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 )

A.王勃   B.卢照邻   C.杨炯 D.骆宾王

 

2、选词填空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不是……就是…… 不但……而且……

【1】写字的时候,(     )要正确,(     )要工整。

【2】爸爸妈妈不在家,(     )哥哥煮饭, (     )我煮饭。

【3】     )今天下雨,(     )仍然要上学。

【4】经过现场辨认分析,这支笔(     )小明的,(     )小方的。

 

3、《颜勤礼碑》是( )的代表作之一。

A.欧阳询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巍峨( )     恍然大悟( )     乐此不疲(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加上标点符号,再回答问题。

(1)是您( )着全村妇女  ( )着打糕  ( )着炮火  ( )过硝烟  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你从填写的词语中读懂了什么?雪中送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同志们伤心地(   )起来  你却把脚一(   嘴角(   )着(   )地说  妈妈  这个仇一定要报

小金花说这句话时心情是怎样的?

(3)再见了  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志愿军称呼谁是亲人?为什么这样称呼?

 

6、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最喜小儿无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志空长百岁。

3、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风雨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形近字组词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8、汉字真有趣,我们来猜猜字谜吧!(请把谜底写在横线上)

(1)草堆下面两只狗。______  (2)宝玉不在姑娘在。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严监生的__________描写,此时的他“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如果他能说话,此时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文刻画人物时所用的描写方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几个侄子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B.写赵氏时,主要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C.写严监生时,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动作描写主要写了他摇头和伸手指这两个动作。

D.对严监生弥留时伸着两个指头的描写属于传神的细节描写。

【3】后人评价严监生时,有两种说法,一是吝啬鬼,二是勤俭持家。你赞同哪种说法?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妙(   ) 储藏(   )   渴望( )   珍贵(   )

2这样美好的日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这里权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和痛快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含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感悟     

航天服

①宇宙空间既无氧又无水,周围还游荡着无数运动的流星。宇航员“行走”太空,必须穿戴具有特殊防护性能的“航天服”。目前最新型的航天服由尼龙、涤纶等九层绝缘材料叠合而成。它既能抵御宇宙射线,又能防止流星袭击。服装小巧、灵活,具有供氧、供水、隔热、存尿、通讯、摄影、照明等多种功能。为保证宇航员安全,还设有灵巧的电子报警系统。

整套宇航服从头到尾密封性能极好,总重量一百十三千克,这样重的服装在地面上穿戴,恐怕大力士也承受不了。不过,进入太空轨道,处于失重状态,穿戴也就十分自如了。何况这种航天服的四肢、腰部等处,都装有自动关节,十分灵活。

③这套航天服的价值是二百十五万美元。这是历代帝王的龙袍所望尘莫及、自愧不如的。

【1】宇航员“行走”太空,必须穿戴具有特殊防护性能的“航天服”。 这句话中两处引号的用法分别是:( )( )(请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强调

【2】文中第2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说明方法,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航天服?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

12、轻松阅读快车

快手刘是个撂(liào)地摆tān(   )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溜圆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shén chū guǐ mò(       )。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1.在短文中拼音处括号内填写汉字

2.短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快手刘戏法变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手刘是怎样变戏法的?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

13、阅读与理解

“枇杷”和“琵琶”

古时候,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读短文,填空。

(1)文中有人送给县官的是____

A.枇杷 B.琵琶

(2)“琵琶”和“箫管”都是一种____,而“枇杷”却是一种____

(3)县官收到礼单后“笑”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笑”?_____

A.欣赏的笑 B.开心的笑 C.嘲讽的笑 D.赞美的笑

【2】“只恨当年识字差”是县官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4、(三)小小说阅读(15分)

爱的延续

一场迟到的秋霜,凋零了院里的最后几片树叶。妻子也像片枯叶一样,静静地躺在床上。

丈夫急急忙忙叫来了村医。村医翻了翻眼皮,号了号脉搏,连药箱都没有打开,只是摇了摇头,低低地说了一句:“这次真的不行了,快准备后事吧!”

这样的话,丈夫两年前就听过,说这话的是城里的医生:“这病已经是晚期了,如果做手术,还能支撑个一年半载的,但要花费几万元,不做就赶快准备后事吧!”

妻子一把拽住丈夫,头也不回地往外走。走出医院,两人忍不住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日暮时分,他们在村口的河边洗了脸,然后,微笑着向三个张望的孩子走去。

第二天,妻子说:“从今天起,我教你学习做饭……”

丈夫愣怔了下,点点头。

妻子说:“穷日子要富着过,粗茶淡饭也要做出滋味来。想法让伢们多吃几口饭,他们正长身子骨哩……”

于是,妻子就靠坐在椅子上,事无巨细地教起丈夫来。

“每顿饭挖一瓢米,太多了,吃剩饭。太少了,不够吃。”

“切菜时,手指贴着刀口一点点退。退得快了,菜就粗了,吃了不上口。”

“炒菜时,要把油烧红了再下锅。旺火勤翻,起锅放盐。”

……

丈夫嗯嗯地应着,轻巧的刀铲,拿在他手中,却像是在使唤一头不听话的牯牛,尽管憋得满头大汗,还是把饭煮得夹生了,把菜炒得焦糊了……

妻子就嗔怪道:“看你笨手笨脚的样子,啥时候才能学会呢?”

丈夫嘿嘿一笑:“不着急,你慢慢教,我慢慢学,总有学会的一天!”

妻子叹口气:“我等不及啊……”

白天教丈夫做饭,晚上在煤油灯下,妻子又教他缝补衣服。

妻子说:“老话说,大手大脚混日子,缝缝补补过日子。日子再穷,也不能让伢们穿着露肉的衣服出门……”

丈夫连连点头。

“记住了,燕儿是女伢,爱美,能不用补丁的,尽量不要用。”

“大强,小良是男伢,衣服破得快,补丁用得多。别忘了,补丁的布,一定要挑颜色相近的。别像贴块膏药似的,让别人笑话他们。”

……

丈夫一边听着,一边用拿惯锄头犁耙的大手,笨手笨脚地捏起一枚小针,眯着眼,从穿针引线学起。

当丈夫吭哧半天把才补好的一块补丁拿给妻子看时,听到的却是一声叹息。

丈夫挠挠头皮,把补丁拆开,说:“一回生,二回熟。你慢慢教,我慢慢……”,“学”字没出口,丈夫却“咝”的一声,缩了一下手。

妻子一把拉过丈夫流血的手指,放在口里吸吮着,眼泪便滴在丈夫的手背上。

丈夫却在笑:“你瞧我,是不是比咱家的猪还笨啊?”妻子“扑哧”一笑后,丈夫又很认真地说:“我现在才明白,咱们家真的一天也离不开你!”

就这样,妻子教,丈夫学,不知不觉中,两年的光景就过去了。这中间,妻子曾经倒下了几次,但每次都在村医“恐怕不行了”的预言后,又顽强地活了过来,重新出现在厨房里,油灯下……

看着气若游丝的妻子,丈夫知道,这次妻子是真的挺不过来了。于是,泪水一下子就盈满了眼眶。

村人闻讯赶过来,看着妻子深陷的眼窝里一双直直瞪着的眼睛,一位老人叹气道:“唉,这伢放心不下,就是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啊!”

丈夫便俯下身,贴着妻子的耳朵,说:“你放心吧,我会把孩子带好的……”

妻子依然直直瞪着眼珠子,一动不动。

突然,丈夫站起身,径直去了厨房。随后,便传来了叮当声响。

一会儿,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丈夫端来了一盘热气腾腾的小菜,放在妻子鼻子下:“你闻闻,我刚做的菜,香吗?要不,让孩子们尝一尝……”

于是,三个孩子含着泪水,品尝着父亲的手艺,齐声道:“嗯,好吃。跟娘做的一样好吃,娘,真的!”

妻子的眼皮动了动,还瞪着。

丈夫又站起身,打开衣柜,拿出一件破衣服。然后在一片惊讶的目光下,娴熟地穿针引线,左缝右补。须臾间,一个针脚细密的补丁就呈现在妻子的眼前:“你看看,我补得怎么样?”

妻子吃力地转动着眼珠,看看衣服,又看看丈夫,两行热泪,从眼角滑落到脸颊——这一刻,妻子终于明白过来,原来丈夫早就学会了做饭缝补,却一直装着笨拙的样子,让她原本已经干涸的生命,又燃烧了几百个日日夜夜……

【1】妻子在弥留的最后一刻,为什么留下了两行热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提到医生给妻子下达病危通知,作者这样设置有何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妻子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依然直直瞪着眼珠子”“妻子的眼皮动了动,还瞪着”的原因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的“丈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爱的延续”为题有何好处,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爱的延续”提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即在丈夫的精心照顾下,病重的妻子又活了两年。

B.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即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如为了能让孩子吃饱穿好,妻子支撑着病体教丈夫做饭和缝补,而丈夫为了让妻子的生命得以延续,而选择装笨。

C.化抽象为形象,言简意丰,耐人回味,引起读者产生如何对待爱的思考。

D.“爱的延续”指文中的燕儿、大强、小良对母亲爱的延续。

【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头对环境作了描写,如秋霜凋零了树叶,其意图是交代自然环境凄冷、毫无生机的特点,也预示着妻子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B.在得知做手术需花费几万元,做了手术也仅能支撑一年半载之后,夫妻二人抱头痛哭,不但表明妻子的病已经无药可救了,更说明夫妻二人都已经绝望了。

C.文中对妻子教丈夫学做饭和缝补的情节作了细致的描绘,这样写是为了凸显女主人公的勤劳、无私、照顾孩子与丈夫的细致体贴入微,也凸显出男主人公的良苦用心。

D.文中的丈夫一共笑了两次,两次笑表达的意思有不同,前一次是丈夫做不好饭时的自怨自艾,后一次是丈夫不会做针线活时的自我解嘲。

E.临终前,妻子得知了丈夫是故意装笨的,这才明白丈夫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用心良苦,至此,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情感也得以升华。

15、阅读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草船借箭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广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请写出下列人物特点。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才干—______ 妒忌—______

推却—______ 重罚—______

【3】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但为什么周瑜还要摆酒席招待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

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hào hǎo)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zhǎnɡ chánɡ)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_______”上。

【2】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珍贵_______________ 秘诀 _______________

反义词:否定_____________ 丰衣足食_____________

【4】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从短文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屈的腿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西湖公园,四周雾茫茫的。突然,一阵奇怪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我闻声望去,朦胧之中出现了一位军人。①他上身穿褪了色的军绒衣,下身穿绿军裤,一条裤腿却空着。他拄着一副拐杖,依靠着他那仅有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回荡。

我与他虽然素不相识,不知怎的,却情不自禁地跑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同志,您歇一会儿吧!”“不,还有两圈。”回答声伴着喘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摆动着双臂,用劲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用力太猛,一根拐杖倾斜了一下,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正要扶他。“不,我自己能起来的!”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②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撑着地面,艰难地挪动身躯。③军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跑步声依然回荡着,此时,它显得特别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军人刚毅的面孔上,神情是那么专注,虽然初春寒气逼人,可他的脸上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

望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和那一条不屈的腿,我觉得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我想,前天,他曾在运动场上奔跑;昨天,他曾在炮火中冲绎;而今天,他失去了一条腿,然而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素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文章第2自然段,军人的回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的原因是( )

A.军人说话结巴,语无伦次。

B.军人的回答声伴着喘气声。

C.军人说话很难听。

【3】“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子①②③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任选其中一句,分析该句所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

多可爱的一个孩子,虎头虎脑,牵着父亲的手高兴地嚷着,跳着。很多人都为孩子的情绪所感染,长途的劳累在孩子的笑声中慢慢消失。

大家就站在目的地野生动物园的门前,排队购票入内。看到售票窗口的玻璃上写着“成人180元,儿童半票,1.1米以下免票”。

我问站在前面的孩子的父亲:“他有多高?”

孩子的父亲说:“1.3米。”

“那得买半票了。”我说。

孩子的父亲并不做声,队伍慢慢移进窗口,只听到孩子的父亲对孩子说:“进门的时候把身子蹲下来。”

孩子说:“爸爸,你放心,像乘公交车一样是不是?”

孩子的父亲在他的头上摸了摸。

进门检票了,孩子在进门的一刹那,突然把身子努力地“沉”下来,做出一副十分滑稽的样子,像只小小的唐老鸭移进了大门。

或许人太多了,售票员没有发现这个学鸭子走路的孩子。孩子一进动物园,马上恢复了原样,又蹦蹦跳跳起来。

刹那间,我觉得十分难过,为那个孩子,也为孩子的父亲。为什么呢?在那么多人面前,毫无顾忌又顺理成章的。

孩子蹲下来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诚实。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

毫无顾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理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划直线的句子分别是孩子的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是父亲的______描写,传达出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我”为那个孩子难过是因为______

A.那个孩子装成鸭子的样子太可怜了

B.那个孩子丢失了比金钱宝贵的诚实

C.孩子有病,像只唐老鸭一样走路

(2)“我”为那个父亲难过是因为______

A.我觉得这个父亲的教育是失败的,使得孩子抛弃了诚实

B.这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强迫孩子像唐老鸭一样走路

C.长途的劳累,使得这个父亲很难受

4读完短文,你有什么话想对文中的父亲说吗?

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在脚下多垫些石头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其实,我有着不少优势呢,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我一边抱怨命运的不公,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优厚的薪水的同窗。这样一来,不仅对工作没了热情,而且连写作也没兴趣。我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调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拿一份优厚的报酬。

就这样,两年时间匆匆过去了,我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期间,我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终却没有一个接纳我。

然而,就是那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一直想改变的命运。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因而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很快围出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我来晚了,站在人墙后面,跷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视线。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我不知道他垒这个台子花费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赛,但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冲我粲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却是那样地清楚。

刹那间,我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

从此以后,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我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我的头上。业余时间,我不辍笔耕,各类文学作品频繁地见诸报刊,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如今,我已被调至一所自己颇喜欢的中专学校任职。

其实,一个有理想的人只要不辞辛苦,默默地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就一定能够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风景,摘到挂在高处的那些透人的果实。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

密不透风:____________

【2】文章中两次出现“在脚下多点些砖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所“看到自己渴望的风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谈谈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改写句子。

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枪声低回在角落。(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掩埋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改写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张骞开辟丝稠之路。

①写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②写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根据古诗诗意,展开想象,请把《四时田园杂兴》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