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 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哪个选项字音正确( )(2分)

A.zènghuí B.bǐng性  宽chāo

C.xuán D.shāoliè

2、关于“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课文中有些直接抒情的句子,抓住这些句子好好读一读,就可以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B.有些课文是借景抒情的,我们要善于读懂写景文字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

C.读课文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有利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D.只要把课文读流利就可以了,没必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春作伴(青年时期)

B.出划策(计谋)

C.跃跃欲试(尝试)

D.养尊优(处理)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儿童急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相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童散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忙趁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积累

1. 以下是出自《水浒传》的故事是________

A. 三顾茅庐 B. 火烧赤壁 C. 单骑救主 D. 拳打镇关西

2. 《____》 《____》 《____》 《水浒传》并称四大名著。

6、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秋天的雨________藏着非常好的气味________梨香香的________菠萝甜甜的________还有苹果________橘子________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qiáo liáng zào yì jiā qí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意思写成语  

(1)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________

(2)无法估价的宝物。________

(3)团结一致,共同努力。________

(4)表示向人诚恳认错赔罪。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是煤

夜里醒来,我又想起了父亲:矮矮的,走路一瘸一拐,那张因长期劳累而发黄,满是皱纹的脸,严厉得有些吓人的目光……

我的家里很穷苦,为了供我们兄弟几个读书,父亲每年冬天都要上县城送煤,挣那么可怜的一点儿钱。寒假里的一天,我随父亲去送煤。大半夜,我们就爬了起来。外边正刮着西北风,我和父亲都穿上厚厚的棉衣,戴上大狗皮帽子,西北风还是直往肉里钻,冷得厉害。马蹄子踏着冰冻的路面,冒着火星子,发出清脆的响声。我坐在煤上,一边听着马蹄声,一边想着心事,过了一会儿,便不争气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醒了。天已经亮了,我想坐起来,但不能,身上沉甸甸的,再往车下一看,惊呆了:父亲没穿大衣,穿着笨重的大头鞋跟在车后跑。我费劲儿地坐起来,一看,身上盖了两件大衣,我终于明白了,再看父亲,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我赶忙跳下车,把大衣给父亲披上,吆喝住牲口,并对父亲说:

“爸,你上车坐会儿吧,我赶车。”

“把大衣披好了,你刚睡醒,可别感冒。”父亲气喘吁吁地说。

“我不冷,爸,你快把大衣穿上,别冻坏了。”我帮父亲穿上大衣。

“没事,人老了,不怕冷,就怕你们年轻人冻坏了,落下毛病,这可是一辈子的事。”父亲跺着冻麻的脚说。

我的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怕父亲看见,赶忙转过身去……“父亲!”我从心里喊着。等晚上回到家里,父亲就支持不住了,发起高烧来。我的泪更忍不住了,像断了线的珠子掉下来。这就是父亲啊!

寒假结束了,父亲送我去赶火车。他背着我的大旅行包,弓着腰,在崎岖的山路上吃力地走着。听着父亲急促的喘息声,我急忙跑上去,说:“爸,我拿吧。”父亲放下包,用袖子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又把包拿了起来,说:“我拿吧,过一会儿你还要赶火车。”说完,又吃力地走,我又追了上去。此时,我忽然发现,我个子比父亲高了!我的心又难过起来,眼睛开始变得模糊。“父亲啊父亲!”我想不下去了,我低下了头,泪水流了出来,洒在崎岖的山路上。

火车开动了,我坐在椅子上,紧闭着双眼,努力地不把头探出窗外。我怕看见父亲那瘦小的身影,怕看见那依恋、期盼的目光……火车越开越远,父亲的身影在我的脑海里变得越来越高,像一座山那么雄伟,那么高大。

父亲是一块燃烧的煤,而我是接受热量的一分子。

我又想父亲了……

1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头和结尾的两个“又”字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和父亲之间的哪两件事?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有关三次流泪的细节描写,想一想,这些内容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写自己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用煤比喻父爱,你会用什么比喻父亲或母亲对你的疼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欣赏。

提到蜻蜓,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是烈日下翩翩起舞的优美身姿?看!在前方不远处,有一只蜻蜓正扇动着晶莹透亮的翅膀,自如地在水面上飞行,就像一位优雅的空中舞者。

如果仔细观察蜻蜓的翅膀,你会发现每一片翅膀前端都有一个小斑点,它们被称为翅痣。翅痣较重,可以在蜻蜓飞行时减少空气阻力。如果缺少翅痣,空气阻力就会使蜻蜓的翅膀向后弯曲,蜻蜓便会失去平衡。蜻蜓能够成为捕猎高手,这些翅痣功不可没!

“嗡嗡”有一只苍蝇飞入了蜻蜓的视线范围内,此时此刻,苍蝇还毫无察觉。突然,优雅的舞者化身“绝命飞行员”,只见它快速地扇动翅膀垂直起飞,以每秒20米的速度快速冲向猎物。与此同时,苍蝇发现敌情,然而自带雷达的“飞行员”早已锁定了它。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苍蝇打算改变航向的时候,“飞行员”将其擒获。一场狩猎圆满成功,“飞行员”降落在一根草茎上,开始享用美食。它们经常在飞行过程中用餐,不过偶尔也会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停下来细细品尝。

你是不是注意到了蜻蜓漂亮的大眼睛了?蜻蜓可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它一共有3只单眼和2只复眼,而每只复眼都由2万到3万只“小眼”组成。借助复眼,蜻蜓可以上、下、左、右无死角巡视。任何猎物只要进入它的视线范围内,就会被它锁定。不仅如此,蜻蜓的复眼还是天生的测速仪,眼前有猎物移动时,每只小眼都会捕捉一幅画面传给大脑,经过信息处理,蜻蜓能准确判断猎物的运动速度,并预测它的运动轨迹。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能准确地把握猎物的动向,是蜻蜓成为捕猎高手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小小的蜻蜓拥有高超的捕猎水平,几乎是天生的害虫“收割机”,它们专门吃蚊子、苍蝇及其他的小昆虫,并且食量惊人。一只蜻蜓平均每天能捕食1000多只小昆虫,捕猎成功率超过95%,是大白鲨的两倍,是草原之王狮子的四倍,真让人惊叹!就这方面而言,科学家称它们是地球上最致命的猎手,是自然界里最成功的捕食者是毫不夸张的。

【1】下列对本文的中心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绝命飞行员——蜻蜓

B.地球上最致命的猎手——蜻蜓

C.食量惊人的捕食者——蜻蜓

D.捕猎高手——蜻蜓

【2】下列素材中,没有紧密围绕中心意思来说明的一项是(  )

A.蜻蜓能够快速、平稳地飞行

B.蜻蜓能无死角巡视,准确把握猎物的动向

C.蜻蜓能在飞行过程中用餐

D.蜻蜓捕食昆虫量大、成功率高

【3】以下关于蜻蜓用复眼锁定猎物的描述,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捕捉画面 ②猎物移动 ③信息处理 ④判断速度 ⑤预测轨迹

A.②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①④⑤②③

【4】短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就这方面而言”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蜻蜓取了不少有趣的别称:“优雅的空中舞者”“绝命飞行员”“天生的害虫‘收割机’”……请选择其中一种,说说这样写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体育科周老师因病请假了,教务处的梁小姐想请马老师通知六班田径队队员取消课后练习。可是马老师正在上课,于是梁小姐写了一张便条给马老师。

马老师:

体育科周老师今天因病请假。通知六班田径队队员,原定今天课后的田径练习取消,改在星期五进行。

梁小姐

即日上午九时

马老师通知六班田径队队员取消练习后,写了一张便条给梁小姐,请她安排学生放学事宜。

梁小姐:

我已经通知了六班田径队队员取消今天课后的田径练习。其中有一名学生林灵要由家长接走,麻烦您致电林同学的家长,请他们按平日放学的时间来接她,谢谢!

马老师

即日上午十一时

1梁小姐写便条给马老师的主要目的是(  

A.要求马老师星期五负责田径练习的工作。

B.请马老师向六班田径队队员解释取消田径练习的原因。

C.通知马老师体育科周老师今天请病假了。

D.请马老师通知六班田径队队员今天课后的田径练习取消,并改在星期五进行。

2马老师写便条给梁小姐的主要目的是(  

A.请梁小姐联系学生家长接学生放学。

B.感谢梁小姐通知他田径队更改练习日期。

C.告诉梁小姐他已通知田径队队员取消今天的练习。

D.告诉梁小姐他已经更改好田径队的练习日期。

3对比两张便条,你觉得谁显得更有礼貌?(  

A.梁小姐 B.马老师 C.周老师 D.林灵

12、   手和脑的故事

一天,手正在欣赏一件看书精心制作的杰作。又高兴又骄傲地说:“我确实是万能的,如果没有我,怎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的东西,人类哪会有美满的生活呢?”手得意洋洋,大有目空一切的气概。

大脑听了很不服气,于是大声地说:“你这么自大,太过分了。其实,你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哪有这样的成就?你不过是依从我的命令行事罢了。”手立即加以反驳:“胡说!你只是空想,不做一事,哪里比得上我一天到晚在埋头苦干,制造出无数有用的东西!”

他们因为吵了嘴,便谁也不理谁。大脑每天都在计划怎样改良机械,臬设计者精密的仪器,希望用来代替人力,减轻人们的辛苦。却始终无法实现。而手呢,也只是习惯性地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缺乏良好的性能。至于什么缘故,弄不清楚。

眼睛看他们互不相让,真是又急又气,便对他们说:“你们这样相持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必须互相配合才行。大脑想出来计划,手在实际生活中证明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手的劳动依靠大脑的帮助,才有进步;大脑的思考,得到手所提供的经验,也就更灵活,更有效了。手脑配合,才会肯有创造性,人类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

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都醒悟过来,他们如好如初,合作得更紧密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目空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辅相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和脑为什么争吵,,请用一句话概括他们争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和脑争吵后谁也不理谁,造成了臬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乡村素描

①六月最后一天。周围 wàng  yín( )的俄罗斯啊——我的故乡。

②整个天空染满均匀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还是在消散。没有风,天气晴和……空气呢——像刚刚挤出的牛奶那样新鲜!

③空气里呢,散发着烟和青草的气味——还夹杂着一点儿松脂和一点儿皮革的气味;大麻田里大麻花盛开,散发着nòng yù(   )的令人愉快的芳香。

④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燕子在静悄悄地飞掠;马儿有的在打着响鼻,有的在嚼草;狗儿没有发出吠声,站在一旁温驯地摇着尾巴。

⑤一条深深的,但缓缓倾斜的沟壑。两边长着好几行爆竹柳,枝叶婆娑,下边的树干却已龟裂了。一条小溪顺着沟壑流去;透过碧清的涟漪,溪底的小石仿佛在chàn  dòng(   )。远处,在天空和大地尽头的边缘上,闪现着一条大河的碧流。

⑥沿着沟壑--一边是整齐的小粮仓,门儿紧闭着的小贮藏室;另一边是五六间木板屋顶的松木小农舍。每个屋顶都竖着一根装有鸟巢的高高的杆子;每家的小门廊上,都装饰有一匹铁铸的短鬃小马。粗糙不平的窗玻璃上,辉映出七色彩虹。木板套窗上描绘了花瓶。每座小农舍前,都端端正正地摆着一张完好的fāng dèng(   );几只猫儿在墙脚周围的小土堆上蜷成一团,耸着透明的耳朵;高高的门槛后边,现出凉爽、幽暗的前室。

⑦我铺开马衣,躺在沟壑的边缘;四周围——一堆堆刚刚割下的干草,散发着使人懒洋洋的芳香。机灵的主人们,把干草散放在小农舍前边:让它在向阳处晒得更干透一些,然后再从那儿放到草棚去!要是睡在那上面,再舒服不过了!

1读拼音,在文中的扩号内写词语。

2读句子,体会破折号的用法。(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扩号里)

①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的后面;②用于话题突然转变;③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④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1)六月最后一天。周围 wàng  yín的俄罗斯啊——我的故乡。 ________ 

(2)整个天空染满均匀的蓝色;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它是在飘浮呢,还是在消散。________

(3)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处排比句。

4课文⑤⑥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这条线索来写的,周边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优美文章,作者惬意地享受着乡村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诗人们对乡村总有一些偏爱,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曾经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你能够背出并默写其中的一首吗?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外短文《春天放纸鸢》,完成练习。

春天放纸鸢

夜幕降临,漫步在乡间道路上,除了春风扑面有一种柔和的感觉之外,时而传来阵阵熟悉的风筝葫芦声,那“嗡嗡”的声音,不由得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我十二三岁时,每到春季,父亲总要扎个风筝去放飞,供我们赏玩。父亲(  )风筝时,左邻右舍好多人帮着(  )竹篾(miè)、打面糊、糊纸等。风筝准备就绪,还是那批人帮助(  )着风筝到田野里,拉绳的和(  )风筝尾巴的就配合我父亲放风筝,一旦风筝飞到了空中,个个看了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父亲见到别人的风筝上挂着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于是,他也制作风筝葫芦。他先弄来几个干燥的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这样,风筝葫芦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那葫芦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挂在风筝上,老远就能听到时高时低的风筝葫芦声。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开始时,我只是用麦秸秆和旧报纸,制作简单的小风筝。后来,我又萌发了制作大风筝的念头。同伴们见到我要制作大风筝了,个个鼎力支持,跟在我后面溜溜转。我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了空中,我和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每到春天大风时节,我就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惯。

我在同伴中是放风筝的高手,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否则我们放风筝时就不带他去。

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

1“手舞足蹈”的近义词是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短文的括号里。

提     托     扎     劈

3下列对风筝葫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做风筝葫芦的原料是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一。

B.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

C.最后要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

D.风筝上挂着的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能发出时高时低的声音,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

4下列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我”很自私,谁要是不听话,就不带他去放风筝。

B.写出了“我”和小伙伴很贪玩,也写出“我”的淘气与天真。

C.写出了“我”在小伙伴心中的地位,“我”常用放风筝来威胁小伙伴,让他们听话。

D.写出了 “我”对那时的任性感到后悔和自责。

5“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这句话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统领下文

6“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这句中“美好”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写写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与理解。

别有趣味的残缺字

古今名人题墨中,有一些刻意为之的残缺字。只要我们领悟其用意,便可以品出别致的雅趣。

泰山有一块摩崖刻石,镌刻着醒目的“虫二”两个字,这是清光绪二十五年才子刘廷桂题镌的。据说,在更早的明代,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有一次游览岳阳楼,陶醉于四周的秀丽风光,禁不住用笔在墙壁上题写“虫二”二字。最初人们不知是什么意思,后经解释,才知道“虫二”寄寓 “风月无边”之意。原来“风”字的繁体字去掉里边的一撇和外面的边儿就剩一个“虫”字,而“月”字去掉边儿就剩下一个“二”字。

游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时,细心的游客会发现那里的景名碑上,繁体的“鱼”字底部的四点少写了一点。原来那块碑上所刻“花港观鱼”四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康熙信佛教,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的“鱼”字底部的四点为火,鱼遇到水而生,遇火必死。康熙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繁体的“鱼”字底部的四点写成三点,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                                                                         

黄浦江畔耸立着一座三十一层的大厦,它就是安徽省在上海招商引资 的窗口——裕安大厦。“裕安大厦”四个字乃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手笔。其中 “裕”字左偏旁少了一点。赵老是安徽人,对家乡很有感情,也很了解安徽老家还有许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所以他在题写“裕安大厦”时感到家乡离富裕还差一点,便故意少写一点,意在激励老乡正视现实,加倍努力。

汉字博大精深,独特有趣。从古今名人的残缺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残缺字背后都有它深刻的寓意,这是其他的文字所不能比拟的,它堪称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1】理解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选一选(  )

据说,在更早的明代,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有一次游览岳阳楼,陶醉于四周的秀丽风光,禁不住用笔在墙壁上题写“虫二”二字。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特定称谓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博大精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处残缺字各有什么含义?

(1)泰山摩崖刻石上“虫二”二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花港观鱼”中繁体的“鱼”字四点底少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裕安大厦”的“裕”字左偏旁少了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残缺字的“别有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呼兰河传(节选)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子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子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子放在袖口或衣襟下。那些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袖口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里,你来找吧!”

这样的事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像第一次演似的。

祖父不怎么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天闲着。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园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

…………

祖父一天到晚是闲着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给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的地榇上的摆设,有一套锡器,却总是祖父擦的。每当祖父一擦的时候,我就不高兴,一方面是不能领着我到后园里去玩了,另一方面是祖父因此常常挨骂,祖母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祖母一骂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我们后园里去吧。”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

——有删改

【注释】①榇(chèn):棺材。

【1】本文主要写了祖父的哪两件事情?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将祖父的形象刻画得形象生动

B.祖父和孩子们玩摘帽子、藏帽子游戏时,总是把帽子藏在袖口或衣襟下,缺乏新意,孩子们都玩厌烦了,他却自得其乐,浑然不觉

C.每当祖父擦锡器时,“我”就不高兴,仅仅是因为这样的话祖父就没有时间陪“我”到后园去玩了。这里反映了“我”对祖父深深的依恋

D.文章使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由衷地感受到“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及对人性美的向往

【3】读句子,回答问题。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不以为奇”是什么意思?作者连用一系列动词描写孩子们的举动,这样写突出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联系本学期学过的课文《祖父的园子》,说说“另一个世界”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

令人神往的日内瓦

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全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罗讷河是一条贯穿全境的河流,它把市区一分为二:左岸是老城,右岸是新城。沿着罗讷河走到日内瓦东北郊,令人向往的日内瓦湖就展现在你的眼前。湖的形状略像一弯新月,水色湛蓝,犹如翡翠铺成。湖的南岸,高耸的雪峰上,白雪皑皑。沿湖公园密布,一幢幢造型奇特的别墅掩映其间。湖中有一座高达130米的人工喷泉,群群白鸽在湖畔漫步,天鹅、海鸥、野鸭在湖中追逐嬉戏。这些水上“居民”受到日内瓦人的精心保护,也充分享受着和平的幸福。每当鸟儿的产卵季节,湖畔居民给它们送来了干草、棉花、塑料等,供它们营建产房。如果“小宝宝”在早春降临,市民们给它们送来面包、蛋糕、牛奶等营养品。如果它们得了病,人们就会把它们抱进怀里,送到医院。

日内瓦还是一座国际城市。全市30多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外国人。许多国际会议在这里召开,不少国际条约在这里签订,很多国际组织的总部也设在这里。世界旅游胜地日内瓦,也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

1短文分别介绍了日内瓦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上“居民”与日内瓦人相处得怎样?用“_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3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内瓦是一座国际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了解,下列关于日内瓦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内瓦是瑞士联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世界著名的联合国城市。

B.日内瓦的支柱产业之一是钟表业。

C.日内瓦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

18、课外阅读。

公元前353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精通兵法的魏国大将军庞涓率领军队一直打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城下。赵国将有亡国危险,连连向齐国求救。

这一天,齐威王召来军师孙膑,准备拜他为将。

孙膑辞谢说:“我受过酷刑,是个身体残缺不全的人,不适宜担任主帅。”

原来,孙膑曾和庞涓一起学兵法。后来庞涓当了魏惠王的将军,自知才能不如孙膑,就把他骗到魏国,在魏惠王面前诬陷他,削去了他的膝盖骨,还在他脸上刺字,好叫他永远不能出来做官。不久他被救到齐国,齐威王拜他为军师。

现在,齐威王见孙膑这样谦让,就改派田忌为将,仍让孙膑作为军师。

大队人马到达齐国国境线上时,田忌准备挥师直往赵国,以解邯郸之围。

孙膑劝阻道:“且慢,将军先听我打两个比方——凡是要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切不可心急地使劲去扯,而要冷静地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地解;假如去排解互相凶狠地斗殴的人,千万不可卷进去打成一团,而要避开双方的拳脚,只消找个空当猛击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部,待挨揍的那个对手捧着肚子跪了下来,那么原来互相殴斗的局面,也就会改变了。”

田忌问:“您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先不去赵国,是吗?”

孙膑慢条斯理地说:“是的。现在魏国主力正在猛攻赵都邯郸,国内相当空虚。我们只要直捣魏都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那么魏军主力必然会从赵国撤兵,赶回去抢救。这样,我们既可解邯郸之围,又能狠狠打击魏军,不是比赶到邯郸去厮杀要便利得多吗?”

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军直奔大梁。魏军主帅庞涓得到这个消息,只得丢下邯郸,慌忙回国解大梁之围。可是,当魏军赶到桂陵,田忌、孙膑却在这里设下了伏兵。疲惫不堪的魏军刚一交手,就被打得溃不成军。这一仗,庞涓损失了两万人马,自己也险些当了孙膑的俘虏。

1将这个故事的名字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膑采取这种办法营救赵国有哪些好处?根据下面的提示来分析。

(1)在赵国求救时,孙膑带兵进攻魏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膑率兵占据魏国交通要道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孙膑所说的话应该用(   )的语气来朗读。

A.激动、高兴 B.沉着、自信 C.焦急、慌张

4结合短文内容,分析下列人物的性格。

庞涓:_________________ 孙膑: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1文段选自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凯”与“诸”这两个字的读音与“岂”和“者”两字的读音相近。

D.读过《聊斋志异》,对作者写作很有帮助。作文老师曾有“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批语,其中的“柳州”与“长吉”是指柳宗元和李贺。

3读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你认同这种读书方式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乐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把下面一句话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土匪打伤了我的眼睛,请您给治治。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     中指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展示。

请以“那一刻,我真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高兴、后悔、伤心、难过、激动等。

2.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内心活动。

3.书写工整美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