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题中对下面三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③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④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A.比喻     反问     拟人     排比

B.夸张     反问     拟人     夸张

C.拟人     反问     夸张     排比

D.比喻     反问     排比     夸张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miǎo)      火(gōu)      山(yàn)

B.乱(liáo)       (bàng)       瓜(wěi)

C.涟(yǐ)       (zhì)       树皮(kěn)

D.白(zhòu)       闹(xiā)       (chéng)

3、去伪存真。下面四组词语哪一组的字全部正确?请把正确的那一组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分)

A花团棉簇  耐人寻味  操纵自如  目不暇接

B摇头晃脑  彬彬有礼  熟视无睹  繁花似锦

C含情脉脉  手忙脚乱  偏偏起舞  冲锋陷阵

D纵横交叉  大抱眼福  玩尔一笑  家家户户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请指出下面诗句分别写的是哪座山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读拼音,写词语。

sī chě xiǎng yǒu   mǎ tou   fàn wéi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cán kù kù xíng nú  lì   jī  qì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6、先补充词语,再完成练习。

(1)________ ________野外 七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不接 ________ ________直上

(2)画线的词语含有两个数字,请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3)“庄稼还没成熟,陈粮已经吃完。比喻人才、物力前后接不上”的词语是________

7、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   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照样子写词语。

1.例:清清楚楚(AABB______ ______ ______

2.例:哈哈大笑(AABC______ ______ ______

3.例:情不自禁(带“不”字)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   。鸟飞了,就像    。虫子叫了,就像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 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1在片段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叠词。

_________ 的蜂子 _________ 的狗尾草  __________ 的天空

3“蝴蝶随意地飞”中的“随意”是___的意思。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

4这一段话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5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充满着勃勃生机,一切都在尽情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_________________是自由的,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自由的。作者为了更好地突出这种自由,一连使用了多个“愿意……就……”的句式,我们要好好地品味其中的妙处。

6结合全文,试着填空。

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的乐园。

我是个淘气的小女孩。祖父种小白菜,我就____地瞎闹;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却往往把_____当作______割掉,把_____当作_____留着……

我是个自由的小女孩。我在园子里可以摘______吃,可以追_____玩,还可以趁祖父浇菜的时候,抢过水瓢,______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而自由地成长着。

10、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1】解释下列词句。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____________

(2)拱伏无违:____________

(3)序齿排班:____________

【2】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从石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___________的特性,以及做事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____

宿鸟幽鸣: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儿子

儿子是两年前在边防牺牲的。每年到了那一天,老人都要办几样菜,对着云南方向摆下,洒下几杯鸭溪窖酒。这是儿子生前最爱喝的, 老人一直没有掉泪,这是典型的山民性格:坚毅、强悍。

每月都要收到来自云南边防的汇款贰拾元,两年了。最初只有汇款,后来,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让邻居给这个自称解(xiè 为民的同志写了一封信。解为民看了信,知道老人家的难处是孤独, 于是老人便月月都又收到一封信。嘘寒问暖,也谈部队生活及自己的婚事,每封信的落款,都端端正正地写着:您的儿子。老人满意了: 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老人的心温暖了。

__,这两个月来,_______汇款照样来,______________中断了(汇款上的笔迹也很陌生)老人焦虑不安,他凭直觉感受到,一定发生了意外的事。

老人揣上积攒起来准备给儿子办彩礼的钱,登上了去云南的火车。部队把他带到了一个松林环绕的地方,那里并排筑着两座烈士墓,一座是亲生儿子的,一座是儿子的。

1在第 3 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是(   )。

A.虽然   然而    

B.于是   虽然    

C.可是   虽然    

D.可是   如果   但是  

2标题中的儿子是指(  

A.老人的亲生儿子。

B.自称解为民的同志。

C.老人的亲生儿子和解为民

3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对主人公的刻画运用的方法是______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正面侧面相结合  

D.动作和心理描写

4你对文中的儿子是怎样评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星”和“凤”的共同特点:它们原来都是象形字,有着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由于汉字毕竟不是绘画,而是文字符号,简化后,象形字的特征一旦弱化,就不容易辨认出来了。因此,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了新的形声字。

1“星”和“凤”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形字简化后的缺点是什么?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选段巧理解。

①病人一声不kēng   kàng),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②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chā cā)着汗走过来,由zhōng   shuāi)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yūn   yùn)过去。”

③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shù   shǔ)你的刀shù   shǔ )。”

④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⑤“七十二刀。”

⑥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kān   shèn)称军神!”

【1】用“______”画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文中的“军神”指的是 ,这是________给他的敬称,还把他比作 。请用“        ”画出医生赞扬他的话。

【3】用“ ”画出文短中描写病人的句子。从他的这些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个 的人。

15、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小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小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三中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与理解。

汉文读物的特质

①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文读物。它时包括古今,地涵盖中外,型不分集散,体无论科艺,言不别文白……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独具的特质。

②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世代传承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汉文读物有着悠远的历史源流。

③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高。有学者认为,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相当于3.7个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④汉文读物比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汉字本身就富于联想性。汉字由象形开端,最后大部分演变成会意。约占汉字90%的形声字,不仅形旁有表意作用,大部分声旁也有表意作用。象形和会意是汉字联想的两扇大门。汉文的词语也往往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汉语中不少词汇、典故本身就是前人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摹状等形象思维创造的言语成果,当读者读到这些词时,就不仅仅是对字面义的直接摄入,而自然会从更广远的词语义域展开联想。例如,“萤雪”一词是刻苦读书的意思,但它会使人立即联想到晋代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这样的联想无疑会增加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⑤汉文读物在形式上具有审美特点。

⑥汉文读物内涵渊深,外延博大,纵贯古今,深入人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1文章从四个方面说明了汉文读物的特质,请你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2第③段画“   ”句子中的“在语义息量相当的条件下”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选出第④段中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①作比较( ) ②列数字( ) ③打比方( ) ④举例子( )

4文章富有文采,语言准确生动。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语中不少词汇、典故都能使人产生联想。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三顾茅庐”的典故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17、阅读理解

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了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1按要求摘抄短文中的句子:

(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郑和等人的不畏风浪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中运用了________ _______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先用“____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再用不但……而且……”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推敲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当参知政事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闲居无聊、定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今江苏者向京市),路过京ロ(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在金陵钟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舱,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为《泊船瓜洲》的诗:

京ロ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体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盘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增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它为例。

1试想一下,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推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春风绿野,皓月当空”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的“过”“入”“满”“绿”这几个字有区別吗?为什么王安石要一改再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仔细推敲字词,将这个句子写得更生动优美。

微风吹过湖岸,杨柳轻轻地摆动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礼让

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做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鹊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地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哪去,他父亲上山打柴折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挣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的不学好,我感到有一肚子的委屈。

父亲到外面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得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1】题目是“父亲的礼让”,读完文章,你知道父亲“让”出了______________,从中知道了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父亲。

【2】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选择其中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特别想要这个名额,一心想要争取。

B.加点的词语说明这件事很严肃。

C.加点的词语说明“我”态度坚决,希望父母也重视。

D.加点的词语完全可以去掉。

【4】认真体会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父亲这样做的原因是( )

A.父亲在老师面前好面子。

B.敬重老师;希望老师善待孩子。

C.尊重老师;向老师证明家里条件不错。

D.讨好老师;帮孩子争取贫困生名额。

【5】父亲为什么礼让?请你简要地概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的良苦用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完短文,你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乐园。

1李丽坚持练习书法。李丽能写一手好字。(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神舟5号顺利升空了,全国人民无不欣喜万分。(改成反问句,句子意思不变。)

3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改成字句)

4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改成字句)

5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6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修改病句)

 

21、句子加工厂。

(1)飞机在山势险峻、丛林密布的山区绕圈儿飞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赛结束了,我紧张的心渐渐平稳下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救援卫星怎能管得了这么具体、这么细的事情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都会产生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我不会怕廉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请你将自己心里最喜欢的那个人写下来

要求:1.运用动作、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2.题目自拟,内容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