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对加下划线词语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也许会有骤起的风暴把我们抛入崖底……

A.突然而至的暴风雨 B.突然而至的不幸与挫折

C.突然而至的巨大惊喜 D.突然而至的很多任务

2、隶属和楷书发展起来的时期分别是( )

A.战国晚期 东汉末年

B.战国晚期 魏晋时代

C.战国晚期 商周时期

D.西周晚期 战国时期

3、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童孙未解耕织。(  )

A.准备。

B.从事。

C.奉献。

【2】草满池塘水满。(  )

A.山坡。

B.池塘。

C.池岸。

【3】稚子金盆脱晓冰。(  )

A.幼稚的孩子。

B.幼小的孩子。

C.顽皮的孩子。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部组成新字,再组词

满分5 manfen5.com

 

 

5、[字形]看拼音,写词语。

wěi tuō  wèi wèn  shú liàn

______ ______ ______

wēi yán nán kān tǐng tuō

______ ______ ______

shǎng shí wéi gān zàn xǔ 

______ ______ ______

6、古诗词填空。

(1)读诗看生活。“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描写的都是乡村忙碌又悠闲的生活场景;“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描绘的是古代儿童的日常生活,他们______的形象跃然纸上。

(2)读诗品情感。“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抒发的是诗人的______之情;“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的是诗人听闻收复失地这个喜讯后______的心情。

(3)读诗悟道理。“人有耻,______”是古人对“为人”的认识,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______,小人喻于利”阐述的则是人生哲理。

7、按要求写词语。 

①近义词:快捷——________     瞬间——________     沉迷——________

②反义词:清新——________     自豪——________     方便——________

③写出ABAC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形近字组词。

_____   唤_____   崖_____   耍_____   瀑_____)  

_____   焕_____   涯_____   要_____   暴_____)  

_____   漫_____   递_____   察_____   翁_____)  

_____   慢_____   涕_____   祭_____   嗡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

在德国的一个火车小站,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动道岔,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

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驶在这条铁轨上。

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驶来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工夫,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有显示丝毫的慌乱,立即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着飞驶而过。

车上的旅客们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如千钧一发。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然而,儿子站立了起来,竟未受一点损伤!

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就派人把他召来,奖给他一(méi)荣誉(xūn)章,一方面是为他极端尽职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遵从纪律的儿子。

【1】根据第段中的拼音写汉字。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文中两处“□”内应填入的标点是( )

A. 。 

B. !  !

C. 。  !

D. !  。

【3】文中与服从近义的一个词是________,反义的一个词是________。

【4】第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中的这辆火车也就是第段中的(   )

A.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

B.还有一辆火车

【5】竟未受一点损伤与前文哪个句子相呼应?

 

10、读下面一则帖子,回答问题。

大约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开始,“恶搞”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此后,从网络到手机,从流行歌曲到商业广告,进而拿政治和历史作笑料,“恶搞”之风愈演愈烈。网上流行的“恶搞”短片《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把潘冬子的小英雄形象改成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且夹杂着不健康的对白。《铁道游击队之青歌赛总动员》中受人敬仰的游击队员被编排为满口脏话的青年歌手,呈现效果不堪入目。

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实施,对歪曲历史、恶搞英雄的网络公害亮起红灯、画出红线,对恶意篡改英雄事迹的行为予以谴责。

【1】结合语境,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恶搞:________

②亮起红灯:________

【2】对于恶搞英雄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一时,丫鬟们又都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玩了一回。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①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剌剌响,登时籰子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器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日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②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噔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顺人物关系。(查一查,猜一猜,选一选)

李纨是林黛玉的(   ),紫鹃是林黛玉的(   )。

A.丫鬟 B.表嫂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对这个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黛玉用手帕垫着手这一细微的动作,说明了黛玉做事很细致

B.因为风筝线很细很有韧劲,我们仿佛可以看见黛玉作为一个千金小姐对娇嫩的手的爱护

C.表现了林黛玉生活很奢华,很浪费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②,回答问题。

(1)这个句子描写了紫鹃的________。(填序号)

A 语言 B 心理   C 动作

(2)有人说,《红楼梦》里对林黛玉最好的人就是紫鹃,请你结合画横线的句子②谈谈为什么这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你赢她输

阿凡提专门和巴依作对,名传四海。

一天,巴依和老婆下棋,把阿凡提叫到跟前:“阿凡提,人们都说你聪明,你能猜出这盘棋我的输赢吗?猜对了,我赏你一个金元宝,猜错了,你欠我一个。”

“好吧。”阿凡提当场铺开纸,一边写,一边念着,“你赢她输。”

巴依听了,就接二连三地把车、马、炮往老婆“嘴”里送。不一会儿,“老将”就走了绝路。

巴依对阿凡提说:“怎么样?把元宝拿出来吧。”

阿凡提说:“不,老爷。我猜对啦。”他摊开纸,念着:“‘你赢她( )输( )’这一盘不正是你输了吗?所以你得赏我一个元宝。”

巴依不服气,要赌第二盘,可阿凡提还是那四个字。这一回,巴依可认真啦,他的老婆也心领神会,兵败如山倒,一会儿工夫,就举手投降了。

巴依对阿凡提说:“怎么样,这会儿该把元宝还我了吧?”“不,老爷,我又猜对了。”阿凡提说,“我写的是‘你赢( )她输( )’这一盘正好是你赢了,所以还得再赏我一个元宝呢!”

这时,巴依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他又气又恨,急中生智对阿凡提说:“那好吧,咱们再来赌最后一盘,这一盘谁要是输了,就拿出五个元宝来。”

阿凡提把那张纸朝桌上一扬,说:“好吧,我还是这四个字,你们先下,我还要干活去。”

阿凡提前脚刚走,巴依后脚就跟了出来,说:“阿凡提,我和我老婆这盘下了和棋。这回,你猜错了吧?”

不料,阿凡提搔了搔头皮,诙谐地说:“哎呀,怎么下和棋了呢?这回我写的是‘你赢( )她输( )’看来我既没猜对,也没猜错,咱们俩也算下和棋吧。”

巴依听了,气得胡子直翘,但是又没有办法。原来,阿凡提写字时并没有标点。聪明的阿凡提利用朗读时的不同语气表示出不同的意思,把巴依斗败了。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心领神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中生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依和阿凡提一共赌了几盘?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阿凡提的语气,给文中画线部分加标点。

【4】读了本文后,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②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眷恋——____   永别——____   意愿——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属于____描写,由此我体会到毛主席___________;句子②属于____描写,由此我休会到____________

14、按原文填空。

1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2才下过几阵( )的细雨。微风( )着千万条才展开带( )的(   )的柳丝。( )的草,(   )的叶,各色(   )的花,都像( )似的( )来,形成了(   )的春天。小燕子从(   )赶来,为春天(   )了许多(   )。

3几对燕子( )了,落在电线上。( )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 )细线,多么像(   )啊。停着的燕子成了(   ),谱出一支正待( )的( )的赞歌。

 

15、课外阅读。

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驶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短文中的省略号表示的是( )。

A.列举的省略

B.说话断断续续

C.重复词语的省略

(2)短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语意转折 B.表示说话中断 C.表示解释说明

(3)仿照文章开头的一组排比句,请你写一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什么才是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重点段落品析。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  ),毫不(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1填空。

2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技术高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示威尼斯安静祥和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片段阅读

①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②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武松一面走,一面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把哨棒插在腰间。

③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读句子,体会武松的心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使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选用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A让世界充满爱 B.明天更美好 C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_________。(只填序号)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仔细阅读并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留守儿童抑郁情绪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5%

6.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我得到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我爱乡居

记得有一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上说:“台湾的鸟不语,花不香。”我相信这位作家一定是住在台北市,看到的是高耸的洋楼,蛛网般的电线,根本看不到鸟,自然听不到鸟语。台北市早已是寸土寸金,即使有豆腐干大小的一片院子,一般都铺上了水泥,偶然在阳台上有一盆花,过多的二氧化碳,使花朵发暗,叶子发黑,连新鲜都谈不上,自然不会散发香气,只有住在郊外的人,才知道位于亚热带的台湾,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吐香,一天到晚都有鸟语不休。

我爱乡间的清晨,早上从屋子的后窗望出去,是竹梢树影,农夫荷锄从河堤上走过,把黑色的剪影投在窗上,窗棂切取了远山的一角,作为背景。在背景的树梢修竹、蓝天白云之间,点缀着人物,构成了一幅逼真生动的画。

我爱乡间的黄昏,晚霞染红了田野,微风吹过,秧苗摇曳,田埂上有牛在默默地啃着青草,偶然抬头,长鸣一声,是那么悠扬悦耳,这是大自然的另一幅动人图画。

太阳下山了,带着孩子,沿着野草没径的小道散步,让晚风轻拂着发丝,让蝴蝶绕身飞舞,从缀满野花的山坡上回来,满身都是花香。

生活在乡间的人,一般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我在不读书、不看电视的晚上,总是熄了灯,听着蟋蟀唧唧,偶然有蝙蝠噗噗飞过,会自然想起“唯闻古塘里,青蛙跳水声”的诗句。在无风无云的晚上,我会拉开窗帘,想起他曾经在信上写过的两句:“明月装饰了窗子,你装饰了我的梦。”

我爱乡居,因为在乡间无须购画,有大自然的杰作供我欣赏。不必种花,却有四季闻不尽的花香。虽不养鸟,每天有盈耳的鸟鸣。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鸟语不______)   A.停止   B.不要

②农夫______)   A.荷花   B.扛着

③树梢______)   A.长   B.修建

2第2、3、4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请连一连。

第2段   夕阳晚风蝴蝶图  

第3段   清晨竹林农夫图

第4段   黄昏晚霞牧牛图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开头写台北是“鸟不语,花不香”,是为了反衬郊外鸟语花香。

B.文章2、3、4三个段落之间是按由近到远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C.尽管乡下环境优美,但是作者还是安居在市区内,因为乡下太贫穷。

4作者为什么热爱乡居呢?请在文中找到答案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我能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条伟大的路。(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果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改写成被动句。

小丽把红红的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写。

狡猾的狐狸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写成反问句。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写成拟人句。

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直接引用改为转述。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展示

题目:夸夸我的_______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填上你要夸的人,如:爸爸、老师、邻居等。2.写一件真实的事,通过语言、行动来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