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句中划线成语用得不恰当的一句是(   

A.眼前这良辰美景,引起了季羡林的思乡之情。

B.毛主席站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若有所思

C.犯罪分子在刑警到达前迅速逃离现场,他们真是神机妙算

D.他丢失的玩具终于找到了,喜不自胜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多读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B.班子成员讨论并听取了李校长的报告。

C.孩子犯了错误,做父母的不应袒护他,而应该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D.下课铃响了,争先恐后的同学们来到操场。

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最让人叫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

②干完活,身上没有一个白点。

B.①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到底是小胖墩儿的力气大,小嘎子被他推倒了。

C.①这可以暂时对付穿一穿。

②小嘎子知道,小胖墩儿是个难对付的角色。

D.①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②妈妈吩咐我快把作业做完。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猜字谜。

(1)消灭蚊虫。( )

(2)一日夫。( )

(3)左边是女,右边是男,站在一起,人人称赞。( )

(4)花园四角方,里面真荒凉,只有一棵树,种在园中央。( )

(5)山中大王爱吃糖,吃得牙齿掉光光,兜里还藏一块糖。( )

(6)一个游水,一个吃草,合在起,味道真好。( )

5、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1)增添水分,使不干枯。______

2)比喻折磨。______

3)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______

4)(水波)一起一伏地动。______

6、读句子,说说加点部分的意思。

(1)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____________

(2)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__________

(3)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__________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嬉戏----_______ 

消沉----_______

垂涎欲滴----_______

8、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天刚刚 pò xiǎo( ),勤劳的农民伯伯就已经开始 yún tián( )了,cǎi sāng( )的姑娘也开始忙碌起来。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昆虫记(节选)

①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雌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②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③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观察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④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一个小怪物。

1短文节选自《昆虫记》,作者是__国昆虫学家___。我们曾学过他写的一篇课文《_______》。

2短文是按___顺序记叙了蟋蟀出世的过程。细读第①③④自然段,请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母虫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卵壳里面小蟋蟀身体分节→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从法布尔观察产卵的过程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的人。

3短文第①自然段大量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举例子

4短文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介绍蟋蟀卵的孵化过程 B.详细介绍蟋蟀卵的外形结构

C.介绍蟋蟀卵拱形顶帽的作用 D.介绍蟋蟀卵顶部有一个规则的圆孔

10、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选段中有两个问句,请用波浪线依次画出来。第一句是________句式,第二句是________句式

3从文中选择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段,请你来评价一下廉颇和蔺相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数鳄鱼

有一天,一只鹿睡着了。河水突然泛滥起来。鹿醒来之后,发现四周全被淹没了,自己被困在一个很小的孤岛上。

一条老鳄鱼游近小岛对鹿说:“我要吃掉你!”

“得了吧!”机灵的鹿回答,“你不知道我的肉有毒吗?如果一条鳄鱼吃了我,就会中毒而死。不过要是把我分给一千条鳄鱼吃,那就谁也不会中毒,谁也不会被毒死了。”

“你休想骗我!”老鳄鱼哪里肯信,仍一步步逼近岸边,“我要吃掉你!”

“看来,这条小河根本招不来一千条鳄鱼,对吧?”鹿故意装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瞎说!不就一千条吗?有什么难的!”

“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鳄鱼为了争口气,回头把自己的弟兄、儿子、孙子和曾孙们全都招呼来了。

“噢,”鹿笑了起来,“这里的鳄鱼果真不少!不过,真的有一千条吗?我得亲自数一数,等确定有一千条以后,你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吃掉我了。”

“你数吧!”鳄鱼大叫起来,“快点儿!我们都饿坏了!”

“这样吧,”鹿说,“你们一条挨一条趴在水面上,而且要安静,不然我会数错的。”

鳄鱼们照办了。它们一条接一条地排着,老长老长的队伍,从小岛一直延伸到河对岸。

“一、二、三、四……”鹿一边沿着鳄鱼的脊背跳跃,一边数着。当最后跳到河对岸时,它回头对鳄鱼们说:“我原本以为河里只有一条愚蠢的鳄鱼,现在看来,愚蠢的鳄鱼整整有一千条呢!”

说完,鹿高高兴兴地跳跃着跑进了树林。

【1】结合语境和阅读经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屑一顾:____________

心安理得:____________

【2】读读短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简要概述短文的主要内容。

(1)鹿说自己有毒—→( )—→( )

(2)主要内容:____________

【3】鹿脱险的办法好在哪儿?从中看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鹿?

____________

12、非连续性文本(共5分)

新叶村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几百年来,叶氏家族在这里建起了大片住宅,至今仍完好地保存16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寺和200多幢古民居建筑,像总祠堂——有序堂、祖庙——西山祠堂,都是其中的典范。因此,新叶村也被人们誉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在村口有一组特别的建筑,抟云塔、文昌阁和土地祠,三者紧紧相邻,反映了叶氏家族”耕读传家“的理想和追求。其中,抟云塔是新叶村的标志性建筑,代表了新叶人读书的志向。每年农历三月三,当地的百姓都会聚集在一起,举行祭祀大典。庆典的压轴大戏就是上百位书法能人挥毫泼墨写楹联,写得最好的楹联将留存于有序堂,缅怀先祖,启迪后代。

1图文对照,从总祠堂出发,去参观文昌阁内的书院,下列路线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有序堂—是亦居—种德堂—崇仁堂 B.西山祠堂—抟云塔—牌坊—是亦居

C.有序堂—进士第—牌坊—抟云塔 D.西山祠堂—双美堂—永锡堂—有序堂

2三月三,人们在祭祀大典上写楹联,如果上联是“耕可致富”,那下联最贴切的应为( ) 。  (1分)

A.读能聪明 B.读可发家 C.读能富强 D.读能荣身

3看图读文,你发现新叶村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 的村落。(用四字词语概括)(1分)

4新叶村建筑群被誉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介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科技创新闪耀世园2019-05-14

北京世园会自4月29日开园以来,整体运行平稳有序。数据显示,北京世园会开展以来,中国馆成为最受欢迎的“打卡地”之一,日均游客量稳定在近4.1万人次。

科技创新是北京世园会的重要宗旨之一,在世园会园区里,有哪些科技创新的亮点呢?北京世园会园区的国际竹藤组织园,这里展示的都是以竹和藤为原料加工成的产品,比如说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常见的家居产品,除了常见的家居产品以外,还有很多富有创意的产品。我们常用的计算机键盘,是用竹子做的,音箱也是竹子做的。除了这些,还有更绝的,抬头往上看,房梁是用竹子做的,它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以后,强度能达到像钢一样的强度,因此,它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竹钢。

生活体验馆的延庆展区,有一面植物墙,通过自动水肥灌溉系统和LED植物补光灯,营造了近似于室外的生长环境,使植物能够正常健康地生长。

园区内不仅植物背后隐藏着科技密码,而且在园区的运营和管理上,也科技感十足,园区的大屏幕可谓是园区的千里眼,所有的井盖、垃圾箱和电瓶车的运行状态,都实时反应在上面,一旦有井盖被掀开或者垃圾箱满箱,就会实时发出报警,而这一切都是通过5G技术来实现的。

5G的速度大概是我们4G的至少十倍,信号传输时间在20毫秒以内。20毫秒是什么概念?就是您拿--根针扎自己的皮肤,你感觉到疼,这是20毫秒。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这篇新闻报道来自于______,在________日的报道。

2科技创新是北京世园会的重要宗旨之一,在世园会园区里有哪些科技创新的亮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报道最后说:“5G的速度大概是我们4G的至少十倍,信号传输时间在20毫秒以内。”这句话中的“至少”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日新月异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泽,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也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扔在桌子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诚恳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该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骄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它闪了几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明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放在墙角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光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地离开人世间。

看到这情景,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出贡献。”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炫耀——_______ 贡献——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_______   黑暗——_______

3用“   ”画出能表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4用波浪线画出表现蜡烛非常谦虚的语句。

5结合文章给下面一句话选择正确的句意。(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这句话是说春蚕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炬烧完了泪才流干。

B.这句话是说为人类做贡献要全心全意,完全彻底,毫无保留。

C.这句话是说为人要像春蚕那样,到死时已将所有的东西奉献出来,像蜡炬那样燃烧完自己时才不流泪了,才感到欣慰。

6读了这篇读文,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围绕一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文中找出三个反映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  

蜡烛:

15、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片段)

丰子恺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

“你最喜欢甚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一个月以前,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救济的。不过当时张遑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那里面地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愈响愈近,又愈密了。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往租界。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沪江大学。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傍晚,我坐在校旁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我想假如我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候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常拿香烟簏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 常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轮船、帆船、亭子、石桥的壁画出现。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所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甚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学习!

1从结构上来说,短文记叙“逃难”的情节属于_________描写。

2从行文中,你能感受到丰子恺散文的哪些语言特色?请结合具体词句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们最喜欢“逃难”是因为(   )。

A.“逃难”非常好玩

B.“逃难”所到之处景色非常美

C.孩子并不知“逃难”背后的紧张危险,只享受过程的新奇愉快

4“我”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挥师出祁(qí)山,准备一举攻灭曹操大军。但是由于蜀将马谓(sù)失守街亭,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使他非常被动,只好率领大军退守西城。

司马懿(yì)攻占街亭、列柳城之后,率领十五万大军,直奔西城杀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得力战将,只剩下一些文官。他带来的五千军马,已派走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两千五百士兵留守在城中,以备不时之需。官员们听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吓得个个大惊失色,魂不附体。诸葛亮于是登上城楼一看,只见东北方向尘土扬天,显然曹兵已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要拼死抵抗又缺兵少将,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就下令,把城头旌(jīng)旗全部藏起来;诸将各自坚守岗位,不得慌张,否则立即处死;大开城门,让一些士兵装扮成老百姓,在街道上洒扫,也不得惊慌乱动。诸葛亮自己则端坐在城门楼上,羽扇纶(guān)巾,焚香抚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来到西城之下,见诸葛亮一人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烧着香,弹着琴,还有两个童子伺候两旁,城门内外,也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洒扫,脸上毫无惊慌的神色。司马懿见此情况,①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就急忙下令退兵。

【1】请给短文补充一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大惊失色:____

若无其事:____

【3】下面的歇后语中有两句与本故事有关,分别是(   )(多选)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曹操的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是怎么做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表现出诸葛亮        的性格特点。

【5】为什么诸葛亮能骗倒司马懿?司马懿来到城下,他是怎么想的?请你在文段中①处,添加一段司马懿动作、语言或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

【6】《三国演义》与“三”有缘,我知道它里面有____、蜀、吴三个国家;我还了解了有关“三”字的小故事,有“三气周瑜”、“三顾____”、三英________

17、阅读题。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如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想了想,说计策有了,便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了不得。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帆船,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江心,船头的大旗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船里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黄。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黄盖的船把帆张足,快得像离弦的箭。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很是高兴,毫不防备。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们把二十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 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火了。火又蹿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曹操坐小船逃上北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的情况,完成表格。

A.实施火攻       B.调兵遣将       C.无心应战       D.铁索连舟

交战双方

战前

战时

战后

周瑜

将帅定计

_____________

派兵追来

曹操

_____________

毫无防备

_____________

【2】读了本文,你认为在赤壁之战中,东吴打败了曹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曹军水上作战的本领不够强

B.东吴有作战经验丰富的周瑜、黄盖来指挥。

C.东吴的兵士作战经验丰富,以一敌百。

D.东吴知己知彼,利用自己的优势攻击曹军的劣势。

【3】读文中画线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解释画线内容中的“鸡蛋”指_________________,“石头”指________________,黄盖这样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烧赤壁,黄盖功不可没。文章表现了黄盖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曹操败走华容道,逃跑途中甚是懊恼,此时他会想什么呢?请结合人物特点进行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文短文,完成练习。

妙语惊人

纪晓岚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学问家。他最伟大的贡献,是在乾隆皇帝的支持下,亲自领导四千多人,编著了中国空前规模的巨著——《四库全书》——中国文化的宝典。

纪晓岚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性格豁达开朗,语言幽默风趣,是被几代人传诵的妙语大师。据《阅微草堂笔记》记载,有位姓王的翰林为他的母亲——太夫人做寿,请了纪晓岚作上宾。王翰林十分钦佩纪晓岚的学识,便请他为太夫人写个祝寿词,并在宾客满堂的席间朗诵助兴。纪晓岚不推辞,高兴地上前朗声道“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都变了,王翰林更是吓得惊慌失措,场面十分尴尬。这时,纪晓岚不慌不忙地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甚至有人叫好鼓掌,交口称赞这诗句妙不可言!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接着纪晓岚高声说出他的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这一下,全屋就像朝蛙鸣不止的池塘中突然投下一块石头,立刻哑然无声了。一个个欢悦的表情来不及退去,就泛起难堪的神色。不过,有前两句令人叫绝的妙句,大家张着嘴巴,直瞪着眼,知道纪晓岚会说出最后一句惊人妙语。果然,他说道:“偷得蟠桃献母亲!”全场立即欢呼起来。

1有人称赞诗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妙不可言!下面哪一项不是它的妙处?( )

A.把老夫人比作下凡的仙女,直言夸奖。

B.消除了先前“这个婆娘不是人“产生的误解,表明了上一句诗的真正意思是老夫人不是普通人,也道明了上一句诗只是为第二句诗作铺垫。

C.语言幽默风趣,让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D.因为有了“九天仙女下凡尘”,才使得“这个婆娘不是人“有了明贬实褒的趣味。

2纪晓的诗语言幽默,用词巧妙。“偷得蟠桃献母亲”之所以能赢得全场欢呼,不仅仅是因为此诗句与“九天仙女下凡尘”有异曲同工之妙,还因为其中有一个词用得极妙。那就是“________”,这个词不仅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

3纪晓岚的惊人妙语,妙在有两“惊”,先有_________(惊喜   惊吓),后有________(惊喜 惊吓)。这既体现了他的幽默风趣,也使得此次祝寿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4假若发生下面这种情况,猜猜纪晓岚会怎么说。

乾隆派纪晓岚和珅一起去灾区为百姓派发粮食,并给了纪晓岚一道密旨。和珅十分想知道密旨的内容,于是请纪晓岚告诉他。纪晓岚笑着问:“你能保证不告诉别人吗?”和坤连忙点头回答道:“当然能。”于是,纪晓岚凑近和珅耳边说:“______________。”和珅听后只好苦笑。

19、课文阅读。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盘旋——   陆续——  

倾诉——   会合——  

2"~~~~~"画出文段中的拟人句。

3文段中,分号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是( )

A. 转折关系 B. 并列关系 C. 递进关系

4这一段文字主要写的是(   )

A. 鸟儿在空中盘旋的形状变化很多。 B. 鸟儿在林中不停地鸣叫。   C. 鸟儿归林的场面壮观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蒲公英轻盈地飞了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3)这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1、我会按要求写句子。(13分)

(1)我们不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改为反问句)

(2)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改为字句)

 

22、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从两个话题中自选一题)

(1)发挥想象编故事

一觉醒来,你发现自己正身处一片陌生的原始森林,身边只有一个背包和一只装了翻译器、能和你对话的狗。你将会有什么样的神奇经历呢?发挥自己的想象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设置有起伏的情节,让故事更有吸引力。题目自己取,字数不少于400字。

(2)写读后感

你喜欢探险吗?你读过哪些探险类的文章或书籍呢?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带给你什么收获?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己取,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