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用横线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姆(   nuò  luò

tuò    kuò

 

2、仔细读下面的词语,从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各三组

乞求 惩罚   清晰 果断   奖励

请求 惩处   清楚 模糊   犹豫

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草原》这课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

B.剧本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C.“齐国大夫晏子”和“欺骗大王的罪”中两个“大”都读作“dà”。

D.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散文《城南旧事》的序言。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世界上的________和我们一起,你们丢掉的只是________。抓住我们的________,我们在一起,和平就是________的。(《儿童和平条约》)

2)《题西林壁》一诗中,告诉我们看问题应当客观,不能主观片面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天上的街市》一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4)施努策尔是一只________的小兔子。

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景阳冈》一文节选自《水浒传》,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本文的叙述顺序是:喝酒→_________

②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单元所学课文,请你选用合适的词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填序号)

①聪明顽皮 ②忠厚守信 ③谨慎多疑

④嫉贤妒能 ⑤豪放勇武 ⑥敏感细腻

林黛玉______ 武松______ 周瑜______

美猴王______ 鲁肃______ 曹操______

6、你知道我国各省、自治区的省会、首府在哪座城市吗?请试着填一填。

新  疆——____

吉  林——____

辽  宁——____

湖  南——____

黑龙江——____

浙  江——____

云  南——____

湖  北——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bèng liè shí hóu mí yuán shí dè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zhuā ěr náo sāi suō jǐng zhāng lù bì shǔ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读拼音,写词语。

王叔叔的zhí zi_______长得人高马大,力大如牛。他喜欢qī fu_____小,喜欢和别人bāi shŏu wàn_______赌钱,好吃懒做。今天,他终于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家人希望他洗心革面,拜个shī fu______学门手艺,好好生活。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加油站

生存的地方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地,处处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我就在这里了。这地方现在虽然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继续漂泊。他终于找到了一座鲜花烂漫的小岛,岛上已有人家,他们是18世纪海盗的后裔,几代人努力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他便留在这里做小工,很快就富裕起来,过得很愜意。

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财大气粗的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弃的荒岛,他决定去拜访老友。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地,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

老友因劳累而过早衰老,但精神仍很好。尤其当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采奕奕。最后老友指着整个岛说: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的,这是我的小岛。那个曾错过这个地方的人,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是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再辛苦,再困顿,但他奋斗了,他是生活的主人;有些人再舒适,再富足,但他缺少艰难的创造和奋力的拼搏,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1. 第二自然段的他们指哪些人?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中的花园是什么意思?

 

 

2. 第三自然段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一句承上启下, 照应了上文哪句话?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3. 老友说:这是我的小岛。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 来访者过得很惬意,为什么听了老友的经历什么话也说不出?下文为什么又说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花魂(节选)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秉性”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这里“梅花的秉性”是指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写了外祖父对_________的赞誉。

【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画“√”。

(1)这段话表达了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       (  )

(2)这段话说明漂泊海外的中国人气节都没有改变。(  )

(3)这段话说明老人对祖国的爱就像他对梅花的爱一样,真挚、热烈而永恒。(  )

【4】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有关梅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他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根麻绳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这次你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在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堂屋,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弄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画“√”。

茅庐(回头看 想要  拜访)

青翠滴(欲望 想要 将要)

【2】用“     ”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它将        比作        

【3】细读短文第三自然段,最能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4】说说你喜欢短文中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对手,你好

狼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算解除了。过了不久,羊群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地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大。牧场主又请来医生对羊群进行防疫治病。但是,不知为什么,疫病还是不断发生,没办法,只好请来一批专家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请几只狼来,放回到附近的山里去。

原来,狼先生先前的光临,对羊群有着天然的“优生优育”的作用。狼的侵扰,使羊群常常惊悸奔跑,羊群因而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狼口,疫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现在,人类之所以保护生物,就是让生物链不致隔断,换句话说,就是让各种生物都有对手。

有对手,保持警惕,才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当年七国称雄,秦便图强自新,一旦六国并入秦的版图,没有了敌人,秦也就英雄末路二世而亡了。现在,我们公认竞争是个好东西,就是因为竞争使参与者都有了对手,逼着你锐意进取,否则就会自毁长城。

人生如登山,只要有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一旦把千山万壑踩在脚下,真正的对手便是自己了。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台,击垮了一个个挑战的对手。不想,胜利和鲜花带给他的是骄狂、麻木和纵欲,终而因罪下狱。美国舆论惊呼“拳王自己打倒了自己”。可见,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在人生漫长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一声:“对手,你好。”

【注释】十八盘:原指登泰山极顶必须要过的1594级台阶,常比喻很艰难的事情。

【1】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中“优生优育”的作用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看,第五自然段开头的两句话:“有对手,保持警惕,才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此处的“十八盘”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颇具新意,指出只有狼的存在,才有羊群的发展。

B.本文的主要意图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是一致的。

C.本文意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竞争,锐意进取,并且告诫人们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D.本文作者认为,泰森由于击败了所有的对手,所以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毁灭。

【5】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精选了三件事。这三件事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虽然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不适当拒绝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1】本文的作者主张要多读什么样的书?( )

A.明白晓畅,使人轻松

B.经过沉淀,使人聪慧

C.一览无奈,一看就懂

D.艰深晦涩,让人费解

【2】短文第三自然段中“用进废退”是什么意思?( )

A.采用先进的方法,废止落后的方法。

B.引进先进的经验改变颓废的状态。

C.采用进攻的方式,废除别人的退路。

D.经常用会更发达,不经常用会逐渐退化。

【3】“磨脑子”的书有什么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读起来驾轻就熟

②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③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

④不静下心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阅读时要经常面对困难,挑战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B.“燕雀安于暖巢”在文中指经常阅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C.“现成的肉”指静心思考才能理解的书,“啃骨头”指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

D.以“鲜桃”“烂杏”做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述了读“磨脑子”的书能使人心灵宁静。

【5】作者为什么希望人们多读“磨脑子”的书呢?请依据文本信息归纳作答,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要学会适当拒绝。除了像李敖那样拒绝看电视,我们还要适当拒绝什么?请列举一件你最需要拒绝的事,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童年(节选)

季羡林

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都到假山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shì  sì)的大看起来。常常忘了时间,忘了吃饭。有时候看到天黑,才摸黑回家。我对小说中的绿lù  lǜ)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都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shǔ  shù)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自己也想当那样的英雄。鼻子一哼,冒出一道白光,白光里带着宝剑,射杀坏蛋,然后再一哼,白光和剑便biàn  pián)回到自己的鼻子里。

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指头往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戳到几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就可以练成铁砂掌,五指一戳,连树木也能戳断。我信以为真,也想练成铁砂掌,便猛戳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xuè  xiě)直流,疼痛难忍,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才停止了练习。

1用“/”把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吞吞吐吐——______________   细嚼慢咽——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面的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1)把假的当作真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我”喜欢看“闲书”?请用自己的话把它们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信大家都喜欢看“闲书”,请把你爱看的“闲书”推荐给大家,并说明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________”呼应,既反映出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受到事物__________的心理。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①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________________的情态。

“窜”字显示速度________,又来得________

3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文字表现了童年时代的“我”对百草园的________之情。

1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通告,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根据北京疫情的最新消息,凡是从北京来莲都的人员一律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______

2小刚的爸爸要去养老福利院看望小刚奶奶,他只要配合做好“亮码+测温”就可以通行了。______

3广大市民朋友做到少吃、不吃生食,食物尽量煮熟煮透,养成良好的烹饪饮食卫生习惯。______

4北京师范大学陈教授近期要来莲讲学,这事早在两个月前就确定,不能更改。______

17、精彩片段。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 fēn fèn)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 zhān diàn)污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mā mǒ)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牌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1】我会用“√”画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从画横线的句子可以体会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外祖父认为这么白的梅花图不应该弄脏。

B.外祖父认为这幅梅花图价值连城,不应该弄脏。

C.外祖父认为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祖国是不容玷污的。

【4】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牌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

我害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奇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外祖父为什么拉下脸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文《北京的春节》片段阅读。

①除タ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   ),不许间断,鞭炮声(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   ),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②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③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成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版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④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根据背通把课文中(   )处补充完整。

2“正月初一的光景”中“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A.时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估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   ),在本段中起(   )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

A.过渡句 承上肩下 B.中心句 总结 C.总起句  总起

4第①自然段作者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除夕之夜的热闹,请选择填空。

A.视觉   B.嗅觉   C.听觉

“到处都是消肉的香味”从_____的角度描写:“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是从______的角度描写的:“鞭地声”是从______的角度描写的。

5第③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了什么活动?请用“谁干什么”的形式米回答。

男人们拜年、____________、小贩们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部分文章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是属于详写还是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 )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来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 )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体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見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接。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用“____”画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描写,用“ ”画出严监生临死前的神态描写。通过这些描写,说说他临死前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喉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表明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很严重,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此时的他。

4严监生是我国古典___________小说《____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在这个选段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道德的。

1.难道我不该指出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吗?

 

2.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

 

 

 

21、构思诸葛亮立军令状的画面时,你想要将“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放入旁白中,改后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朗润园真是赏月胜地。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依然怀念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写作天地。

题目:他(她)____________了

提示:在“得意”“开心”“惊讶”“痛苦”等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上。写出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清楚。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