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阐明的道理可以用(  )这句名言来概括。

A.团结就是力量 B.天才在于勤奋

2、 词语我会选。

  推测   预测   推想

(1)数学老师经常让我们进行(   )与假设,然后再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正确,即为定理。

(2)地震是很难(   )的,所以地震的灾害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3)从那块琥珀化石,人们可以(   )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溢出   浸出   渗出

(4)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松树林,许多老松树(   )黄色的泪来。

(5)池子里的水装满了,都(   )来了。

(6)深山里有股泉水,天干的时候,人们轮流去舀水,这泉水是从山里(   )来的。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罗贯中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他被称作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草船借箭》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B.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的作者。《景阳冈》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C.《猴王出世》选自明代吴承恩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二回。

D.《红楼春趣》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动词。

_____ 招呼 _____ 过去   _____ 小艇   _____ 生意 _____ 挡板

_____ 小船 _____ 小板凳   _____ 缝隙   _____ 延长线 _____ 石桥

5、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请求      ______颠簸   ______行列

_____答应       _____眼泪    ______工作

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________,不用墨线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是描写__________美丽景色的,作者是________,课文中最能表达中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说的,这条道路指的是______________

(3)《白杨》中,表达了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本单元,我学习了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其中诗的第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16)

(1)五月,是槐乡孩子_____________ 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_____________  的季节。

(2)《记金华双龙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作者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从闰土给“我”讲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等几件事,可以看看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  的少年。

(4)像_____________  一般的雪,像_____________  一般的雪,像_____________  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5)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杭州西湖的诗,你能写出作者和诗句吗?

《_____________  》 (作者)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作者)。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6)泰山气势雄伟,被称为“五岳之首”,你积累了哪些写泰山的诗句?

孟子——

李白——

杜甫——

(7)课外你读过论语吗?其中孔子说:“三人行,_____________  。”

(8)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1文中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

2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来铲。句中上的引号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的两个片段中共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其中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4阅读片段,联系全文,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的园子   )的我

)的祖父   )的童年

5“______”划出可以概括段落②主要内容的句子。

10、阅读

暴风雨

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地轰鸣,使人惊恐。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⑦从窗外躲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 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⑩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_______

【2】第⑦段“ ”处应填的动词是( )

A.点缀

B.擦洗

C.洗涤

D.擦拭

【3】“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为“暴风雨”,却又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更加绚丽的早晨”,意在表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

1这一段话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画上“   ”。为了说明大拇指最肯吃苦,作者举了哪些例子?请在相关的句子下画“﹏﹏”。

2请仿照上面的句子,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别了,我爱的中国(节选)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和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却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1用“﹏﹏﹏”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朗读画“  ”的语句时应该(   )。

A.语速由慢到快,语气由平静到激昂。

B.语速由慢到快,语调平缓自然。

C.语速由快到慢,语调由高到低。

3短文中“我”为什么要离开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在这样的大时代,不能为祖国工作,还被迫离开祖国,内心对祖国充满了愧疚之情。

B.作者不是一个罪人,他这样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突出了他爱国之心。

C.祖国危难之际,选择离开就是历史的罪人。

5“别了,我爱的中国”一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草船借箭》是按照____________顺序写的,选段的故事情节可以这样概括:船靠近曹军水寨→_________→擂鼓呐喊→曹军放箭→__________

【2】“箭好像下雨一样”是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

【3】面对鲁肃的疑问,诸葛亮断定曹操不敢派兵出战的根本原因是( )

A.雾大,曹操不敢派兵出战。

B.诸葛亮带的士兵多。

C.诸葛亮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D.曹军的水军战斗力弱。

【4】诸葛亮为什么下令让船队“一字摆开”,还让军士们“擂鼓”“呐喊”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善待生灵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莫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谁写的诗句?引用这两句诗的效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是哪句话?这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拟一条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老师的腰围

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老师是个女的,40来岁,胖胖的。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

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老师的话刚完,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

教室里一下静了。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笑道:“好哇,你来量吧。”

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老师前面,随后他说出了一个答案: “87 厘米。”“不错,答案比较接近。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 “老师,我有,我用手。我一掌是 11 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 老师笑了。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了一圈之后,报出了答案:“89厘米。”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站起来:“老师,你把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

我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会想到这种聪明的办法。老师肯定也没想到,老师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了腰带。

小同学量出的是 90 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一个答案。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短文中介绍了____________这三种测量腰围的方法。

【2】短文多次描写到了老师的一个神态,那就是____ ,这个神态表现了老师____的特点。

【3】读一读短文中的画线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这是最漂亮的一节课?

_________

【4】你觉得这位数学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_________

16、能力展示(阅读理解)

 

记忆中,贫穷落后的家乡有一座小山,人们都称它白头山。小时候并没有怎么在意?现在想来,真是名副其实。我从懂事时就记得,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它的山顶总是光秃秃的,尽是白石头。也许这就是它所以得名的原因吧!

30年过去了,我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如果要问有什么感受,我只能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了:过去连自行车都难得一见,如今摩托车在路上穿梭往来。有几家的门前还停着锃亮的桑塔纳!低矮的石房小屋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漂亮的幢幢小楼……大概游子总爱追寻儿时的记忆吧!在家乡转了儿圈之后,我突然发现,白头山不见了。我好纳闷,忍不住和一位老乡谈起这件事。老乡哈哈一笑,说:白头山还在呀可是它早就不叫白头山了。”“那它现在叫什么山?”“翠云山!”老乡用手往前一指说,山还是原来的山,名却不是原来的名了。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展目望去,只见眼前的这座小山上一片碧绿,有如翠云密布。松树、柏树以及其它一些叫不出名儿的树木,挺拔直立,茁壮成长,显得生机勃勃。我恍然大悟,禁不住赞道:好名字!真是好名字!”

这样看来,小山改名也就不足为奇了o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前面横线上。

2从文中摘录4个成语,并选个造句。

     

     

 

3 画出描写白头山名副其实的词句。

4 画出文中具体说明天翻地覆的语句。

5白头山为什么后来改名为翠云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一两句话写出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汉字的美学价值

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还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汉字像建筑物一样,有间架结构,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汉字的第一要求就是稳定,不能摇晃倒地。于是,汉字特别讲究协调和平衡。有许多字,实际上是一种对称的结构。汉字的这一特点,成了书法艺术的基础。

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因此,其中充满了一种意象之美。比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哭”与“笑”两个字,不论你用何种字体来写,看上去都会觉得“哭”就是在哭,“笑”就是在笑。有个舞厅的外面挂了一个“舞”字招牌,活生生是一个女子在独舞。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一字一音,发音抑扬顿挫,极富美感。中国的诗歌历来是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讲究节奏的。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把汉字的音律美体现出来。现在一些人写自由诗,根本就不管汉字固有的音律美,诗歌散文化,硬性断句,随意换行,结果不但诗歌的意境受损,而且音律美也丧失殆尽。一首好诗,( )意境要美,( )要有音律美。这样,朗诵时才会激情喷发,感染听众。

汉字有动感之美。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 )是狂草,我们( )可以从其狂放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草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1】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即使……也…… 不但……而且……

【2】短文的结构特点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3】短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汉字的美学价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显示了汉字的动感之美。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一说,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哪一方面的美学价值?

链接材料:“重”字一望而沉坠,“霜”字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了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碧螺春

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陶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整个白瓷杯中,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口中仍感到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朋友相聚,品茶谈心,那份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

【1】用来反映碧螺春*香味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出平时积累的形容香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2】用课文中的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一段叙述来看,你觉得品尝碧螺春茶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随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这段话中哪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从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两句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3】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创作沙龙。(3分)

(1)小嘎子要扳倒小胖墩儿是那么容易的事?(改陈述句)

 

(2)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改比喻句)

 

(3)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缩句)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如登山,需要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才能登上高峰,这是十分清楚的道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5分,每句1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

(3)母亲不识字。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

(4)她哭得伤心极了,流了很多眼泪。(改成夸张句)

——————————————————————————————

(5)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缩句)

——————————————————————————————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芳草地。

  描写一种熟悉的小动物,首先要描写它的外形,要仔细观察它的头部、尾部、毛色、四肢是什么样的,然后再看它的生活习惯又是什么样的,小动物怎么样吃食啦,怎样游戏啦,怎样睡觉啦等,把这些细致观察后再具体写出来,要把写得清楚、细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