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祖父的园子》中,作者通过对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和“我"在其中的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

B.《摔跤 》一文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费,主要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争强好胜富于心计的小嘎子形象。

C.《手指》一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五根手指的用处,语言幽默风趣。

2、宙斯送给人类的宝盒里面是什么?                 

A.金子

B.武器

C.潘多拉

3、下列词语中有一个下划线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选项填在括号里。(  

A.除(tī )

B.灭(huǐ)

C.战(yì)

D.精神抖(sǔ)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渺小———(   )   依然———(   )   惊异———(   )

紧迫———(   )   挺立———(   )   沉着———(   )

5、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  榆_____ 拴_____ 稠_____

____________ 偷_____ 栓_____  绸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jì  mò   páo  xiào   kù xíng   hé  ǎi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huān chàng   luǒ  lòu niàng  xuě qiáo  bā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jù  jīng  huì  shén   yì  yáng  dùn  cu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写一写有关梅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日积月累。

1.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论语》

3.恻隐之心,______________。——《孟子》

4.多行不义,______________。——《左传》

5.人有耻,______________。——《朱子语类》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苏大夫有个各色(注:特别)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一日,苏大夫和两位牌友叫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凑上一桌打牌。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了胳膊,疼得够劲。可他拿不出七块银圆,苏大夫便不理他。牙医华大夫心善,从后门绕出去,悄悄给了张四七块银圆。

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圆“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点灯时分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唯独拦住华大夫,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圆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有删改)

【1】苏大夫之所以被称作“苏七块”是因为:________

【2】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苏大夫的医术高明?从文中找出。

___________

【3】苏大夫认为自己是心地善良的,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中画“﹏﹏﹏”的句子中的“这事这理这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事”指的是苏大夫不肯为张四治病的事情。

B.“这理”是说苏大夫立的治病规矩不能更改的道理。

C.“这人”说的是苏大夫为人处世的原则。

【5】你欣赏苏大夫这样的处世原则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 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 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 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段主要写的事物有________,这些事物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2】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3】仿照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资料显示,福州市7~18岁的青少年儿童,100个男生中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中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肥胖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为降低肥胖率,青少年儿童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①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分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②要加强锻炼。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消耗的是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择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减肥、健身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材料二)

图1   图2

1(提取信息)材料一中可以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的句子是(   )

A.福州市7~18岁的青少年儿童,100个男生中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

B.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C.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D.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择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

2(品析句子)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的说明方法?(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举例子

3(提取信息)专家指出,每顿饭以吃_____饱为宜。( )

A.八九分 B.七八分 C.六七分 D.五六分

4(分析判断)根据两则材料,判断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B.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

C.走路不属于消耗性较大的运动。

D.因运动初期消耗的是体内的糖类,只用较短时间的运动就能消耗贮存的脂肪。

5(语言运用)如果让你给材料二中第二幅图中的小男孩提个建议,你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①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起来。宝琴叫丫头放起一个大蝙蝠来,宝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②宝玉等大家都仰面看天上这几个风筝起在空中。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摇摇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一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儿,一会就不见了。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说着,有丫头来请吃饭,大家方散。

【1】宝琴的风筝是______,宝钗的风筝是_______,宝玉的风筝是_______

【2】黛玉分析宝玉的风筝放不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众人说黛玉放飞风筝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铰断籰子线后风筝的状态。

【5】用简短的语言描写一种最喜欢的玩的游戏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虽然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不适当拒绝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1】本文的作者主张要多读什么样的书?( )

A.明白晓畅,使人轻松

B.经过沉淀,使人聪慧

C.一览无奈,一看就懂

D.艰深晦涩,让人费解

【2】短文第三自然段中“用进废退”是什么意思?( )

A.采用先进的方法,废止落后的方法。

B.引进先进的经验改变颓废的状态。

C.采用进攻的方式,废除别人的退路。

D.经常用会更发达,不经常用会逐渐退化。

【3】“磨脑子”的书有什么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读起来驾轻就熟

②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③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

④不静下心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阅读时要经常面对困难,挑战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B.“燕雀安于暖巢”在文中指经常阅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C.“现成的肉”指静心思考才能理解的书,“啃骨头”指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

D.以“鲜桃”“烂杏”做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述了读“磨脑子”的书能使人心灵宁静。

【5】作者为什么希望人们多读“磨脑子”的书呢?请依据文本信息归纳作答,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要学会适当拒绝。除了像李敖那样拒绝看电视,我们还要适当拒绝什么?请列举一件你最需要拒绝的事,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荷兰的郁金香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向上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白花,镶有浅红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有个老板竟然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棵罕见的郁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一座童话里的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枝郁金香。”所以荷兰人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他们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那可怜的模样了,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个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1】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再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描写某一种花草。

白花,镶有浅红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生”,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智慧屋。

威尼斯的小艇(片段)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cù  zù)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huā  huá)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huàng  huǎng)。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bó  pō)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用“√”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文段已用“//”分为两层。第一层是_______描写,第二层是_______描写。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色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在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却看不到村寨、房舍,(依然 显然)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 显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都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一般作关牲口和堆柴火用。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将楼房隔为两层。屋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大都改为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作客,走进竹篱,登上木梯,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宽大堂屋,中间铺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都比较(简朴 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你在室内坐着,只觉清风徐徐,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 风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八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要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歌手)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1画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仔细读短文,依次找出一处带有下面说明方法的句子。

列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比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傣族人家为什么至今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傣族村寨树满寨,花满园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文阅读。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   )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 )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   )。他把饲养员喊了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

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六头。老饲养员回答道。

好,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   )了。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   )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彭德怀(   )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 )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1请说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的又驮”“又驮”“堆得像小山似的说明了________

3找出选文中彭德怀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句子,不少于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彭德怀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外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不为什么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摒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地劈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

假使我走到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哧哧繁响。海波如山一般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变更!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建造起来的!”(有删改)

1这篇短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她的原名是________。你还读过她的作品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分别表现出“幼小的我”的__________和母亲的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画“______”的句子说明了母亲的爱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A.温馨   B.无私   C.博大   D.深沉

4读一读画“﹏﹏”的语句,再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母亲的爱是“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用文中的陈述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删去最后一段对全文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下面的一篇短文,并完成文后的习题。

松坊溪的冬天

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上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fù gài    )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雪止了。

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大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和竹林子,都披着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好一个白雪世界!从石桥上走过来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 cóng cóng   )地流着。我看见桥下溪中的白雪世界,有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又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dòng xì   )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 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1根据汉语拼音提示,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词语。

2雪降落在松坊村上。雪降落在松坊溪上。是不是排比句?

是(     不是(  

3在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用“——”标出。并说明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分成两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写(   ),第二部分写(   );第一部分是(   )描写,第二部分是(   )描写。

5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好一个白雪世界!是一个______句。这句话作者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说出的。说明作者当时有_____________的心情。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

(1) 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我。(缩句)

 

(2)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改为反问句)

 

 

 

 

21、句子乐园。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成字句: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总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你不为他具有像梅花那样的美好品质而自豪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改病句。 

①陈羽在学校里始终一贯表现得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然老师带我们到野外采用了许多植物标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我拒绝使用麻醉剂。(用恰当地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脸色苍白。(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肃然起敬。(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写作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许多幽默的事件都是因风趣的语言产生的。请你回想一下身边发生过的类似事件,把它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