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养尊处忧 相貌堂堂 一本正经 冰天雪地
B.汗如雨下 形形色色 摩拳擦掌 手忙脚乱
C.极目远眺 一声不抗 从容镇定 自相矛盾
D.心惊胆战 跃跃欲事 风平浪静 兴致勃勃
2、《绿山墙的安妮》中,“绿山墙”是( )
A.一个人名
B.一个城堡
C.一堵长满青苔的墙
D.一个农舍的名字
3、体会句子的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成语。( )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空中有喊救命的声音。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A.奋不顾身
B.有勇有谋
C.见义勇为
D.舍己救人
4、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 )感觉 一( )赤枣
一( )锅铲 一( )栗子
一( )粥 一( )烟
5、按要求答题:
(1)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要求:缩句)
(2)没有哪一个同学说李医生不是好人。
①改为肯定句:。
②改为反问句: 。
(3)根据你的积累,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 ,不进则退。”这句话启发我们要不断地勤奋学习。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 。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
④请你默写一句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的诗句、名言或俗语。
(4)将句子“毛泽东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毛泽东是杰出的军事家”成一句话:
(5)写出二个含“龙”字的: ( ) ( )
6、课外拓展。我会比成语
有些成语的样子看起来差不多,可仔细分析一番却大不一样。例如:“一丝不苟”不是“一丝不挂”,咱们可要看清楚啊!下面这些成语,你来填填看。
1.一(_______)十(_______)——比喻阅读快速。
一(_______) 十(_______)——比喻做事情没有恒心。
2.朝(________)暮 (_______)——形容时时刻刻都想着。
朝(________)暮 (_______)——比喻反复无常。
3.不(_______)而(_______)——表示没有辛劳付出却有收获。
不(_______)而(_______)——比喻东西无缘无故地消失。
不(_______)而(_______)——形容非常恐惧。
4.一(_______)千金——比喻出手大方,任意挥霍。
一(_______)千金——形容做人极讲信用,说话算数。
一(_______)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7、给下列汉字换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艇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填空。
神采(______)(_____) (_____)(_____)相觑 (_____)如(_____)海
(______)(______)眈眈 如(______)似(______) 威风(______)(______)
1.画线词语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
2.比喻“气势威严,令人生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正_____________地学习英语,准备考个好成绩。
9、课内阅读。
一时,丫鬟们又都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玩了一回。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剌剌响,登时籰子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器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日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噔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是四大名著《____》中的章节,作者是____代的____。
【2】黛玉看见风筝飞走感到不忍,由此能看出黛玉的性格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抄写下来,并仿照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4)用文中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那么、、、、、、、、、那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从文中找出两个表示绿色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主要描写了草原(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11、课外阅读。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溜圆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荼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简单一( ) 普通一( ) 好像( )
【2】短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快手刘”戏法变得好?( )
A.忽来忽去
B.翻来翻去
C.神出鬼没
【3】“快手刘”是怎样变戏法的?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
12、课内阅读。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要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肆”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用音查字法应查 ,再查 。
【2】写出下面两个词语的近义词。
拥戴(_______) 放肆(_________)
【3】把画“ ”的句子换一种说法而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老汉要喊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文中体会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说说你对“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悲愤交加”的意思是_______,司马迁“悲愤交加”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文中画“ ”的内容:____________
【4】“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 )
A. 不怕牺牲。
B. 仇恨当时的社会制度。
C. 一定要完成编写《史书》这部著作的决心。
【5】从文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拔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一自然段中,用“______”画出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4】用“﹏﹏﹏”画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在原文上标出孩子追赶猴子时的动词,并从中挑选三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选段中描写水手们的相关的语句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选择正确的答案。
(1)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______)
①引出对孩子处境的危险的描写。
②引出对船长果断行为的描写。
③引出下文对孩子害怕心情的描写。
(2)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____)
① 水手的大叫惊动了船舱里的船长。
② 水手的大叫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出境的危险。
③水手的大叫把猴子吓跑了。
16、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醒脾开胃冲剂说明书
(通用名称)醒脾开胃冲剂
(主要成分)谷芽、香橼、甘草、稻芽、佛手、使君子、荷叶、白芍、冬瓜子(炒)。
(规格)每袋装14g(剂型)颗粒剂(是否处方)非处方
(适应症)醒脾调中,升发胃气。用于面黄乏力,食欲低下,腹胀腹痛,食少便多。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成人一次14g,一日2次,儿童及老人遵医嘱。
(注意事项)1.忌食用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3.小儿及老年人,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糖尿病患者慎用。4.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5.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阅读上面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 作法或看法 | 对错(打“√”或“×”) | 说明理由 |
1 | 9岁的王智食欲低下,腹胀腹痛。家里刚好有“醒脾开胃冲剂”,妈妈给他服用了1袋。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2 | 奶奶不让有糖尿病的爷爷服用“醒脾开胃冲剂”。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3 | 纪清经常反胃,腹部胀,不想吃东西,面黄肌瘦的。医生建议服用“醒脾开胃冲剂”。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17、链接阅读,按要求做题。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要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凝聚了一颗强大的中国心。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
【1】根据所给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a.以开玩笑的态度回答。(______)
b.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______)
【2】把文中提到的诗句补充完整。
a.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
【3】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chā chà]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sì shì]一尊sù xiàng( )。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biàn rèn ( )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ān xiáng( ):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象在向战友借火。单薄[ báo bó ]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抽动了一下。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 警卫员 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不知是由于冷 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他zhèng zhèng( )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jīng yíng( )的丰碑。
【1】在[ ]中划去错误读音。
【2】根据短文中出现的音节写词语。
【3】给文章画线句子加上标点。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为什么(用“√”选出正确答案)
(1)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将军的问话,不知道怎么回答。( )
(2)见到将军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 )
(3)战士们心情沉重,因为知道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默,还能说什么呢?( )
【6】课题“丰碑”的含义是(用“√”选出正确答案)
(1)赞颂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恪尽职守的精神,他高大的形象在将士们心中永不磨灭。( )
(2)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后,看上去像一座高大洁白的石碑。( )
(3)丰碑就是指高大的石碑。( )
【7】从文中找出描写军长情感变化的语句画出来(至少3处),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故乡红叶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
【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_____________
【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试着写一写:“故乡红叶”在文中象征着什么?(2)试着分析文中“父亲”这个形象。
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双重否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改为“把”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直述句和转述句互换。
1.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金花狠狠地说:“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说自己最不中用,所以派到楚国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杰奎琳对司令官先生说,她可不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2)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改为肯定句:
(3)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改为感叹句:
改为反问句:
(4)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惊呆了。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5)《草原》这课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
修改病句:
23、习作
一个形象鲜明的人物,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请选一位自己熟悉的人写一写。要求运用本单元中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