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娘娘庙的泥像以(   )为多。

A. 男子 B. 女子 C. 天王 D. 妖魔

2、下列对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昼”“夜”这两个表示时间的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村庄儿女的辛苦和勤劳。

B.“各当家”蕴含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道理。

C.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D.诗句大意是说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的本事。

3、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平稳

B.身段

C.庙会

D.吩付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读句子,根据画线部分填写词语。

洞庭湖水烟雾笼罩,广阔无边,景色蔚为壮观。( )

战时,老百姓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外地去( )

草木浓绿一片,点缀着三两朵红花,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 )

书是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 )

5、补充词语,并选词填到下面的句子中。

仪态_____庄 目_____口呆 自相矛______ 随心所______

天衣无_____ 半信半_____ 精神抖______ ______尽脑汁

(1)参加大阅兵的士兵们__________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2)曹小二一开始对师傅的绝活___________

(3)来自寓言故事的是_________,我能再写一个___________

6、填空

(1)《闻军官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__写的。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__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______的《________》。句中的“扬州”即题目中的___________。诗的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写景,诗人巧妙地把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将行于姐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7、多音字组词

báo ______ ______________   zǎi  ____zài  _____

8、默写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们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会儿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浸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用左手接过钱,很激动地说:“谢谢您。”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努力挣来的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您的。”他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们家门口,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以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的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那人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那人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让人看了很难受”的原因是什么?( )

A.乞丐的穿着很邋遢。

B.乞丐十分懒惰,不劳动。

C.乞丐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

D.乞丐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

2“刁难”在文中指什么?( )

A.母亲不给乞丐20元钱。

B.母亲要乞丐用一只手搬砖。

C.母亲不要那人给她买的房子。

D.母亲让乞丐把砖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3乞丐“怔住了”的原因是什么?( )

A.母亲的举动让他意外,使他明白一只手也能挣钱。

B.他没想到母亲会递雪白的毛巾给他擦汗。

C.他没想到母亲会在他劳动结束后给他20元钱。

D.他没想到搬那一堆砖,花了两个小时才搬完。

4那人为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买好了房子,是为了要感谢母亲什么?( )

A.感谢母亲给了他劳动的机会。

B.感谢母亲让他短时间赚到钱。

C.感谢母亲递条毛巾给他擦汗。

D.感谢母亲教他学会自立自强。

5你喜欢文中的母亲吗?请结合文本至少说三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在天底下,________,而并不________。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_____既使人惊叹_____又叫人舒服_____愿久立四望_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_____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好像________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词句,把段落补充完整。 

①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在天底下,________,而并不________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好像________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选择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那么________(柔美  柔软)    (勾勒  勾画)________的中国画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这种境界________既使人惊叹________又叫人舒服________愿久立四望________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________

4“___”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5一碧千里描写了________翠色欲流描写了________

A.绿的程度      B.绿的范围

11、课外阅读。

君子之风

英国有一句谚语:“行为美好品自高。”恰如一个人“美貌”之动人不仅取决于他面容之姣好一样,一个人“美德”之感人则更须借 zhòng  chóng )他行为之高尚——若口惠而实不至,“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将无所依托,这是显而易见的。

1912年,当“泰坦尼克”号巨轮即将沉méi  mò)的时刻,盖根海姆先生毅然把自己的救生衣送给了一位女乘客,而自己则jì xì)好白领带,穿上燕尾服,“像绅士一样”从容地面对死神。尽管他的生命结束于黑暗的海底,而他那“君子之风”却长存于人世之间。

也就在同一年,劳伦斯.奥茨先生随探险队去了南极,他不幸被严重冻伤,以致只能跛足曳行——而探险队撤离极地的行动也已经是刻不容缓了。为了不拖累他人,劳伦斯先生做出了特别的选择。一个晚上,他对队友说:“我要到帐篷外边去一趟,也许会有一段时间的。”这一去,他便再也没有回来。他放弃了自己生还的希望,却大大减少了队友们毙于极地的威胁——这,自然也是一种“君子之风。”

1957年的一天,歌曲作者梅瑟接到了一封来自俄亥俄州的信,那是一位与梅瑟素昧平生的塞迪女士写来的。她在信中建议梅瑟写一首以“有一天你心碎的时候,我会来到你的身旁,为你消除心灵的创伤”为主旨的歌。五年之后,梅瑟果然写成了《与你同在》的歌,还找到了愿意为它录音的出版商。从此,《与你同在》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便一直署名为“梅瑟与塞迪” ——版税也对半分。因为这一条建议,塞迪及其继承人已获得了至少10万美元的收益。在我看来,慷慨的梅瑟先生也不失“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存之于心,付之于行,美则在其中矣!其实,这种高尚也决非仅存于生死危急之中。即使看sì shì)寻常的谦逊、礼让、隐忍、宽谅,甚至只是一种善解人意,又何尝不是一种”“君子之风”呢!

1用 “/”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赚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与人为善:__________________

(2)素昧平生: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言语“行为美好品自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中画线句子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古人这样评价“君子”: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________

7“君子之风”无处不在,选择你生活中的一个人,介绍一下他的“君子之风”。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美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片,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片,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咯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机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运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机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可口的零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hào  hǎo)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zhǎng  cháng)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珍贵——___________      秘诀——___________

反义词:否定——___________     丰衣足食——___________

【4】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从短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2分)

 

一天,我在车站等车。走进候车室,迎面一个青年引起我的注意。他正埋头读书,读得很入迷,人们来往走动,吵嚷,他全不在意。

这青年很一般,只是他的耳朵与众不同。那耳朵很独特,宽大厚实,光泽红润,嫩白透明,上面长着一层淡淡的茸毛,肉乎乎的;耳垂很长,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颇具福相。整个耳朵往前拢着,既像一个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黄色的小瓢。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

“好漂亮的耳朵!”我在心里想。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我很羡慕那青年,羡慕他的耳朵。

车来了,人们骚动起来。那青年仍在潜心读书,毫无所动。我担心他误车,走上前说 车来了  你坐哪一趟车   他像一座雕像  丝毫不动  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他终于抬起头来 莫名其妙地看着我 似乎有点不满 车来了你坐哪趟车 我忙说 并向外指指 他眨眨眼睛,指指耳朵,摇摇头。他是聋子。我走出候车室,车已开走了。

(1)第二段中“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这种形状”指的是   (3分)

(2)第三段中“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最佳型”指的是  (3分)

(3)第二段末句“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的主要表达效果是( 。(2分)

A.强调这耳朵的作用。

B.突出羡慕的心理。

C.与下文点明“聋子”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文章主题。

D.指出科学依据,概括上文。

(4)这篇小说所揭示的深刻意义是(   。(2分)

A.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才。

B.不能只追求外表美,更要做到心灵美。

C.做事要讲实际效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D.干任何事情,不应当追求优越的条件。

(5)给第四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3分)

(6)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2分)

(7)你认为青年读书入迷的原因是什么?(3分)

 

 

(8)当车子开走时,心里会想些什么?(4分)

 

 

15、名著阅读。

西游记(节选)

齐天大圣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南斗星奋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又着雷部众神,以雷屑钉打,越发不能伤损一毫。那大力鬼王与众启奏道:“万岁,这大圣不知是何处学得这护身之法,臣等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却如之何?”玉帝闻言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煅(duàn)成一块,所以浑做金刚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煅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玉帝闻言,即教六丁、六甲将他解下,付与老君……

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煅炼……不觉七七四十九日。

【1】选文中提到孙悟空被惩治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神采用了____________等方法,都不能伤损孙悟空,只得把他送入八卦炉中,一共炼了四十九天。

【3】孙悟空不能被伤损的原因是什么?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

B.因为他是石猴不怕火。

C.运用三昧火,将五壶丹煅成一块,形成了金刚之躯。

16、拓展阅读。

橘园

清晨,站在我家二楼的大厅,放眼橘园,嗬!仿佛是群芳斗艳的花海。一团团,一簇簇绿的苍翠欲滴,白的晶莹透亮。整个橘园绿白相衬,明暗相间,显得生机勃勃。

走进橘园,一朵朵洁白的橘花,是那么纯洁,那么娇艳。细细观赏,橘花有五个花瓣,花瓣的中间有一圈黄色的花蕊,花蕊顶上沾着花粉,散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花蕊中央有一根像火柴一样的花柱,花柱头长大了就是橘子。  

    这些橘花,形态不一,婀娜多姿,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楚楚动人。有的隐藏在绿叶丛中,就像害羞的姑娘,令人喜受。有的好似久别重逢的朋友,在亲亲热热的聊天,让人羡慕。有的则高立枝头,山风一吹,宛如妩媚秀丽的白衣少女,翩翩起舞。忽然,耳边传来“嗡嗡嗡”的响声,抬眼望去,一群蜜峰正贪婪地采花粉。有的钻进花瓣环抱的花蕊,有的飞来飞去,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多么勤劳的小生灵啊! 

不管是谁!经过我家的橘园,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观看,赞叹不已。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群芳斗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楚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了橘花外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抄写文中带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挥想象,想想橘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动笔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文字博物馆简介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馆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以及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该馆于2007年11月29日动工,2009年11月26日正式开馆。

材料二: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坊

【1】中国文字博物馆于( )正式对外开放。

A.2009年11月29日

B.2007年11月29日

C.2009年11月26日

【2】下列不是该博物馆以甲骨文“字”为标志字坊的意义的是( )

A.突显出博大精深又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字文化。

B.突出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主题。

C.代表着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D.为河南省的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做宣传。

【3】文文来到该博物馆“汉字发展史”主题馆参观,她想在这里收集“汉字发展史”的相关信息,做一份调查报告。她应该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了解哪些有效信息?请你帮她梳理一下。(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获取信息的渠道

询问解说员( )

拍照( )

查看相关的文字介绍( )

到高校咨询中文系教授( )

到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报刊( )

上网查找资料( )

获取的有效信息

汉字产生的时间( )

字体演变历史( )

当代书法名家作品( )

汉字字帖的种类( )

历代对字体、字形的统一规范( )

汉字载体的演变( )

18、课内阅读

“你逃不了!”孩子( )追赶( )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地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 )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 )没有命了。( )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地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他刚喊出“三”,孩子就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用“ ”划出描写孩子处于危险处境的句子。这情景,你可以用“ ”等成语来形容。

【3】船长看到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他是怎么做的?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着船长是个怎样的人?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还有哪些方法来救孩子?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沙子和泥土

一粒沙子安﹙ ﹚地躺在大地上,骄傲地对泥土说:喂,你没有发现吗?我是一粒多么伟大的金子啊!

你是一粒伟大的金子,这怎么可能呢?泥土说。

你没有听说过“沙里淘金”这句词语吗?那些闪光的金子,都是从我身上﹙ ﹚洗出来的。沙子自高自大地说道。

如果你不能淘洗掉自己身上那些贪图安逸、狂妄自大、只会空想的坏心理,你永远只是一粒黯然无光的沙子。泥土告诫道。

你为什么埋没我呢?沙子问泥土。

如果你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闪光的金子,谁又能埋没你呢?泥土对沙子说。 

生为一粒小小的沙子,落入大地,谁又能发现我呢?沙子感叹道。

孩子,当你与大地融为一体时,你就是大地的一部分了。泥土说。

一堆沙子,被一阵大风吹得七零八落。

我们这些苦命的沙子,为什么总经不起“风吹雨打”呢?沙子叹息道。

为什么不试着寻求别人的帮助呢?当你与水泥联为一体时,就能成为坚不可摧的混凝土了。泥土说。

1给文中加线的字注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渺小(   )  发现(   )谦虚(   )

3用横线划出表明本文中心的句子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式魔术(按要求改写句子)。

1)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改成反问的语气)

_______________

2)没有哪一个学生说王老师不是好老师。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小明说:今天我不去学校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连这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题目:一个令我 的人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感动、难忘……)

2.通过一两件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