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鞠躬尽瘁 胸有成竹 含辛茹苦 自叹不如
B.肝胆相照 杯水车薪 疑惑不解 同心协力
C.势不可当 一碧千里 废寝忘食 栩栩如生
D.完壁归赵 冲锋陷阵 襟飘带舞 谋财害命
2、下面与“(小嘎子)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的描写方法相同的一句是( )
A.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B.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C.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D.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3、关于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幅书法作品题写的是“颂江长”。
B.书法作品中的字体是隶书,稳重大气。
C.作品落笔轻重有序,美观协调。
D.作品中“颂”字的写法是错误的。
4、积累运用。
《景阳冈》一课选自《________》,本文按照“喝酒——________——________——下冈”的发展顺序,记叙了________的故事,请再写出这本书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_______,喜欢他的理由是________
5、多音字组词。
挨____(_____)____(_____) 扒____(_____)____(_____) 薄____(_____)____(_____)
屏____(_____)____(_____) 奔____(_____)____(_____) 参____(_____)____(_____)
6、反义词背靠背。
高尚—— (_______) 忧伤—— (_______)
健康—— (_______) 忠实—— (_______)
昏暗—— (_______) 增强—— (_______)
7、按要求补充诗、句。
(1)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
(2)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
(3)__________,夜静春山空。
(4)《村晚》中表现了牧童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游子吟》中能体现出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guàng jiē | xiōng táng | nǐ dìng | bēn fù | xián jiē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zhěn suǒ | chàn dǒu | cí xiáng | jiǎo wàn | tǐng tuō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9、阅读检阅台
音乐之都维也纳(节选)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座 坐) 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 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 渡)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逸、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 (惯 贯)例。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每到新年,这个歌剧院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都要出席。
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在下面打上“√”。
【2】用“__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摇篮”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感悟: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给本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辽阔——(_________) 欢跃——(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段,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在短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写下来,并仿写一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 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已用“//”分成两段,请你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猛醒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到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意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的。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终于他俯下身,用他那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歪贴在额头上。
妇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妇人有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妇人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凭力气挣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作纪念吧。”说完那人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这庭院。那妇人把乞丐引到屋后,指着砖堆对他说:“把砖搬到屋前就给你20元钱。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走开了,不知是不屑那20元还是别的什么。妇人的孩子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那堆砖也就在屋前屋后来回了几趟。
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的人来到这个庭院。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庭院。他西裝革履,气度不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人只有一只左手,后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来人俯下身用一只独手拉住已经有些老态的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可是现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妇人连同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妇人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伤心地坚持着:“妇人,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什么是人格,那房子是你教育我应得的工钱!”
妇人终于笑了:“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气度不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中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短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短文,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请找出一处,读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母亲对他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可就大不一样了。”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觉得平时应该帮助哪些人?怎么帮助那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孙悟空只好又来到翠云山,这次他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样子。铁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进去。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道:“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孙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中,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1】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中的“______________”。
【2】假牛魔王为什么对铁扇公主说小心扇子被孙悟空骗了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加点词语表现出的人物心理。
(1)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写出了孙悟空( )的性格。
A.机智 B.狡诈 C.无赖 D.急躁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人送我一株草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伊立大学上学。
不知是抵美的第几个长日了,我从一个应征工作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房租是大问题,工作也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半躺着一个金发的青年,正凝视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但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仍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然后向我走来。
他的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但愉快的曲子。
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株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一样珍宝似的递上来。
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爱地抚弄了一下。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回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仍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将信心和快乐传递给另一些人。将一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人愉快,那让我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只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是美妙的。这份感悟,来自那株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 “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那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将小草当一样珍宝似的递上来。”其中“珍宝似的”表现了金发青年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那株“小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接过青年递过来的小草,先“讶然”后“忍不住笑了”,“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我”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的债是有可能归还的,“我”将以怎样的方式归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节选)
舰体倾斜得更厉害了,邓世昌的身体也随着舰身在倾斜,他清醒地意识到,为国捐躯的时刻终于到了。
日本舰队也停止了炮击。大海恢复了平静,海风送来了日本舰上的呼喊,叽里呱啦的,邓世昌一句也听不明白,他问身边的人:“他们在叫什么?”那人回答:“叫我们挂上白旗。”“投降?!”邓世昌嘿嘿一笑,“没那么容易。”他叫人把全体人员集中到甲板上,他有话说。全舰的官兵都来了,个个身上带着伤,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他。邓世昌用犀利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了一遍,平静地说:“我们已经是弹尽粮绝了,大家说怎么办吧。”静静的,没有回音,只听见海浪拍击着船帮发出的哗哗声。
邓世昌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和‘致远’舰一起沉入海底。兄弟们,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等死吗?”话音刚落,海仓陡然地从人群中蹦出来,吼道:“加足马力,把‘致远’舰开过去,撞沉日本的‘吉野’!”众人一齐怒吼起来:“对,撞沉它!撞沉它!与‘吉野’同归于尽!”“吉野”舰是日本海军的灵魂,只要把它击沉,敌人必定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大乱。邓世昌被这惊心动魄的吼声震撼了,他深情地望着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多么好的弟兄啊,真想再看大家几眼,真想再和大家出一趟海,一起在甲板上唱一支北洋水师的歌。他不再多想,把手一挥,立即下达命令:“开足马力,以最快的速度把‘吉野’撞沉。”
“轰隆隆……”马达声又响了,“致远”舰拖着愤怒的火焰,带着满身的创伤,咆哮着向“吉野”冲去。大海惊呆了,慌忙闪开一条水路,让“致远”跑得更快一些,一朵朵浪花举起手臂在为“致远”呐喊、助威。
邓世昌高擎着那把雪亮的指挥刀屹立在高高的指挥台上。海风更大了,他头顶上那破烂不堪的指挥旗不时在他脸上拂动,他全然不顾,随手一甩,将旗角撩到一边,依然威武地立着,怒视着前方。甲板上的数百名北洋水师的将士们全都用严峻的目光盯着越来越近的“吉野”。邓世昌的这一招儿把“吉野”舰上的小胡子舰长吓得走了神。起先,他根本不信中国的军舰敢拿命往他的舰上撞,直到“致远”舰真的出现在离他不远的海面上时,他才又蹦又跳地叫起来:“鱼雷!快放鱼雷!”一面慌忙下令“吉野”快往后撤。
一颗颗鱼雷“嚓——嚓——嚓——”地直射而来,“致远”怎么躲也躲不开。砰!一颗鱼雷炸了,又在“致远”身上添了个洞。紧接着,好几颗鱼雷一齐击中了“致远”的舰体,它像一个迅猛奔跑的勇士猛地被人砍断了双腿,在海面上打着圈圈。汽笛一声长嘶,它终于慢慢沉没,全舰官兵一起落入大海。
【1】读文章,再按文章内容填一填。
本文主要描述了__________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和日本的“野”舰战斗时,舰体_______,舰上官兵却不愿意向日本人_______。在邓世昌的率领下,“致远”舰上的全舰官兵面对敌人,视死如归,勇猛地向“吉野”舰撞去,最后,全舰官兵一起___________,为国捐躯。
【2】读下面一段话,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邓世昌用犀利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了一遍,平静地说:“我们已经是弹尽粮绝了,大家说怎么办吧。”
从邓世昌犀利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从邓世昌平静的话语中,我又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轰隆隆……”马达声又响了,“致远”舰拖着愤怒的火焰,带着满身的创伤,咆哮着向“吉野”冲去。大海惊呆了,慌忙闪开一条水路,让“致远”跑得更快一些,一朵朵浪花举起手臂在为“致远”呐喊、助威。
这段话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致远”舰、______和______人的情感。从“致远”舰“愤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冲去”,大海“______”“____________”,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致远”舰上的官兵带着对敌人的________,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的_______________。
【4】邓世昌高擎着那把雪亮的指挥刀屹立在高高的指挥台上。海风更大了,他头顶上那破烂不堪的指挥旗不时在他脸上拂动,他全然不顾,随手一甩,将旗角撩到一边,依然威武地立着,怒视着前方。
①描写邓世昌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邓世昌神态的词语:________。
③从这两句话中,我们体会到邓世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形象。
【5】读了这篇历史故事,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邓世昌及“致远”舰上的这些官兵?下面不恰当的一组是( )。
A.顶天立地、名垂青史 B.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C.英勇顽强、为国捐躯 D.怒火中烧、犹豫不决
15、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共19分)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2)本片段写的是 的情景。(2分)
(3)本片段描写王熙凤眼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看出王熙凤是“笑面虎”。(4分)
(4)请用“ ”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3分)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中第三回,文段通过________ 和_______ 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刻画了王熙凤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6分)
1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额研究报告》中的“资料整理”,完成后面的题目。
信息来源 | 涉及的方面 | 具体内容 |
书籍、报刊 | “李”姓的来源 | 传说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法的官职)其子孙以官名为姓,即理氏,后改为李氏。 |
书籍报刊、教科书 |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 | 李冰、李耳、李世民、李白、李清照、李时珍、李自成、李大钊…… |
网络 | “李”姓人口数量 |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李”姓人口有9276万。 |
爷爷口述 | “李”姓族谱 | 在福建连城蓬峰镇的文川保存着一本90卷之长的李氏族谱。 |
…… | …… | …… |
【1】从这份表格中研究者的信息来源有: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涉及较广,有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等获得的资料丰富,这是得出结论的前提。
【3】通过上述资料的分析,请你写出两个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快手刘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个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四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情不自禁地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
“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眼着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
“瞧呢,在哪儿呢?”
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
四边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了。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群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面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
【1】“快手刘”变戏法的名称和工具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怎样描写快手刘戏法“神出鬼没”的?用“ ”画出有关语句。
【3】“我”的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要写“我”的话语和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小说,你感觉快手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几句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怎样的?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第4、5两句与后面几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麦人喜欢“管闲事”。这是在丹麦工作多年的朋友一个极深的印象。在公共场所,你的车子没有准确地停进画定的位置,或者你停车后没有及时熄火,从路上走过的任意一个人,或是一直在远处长椅上发着呆的一个什么人,便会走到你的身边来,请你把车子按规矩停好,或是请你让车子安静下来,停止排气。你在钓鱼,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会走过来。你以为他来给你助兴,他其实是来看你的鱼桶。如果你钓的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他就会要求你把这些鱼放回到你钓鱼的水里去。并且,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他们不只是提醒一下,说说而已,而是一直要在旁边监督着,直到你完全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才很欣然地跟你道一声谢谢,然后继续走他们的路或去发他们的呆。邻里之间也更是管得宽。哪家的房子油漆好久没刷了,屋顶上的草发黄了,别人就会来敲你的门:“你的房子该修修了,要不要帮忙?”你如果说眼下没有工夫,或是要出门旅行,别人就会帮你请来油漆工或检修工。等你回来,把账单给你,你如数付账就是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准确——________ 安静——________ 开放——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再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毫不相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
【3】丹麦人喜欢“管闲事”,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是在管闲事吗?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这些爱“管闲事”的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吧!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泻了无限的父爱。(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道德的。
1.难道我不该指出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吗?
2.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为_______喝彩
要求:
1、字数400字左右
2、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某个人也可以是某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