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将黄忠曾经用“骄兵之计”为刘备夺取?( )
A. 天荡山 B. 荆州 C. 汉中 D. 徐州
2、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稚子(zhì) 芝兰(zhī) 姊(zǐ) 痴情(zhī)
B.牙龈(yín) 两鬓(bìnɡ) 迸裂(bìnɡ) 瞑目(mínɡ)
C.鲁肃(lǔ) 弓弩(nǔ) 阻挠(náo) 恐吓(hè)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
A.桑树(sāng) 篝火(gōu) 徘徊(huí) 水瓢(piáo)
B.供职(gòng) 倭瓜(wō) 澄澈(chéng) 点缀(zhuì)
C.蚌壳(bàng) 燕园(yān) 渺小(miǎo) 啃掉(kén)
D.秉性(bǐng) 眷恋(juàn) 铲地(chǎn) 承认(chéng)
4、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2015年6月1日晚,一艘载着400多人的客轮突遇shì bù kě dāng(_____________)的龙卷风,在长江湖北石首段倾覆。事件发生后,各部门qí xīn xié lì(_____________)展开全方位的搜救。太原市民惊闻è hào(___________)后,纷纷自发组织在“五一广场”jì diàn(___________)长江沉船事故的遇难者。
5、踏上中国名著之旅,仰望历史的天空,那引人入胜的故事定然让我们流连忘返。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名著,细细品味吧。
日积月累:
①《将相和》中的两个成语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② “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了一阵雨”,它的意思可用成语_________来表达。
③ 在横线上写一个和四大名著有关的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积累与运用。
1.《鸟鸣涧》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起到了“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想象,一连写出回家乡必经的四个地名,将诗人喜悦的心情推向了高潮。
3.贯串陆游一生的家国情怀,在他的诗句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失地百姓之口,表达了诗人渴望朝廷北伐的强烈愿望。《示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诗人临终时仍不见国家统一的遗憾悲怆的心境。
4.同样是写农耕生活的繁忙、辛苦,在古诗词中有不同的描述方式。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是这样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诗人翁卷在《乡村四月》里则这样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组词。
晋(_______) 挥(_________) 葛(________)
普(_______) 辉(_________) 蔼(________)
残(_______) 瑟(_________) 捏(________)
践(_______) 琵(_________) 掐(________)
8、善解词意(解释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题:_______________
2.横:__________________
3.此: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別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耸立——(________) 拥挤——(________)
【2】第一自然中作者把威尼斯小艇比作独本舟,写出了小艇_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
【4】画线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四字词语_________。
【5】“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说明了船夫________,船的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走进丽江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六百余千米。它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纯朴的民风著称。在它的土地上,奇妙地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湖水、宽阔的坝子……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成的。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还有母系氏族的最后乐园——泸沽湖及其神秘的摩梭人,在北边更有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月色溶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
【1】全文像是一篇对丽江的解说词,为我们展现了一个( )的丽江,宛如让读者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
A.动态 B.静态
【2】文中画“____”的句子在文章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3】用“____”画出全文的总起句。
【4】文中画“﹏﹏”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1、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正探头打量着这个新鲜的世界。
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把手指向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的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捉住了阳光?”“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捉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
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暖意。难道我也捉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
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着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阳光。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有删改)
【1】请你给上面的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女儿认为自己捉住阳光的理由是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一自然段是环境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______)
(2)“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这是因为太阳偏西照进了屋里。(______)
(3)“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眼里的世界是纯真的,他们没有受到玷污,成人要向儿童学习。(______)
(4)文中画“.”的这两个“暖”的意思是一样的。(______)
12、课外阅读。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可是都没有见到。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着:“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都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游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写亮完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祈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用“ ”画出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这句话中的“半里多路”表明刘备距诸葛亮住处还很远就开始步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刘备“轻轻敲门”,表达了他此刻的心情___________。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A.这句话中把隆中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 )
B.句中“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暗指诸葛亮。( )
C.这句话是指刘备求贤士、待时机,暗示他即将像卧龙腾飞一样完成统一大业。 ( )
【4】“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父亲的爱
爸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给了一块糖果。爸爸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荡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妈。爸爸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爸爸听了便叫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爸爸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是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没有我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涕,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爸爸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爸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妈。”文章开头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A.总领全文
B.总结全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2】“爸爸听了便叫嚷道”,“叫嚷”一词表现了( )
A.爸爸嗓门大。
B.爸爸性格暴躁。
C.爸爸对“我”摔断腿的不满。
D.爸爸送“我”救治时的急切心情。
【3】“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给他点颜色看”指的是( )
A.“我”十分生气。
B.“我”决心教训爸爸。
C.“我”决心让爸爸生气。
D.让爸爸知道没有他,“我“照样行。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说明妈妈认为孩子偶尔犯错可以谅解。
B.对于爸爸总是不用语言表达爱。“我”很不满,因此文中充满“我”抱怨的话。
C.本文中的爸爸比较不善言辞,他对孩子的爱是通过一些不易发现的言语、行动来表达的。
D.文章用疑问的方式结尾,意在告诉读者,爸爸已用种种不易察觉的方式表达爱。只要细细体会就能感觉到。
【5】第7自然段中面线句子含蓄地表达了爸爸对“我”的思念。爸爸内心真实的想法可能是什么样的呢?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___
【6】第2自然段写“我”偷了一块糖,爸爸不但让“我”送回去,而且还要“我”帮助卖糖人拆箱卸货作为赔偿,爸爸这样做是否有点小题大做?为什么?
___
14、阅读理解
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于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如饥似渴”的意思是_________ 。请用“__________ ”画出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的语句。
【2】从__________、 __________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关爱。请用“倾注”这个词,写一句对沙利文老师表示敬佩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片段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海伦这样学习,你想到了哪些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地?请写下来。(至少4个)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极目兴凯湖
在祖国的北方,有许多美丽的山水,但叫人难以忘怀的却是素有“绿宝石”美誉的兴凯湖。
它不是海,却像海一样辽阔,拥有海一样的气魄,气势如海一样的磅礴。
从遥远地平线上聚集的白色波涛,连接成一道道跳荡涌动的雪墙,鼓动着,喧嚣着,一齐奔腾向前。一段波涛从高处跌落了,另一段波涛又卷起来,彼此呼唤着,牵扯着,追赶着,或迎着旭日,或驮着晓月,向岸边推进。日夜不息的兴凯湖波涛,就这样毫不疲倦地奔泻着,轰鸣着。极目所至,烟波浩淼,碧水流霞,水天相接,横无际涯。
许多时候,兴凯湖很温柔,很平静,平静得没有一丝波纹,一朵浪花。澄净的湖水尽头与天空的青黛色连为一体,水天一色,让你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青天。眼前的鸟在飞翔,你却辨不清是贴水低掠还是在高天振翅。蓝天上漂浮的白云倒映在水面,清晰异常,使你觉得自己也变成一只鸟儿,正在云中翱翔。
兴凯湖水宁静,水波不兴的情形很少,更多时候还是激浪澎湃,惊涛冲天。有时,即使岸边的树叶静止不动,没有一丝风,但湖中的狂涛照样喷着白色泡沫,涌动着,一排排向岸边扑来。阳光在波涛上晃动,起伏,升降,高高的浪花有种透明的感觉,似把一颗透明的心奉献给大地、天空和太阳。
在兴凯湖看波涛,时间久了你还发现,无论是春天、夏天、秋天,滚滚的波涛永远是洁白的。只要有一点尘埃、腐叶,都会被急流、巨浪抛上岸。湖水永远清澄莹澈,如梦,如诗。
兴凯湖是鱼的世界,更是鸟的天堂。在湖边一个月牙形的沙滩上就歇息着成千上万只鸥鸟,像一片灰白色的云,又像一团团银色的雾,罩住整个大沙滩,连一点空隙都没有。它们拥挤着,争鸣着,骚动着,仿佛在举行盛大的俯集会。白天,它们飞到辽阔的湖面寻觅鱼虾,洗涤羽毛窃窃私语;晚上,就共同歇息在这安宁的王国,互相依偎,做起美妙的梦……
兴凯湖的日出别有一番风景。夏日凌晨三点多钟,如果向东方望去,一条与地平线平行的金色的云,像一条薄薄的纱巾披在兴凯湖的肩头。当平静的、淡青色的湖水尽头呈现出一片银白色时,湖天先呈现一点橘红,渐渐变成一抹血红,将湖水与天空接上,染成一体。旭日,金黄色的旭日,一点点、一寸寸从湖头升起,升起……须臾,金光骤然四射,太阳一下子从云海里跳出来,那么炽热、强烈、娇傲。天空又变得那么蔚蓝,湖面又变得波光粼粼,一片金黄。与太阳一起升起的,还有湖尽处那片片篷帆……
兴凯湖——祖国最北方的一湾湖水,碧波万顷,自由奔放,风韵独具,如诗如画!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波涛 ( )的聚会 ( )的湖水 ( )的王国 ( )的白云 ( )的天空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温柔——( ) 喧嚣——( )
奉献——( ) 清晰——( )
【3】第1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写法上是( )。
A. 开篇点题 B. 首尾照应 C. 结尾扣题
【4】本文从结构上看属于( )。
A. 总—分 B. 分—总 C. 总—分—总
【5】这篇课文写了兴凯湖的景物包括:( )
A. 兴凯湖的波浪 B. 兴凯湖的温柔时的情景
C. 兴凯湖的山 D. 兴凯湖激浪澎湃时的情景
E. 兴凯湖的岛 F. 兴凯湖的日出
【6】“兴凯湖水宁静,水波不兴的情形很少,更多的时候还是激浪澎湃,惊涛冲天。”这句话是(__________)句,起到(_____________)作用。
【7】请你用“——”画出第八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一段中有几个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请你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人送我一株草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伊立大学上学。
不知是抵美的第几个长日了,我从一个应征工作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房租是大问题,工作也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半躺着一个金发的青年,正凝视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但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仍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然后向我走来。
他的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但愉快的曲子。
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株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一样珍宝似的递上来。
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爱地抚弄了一下。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回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仍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将信心和快乐传递给另一些人。将一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人愉快,那让我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只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是美妙的。这份感悟,来自那株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 “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那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将小草当一样珍宝似的递上来。”其中“珍宝似的”表现了金发青年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那株“小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接过青年递过来的小草,先“讶然”后“忍不住笑了”,“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我”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的债是有可能归还的,“我”将以怎样的方式归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现代文阅读。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开玩笑地问:“喂!请问迈克尔·乔丹的电话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已经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我大笑了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有了幽默感。
有幽默感在许多国家里,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世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出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作了有力的反击。
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过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相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富裕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们,越富有幽默感。看来,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满健全的人格。
【1】用“____”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读一读。其“幽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阐述“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________的写法,写了两个人对待________这种现象的不同态度。
【3】下列哪一句话能概括短文的主题?( )
A.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满健全的人格。
B.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
C.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们,越富有幽默感。
【4】幽默的语言确实能化解尴尬,表达自信。读读下面的故事,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1)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与一位批评家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相遇。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笑着退到路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________,忘了写内容。”
18、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 8 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
他就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
“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 5 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 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
7 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 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 5 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转眼到了 8 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
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 8 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 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本文的主人公是( )。
A.送报少年 B.“我”的儿子 C.“我”
【2】对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送报少年工作很认真负责,对人很有礼貌
B.“我”并不十分了解送报少年的情况
C.送报少年的工作强度大,任务重
【3】“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这句话表明送报少年( )。
A.他上学去,不送报的原因
B.他了解爸爸的情况,体贴爱护爸爸
C.他对爸爸身体差的情况十分了解,所以不送报
【4】短文通过_____描写、_____描写、_____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5】文章的题目是“送报少年”,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去写“我”的儿子?
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
一天,刘备正在浇莱,曹操派许褚、张辽请刘备。①张飞和关羽两人不在,刘备只得心惊胆战地入府见曹操。曹操笑着说:“你在家做大事啊!”②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拉着他的手,走到后园,说:“你学习园艺不容易啊!”刘备回答说:“没事消遣罢了。”曹操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忽然想起去年征讨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们都口渴。我心生一计,用鞭虚指说:“前面有梅林。”军士听了这句话,嘴里都生出唾沫,都不渴了。今天见此梅,觉得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突然说道;“玄德经常在外游历,一定知道当世英雄。请说说看吧。”
刘备便说:“淮南的袁术,兵粮足备,能称为英雄?”曹操笑道:“袁术不过已经是坟墓里的枯骨,吾早晚都会抓住他的!”
刘备又说:“河北的袁绍,四代中有三代是公卿,家门中有很多故吏,能称为英雄?”曹操笑说:“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刘备只好再说:“有一个人人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能称为英雄吗?”曹操说:“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刘备又道出了孙伯符、刘璋及张绣、张鲁、韩遂等人,都被曾操一一否定。曹操鼓掌大笑说:“这些碌碌无为的人,何足挂齿!”刘备装模作样地说:“除此之外,我实在是不知道了呀,”曹操说:“能叫作英雄的人,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玄德问:“那谁能被称为英雄?”曹操用手指指玄德,然后又指向自己,说:“现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使君和我两人而已!”
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里拿的筷子和勺子都掉在地上。这时正巧大雨倾盆而下,雷声大作。③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因为打雷被吓到了,才会这样。”曹操此时早已放下戒备,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1】第一段中的“之计”是指__________。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目的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个_________的人;而刘备假装糊涂,用袁术、刘表等人来搪塞,是为了___________,最后刘备__________,终于使曹操放下了戒备,从中可以看出刘备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
【3】下列对文中画“ ”的三个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是心理描写,写出了刘备寄人篱下,内心忐忑。而此时张飞和关羽都不在,他担心曹操会加害于他。
B.第②句是神态描写,写出了刘备胆小如鼠,遇事惊慌失措。
C.第③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刘备以胆小怕雷为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既保护了自己,又麻痹了曹操。
【4】文中画“ ”的句子可以用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我还知道两个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大家都知道刷子李的本领高。(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常州在短期内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谁能否认这是民众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乐园。
【1】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我们班在三月八日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祝妈妈节日快乐”的班队活动。(换个说法)
【3】红日升起。(扩句)
【4】蝴蝶飞舞。(扩句)
【5】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仿写拟人句
23、作文。
题目:我忘不了___________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按题目要求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