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五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叶,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A.⑤③①②④
B.⑤①②③④
C.⑤②①③④
D.⑤③②①④
2、吉姆卖掉了心爱的金表,给德拉买了( )。
A. 一套发梳 B. 一套首饰 C. 一束鲜花 D. 一瓶香水
3、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ài mò
(1)他含情脉( )脉地注视着远去的孩子们,直到他们越过远方的山脉( )。
xuán xuàn
(2)旋( )风打着旋( )儿在空中跳舞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神奇——____ 风采——____ 放射——____
耀眼——____ 珍宝——____ 贵重——____
开阔——____ 雄浑——____ 神秘——____
悠然自得——__________ 成千上万——__________
5、根据积累填空。
(1)______,小人长戚戚。
(2)______,仁之端也。
6、读句子,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6分)
(1)城墙下有野花的芳馨、小鸟的欢歌;敌楼衬着蓝天,绕着白云。
读了这个句子,我想到了描写野花的成语有 、 。
有关鸟儿的成语有 、 。描写美丽景色的的成语有
、 。
(2)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儿,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一刹那间”的意思是 。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还有:
、 、 。和“惊恐万状”意思相同的成语还有
、 。
7、照样子写词语
(________)地说 (________)地说 (________)地夸耀
觉得(________) 吓得(________) 笑得(________)
8、多音字。
晃___( )___( )
(1)舞台上的灯光明亮得晃( )眼。
(2)小船在水里直晃( )悠。
9、_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一名大学老师,却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常有奇思怪想,并养成一个“不良”习惯:手里握着一个铅笔头,随时将所思所想记下来,从办公室、实验室到家里,到处都是他的“涂鸦”之作。他曾被形容为全校“最不讲究的人”,闹出不少笑话,直接影响到他后来的工作。
进校第十年,他四十岁,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设想,这正是他十年“涂鸦”的心血结晶。但当他将设想课题提交学校之后,却遭到无情的嘲弄。大伙都说那是他铅笔头“涂鸦”出来的邪想异说,毫无研究价值可言。别说拨给他科研经费,学校还要他倒贴卫生费呢。
他不甘心,克服种种困难,又费去十年的时光,终于做完了课题的初步测试,并且通过朋友,将测试成果递交到美国国立研究院。开始,研究院很感兴趣,但派人到学校一调查,得知他那些铅笔头“涂鸦”的故事,立刻对他的研究失去信任。他二十年的心血,又一次被铅笔头所误。
但他仍然没有气馁,相反,经过很多年细致入微的研究,越来越清楚研究的价值。得不到学校和研究院的资助,他自筹资金对实验成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四年之后,他再次向研究院递交了已经成型的报告。这一回,研究院不仅批复了他的申请,还向他表达了歉意。在研究院的支持下,他的成果很快应用于实践。两年后,他的研究获得成功。到2007年,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基因靶向治疗技术”,他因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他,就是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这一年,他已是年届七旬的老人。
蜂拥而至的记者来到卡佩基的办公室,发现他手心还捏着那支给他带来灵感和幸运的铅笔头。言谈之中,卡佩基聊的最多的,不是他的成果,也不是他的荣誉,而是延续了四十年的铅笔头的故事。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赞美——(_______) 侃侃而谈——(_______) 掩鼻而过——(_______)
【3】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从文章中梳理出关键词语填在横线上。
进校第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年后——____________
【4】请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5】联系上下文,读读画线的句子,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记者,你会如何进行采访呢?卡佩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想象当时的情景,写两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写的《________》,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2】仿照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树绿了,就像________。蝉叫了,就像________。喜鹊飞来了,就像_________。
【3】文段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学性阅读。
夹竹桃
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③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④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⑤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1】第②自然段是从花的____________方面写夹竹桃美得和谐融洽。
【2】文章主要写夹竹桃,而第③自然段却没有一处写夹竹桃,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描写夹竹桃从春到秋花开三季的情景,体现了它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第⑤自然段,“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中的“妙处”还指夹竹桃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的特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
【5】在第⑤自然段中,“我”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6】“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这句话中的“袭”运用得很妙,因为它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夹竹桃不名贵,也不最美,可作者为什么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非连续文本阅读。
以下是就“李”姓的历史和现状整理的表格,读后回答问题。
信息来源 | 涉及的方面 | 具体内容 |
爷爷的讲述 | 名人 | 李白、李时珍、李大钊…… |
书籍、报刊 | 来源 | 传说“李”姓的来源是商朝的“理”姓,外族的改姓也是来源之一。 |
网络 | 人口数量 | 据统计,目前全国“李”姓人口总数已超过一亿。 |
【1】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者的信息来源有多种渠道,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资料的涉及面广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这个表格属于研究报告中的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研究报告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13、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一天, 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贏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于是,他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获胜(_______) 主意(_______) 信任(_______) 猜测(_______)
【2】根据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完成连线。
田忌 善于交友,相信朋友。
孙膑 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足智多谋。
齐威王 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3】孙膑的足智多谋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A.帮助田忌出谋划策。
B.观察细致。
C.胸有成竹。
【4】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儿匹更好的马?’”“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看来,你发现田忌跟孙膑观察比赛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后来,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只身远赴应天府书院求学。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书院,可以免费就学。这里既有名师指教,又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还可以与许多饱学之士切磋学问。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范仲淹的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 (节选)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均蝶、蜻埏、蚂蚱,样样都有。均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传说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 闪耀)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1】用“/”划去选文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2】选文的作者是______,这篇课文节选自她的《____》。
【3】用“ ”画出选文中“ABB”式的词语,并仿写两个 、 。
【4】用“____ ”画出描写榆树的句子,作者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情况来描写榆树的不同形态,突出作者对它的____________的情感。
【5】读了选文,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牛角湾离小镇五里,小镇离县城五十里。
李老师在牛角湾教了很多年书了。以前,是他一个人住在学校里,星期一到校,星期五离校,如同一只飞来飞去的候鸟。后来,他的老婆患了重病,交不起医药费,就把县城的房子卖了。这样,李老师一家人就住在学校里了。李老师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学生娃心疼老师。今天这个拿几根黄瓜,明天那个拿几个鸡蛋,可李老师坚决不收。若收下来,就一定按市场价付款。一来二去,学生娃没辙了。
春天到了,柳树发芽,桃花吐艳,山上的蕨菜也蹿得筷子一样高了。李老师的老婆忙里偷闲,隔三差五就背个竹篓,与一帮村姑大嫂去采蕨菜。小镇赶圩的日子,就拿到集市上去卖掉。有一次,李老师的老婆不小心在山上滑了一跤,一连好几天,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李老师对学生很严格,谁上课不专心,他会把眼睛瞪得溜圆;谁没完成作业,他会毫不留情地留下来。严师出高徒,李老师教的虽然是复式班,可教学质量总是名列前茅。这天下午的作文课,李老师端着一摞本子,刚跨进教室,学生娃就异口同声地高喊:“我们要去春游,我们要去春游。”反了,真是反了!李老师的脸气得成了猪肝色。然而,学生娃的呼叫还是一浪高过一浪:“我们要去春游!我们要去春游!”李老师挠了挠脑壳:“也好,不过你们得答应我的条件。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写这次活动的作文。”
耶!学生娃欢呼雀跃。李老师带着一班人,来到附近的山上。但见绿树丛生,青草遍地,还有不少野花在清风中摇曳生姿。李老师提议:“我们来举行爬山比赛。”学生娃回答:“还是采蕨菜比赛吧。”李老师点点头:“好。”
学生娃一哄而散:“看哪个采得多啊。采得多的是英雄,采得少的是狗熊。”四十多个学生娃渐渐消失在绿海中,直到日头西斜,学生娃才陆续下山,手里提着一袋袋柔嫩的蕨菜,他们是有备而来呢!回到学校,所有的蕨菜过了秤,一共是九十三斤。学生娃搓着黏糊糊的手,回家去了。
第三天,李老师高兴地在班上宣布:“蕨菜全部卖掉,按市场价一块五一斤,卖了一百三十多块钱,这些钱按人头分给你们。”“我们不要。这蕨菜是野生的,不是地里种的,老师不能不收!”孩子们齐声叫道,一张张幼嫩的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笑容。李老师的眼眶湿润了。不久,学生娃惊喜地发现:教室里多了一个图书箱,里面放着几十本新崭崭的杂志,有作文书,也有小小说……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一来二去,学生娃没辙了。没辙:(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娃手里提着一袋袋柔嫩的蕨菜,他们是有备而来呢!有备而来:(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娃心疼李老师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要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简要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给文章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二)鲨鱼
我们的轮船停在非洲的海岸。中午,天气很好,海上吹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men men)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men men)在蒸笼里。
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了一声:“游水呀!”一会儿,水滨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嫌帆布圈里太憋气,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游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开始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个老炮手,正站在炮台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在后面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油!”
突然甲板上有人叫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现出一个海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闹着,越游越高兴。
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放开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往孩子们那边划。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们不到二十步了,那只小船离得远远的。
孩子们起初没有听见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见鲨鱼,后来有一个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这尖叫声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俯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待后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怎么样,那一瞬间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水面上的水雾渐渐地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悄悄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到处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老炮手露出了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
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浪波动着。
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1)用“ —— ”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
(2)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①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 ( )
②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 ( )
③这尖叫声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 )
(3)文章第1自然段对后文起什么作用? (2分)
————————————————————————————————
(4)“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你认为两个孩子的做法对吗?为
什么? (3分)
18、阅读理解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个个小镜头。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悄悄地离开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却怎么也忘不了。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照样子填空。
(光滑)的(脸蛋) (温柔)地(抚摸)
( )的( ) ( )地( )
( )的( ) ( )地( )
【2】短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个人物,请你用横线画出。
【3】这些人物的表现,告诉了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读书吗?你读书时最关心书中的什么?这学期你读了哪些书?请任选一本介绍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珠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了一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你想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一幅什么名言呢?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文《晏子使楚》片段(18分)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比一比,再组词。(4分)
淮( ) 赔( ) 窃( ) 酒( )
准( ) 陪( ) 窍( ) 洒( )
(2)照样子写词语。(4分)
笑嘻嘻
得意扬扬
(3)请用“——”画出表示“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意思的句子。(2分)
(4)“齐国人到楚国做盗贼”的原因是什么?(2分)
(5)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3分)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3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巨大的章鱼正用它那八条长长的腕死死地缠住克勒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的咳嗽可能和东南风好像真有联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田忌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 田忌转败为胜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膑对田忌说:“我不是挖苦你。”(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40分)
题目:我的梦
要求:(1)在写梦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你的希望,你的期盼。
(2)字数400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