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出下面三个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填字母)
A.解释前面的内容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折
(1)托德简直是个傻瓜——天生的傻瓜。( )
(2)正合适,好极了——又素净,又讲究,又雅致,简直就像个公爵穿得那么考究。( )
(3)……他只好把这套衣服放在我们这儿,另外做了一套丧服去——可是后来他母亲并没有死。( )
2、仔细读下面的词语,从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各三组。
乞求 惩罚 清晰 果断 奖励
请求 惩处 清楚 模糊 犹豫
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是出自《水游传》的故事是( )
A.三顾茅庐 B.火烧赤壁 C.单骑救主 D.拳打镇关西
4、填空。
读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不禁想到了陆游《示儿》里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诗句,却有着同样的情感,那就是诗人对中原统一的渴望。
5、看拼音,写汉字。
在liáo(____)阔的草原上,jùn(____)马飞chí(____),草原人民很有礼mào(____)地欢迎我们,小伙子们有表演摔jiāo(____)的,有léi(____)鼓nà(____)喊的,还有策马扬biān(____)的,害羞的姑娘们唱起了歌。
6、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①( )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 )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②杰奎琳( )踏上最后一级楼梯,她手中的蜡烛( )熄灭了。
③( )蜡烛烧到金属管处,( )会自动熄灭。
④伯诺德夫人为了情报的安全,( )想了许多办法,( )始终放心不下。
7、根据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表。
故事情节 | 人物特点 | ||
主线 | _____ | 诸葛亮 | _____ |
起因 | _____ | 周瑜 | _____ |
经过 | _____ | 鲁肃 | _____ |
结果 | _____ | 曹操 | _____ |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环绕—_______ 驰骋—_______
展现—_______ 艳丽—_______
反义词:
美丽—_______ 安祥—_______
幸福—_______ 宁静—_______
9、课外阅读
医生的心思
威廉•格里辛格是德国著名医学家。由于他医术高明,前来就医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挤满了诊所,有的甚至要等上大半天才能见着他。为了能给更多的人看病,格里辛格养成了利索、简练的习惯,他极不愿浪费自己和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可是许多病人不能体谅医生的心思,他们总是反反复复地、添油加醋地描述自己的病情。
唯有一个病人,令格里辛格难忘。
那是一天上午,诊所门被推开,进来了一位女病人,她一言不发地把手伸给了格里辛格。格里辛格审视了一下她的伤势,问道:“事故?”
“玻璃碎片。”女病人简短地答道。
“何时?”
“昨天早晨。”
“已处理过?”
“碘酒。”
“还痛吗?”
“感觉血液跳动。” 接着格里辛格又仔细地检查了她的伤口,迅速地进行包扎,前后仅花了几分钟。
“费用?”病人最后起身问道。
真令人高兴 格里辛格笑容可掬地回答道 不用付钱 夫人 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
1、给文章的最后一个段落加上标点。
2、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写下来。( )——( )
3.画线的句子中“医生的心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添油加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什么格里辛格对那位夫人说“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献出“熊猫血”的老师
三十六岁的刘芳是一名小学教师,她的血型是罕见的 RH 阴性A型,因此被一些同事称为“熊猫教师”。刘芳虽然身体瘦弱,但她却三次献出了“熊猫血”。
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刘芳正在准备做饭。九岁的儿子突然手中举着张报纸大声说:“妈妈,有个病人和您血型一样,您能帮助他!”刘芳接过报纸,只见上面有一条血液病患者求助的消息。读完报道,刘芳仿佛看见患者躺在病床上痛苦的表情,她点了点头。儿子问她:“妈妈,您是要把血献给那个病人吗?”面对儿子的质疑,刘芳笑着说:“当然要献血呀,这可是助人为乐的事。”回答完儿子的疑问,刘芳立刻拿起手机拨通了报上登的求救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表示愿意为对方献血。这时儿子说道:“我爸在外地出差,他会同意吗?”听了儿子的话,刘芳马上又给出差的丈夫打了电话讲述了她要去献血的原因:“如果我能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救助一个人,我会感到非常快乐的,所以我要尽力帮助他”丈夫在电话里肯定地说:“你曾经两次献血帮助别人,我都没反对过,这次我怎么会不同意呢?我支持你!”丈夫的话使刘芳倍感亲切。晚饭时,刘芳的手机响了,原来是患者的女儿打来的电话,双方约定明天﹣星期天到市血液中心做采血检查。
星期天的早晨,刘芳来到市血液中心。在做采血检查时,因为刘芳身体瘦小血管很细,护士用针头在她的胳膊上来回扎了十几次,也未能取足血。疼得直冒汗的刘芳闭上嘴,咬紧牙。她心想:“为了用我的血来帮助别人,一定要忍住。”想到这,刘芳执意让护士继续取血,最后才达到了取血量。护士连声说:“您是来献血帮助别人的,而我让您挨了这么多次扎,真是太过意不去了。”“没事,我能忍受。只要我的血能帮助别人,再疼也没关系。”陪在一旁的患者的女儿此时早已感动得泪眼模糊。
整个上午,刘芳完成了采血前检查,中午回家等待结果时,儿子对刘芳说:“妈妈,您用自己的鲜血去救助一位父亲,我觉得您很伟大!”听了此话,刘芳激动得热泪盈眶,她为儿子的理解和成熟而感到欣慰。这时市血液中心打来电 话告诉刘芳,只有她一个捐献者的血检合格。刘芳非常欣喜,连忙又返回血液中心又献了血。第二天下午,患者如期进行了手术治疗。
虽然在星期日中午献了血,但下午刘芳并没有在家里休息。她像往常一样去了父母家,给老人买了营养品,帮助老人做家务。几天后,患者的女儿打来电话执意要拿着贵重的礼品登门道谢,被刘芳谢绝了。
当记者采访时,刘芳说:“当我得知自己的血型是 RH 阴性 A 型时,就做好了帮人的准备,献出一份爱心去帮助别人,我感到非常幸福。”
【1】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泪眼模糊____
②热泪盈眶____
A.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
B.含满泪水的眼睛视线模糊不清。
【2】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主要人物的名字叫 ,因为他的血型罕见,因此她被一些同事称为“ ”。
【3】第二自然段写刘芳回答完儿子的疑问后,她做了哪三件事?每件事各用一句话概括。
【4】第三自然段写护士用针头在刘芳的胳膊上来回扎了十几次,也未能取足血,这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刘芳除了助人为乐,还有哪些好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第三自然段中,用横线画出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
【7】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_____这个词语写出了刘芳喜欢而且心安,运用 这个词语写出了刘芳欢喜,快乐。运用 这个词语写出了刘芳做事迅速,为患者着想。
【8】以下对短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短文第一自然段为后文作铺垫,后文具体写了刘芳三次献出“熊猫血”的事。
B. 第二自然段中“仿佛看到患者躺在病床上痛苦的表情”是刘芳读完报道后产生的联想。
C. 短文除了写刘芳,还对刘芳的儿子、丈夫、父母以及护士和患者的女儿进行了描写。
D. 短文结尾通过对刘芳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她的品质。
11、阅读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于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熬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明月……
【1】解释下列词语。
委婉连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蜿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腾跌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势不可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表示琴声变化的标志性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成语“嫁”给了广告
国内最先动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时间已不可考证。令人印象深刻的较早的广告用语用的也不是成语,而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与广告词结成了一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语”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广告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下面把“广告用语”还原到成语的本来面目,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咳”不容缓——刻不容缓 B.默默无“蚊”——默默无闻
C.“骑”乐无穷——其乐无穷 D.无可替“带”——无可替戴
【2】广告人使用“默默无蚊”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成语‘嫁’给广告”是否合适,请你概括写出文中的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种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翻你的作业本,搜集整理自己作业中的错别字,并想办法改正。
我的错别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改正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会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①那么……那么……
②既……又……既……又……
(3)作者从上到下,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景物。
(4)用“﹌”画出写作者心里感受的句子。
(5)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6)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草原有什么特点?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怀念小时候
我长大了,已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了。但是我还十分怀念小时候那个调皮、好奇、爱哭的我。怀念那童趣十足的生活,怀念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怀念小时候每一个欢乐的场面。
小时候我很调皮,整天嘻嘻哈哈的疯玩。不是把东家的玻璃打碎了,就是把西家的花草给拔了起来。邻居们都拿我没办法,如果我干了一点调皮的事,他们常摇摇头说,小孩子家嘛不懂事,瞧他那样子也蛮可爱的。不过爸爸是饶不了我的,只要他知道我干了调皮事,我就要挨一顿“竹丝炒肉”了。
小时候我很好奇。看到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甚至看到飞机在天上飞,幼稚的我居然也想跟着一起飞。我还常常问大人们一些“无聊”的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天上有多少星星呀?”大人们总是笑着说:“小孩子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每到这时,我就会大哭大叫:“不嘛,我现在就要长大,现在就要长大嘛!”
小时候的我很爱哭。
小时候呀,小时候,你为什么过得那么快。你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永远是金色的,美丽的。
【1】文中的“竹笋炒肉”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调皮—________好奇—________
美丽—________幼稚—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请你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有一段话没写,请你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出来。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小时候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么理解文章中最后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二维码)
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包含的信息就会显示出来。
二维码在生活中非常实用。民警查户口时,用智能手机扫描门牌上的二维码,即可准确获取该住户的信息;公交车引入二维码后,乘客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便可获知你乘坐的公交车离站点还有多远;有人把传统名片和二维码结合起来,既美观,使用起来又方便,无需交换名片,只要手机扫一扫,大量信息就进入他人手机中。另外,一些艺术品展览也引入二维码管理系统,当游客参观展览时,只要使用智能手机拍下展品上的二维码,经过解码后,再耳贴手机,就能听到语音介绍……
【材料二】
“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优势:
类型 | 一维码 | 二维码 |
数据容量 | 大约20字符 | 大约2000字符 |
数据密度 | 1 | 20——100 |
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其中,二维码常常被应用于商品防伪领域,通过给每个商品建立一个独立的身份ID,以验证商品的真假。然而,普通二维码容易被篡改和复制,伪造手段层出不穷,使人真假难辨,损害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一种产品,既有二维码的存储功能,又具备防伪功能呢?“结构三维码”便可将二者充分兼容。“结构三维码”的灵感来源于打水花。往水里扔石子,水花飞溅,但它的高低永远不同。“结构三维码”正是利用结构多层纸,将防伪元素及信息集合用物理方式随机深浅雕琢其上,使之不同部位随机呈现不同深浅和不同颜色的结构特征,再使用AI智能识别将这种工艺所形成的结构组合特征识别出来,最终形成专属于每一件产品“不可复制的脸”。“结构三维码”是对二维码技术的创新性发展,较好解决了普通二维码的易复制问题,具有结构的、立体的唯一的和难以复制的特点。
【1】以下关于二维码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想要让二维码包含的信息显示出来,要用特定软件拍摄。
B.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
C.二维码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彩色的图形。
D.人们在一维码的基础上发明了二维码,二维码在生活中非常实用。
【2】李明要介绍二维码在生活中的运用,以下材料不能选用的是( )
A.乘坐公交时,扫码便可获知你乘坐的公交车离站点还有多远。
B.第一次见面时,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了解对方的大量信息。
C.民警调查案件时,通过扫描嫌疑人门牌上的二维码就可获知他的位置。
D.在博物馆参观马王堆汉墓时,可以通过扫描指定的二维码听相关讲解。
【3】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优势是( )
A.数据容量较小。
B.数据密度较小。
C.条码受损时,可以让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
D.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4】【材料二】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列数字 打比方
B.作比较 打比方
C.举例子 打比方
D.作比较 举例子
【5】根据以上材料,以下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三维码”的灵感来源于打水花。
B.二维码既有存储功能,又具备防伪功能。
C.“结构三维码”是对一维码技术的创新性发展。
D.二维码可以给每个商品建立一个独立的身份ID,不容易被篡改和复制。
【6】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结构三维码”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认为当今社会:轻松一扫,信息全有。“二维码”是一项完美的发明。你同意吗?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随意—______ 自由—______
【2】读画线句子,这几句话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体现了这些事物共同的特征是________。(填序号)
A.愿意 B.美丽 C.自由 D.明亮
【3】这段话写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片段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dèng( ),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yāo( )喝,牛脖子上的líng( )dāng( )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shēng( )chù( ),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根据拼音,按顺序在文中括号填写汉字。
【2】本段描写了______、______这两个时间的场景,表现了牧场的______之美,请摘录一个描写动物静态的句子:____________
【3】本段节选自《______》,在原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母亲的珠宝
在几百年前的罗马城,两个孩子正在清晨的阳光下快乐地玩耍,他们的母亲康妮黎亚过来对他们说:“亲爱的孩子,今天有一位富有的朋友要来我们家做客,她还会向我们展示她的珠宝。”
下午,那个富有的朋友来了。金环在她手臂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手指上的戒指闪闪发光 ,脖子上挂着金项链,发髻上的珍珠饰品则拆射出柔和的光。
兄弟俩羡幕地看着客人,又看看自己的母亲。母亲只穿了一件朴素的外套,身上没有任何珍贵的饰品。但是她和善的笑容却照亮了她的脸庞,远胜于任何宝石的光芒。她金棕色的头发编成了一条长长的辨子,盘绕在头上像是一顶皇冠。
你们想看看我其他的珠宝吗 富有的女人问
她的仆人拿来一只盒子并放到桌上。这位女士打开盒子,里头有成堆的像血一样红的红宝石,像天一样蓝的蓝宝石,像海一样碧绿的翡翠,像一阳一光一样耀眼的钻石。
这对兄弟呆呆地看着这些珠宝:“要是我们的母亲能够拥有这些东西该有多好啊!”//
客人炫耀完自己的珠宝之后,自满而又怜悯地说:“告诉我,康妮黎亚,你真的这么穷吗?什么珠宝都没有吗?”
康妮黎亚坦然地笑道:“不,我当然有珠宝,我的珠宝比你的更贵重。”
客人睁大了眼睛 是吗 快拿出来让我看看吧
母亲把两个男孩拉到自己的身边,她微笑着说:“他们就是我的珠宝。难道他们不比你的珠宝更贵重吗?”
特贝瑞斯和卡尔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母亲当时脸上骄傲的表情以及深深的爱意。数年后,他们成为罗马伟大的政治家,但他们仍然常常忆起当年的这一幕。//
【1】从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 )的光芒 ( )的饰品
( )的翡翠 ( )的笑容
【2】为文中两处划横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3】从二、三自然段中找出三个错别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将正确的汉字改写在括号中。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短文第二、三自然段对人物进行了_______描写,并运用了_________的写作方法,体现了母亲的贫穷。母亲的珠宝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分好的段落,写出段落大意。(每条段意不超过25个字)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是那位客人,听到康尼黎亚的话,你会对康尼黎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乏——(______) 清晰——(______)
【5】给课文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画去文中不合适的词语。
【6】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7】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每句1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
(3)母亲不识字。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
(4)她哭得伤心极了,流了很多眼泪。(改成夸张句)
——————————————————————————————
(5)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缩句)
——————————————————————————————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仿写)你从第一个盲盒中开出了三个字,要求你从中选择一个,仿照下面的例句进行造句。
甜 静 辣
例句:冷——雪后的天多冷啊,蛇冷得身体僵硬,猫冷得躲在窝里不愿出来,鸟冷得不知如何是好。
造句:______________
23、妙笔生花。(根据提供的开头为中心句,练习写一段话。)
一到夜晚,广场上就热闹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