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雅号,巴黎和伦敦分别被称为(   

A. 花都  雾都                       B. 绿色首  都花都     C. 音乐之都  雾都                       D. 雾都  花都

2、下列量词全部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一付字画   一篇文章   一门艺术

B.一头黄牛   一场报告   一轮圆月

C.一项字谜   一次调查   一列火车

3、不属于“楷书四大家”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欧阳询

D.柳公权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威尼斯的小艇》主要介绍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分别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威尼斯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牧场之国》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白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夜晚,把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由衷地_______之情。

3.《金字塔》一文用不同的方式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美了古埃及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内容回顾。

(1)《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他”是____,选自老舍先生的《____》。《摔跤》的作者是____,小嘎子是一个的____人。《儒林外史》是一部古典讽刺小说,该书中的严监生是一个的____人。

(2)刷子李被作家冯骥才称为“俗世奇人”,主要通过描写刷子李刷墙时____的细节和曹小三对刷子李由________的态度变化,表现刷子李的____

6、用之前学到的方法,理解下面的词语:

小器:____________忌讳:_________________

兴头:____________登时: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如:剪子股儿、_______等较难理解的词语,不用反复琢磨,知道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了。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手指名称

短处

长处

联想到的人

大拇指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食指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中指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无名指、小指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8、填空。

①《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著名诗人________。杂兴是对不同景物抒发________的即兴诗。《四时田园杂兴》60首,这首诗是第31首,写农家夏日________,是一幅________图。

②这首诗描述了________的劳动生活,从侧面反映了________。语言平淡自然,富有________气息。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人送我一株草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伊立大学上学。

不知是抵美的第几个长日了,我从一个应征工作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房租是大问题,工作也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半躺着一个金发的青年,正凝视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但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仍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然后向我走来。

他的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但愉快的曲子。

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株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一样珍宝似的递上来。

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爱地抚弄了一下。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回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仍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将信心和快乐传递给另一些人。将一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人愉快,那让我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只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是美妙的。这份感悟,来自那株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那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将小草当一样珍宝似的递上来。其中珍宝似的表现了金发青年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那株小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接过青年递过来的小草,先讶然忍不住笑了”,“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的债是有可能归还的,将以怎样的方式归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芳草地。

暖冬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成了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了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午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竞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中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______

2梳理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午后

夜里

____

“我”掉进河里

____

“我”穿上新衣

 

3读画“﹏﹏﹏﹏”的句子,可以想象,“我此时看到的画面是:昏暗的灯光下,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____”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语段阅读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哪。——那醉人的绿呀!

1本文段的文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段突出了梅雨潭______的特点,为了突出此特点,作者描写了其他几处景观: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写的好处是(  )

A.表现了四处景观“绿”的特点。

B.反衬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

C.表现作者游览过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景色。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丰碑(节选)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1用最简洁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将军神态的句子。

3将军刚刚发现冻死的老战士时,他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当他得知这个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他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

请想象此刻将军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哪些句子体现了环境的恶劣,请用﹏﹏﹏﹏﹏画下来。

5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

6文中的老战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在天底下,________,而并不________。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_____既使人惊叹_____又叫人舒服_____愿久立四望_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_____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好像________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词句,把段落补充完整。 

①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在天底下,________,而并不________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好像________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选择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那么________(柔美  柔软)    (勾勒  勾画)________的中国画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这种境界________既使人惊叹________又叫人舒服________愿久立四望____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________

4“___”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5一碧千里描写了________翠色欲流描写了________

A.绿的程度      B.绿的范围

14、阅读

《三国演义故事》节选

那年,曹操占领了荆州,又派兵追赶刘备。考虑到自己兵马少, 抵挡不住曹操,刘备决定先撤退。

在撤退过程中,当地很多百姓追随而来。大家扶老携幼,推车挑担,慢慢腾腾地赶路。见此情景,不少将领劝说刘备:干脆把百姓留下吧!曹军追上来,可就完啦!”“想想后面的曹军,可都是轻骑,一天一夜能跑三百多里呀!”“!刘备回过头望着连哭带喊的百姓们,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我怎么忍心丢下这老老小小不管呢?走,一起走!刘备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就这样,军队中夹杂着许多百姓, 一天才走十几里地。结果,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了。

一场恶战开始了。曹军的兵力强盛,把刘备的人马打得七零八落。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被冲散,不见了踪影。

忽然,有人来报告他说:赵云将军不见了!

刘备大吃一惊,心想:赵云是自己得力的战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好哇!这时候,有人说看见赵云往北跑了,还断定:赵云一定投降曹操去了!

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我多年,忠心耿耿,他不会扔下我投降曹操的!

正说着,又有人高声喊:赵将军回来了!刘备高兴地迎上前去,只见赵云抱着他的儿子,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刘备几步走到赵云跟前,握住他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刚才断定赵云去投降曹操的人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所以,刘备虽然兵力弱,但还是有很多能人愿意投奔他,并助他成就了大事业。

1根据上下文,试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扶老携幼: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章划分段落(用标出),再把下面的段落大意补充完整。

1)由于刘备坚持带百姓一起撤退,在长坂坡_______

2)曹军大败刘军,赵云_______

3)很多能人投奔刘备,_______

3读第 57 自然段,从中摘录描写刘备心情变化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语句,想一想,它们各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动作描写   ②外貌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活动描写

1)刘备几步走到赵云跟前,握住他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______

2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我多年,忠心耿耿,他不会扔下我投降曹操的。______

5读了故事,你觉得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

最美的风景

每次登黄山,都会流连忘返。那云海,那劲松,那奇石,那飞瀑,那山花,那流泉,无一不让人魂牵梦绕。

而这次登黄山,使我感慨万千的却是一对雄赳赳的父子。

上山途中,父亲对儿子说:“再苦再累也要自己上,我一定不帮你!”奶声奶气的儿子则挺了挺胸:“再苦再累也不许你帮我——咱们说好的!”

也就是在即将登临天都峰顶的那段最困难的攀登途中,我目睹了这对父子的悲壮。先是儿子摔倒了,父亲伸手要扶他,满头大汗的儿子摆摆手,拒绝了。可毕竟摔得挺重,儿子摇摇晃晃地难站稳。父亲又想伸手扶他,但这一次却毅然地把那只刚要伸出的手收了回来。

我不由得凝神细看:

父亲脸上的汗珠子足有黄豆般大,是因为心疼还是因为焦急,我不知道。

儿子的小嘴坚毅地抿成了一条缝,是因为疼痛还是因为自豪,我不知道。

但我一点儿也不再担心,因为我看见了一道风景,一道用父亲的理智与儿子的坚毅画就的最美的风景!

步一个脚印,就这么勇敢坚定地向前走。

终于,他们登上了天都峰!

山很高,白云就在身旁飘,仿佛撕下一片就是擦汗的手绢!

在呼啸的山风中,我为那深刻的父爱肃然起敬。我当然更不会怀疑那个奶声奶气的孩子,他肯定会长成一只真正的鹰……

自然,此时此刻,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让孩子经历磨难的爸爸,才是真正理智的爸爸!

而那种总是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唯恐孩子摔着碰着的爸爸,才是愚蠢的爸爸!

1父亲大汗淋漓是因为什么?儿子坚毅地抿着嘴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的理智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的理智”与“深刻的父爱”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个自然段围绕“爸爸”阐明道理,如果围绕“孩子”来讲,应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写出你最想对父母亲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运用。

花边饺里的爱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难忘的记忆。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可是,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让妈妈开心的惟一方法是常包饺子。

④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儿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⑤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⑥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才吃到第二个,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⑦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__________

指欺骗人的狡猾手段。文中不含贬义。 __________

【2】本文围绕“花边饺子”写了两件事,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再完成填空。

第一件:小时候生活艰苦,妈妈用花边饺让“我”和弟弟吃肉馅的饺子。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两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段,是第_______自然段,起___________作用。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

A.妈妈虽然是“连连摇头”,但是她特别想吃到糖馅饺子。

B.妈妈“连连摇头”是因为饺子很多,糖馅饺子只有一个,没那么巧正好吃到。

C.糖馅饺子代表大吉大利,妈妈虽然喜欢,但是出于母爱,她更希望“我”能吃到,所以“连连摇头”。

【4】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因为这一天是他老人家的生日。

(1)“我”要给妈妈的“惊喜”在文中具体指

(2)从文中找出与这一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用“ ”画出。

【5】文中两次写到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这两次“笑”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隔岸观火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其中,曹操将皇帝软禁在许都,常常借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但是大家都知道皇帝只是傀儡,皇帝的命令实际上就是曹操的命令,所以有的不听从,有的阳奉阴违。于是曹操就又借皇帝的名义讨伐这些藐视命令的人。

袁绍政权是当时非常强大的一支力量,但是袁绍很骄傲,疑心重,优柔寡断,并且不善于使用人才,结果被曹操打败,人也又气又病,一命呜呼。袁绍死后,几个儿子不团结,被曹操打得节节败退,大儿子袁谭被杀,二儿子袁熙、小儿子袁尚刚在幽州(大致在今天的北京市、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当时袁熙驻守在那里)喘了一口气,曹操马上就追过来了。袁熙袁尚没办法,于是投奔乌桓(古代居住在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曹操马上向乌桓进兵,占领了乌桓,袁氏兄弟只得又去投奔辽东(泛指辽河以东的地区)太守公孙康。

这个时候,曹操的大将们主张乘胜追击,消灭袁氏兄弟,并借此机会平定辽东。大将夏侯惇(dūn)代表众将请战,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一直以来都不听命令,现在袁熙、袁尚又去投奔,肯定后患无穷。不如趁他们还没行动起来的时候,迅速前往攻打,辽东就可以征服了。”听了夏侯惇的话,曹操笑着说:“不需要麻烦各位施展威风,几天之后,公孙康自然会送上二袁的脑袋。”听了曹操的话,大将们都不信,但是也没办法。

曹操一连几天没动静,有人可急了。有一天,夏侯惇和另一位大将张辽来找曹操,说:“如果不攻打辽东,那我们就回许都去,免得有人趁机攻打。”曹操说:“等二袁的脑袋到了,我们马上回去。”大家听了暗笑,觉得曹操在做白日梦。正在这时,有人报告说,公孙康派人送东西来了。一看,正是袁熙、袁尚的脑袋。大家非常惊讶,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曹操笑着说:“不出奉孝所料。”奉孝是郭嘉的字,郭嘉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但不久前去世了,他留了一封遗书给曹操,说:“袁熙、袁尚投奔辽东去了,您千万不要前往攻打。您要是攻打的话,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就会联手反抗,这样对我们不利。如果暂时不攻打的话,公孙康和袁氏兄弟肯定互相图谋。为什么呢?因为袁绍在世的时候,常常想吞并辽东,公孙康一直防备着。现在袁熙、袁尚前往投奔,公孙康肯定会怀疑他们,担心引狼入室。袁熙、袁尚也知道自己的处境,肯定也会图谋除掉公孙康,占有辽东。您只要按兵不动,留出一点时间,他们之间的不信任肯定会升级,必然产生矛盾。这样公孙康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肯定会杀掉袁熙、袁尚的。这样,既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损失,也能够借助公孙康与袁氏兄弟的矛盾达到目的。”

就这样,曹操借公孙康之手除掉了二袁,免除了后患。公孙康也顺水推舟,表示服从曹操,辽东也兵不血刃地被平定了。《三国演义》上称这段为“郭嘉遗计定辽东”,它充分展示了郭嘉的智慧。

“隔岸观火”的本义是说隔着河观看对岸的火灾,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烧不着,却能够在别人形成损失的时候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在军事上,就是要按兵不动,不急于进攻,等待敌人内部发生矛盾,等到敌人自相残杀,力量削弱时,我方就可以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1】填空。

(1)曹操通过几次重要的战役最终打败了袁绍,其中最重要、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是____________

(2)第五自然段说“奉孝”是郭嘉的“字”,除了姓名以外还取字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例如,关羽,字______

【2】文章中出现了一些成语,按照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来,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1)比喻把敌人或坏人引入内部,招来灾祸。( )

(2)武器上没有沾血。指没有经过激战就取得了胜利。( )

(3)指今后的祸害及忧患没有穷尽。( )

(4)黑夜时间长,做梦的次数多。比喻时间拖延下来,事情可能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 )

【3】曹操如何“隔岸观火”在郭嘉的遗书中得到了体现。他让曹操通过怎样做,使自己处在“隔岸”的位置?请用“______”画出来。他“观”的“火”是指什么?请用“          ”画出来。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袁绍政权是当时非常强大的一支力量,但是袁绍很骄傲,疑心重,优柔寡断,并且不善于使用人才,结果被曹操打败。( )

(2)曹操一连几天没动静,还说等二袁的脑袋到了,马上回去。大家听了暗笑,觉得曹操在做白日梦。( )

(3)郭嘉回老家了,回家前他留了一封遗书给曹操,说袁熙、袁尚投奔辽东去了,让曹操千万不要前往攻打。( )

(4)袁绍在世的时候,常常想帮助辽东,公孙康一直非常感谢他。现在袁熙、袁尚前往投奔,公孙康肯定会帮助他们。( )

【5】想象续写。曹操按兵不动,不攻打辽东,而是等待公孙康与袁家兄弟矛盾的爆发。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要求曹操有一定的耐性,因为大军在外水土不服,粮草供给都是压力。夏侯惇等人先是要求曹操马上攻打辽东,后来又要求曹操要么打辽东,要么就回去,免得许都(曹操的大本营)有危险。面对手下连续的请求,假设曹操经不住手下们的催促,贸然攻打辽东或者撤兵回许都的话,会发生怎样的事?结果会如何呢?

请写一写,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文阅读。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1这段话是围绕______这句话写的。

2作者在介绍兵马俑时,主要运用了______的方法。

3为了说明兵马俑时,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面积(   ),兵马俑(   ),兵马俑十分(   )。

4照例子写成语,注意带点的字。

例:

  )(   )(   )(  

19、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登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句子。

在泰国,如果你在公路边或者树林里遇到大象,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21、我会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

(2)蚂蚁团结自律的精神值得敬佩。   

_______

(3)我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_______

(4)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_______

(5)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_______

22、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请根据以下对话,代王静写一张留言条。

张星:今天是6月15日,学校要搞义务劳动,我们快去参加吧!

王静:什么时候回来?

张星:中午11:30回来。

王静:好的。我给妈妈写张留言条就出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