仍有价值。

C.为了发挥母亲砍价的优势,节省一些钱。

5你能写出两句关于孝心的名言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童年的发现(节选)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板着面孔一本正经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有的科学家认为,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ー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我的脸由于困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我”的脸涨得通红的原因是( )

A.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把我轰出教室。

B.我为自己的发现兴奋得脸发红。

C.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2给下列句中的省略号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①表示话未说完 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③表示想说的话被打断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_________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我”和同学们笑的不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我”为什么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选文中最后一句话,你能解释它的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  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  把我叫到书房里  (郑重、敬重、庄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我打开一看  原来是那幅墨梅  就说  这不是你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护、保存、保留)!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名气、气节、风气)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困难、磨难、灾难),受到怎样的(欺侮、欺凌、侮辱),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秉性”是________意思。梅花的秉性________

【2】外祖父让外孙女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让她保持________

【3】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举出3~5个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林冲风雪山神庙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有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劈劈啪啦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场着火了。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

原来,太尉高俅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死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这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1】根据意思找到合适词语。

(1)形容恶毒到了极点。(______

(2)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______

【2】林冲到沧州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

【3】由于什么原因林冲来到山神庙?

________________

【4】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林冲进庙门和冲出庙门时的一系列的连续动词。

________________

【6】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说说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我这次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我决不灰心。

(2)他自己学习很努力。他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上课时,小雨向小欣借橡皮,王老师误认为两人搞小动作,不专心听讲,当众点名批评了他们。下面是两位同学受到批评后的两种处理方式。

方式一:小欣受到批评后,认为老师冤枉好人,怒火中烧,因而,很不服气地斜瞥了老师一眼。老师看到后也很生气,于是冲突趋向白热化……

方式二:小雨受到批评后,心中非常委屈,但他并未辩驳,而是等到下课后跟随老师到办公室,诚恳地向老师说明情况。老师听后,真诚地承认自己也有错误,并在下一节课上公开向小雨和小欣道歉。

读了以上文后,或许能勾起你与老师相处中的回忆,或许引发你对此想说的心里话……请你自己命题,写你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可以是美好的、令人愉快的,也可以是令人遗憾的。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表达顺序清楚,语句通顺,书写规范。(字数:800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