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和现代汉语相对应的一组是( )
A.道旁李 道理
B.陷子之盾 陷害
C.弗能应 应答
D.守林待兔 接待
2、一次,考官张岳给汤显祖出了个字谜:“半边大,半边小,半边跑,半边跳。半边奔驰疆场上,半边偷偷把人咬。”汤显祖翻开爱国诗人屈原的著作,指着一首名诗的题目说:“老师,字谜便在其中。”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 )
A.魂
B.骚
C.歌
D.涉
3、下面词语中,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旖旎(yǐ nǐ) B.停泊(tíng bó) C.窈窕(yáo tiáo) D.踌躇(chóu chú)
4、看拼音。写词语
fàng sì | shēn yín | xiōng táng | wēi fēng | gān jú | dà chén | mù tóng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tuó róng | fáng ài | xìng kuī | xuàn rǎn | yāo ráo | xiū sè | jiè shào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5、根据要求写诗句。
(1)本课中描绘出乡村傍晚幽静美丽的自然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孩子们“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提在手中”这一过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现了孩子们( 寒天弄冰 敲击银钲 )之趣(在正确的选项上打“√”)。
6、读拼音,写词语。
ɡē bo yōu xiānɡ hā qian
( ) ( ) ( )
yì běn zhènɡ jīnɡ dīnɡ zhǔ
( ) ( )
tián jìnɡ ménɡ lónɡ
( ) ( )
mò mínɡ qí miào
( )
7、经典诵读
1.《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_________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回写__________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_____________。
2.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__,百变猴头__________,憨厚老成__________,阿弥陀佛是_________。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3.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__________。
4.《水浒传》主要人物有及时雨_______,行者________,花和尚_______,黑旋风_______。
5.《格列佛游记》作者是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
6.《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________,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________,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___________。
8、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装( )裹 严阵( )( ) 不( )而( )
始( )不( ) ( )( )车薪 七零( )( )
废寝( )( ) ( )以继(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方志敏逸事
有一次,方志敏到下面检查工作半个月,在返回省会葛源途经家乡漆工镇时,顺便回家看望母亲。方志敏刚到家,那些受苦受难的婶婶们听说了就来看望他。“呦!正鹄(方志敏的乳名)当大官了,难得转来啰!如今兴苏维埃了,大家都奔好日子,可我们家还常缺钱买盐吃。你在外面又照顾不到我们,唉——”方志敏早领会婶婶们的来意,是向他讨盐钱,便笑着答话:“哈哈,我什么时候成了财主老板,回来就可以照顾你们,帮你开销买盐钱!”
婶婶们涨红着脸,辩解说:“都说你掌管着苏维埃几十万、几百万呢!你们公家饭碗里撒掉两个饭粒也够我们开销一年半载,还在乎这两角子盐钱!”
方志敏解释说:“我管的花边(银元)是不少,几十万几百万也有。不过却是革命的花边,一个铜板也动不得,要全部用在苏维埃事业上。要是我拿革命的花边来给婶婶们买盐,这穷人的主席我还当得?”
有一年寒冬腊月,方志敏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从弋阳去参加贵溪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冷得瑟瑟发抖的方主席,令身穿新棉袍的代表们于心不忍,于是合伙买了新棉袄送来,他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执意不收。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了,说:“当个苏维埃主席,穿件破棉袄,人家都看不过,收下了又有什么了不得?”方志敏说:“当苏维埃主席,更得事事注意。一个不留意,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反问句,并将其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方志敏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体现了方志敏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延伸阅读
身陷囹圄,宁死不屈
①1935年1月中旬,为接应红十军团主力部队,方志敏毅然重返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
②1月29日,方志敏被俘。
③一天晚饭后,敌人的一位军官亲自提审方志敏。他推心置腹似的对方志敏说:“方先生,我忠告你,你们已经一败涂地,你又何必钻牛角尖?像你这样杰出的人才,国民党会给你高官厚禄的。”
④方志敏打断他的话,说:“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将功名利禄视为粪土。”
⑤“方先生,信仰要实现得几百年。何必当傻子,识时务者为俊杰。”
⑥方志敏站起身来厉声说道:“革命者宁可被敌人残杀,也绝不投降,要我屈膝投降,休想!”
⑦劝降不成,敌人没有马上将方志敏处死,而是把他转入所谓的“优待号”房,幻想以此来“感化”方志敏。
⑧方志敏针对敌人想从他身上得到革命根据地情况的心理,将计就计向他们提出要纸和笔写东西。敌人一听方志敏要写东西,喜出望外,以为方志敏真的要写“口供”呢,所以赶紧准备纸和笔。
⑨就这样,在遭受囚禁的几个月中,方志敏以对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牢房里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十几万字的壮美篇章,展示了他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不屈的革命意志。,对于宁死不屈的方志敏,敌人已无计可施,秘密下了处决令。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市下沙窝为国捐躯,年仅36岁。
【1】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主要讲了他被俘之后,__________,最后为国捐躯的故事。
【2】第④自然段中的“将功名利禄视为粪土”中的“功名利禄”指的是_____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方志敏( )的品质。
A.刚正不阿 B.艰苦朴素 C.自强不息
【3】为了让方志敏归顺国民党,国民党使用的手段有哪些?在正确的后面打“√”。
(1)利用高官厚禄来引诱他。( )
(2)将方志敏转入所谓的“优待号”房,打算以此来“感化”他。( )
(3)无计可施,秘密处决了他。( )
【4】从方志敏以身殉国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他有哪些可贵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净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 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手画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假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志不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课文,给下列词语写出反义词。
嘲笑— (______) 寂静—(______) 虚弱——(______)
【3】“车厢里净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先后两次静下来的句子。
12、课后提升。
唐僧师徒越往前走,越觉得热气扑面而来。一打听才知道离此不远有座火焰山,只有翠云山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山上的火。孙悟空大喜,驾着云来到翠云山,想凭借当年和牛魔王的交情借到扇子。
哪知,铁扇公主早就对孙悟空恨之入骨,很想杀了他。可是任凭铁扇公主怎么用刀砍孙悟空,他一点儿也不在乎。气得铁扇公主取出芭蕉扇,一下子把他扇出五万多里。后来灵吉菩萨送给孙悟空一颗定风丹,铁扇公主再也扇不动孙悟空了。
有一天,铁扇公主坐在洞中,喝了一口茶,突然觉得腹痛难忍,原来是悟空变成小虫,飞到茶中,被铁扇公主喝了进去,吓得她赶紧把扇子借给孙悟空。没想到,悟空借来的是假芭蕉扇,火越扇越大。悟空只得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到翠云山骗出了芭蕉扇。牛魔王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就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在半路上又把芭蕉扇夺了回去。悟空追上,牛魔王现出原形和悟空战到了一处。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镜照住牛魔王,使他无法逃脱。铁扇公主只好把芭蕉扇交给了悟空。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下,等大火再也不能燃烧了才罢手。
【1】短文中写孙悟空几次借芭蕉扇?每次都是用什么办法借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了解,说说铁扇公主为什么对孙悟空恨之入骨。
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加个标题,写在文章开头的横线上。
【4】故事中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读词句,体会人物形象。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动,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1】我要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动作,读出武松打虎的气势。
【2】读上面的句子,我发现,武松打虎的动作特别凝练传神,武松的形象也跃然纸上,我要结合具体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3】文中还有很多语句能体现武松的特点,我要找出来,和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4】阅读课后资料袋,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经历,我对武松有了深入的认识: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饥饿难当,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请求 哀求 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微笑着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 )自己浑身是劲儿,( )还看到上帝正朝着他点头。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加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来病床上躺着的正是当年那位免费给他牛奶喝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 关爱 关怀)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 )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动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加上合适的题目。(1分)
(2)括号中的词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在下面划横线。(1分)
(3)在括号内加上关联词语。(2分)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写出喜欢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那位特殊的病人看到那行小字时,她会怎么想呢?请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月是故乡明(节选)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上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 的瑞士莱芒湖上,在 的非洲大沙漠中,在 的大海中,在 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 )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把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在文中相应的线段上,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A.平沙无垠 B.碧波万顷 C.风光旖旎 D.美妙绝伦 E.巍峨雄奇
【2】给文章括号里选择一组合适的关联词( )
A.因为……所以……
B.不管……就……
C.只有……才……
D.不但……而且……
【3】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明显地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通过其他地方的月亮,来突出表现家乡的月亮,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两句带有“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賞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呀!
【1】作者写朗润园的美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句子,说说你对故乡的理解。
故乡是荒漠里的一片绿洲,让独行者感到一丝希望。
故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借月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请写出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揣摩最后一段,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箙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洋洋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又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船,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
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个孩子就要沉下去的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你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跑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的时候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于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犹豫(____________)慈祥(__________) 规劝(__________)
【2】试着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男孩和船长都跑在地上的意思是相同的。
B.正是因为小男孩认为船长一定会来救他使他坚持到了最后。
C.小男孩相信船长一定会来救他的,所以船长应该感到幸福。
【4】“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船长这一席话的意思是( )
A.是孩子对船长的信任让船长感到耻辱的。
B.实际上并不是船长救护的这个孩子。
C.如果当时船长毫不犹豫地去拯救小男孩,他就不会感到耻辱。
【5】你觉得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最完美的礼物
①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几天后,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黄色蘑菇云。“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②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寻找。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和一些行李,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向导在一块儿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争抢的行列中……
③“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大刘咄咄遥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我只喝一口。”
④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了,他 地喝了两口水……杯子最后抡到郑教授手中,他只 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⑤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了,他不由担忧起来。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时,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水,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的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⑥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水了。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踉跄着要摔倒,大刘跑过去扶住他。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就晕倒在大刘怀里。
⑦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走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不到时候!”
⑧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还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
⑨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大半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一滴水都没有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这是郭教授留给大家的最完美的礼物。
【1】第②自然段中说“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队员们为什么“恐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文,依据人物性格特点,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
(1)轮到大刘了,他_________地喝了两大口水……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__________地抿了一口……
【3】读第⑥自然段画线句,根据文意发挥想象,写出郭教授叮嘱大刘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郭教授的沙子是“留给大家的最完美的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推敲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当参知政事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闲居无聊、定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今江苏者向京市),路过京ロ(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在金陵钟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舱,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为《泊船瓜洲》的诗:
京ロ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体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盘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增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它为例。
【1】试想一下,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推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春风绿野,皓月当空”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的“过”“入”“满”“绿”这几个字有区別吗?为什么王安石要一改再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仔细推敲字词,将这个句子写得更生动优美。
微风吹过湖岸,杨柳轻轻地摆动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一阵风吹断了风筝线。(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看着别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特别高兴。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改为转述句:
(3)天空下着大雨。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民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明.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训练
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中肯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了解到很多有趣的内容。请抓住其中的一次活动写具体,题目自拟,字数4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