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倭瓜   蚌壳   瞎闹   肯树

B.水瓢   浩渺   篝火   萌动

C.点掇   葬身   腮边   玷污

D.秉性   瞭乱   华桥   眷念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却看(回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B.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水中的青草)。

D.昼出耘田(在田间除草)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3、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A. 表示引用部分。   B. 表示需要着重指出部分。

C. 表示特殊含义。   D. 表示否定或讽刺。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提示填空。

1.________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金文是铸刻_______上的文字。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的文字。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是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___________

2.“颜、柳、欧、赵”是世代相传的“楷书四大家”,他们分别是颜真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孟類。

5、读拼音,写词语。

ɡē bo yōu xiānɡ     qian

       

běn zhènɡ jīnɡ dīnɡ zhǔ

   

tián jìnɡ ménɡ lónɡ

   

mínɡ miào

 

6、词语填空。

( )( )他乡                       ( )( )盛名          

泪眼( )( )                       唐诗( )( )

7、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的脚步    _______地等待

_______地靠近    _______地记得

_______地痛哭    _______的温暖

8、根据描述猜人物,并说明理由。

(1)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西游记》

这两个句子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测出来的。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三国演义》

上面句子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可爱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她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国的领土广大。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当我国的东北进入冰天雪地的季节,南方的海岛上却是一片盛夏的景象。

我国的物产丰富。粮食、棉花、蚕丝、茶叶等的年产量,在世界都居于前列。在茂密的大森林里,还有全世界小朋友喜爱的大熊猫、金丝猴。

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有蕴藏丰富的煤、石油、铁、铜等。还有许许多多资源等待我们去勘(kān)探、开发和利用。

我国的山河壮丽。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矗立在我国的西藏边境。还有巍峨挺拔的泰山,景色迷人的黄山。世界著名的长江、黄河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波光粼粼的太湖,水平如镜的西湖,像一颗颗明珠把祖国点缀得格外美丽。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我们在祖国怀抱里成长,非常幸福。我们为有这样可爱的祖国而自豪。

1“地大物博”的“博”在这个词中,应解释为(  )

A.(量)多,丰富

B.通晓

C.博取;取得

2照样子写词语。

波光粼粼(ABCC式)

___ ___ ___

水平如镜(含比喻意)

___ ___ ___

3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这个比喻句把___比作___

4作者分别从几个方面写了祖国的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再见了,亲人(节选)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_______着全村妇女,_______着打糕,_______着炮火,_______过硝烟,_______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根据原文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是您________着全村妇女,________着打糕,________着炮火,________过硝烟,________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雪中送炭”一词中,“雪”在选文中指的是________,“炭”指的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喻义是________。

(3)以小标题的形式概述朝鲜阿妈妮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深情的叙述中,我们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课外阅读。

      

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挥师出祁(qí)山,准备一举攻灭曹操大军。但是由于蜀将马谓(sù)失守街亭,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使他非常被动,只好率领大军退守西城。

司马懿(yì)攻占街亭、列柳城之后,率领十五万大军,直奔西城杀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得力战将,只剩下一些文官。他带来的五千军马,已派走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两千五百士兵留守在城中,以备不时之需。官员们听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吓得个个大惊失色,魂不附体。诸葛亮于是登上城楼一看,只见东北方向尘土扬天,显然曹兵已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要拼死抵抗又缺兵少将,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就下令,把城头旌(jīng)旗全部藏起来;诸将各自坚守岗位,不得慌张,否则立即处死;大开城门,让一些士兵装扮成老百姓,在街道上洒扫,也不得惊慌乱动。诸葛亮自己则端坐在城门楼上,羽扇纶(guān)巾,焚香抚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来到西城之下,见诸葛亮一人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烧着香,弹着琴,还有两个童子伺候两旁,城门内外,也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洒扫,脸上毫无惊慌的神色。司马懿见此情况,①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就急忙下令退兵。

【1】请给短文补充一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大惊失色:____

若无其事:____

【3】下面的歇后语中有两句与本故事有关,分别是(   )(多选)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曹操的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是怎么做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表现出诸葛亮        的性格特点。

【5】为什么诸葛亮能骗倒司马懿?司马懿来到城下,他是怎么想的?请你在文段中①处,添加一段司马懿动作、语言或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

【6】《三国演义》与“三”有缘,我知道它里面有____、蜀、吴三个国家;我还了解了有关“三”字的小故事,有“三气周瑜”、“三顾____”、三英________

12、读下面这段话,答题。

行者道:劳苦倒也不说。那铁扇仙,你道是谁?那厮原来是牛魔王的妻,红孩儿的母,名唤罗刹女,又唤铁扇公主。我寻到洞外借扇,她就与我讲起仇隙,把我砍了几剑。是我使棒吓她,她就把扇子扇了我一下,飘飘荡荡,直刮到小须弥山。幸见灵吉菩萨,送了我一粒定风丹,指与归路,复至翠云山。又见罗制女,罗利女又使扇子,摘我不动,她就回洞。是老孙变作一个蟭蟟虫,飞入洞去。那厮正讨茶吃,是我又钻在茶沫之下,到她肚里,做起手脚。她疼痛难禁,不住口的叫我做叔叔饶命,情愿将扇借与我,我却饶了她,拿将扇来,待过了火焰山,仍送还她。”

1这段话出自小说《_________》。行者是小说中的人物_________(填姓名)。

2他说的这段话是在讲__________________

13、品味探究。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

【1】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尤善水战,况且三天造十万支箭可谓难如登天,周瑜为什么要难为诸葛亮?

(1)我要抓住周瑜的语言、动作,谈谈对他的理解:______________

(2)结合“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或《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故事,我对周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怎么知道三天后有大雾?

像这样的问题能激发我阅读的兴趣,我要提出自己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联系上下文,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

漫步在郊外,在初秋的夕阳里。

冷风阵阵拂面,扯落片片黄叶。天空与大地共同烘托一个火红的主题。

秋天闪入我的眼。秋天浸黄的柿子在枝头跃动着向我招手;秋天酿熟的葡萄乌黑诱人;秋天烧红的花椒颗颗粒粒爆得令人心颤!

我看见秋宠出农人满颜的欢喜;我看见秋纵得诗人豪情奔涌;我看见秋在商人的货架上神采飞扬……我看见秋满世界疯跑着,荡入春天,闯进冬天……

秋天是沿着乡村小道晃来的,那个披红挂绿的村姑,挑着两筐葡萄,向我出售。末了,她又给我添了两串,好慷慨、好憨直的秋!

暮色打湿了我的脸□我吮食着甘美的葡萄□哦□我觉得自己也成了那葡萄□融入秋天□成了秋的一分子□

1给最后一个段落加上合适的标点。

2摘出三个描写颜色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短文用“‖”分成三部分,试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15、课内阅读。(16分)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节选)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在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2分)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2分)

(面目)凶恶。(   )

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

(3)填空。(4分)

但是”在文中是一个(   )词,起(   )的作用。

(4)“这一切”指的是( )(4分)

A.风火山隧道施工,控制温度。

B.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增温则洞壁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C.万年冰川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锁》,回答问题。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儿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划;老张笨拙地拿着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地怂恿(sǒng yǒng)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一图。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然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

小川站住了。③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断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一件沉重且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

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1读短文,下面概括短文内容最准确的一句是(   )

A.老张家的门被锁住了,大姑与老张请李小川帮忙开了锁,他们感谢他。

B.老张家的门被锁住了,大姑与老张请有偷盗经历的李小川帮忙开了锁,他们感谢他。

C.老张家的门被锁住了,大姑与老张请李小川帮忙开了锁,他们不仅没有感谢他,反而对他产生警惕,并换了锁。

D.老张家的门被锁住了,大姑与老张请有偷盗经历的李小川帮忙开了锁,他们不仅没有感谢他,反而对他产生警惕,并换了锁。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怂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品读画橫线的三个句子,结合短文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A.第①句是对李小川的神态、动作描写,此时李小川内心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第②句是对李小川的_____________描写,此时李小川内心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③句是对李小川的______描写,此时李小川内心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了大姑两次“眨眼”,两次“眨眼”的意思一样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为何用《锁》做题目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讲了一个帮人开锁的感人故事。

B.因为围绕“锁”讲述了一个难忘的故事。

C.因为讲述了人们对曾经犯过错误的人不信任,关闭信任之“锁”的故事。

D.因为这里的“锁”,一是指围绕开锁发生的故事,二是指人们心中的信任之“锁”。

17、课内阅读。

手上的五指__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__有如上的差异__却无爱憎在其中__手指的全体__同人群的全体一样__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__成为一个拳头__那就根根有用__根根有力量__不再有什么强弱__美丑之分了__

1在文中找出4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   )——(   ) (   )——(   )

2给这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这段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往后越来越黑,真是天昏地暗,什么也瞧不见。他们就在这没边没沿黑咕隆咚的迷谷里冻了一夜。胆小的和怕冷的小兵已经死了好几十个。好容易盼到天亮,可是又有什么用呐?眼前还是黄澄澄的一片平沙,罩着灰扑扑的一层雾气,道儿在哪儿呐?这块鬼地方连一点水都没有,要是走不出去,别说饿死,渴也得把人渴死。大伙儿正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A)猛然想出一个主意来了。狗,鸽子,还有蜜蜂,不管离家多远,向来不会迷路的。他就向齐桓公说:“马也许认得路。不如挑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咱们在后头跟着,也许能走出这块地方。齐桓公说:“试试瞧吧。他们就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自由自在地走着,真的,领着大队人马出了迷谷,回到原来的路上。大伙儿这才透了一口气。

1A处是   (人名),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他是一个 的人。

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形容?  

2选择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自贬三级(完璧归赵(   破釜沉舟(   退避三舍(

A项羽 B蔺相如 C诸葛亮 D重耳

3这段话节选《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书中描写了很多不同的人物,你最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与理解。

祖母的葵花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开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疼。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溫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形成,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租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1老家屋前“黄花总也开不败”中的“黄花”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情有独钟的是________。文章细致地描写了“我”充满期待地等待着葵花的开花、______、收获、____________的过程。表达了“我”对记忆中葵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2下列对“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瓜子是每朵花经历日月风光结出来的,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

B.“!”的作用是感叹一朵花只能结出一颗瓜子。

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瓜子说成花的魂。

3文中为什么要提到梵高的《向日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如向日葵曾鼓舞失意彷徨的梵高一样,葵花不仅让“我”获得物质享受,还给线“我”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B.祖母知道“我”喜欢梵高的《向日葵》,于是为“我”种了大片的葵花。

C.祖母深沉的爱像那葵花一样,发出“爱的最强光”。

4文章画“   ”的句子中的“香香地”改为“很香地”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我能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条伟大的路。(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果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她的笑容很纯洁。(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的眼睛显得可爱。(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杰克无奈地去柴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饮酒作乐。我们天亮了回去。(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有一轮圆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在无名岛上种出了绿叶菜。(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按要求写对联。(8分)

(1)回文联:地满红花红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字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3)叠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顶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