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铲锄 锻练 眷恋 神机妙算
B.拟定 遵重 繁忙 肃然起警
C.部置 武艺 簇拥 心惊担战
D.沉寂 拇指 牲畜 养尊处优
2、故垒西边,人道是, 。( )
A.三国周郎赤壁
B.千古风流人物
C.卷起千堆雪
D.一时多少豪杰
3、“好一个齐整风筝”,加点词语的意思是( )
A.整齐
B.物品精致美好
4、看拼音写词语
pèi sè jiě pōu hū xiào
______ ______ ______
5、把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换成现在的说法。
(1)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________
(2)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________
(3)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________
(4)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 , 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________
(5)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________
(6)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________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 ( )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
(3)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4)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 )
7、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______ xiōng táng______ chàn dǒu__________
yóu zhōng________ cí xiáng________
8、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
拘束——________ 洒脱——________
严肃——________ 伤心——________
反义词:
团结——________ 迂回——________
惊慌——________ 曾经——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礼让
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做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鹊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地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哪去,他父亲上山打柴折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挣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的不学好,我感到有一肚子的委屈。
父亲到外面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得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1】题目是“父亲的礼让”,读完文章,你知道父亲“让”出了______________,从中知道了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父亲。
【2】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选择其中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特别想要这个名额,一心想要争取。
B.加点的词语说明这件事很严肃。
C.加点的词语说明“我”态度坚决,希望父母也重视。
D.加点的词语完全可以去掉。
【4】认真体会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父亲这样做的原因是( )
A.父亲在老师面前好面子。
B.敬重老师;希望老师善待孩子。
C.尊重老师;向老师证明家里条件不错。
D.讨好老师;帮孩子争取贫困生名额。
【5】父亲为什么礼让?请你简要地概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的良苦用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完短文,你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0、 神圣的路程
公元前490年,在雅典城外的马拉松平原,雅典军队与波斯军队展开了一场恶战。这一战对于雅典人来说( ),这是保卫雅典的最后防线。当时,波斯军队的兵力远远超过雅典军队,雅典城处境危急。
雅典军队的主帅派人去斯巴达,请求出兵支援。他把任务交给了传令兵菲迪皮茨。菲迪皮茨年轻勇敢,他日夜兼程,跑了两天两夜,才到达斯巴达城。但是,斯巴达人没有答应出兵救援。菲迪皮茨只好失望地回到马拉松平原,将情况报告主帅。
没有援兵,雅典人只能( )了。雅典将士没有一个退缩,他们( ),浴血奋战,终于战胜了强大的波斯侵略军。
此刻,菲迪皮茨又受命将胜利的消息,传达给雅典城中的百姓。他手拿火炬,向雅典城跑去。在艰苦的战斗之后,菲迪皮茨已经很疲惫了,而且,他还负了伤,胳膊上的伤口还在淌血。渐渐地,他觉得自己的腿越来越沉,这段路也显得格外( )。为了让雅典城的人民尽快得到胜利的喜讯,菲迪皮茨在心中默默地念道:“快跑,快跑。”路在他脚下一点点儿地缩短,雅典城在他眼前渐渐( )起来,快到了,快到了……
菲迪皮茨终于到达了雅典城。“同胞们,我们胜利了!雅典胜利了……”他兴奋地喊着,用尽最后的力气冲进沸腾的人群,倒下了。
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发扬他顽强拼搏的精神,1986年,人们在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设立了名叫“马拉松”的长跑项目,从马拉松平原的起跑点出发,到雅典城,全场40公里,也就是菲迪皮茨当年传送捷报时跑过的全程。
现在,马拉松长跑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个比赛项目,而且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
【1】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里。
清晰 漫长 斗志昂扬 至关重要 孤军作战
【2】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菲迪皮茨精神的一个词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句子里加点词语的意思。
(1)菲迪皮茨年轻勇敢,他日夜兼程,跑了两天两夜……
日夜兼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长约40公里,也就是菲迪皮茨当年传送捷报时跑过的全程。
捷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知道了关于马拉松长跑的哪些知识?请你写出三个要点。
①
②
③
【5】“神圣的路程”指的是哪段路程?为什么把这段路程称成为“神圣的路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給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用“______”画出语段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
【2】用“﹏﹏”画出语段中的一个仿写,并说说它的作用,再仿写一个拟人句。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中的一个象声词是___________,照样子再写出2个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_。
【4】用“______”画出第二段中的一个排比句。
【5】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老鼠去海滨
一只小老鼠,对他的父母说,他要到海边去旅行。
“这太可怕了!”他们叫道,“世界上到处充满了危险,你可千万不能去!”
“我已经下定决心了。”小老鼠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大海,我早该去了!无论如何,谁也改变不了我的主意!”
“既然我们已无法阻止你,”父母说,“那么,就希望你一路小心谨慎吧!”
第二天,天边刚升起第一缕霞光,小老鼠就碰到了危险。
一只猫从树后跳出来。
“我要吃掉你!”他说。
幸而旁边还有一条窄窄的小路,使小老鼠有幸能够逃走。但他已有一截尾巴,被咬在猫的嘴巴里了。
下午,小老鼠又受到了老鹰和狗的袭击,被咬得浑身是伤,鲜血淋淋。他还被追赶得迷失了道路。一路上,他受尽惊吓,疲乏极了。
傍晚,小老鼠缓慢地爬上最后一座小山。于是,大海一下子展现在他的面前。他贪婪地观望着。一排排海浪,不时滚到海滩上,这时,晚霞正铺满天空,大海上金光闪闪。
“多美呀!”小老鼠叫道,“我多么希望爸爸和妈妈跟我一起来,让他们也看看这美丽的大海!”
晚霞隐去了,月亮和星星开始出现在大海上空。小老鼠静静地坐在山顶,完全沉浸在一片深长的安宁和满足之中了。
走那么多艰难的路程,才换来片刻的欢乐,但这也是很值得的。
【1】本文以什么为顺序?请从文中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老鼠要去海边旅行的目的是什么?他父母的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类文阅读
密西西比河风光
[法]夏多布里昂
①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②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rán),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chóu chú)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③以上是西岸的情景。东岸的风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它们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它们从槭(qì)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④被创世主安排在这个偏远的丛莽中的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可掬的熊,它们在小榆树的枝丫上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踯躅(zhí zhú);黄嘴的绿鹦鹉、映照成红色的绿啄木鸟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⑤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可是,如果一阵微风吹进这深邃的丛林,摇动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玫瑰色的生物混杂交错,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我是无从描绘的。
【1】(整体感知)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密西西比河两岸给你的整体印象是________。作者使用______的写作手法来表现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的不同风光,其中西岸主要描写了草原上的_______,而东岸则主要描写了丛林里的__________。
【2】(品词析句)体会下列词句的妙处。
(1)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劈开”“游到”“卧在”三个动词,准确地刻画出了野牛的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草原的______。
(2)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可掬的熊,它们在小榆树的枝丫上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
这句话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3】(品读理解)下面对短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的“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是全文的中心句,短文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B.短文中将河的西岸的风光作为描写的重点,进行了浓墨重彩的细致描写。
C.第③自然段主要描写东岸的各种植物,是静态描写。
D.第④自然段描写动物的活动,第⑤自然段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这两个自然段是对景物的动态描写。
14、阅读《灯祭》片段,回答问题。
虽然做这样一盏灯总要花上一些工夫,但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在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就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得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了。”
“还真顾家呀。”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篷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
【1】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符合心意,感到满意。( )
(2)繁荣 兴旺。( )
【2】选文中的“笑吟吟”和“打趣”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第一自然段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他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情其所有。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1】填空,搭配词语。
___的呻吟 ___的歌声 ___的河流
【2】“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指( )
A.硝烟太浓太呛,儿童的歌声唱不出来。
B.战争夺去儿童的欢乐。
16、阅读《再见了,亲人》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亲人”在文中具体 。(2分)
(2)“亲爱的土地”是指_________________。“土地”前面加“亲爱的”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从这三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
17、阅读直通车。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难于用语言来描绘的。
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chàn zhàn)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欲睡的绮丽梦境一般;空气是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sì shì)乎远比我们法国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我发现,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黯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辨 辫 瓣)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魄 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1】用“√”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威尼斯是( )东北部的一座水上城市。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美国
【4】短文第3自然段是按( )顺序来叙述的。
A.时间变化 B.空间变化 C.地点变化
【5】短文主要描绘的是威尼斯的( )。
A.小艇美 B.天空蓝 C.夜色美 D.风光美
【6】填空题。
(1)威尼斯的三绝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描写威尼斯夜色美时,写的三种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后,你感受到威尼斯之夜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秘书走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庠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文中的“搞特殊”指________。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我感受到了毛主席内心的_________。
【2】毛主席非常希望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因为_____________,但最后他却没有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忠骨”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骨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是否要把遗骨运回家乡安葬,就无须再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骨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1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联系上下文可知,“军令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揣摩选段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A.步步紧逼 B.明知故问 C.胸有成竹 D.正中下怀
(1)“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______)。
(2)“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这样回答是(______)。
(3)“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______)。
(4)“只要三天。”——此时诸葛亮(______)。
通过以上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可以得知,诸葛亮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周瑜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①智谋过人,妒忌贤能②顾全大局,足智多谋)
【3】选段最后一句话中,周瑜高兴的是______________,“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然军事已商定,目的已达到,周瑜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摆酒席招待诸葛亮呢?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诸葛亮接下了造箭的任务,周瑜为了感谢他,所以摆下酒席
B.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十分高兴,明面上是招待诸葛亮,实则是在为自己庆祝
C.周瑜摆酒席招待诸葛亮是想犒劳诸葛亮
20、改成转述句: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习作。
题目:①童年憾事 ②童年乐事 ③童年幸事
要求:任选一题作文,展开描写,突出重点,体现童年的特点,不写错别字,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