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选填句式,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陈述句 B.祈使句 C疑问句 D.感叹句 E.反问句

(1)这么做怎么行呢? (   )

(2)请你等一会。 (   )

(3)这是谁的书? (   )

(4)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   )

(5)每天早上我们都是七点钟上班。 (   )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只要……就……    不仅……而且……

一……就……   与其……不如……

因为……所以……

(1)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______见了风,______化作一个石猴。

(2)众猴拍手大喊道:“______敢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______拜他为王。”

(3)石猴______进去,______大声说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桥边是一座石房。房内______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______还很宽阔,能容得千百口老小。

(5)石猴笑道:“______在外面受老天之气,______我们搬到这里来住。”

 

3、下面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鸿遍野(巨大)  耳盗铃(捂住) B. 四壁(仅)  其境(来到)

C. 奋笔书(快速)  情有独(集中) D. 安然无(病)  之谈(查考)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照样子,根据下列提供的场景,写出相应的成语。(4分)

1)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美好!在课上,同学们有时认真听讲,有时热烈讨论,有时积极发言......如:聚精会神、( )、( )

2)最近,我们五年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拔河比赛、篮球比赛......激烈的比赛场面让我记忆犹新。你能写出几个描写比赛场面的成语吗?

如:热火朝天、(   )、( )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里。 

鞠躬_____)(_____  _____)(_____移山   雪中______)(______      

百折_____)(_____  _____)(_____蹈火    ______)(______卓绝

1)为了人民的利益,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 ,在所不辞。

2)诸葛亮《后出师表》:_______________ ,死而后已。

3)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的斗争。

6、把下面描写乡村美景的古诗句补充完整。

1.泥融飞燕子,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3.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

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______

(2)他不注意他的模样。______

(3)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______

(4)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______

8、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对这首诗表达的感情,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B.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C.表达了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D.表达了对顽皮的农村儿童的惋惜和劝诫。

(2)《村晚》一诗中能体现牧童调皮可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游子吟》)

(4)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凉州词》)

(5)“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从军行》)诗句表达了戍边将士________的精神以及他们的必胜信心。诵读这两句时,语速应_____(缓慢 加快),语调应____(低沉 高昂),才能读出戍边战士的气势和豪情。

(6)君子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君子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论语》)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倾听与思考。同学们请认真听录音两遍,之后完成下列题目。

今年 6 6 日是第 24 全国爱眼日6 5 日,由健康时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 2019 年全国爱眼日专家研讨会暨守护眼健康倡议活动在京举行。澎湃新闻从研讨会上获悉,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团队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预期到2020年,近视人口将达7亿,患病率近50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数据,2018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 ,近视防控任务艰巨。

李玲教授指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到 2020 年,我国 5 岁至 15 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77.42 16岁至24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94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会降低我国未来人口素质与国民健康素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甚至国家安全都产生重大影响。健康中国离不开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而防控近视还需要补抓手,成立国家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办公室很有必要。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近视防治的主战场要提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黄一飞教授表示:“0-6 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防控孩子近视,在孩子入学前就要更早的干预。研究发现,孩子多在户外活动,即使同样看书、看电子产品,近视发病率也会减少。因此除了其他各种综合性措施外,还要鼓励孩子多在阳光下做户外活动,家长、学校要将孩子领出去,让孩子暴露在阳光下。

此次会议上,眼科领域权威专家等共同发起共筑光明未来、助力健康中国”——守护眼健康行动倡议,号召媒体、学术机构、医者专家、企业等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绵力齐聚,呵护好儿童青少年的眼睛,增强全民爱眼护眼意识。

12019 6 6 日是第个全国爱眼日;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数据,2018 年全 国儿童育少年总体近视率为,近视防控任务艰巨。以上要填的数据,正确的选项依 次是(   )。

A. 6 B. 24 C. 50% D. 53.6%

2下列表述,不是孟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的讲话内容的是(   )。

A. 到了  2020  年,我国  5  -15  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  77.42%

B. 我国儿童竟少年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将对国家、社会、经济甚至国家安全都产生重大影响

C. 防控近视还需要补抓手,成立国家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办公室很有必要

D. 0~6 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防控孩子近视,在孩子入学前就要更早的干预。

3专家指出,0-6 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防控孩子近视,除了其他各种综合性措施外, 还要( )。

A. 鼓励孩子多阅读 B. 鼓励孩子多晒太阳

C. 鼓励孩子多在阳光下做户外活动 D. 鼓励孩子多吃营养食品

4眼科领域权威专家等共同发起的共筑光明未来、助力健康中国一守挨0 艮健康行动倡议的主要意图是( )。

A. 号召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绵力齐聚

B. 要增强爱眼护眼意识,多做户外运动

C. 呵护好儿童青少年的眼睛

D. 要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和国民健康

5表则新闻主要想传达的意思是

A. 我国近视人口越来越多 B. 要增强爱眼护眼意识,多做户外活动

C. 专家们有重大研究和发现 D. 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和国民健康

10、精彩片段。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联系上下文说说“说时迟,那时快”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虎进攻有三招,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抄写片段中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体会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推脱)。”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划掉。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___

(2)“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这句话可以看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____

【4】填空。

(1)三天造十万支箭那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为什么周瑜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以看出诸葛亮__________

【5】《草船借箭》选自《__________》你还知道书中的哪些故事?(至少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   。鸟飞了,就像    。虫子叫了,就像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 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1在片段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叠词。

_________ 的蜂子 _________ 的狗尾草  __________ 的天空

3“蝴蝶随意地飞”中的“随意”是___的意思。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

4这一段话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5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充满着勃勃生机,一切都在尽情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_________________是自由的,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自由的。作者为了更好地突出这种自由,一连使用了多个“愿意……就……”的句式,我们要好好地品味其中的妙处。

6结合全文,试着填空。

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的乐园。

我是个淘气的小女孩。祖父种小白菜,我就____地瞎闹;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却往往把_____当作______割掉,把_____当作_____留着……

我是个自由的小女孩。我在园子里可以摘______吃,可以追_____玩,还可以趁祖父浇菜的时候,抢过水瓢,______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而自由地成长着。

13、春天有关系吗?读读下面的文章就知道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朝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塞外飞雪,铺天盖地,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比喻它,是多么壮观啊!大雪纷飞,是北国的冬景,用南方的春*比拟,多么奇妙啊!这两句诗以花喻雪,写出了那种壮观宏伟、美丽无比的奇妙景象,真是咏雪的千古佳句!

以花喻雪很美好,反过来,将雪比作花一样有很好的效果。诗人韩愈在他的诗《晚春》中就有: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人把随风飘零的杨花比作漫天飞舞的雪花,在百般红紫中添上点点如雪的白花,这种美丽让人难以用语言来形容。这跟他写的以花喻雪的名句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一样有意思。前者以雪比喻花,后者则以花比喻雪,情趣盎然,令人回味不已。

(1)联系短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

铺天盖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天飞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晚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哪?请你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

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12小节,作者把乡愁比作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34小节,作者把乡愁比作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乡愁还会是什么?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

爷爷的小木屋

徐鲁

我常常想念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一年四季都住在故乡大青山上的一栋小木屋里。

他是一位护林老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故乡的那片山林。

虽然他已经年老了,可是他仍然不愿下山,不愿意回到山下的村庄里居住。他说,他已经听惯了每夜山林里呼呼的风声,听惯了山上的小鸟和小兽们在清晨的嬉闹声。

爷爷,在我们离开你之后,我常常觉得那么孤独。公园里的落叶松上嫩芽錠开的时候,我好像也听见大青山的冰雪在融化。秋风起了,漫步在校园里的小路上,我会想象着,有谁能踩着遍地的落叶到山上去,为你送上过冬的衣裳?

爷爷,在我们走了之后,你还独自去那个空旷的河谷里,坐在那古老的三眼泉边吹箫吗?啊,那悠扬的箫声,总是在我们的心头,缓缓荡漾起最深沉的乡思。如果是在檐雨滴落的晚上,你的萧声,又会缓缓地吹出遍地明朗的月光,照亮我们心中思念……那支长长的、紫色的洞箫哇,多少年了,还是那么清晰地横在我的面前,长长的,就像你冬夜里衔在嘴里的长长的旱烟袋一样。

爷爷,我会永远记得故乡的模样,记得故乡那些美丽的声音。还有在我十岁生日那天,你为我编成一只白色的柳条小蓝子,它还在吗?它曾经装载了我小时候所有欢乐的记忆。离开家乡的时候,我没有告诉你,我把它留下了,留在你的小木屋里。爷爷,我是想让你突然见到它,就像意外见到我一样。

爷爷,今天看见窗外无声的落雪,我是这样深深地想念着你呀!

——摘自《中国当代名家作品经典》,有改编

1作者重点回忆了关于故乡的哪些事情?抒发了怎样的感受?

事情:(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

2读完短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爷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采用了多种抒情方法,请用“ ”画出文中两处直接抒情的句子。

4短文为什么用“爷爷的小木屋”为题?换成“我的爷爷”或“想念爷爷”可以吗?试着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无言的父爱(节选)

父亲是个实干家,他的一生都在忙碌着。多年劳作的成果,足以让父亲感到骄傲。而对我来说最值得骄傲的应该是他亲手为我制作的小玩意儿。他以双手而不是以言语传达了对我无限的爱。

七岁那年圣诞节的前夕,我跟着父亲上街,路上经过一家玩具店。透过橱窗,我看到了个十分奇特的玩具房子,那是我从未见识过的。“房子”的墙上镂出了椭圆形的小窗,里边挂了印花布窗帘,还有精巧无比的阳台。

“哦,爸爸,多美啊!你说圣诞老人会送我一个吗?”

父亲看了看一百美元的标价—这在当时是十分昂贵的,他一边习惯地提了提自己的腰带,一边开着玩笑说:“我想,即使是圣诞老人也买不起这么贵的房子。”

我有点失望。父亲看见了,摸摸我的头,轻轻地告诉我:“小时候,我也曾向自己的父亲讨过一辆玩具货车,但是他买不起。”

“那你怎么办?”

我用木块和找来的旧轮子自己做了一辆。你知道吗?对我来说,那比店里买来的任何玩具都要贵重呢。”

“可我不知道怎么做木头房子。”

“爸爸会做,我们可以一起干。”

第二天,他果然搁下了家里的许多事情,和我忙乎起木头“房子”来。为了这木头“房子”,父亲陆续花了四个月的辛苦劳动。它实在是一个孩子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礼物了。

多年以后,我(A)早已不再是玩玩具的年龄了,(B)还会不时地把这木头“房子”找出来,(C)为了欣赏,(D)借以回顾往昔——我眼看着父亲用他的双手将我的梦想变为现实的那段岁月。

待我上了大学,自己有了家之后,就更加体会到自己是多么地依恋着他,不愿意离开他。可是父亲说:“我能够为你提供许多方便,但是不能造就你的生活。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帮助你创造自己的天地。”

我父亲没有给我写过信,也常记不起我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甚至有时连我今年几岁也不清楚,但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溢着他对我的爱——无言的父爱。实际上我身上最紧要的部分,都是他亲手培养和改善的,他把最珍贵的财富给了我。

【1】在文中的括号中写上合适的关联词。

A.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

【2】“骄傲”的意思有两种:①自满,看不起别人;②自豪,自己感到光荣。文中“多年劳作的成果,足以让父亲感到骄傲”一句中“骄傲”的意思是第_______种。请你也以这个意思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我来说,那比店里买来的任何玩具都要贵重呢。”这句话中的“我”指的是谁?“那”具体指的是什么玩具?为什么它比任何玩具都要贵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体描写父亲以双手而不是以言语传达对“我”无限的爱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在生活中也感受着亲人给你的爱,你能用几句话写出亲人对你的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城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苿、鹧鸪菜、石花苿;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第⑥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A.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

B.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C.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D.分类别、列数据、打比方

【2】下列句子表述不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是(   

A.海洋中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B.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维生素

C.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虽然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D.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3】结合短文内容,下列哪项不是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原因(   

A.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

B.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鱼虾、浮游生物,可以让人类大饱口福

C.海洋有丰富的资源可供开发,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D.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4】第①段中加点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本文知识,谈谈你对200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手指(节选)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文中指受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保护,所以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为什么说:“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请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并用横线划出来。

【3】这段话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表现了中指做事(        )的特点。

A.勤劳机敏,敢于探险

B.吃苦耐劳,不图名利

C.沽名钓誉,华而不实

D.体态优美,能力弱小

19、看回目,完成练习。 

1从回目上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书名是《______》。

2看到第十三回的回目“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我大致能够猜到这一回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阅读回目,我还对第____回很感兴趣,因为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俺家的酒是村酒。 俺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缩句)

 

(2)小嘎子没有小胖墩壮实。小胖墩摔不过小嘎子。(关联词合成一句)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陈述句)

(4)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5)妈妈一下子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改成字句)

(6)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被他打开了(改字句)

(7)我把那张钞票交给他,说道:啊,好极了,我向你道歉。(改第三人称转述)

 

(8)今天早上下雨,妈妈一定要送我上学。(改双重否定句)

 

(9)上海队打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加标点表达不同的意思)

 

 

(10)秋天,枯叶飘落下来。(改成比喻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猜不着了,我告诉你,歌剧,刘三姐,没看过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 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小练笔。

根据《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的内容,展开想象,任选一首改写成短文。(100字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