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吓(hè) 提供(góng) 绰起(chāo)
B.停泊(bó) 逃窜(cuàn) 揩(kāi)泪
C.桅(wéi)杆 镌(juàn)刻 踉(liàng)跄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踢球 飞弛 停泊 B.躁纵 板凳 码头
C.端庄 绵羊 骏马 D.保拇 沉睡 雇佣
3、“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这句话中“纵横”的意思是( )
A.放肆;无所顾忌。
B.奔放自如。
C.奔驰无阻。
D.竖和横;横一条竖一条的。
4、看拼音,写词语。
línɡ lì bĭ shì cōnɡ lόnɡ xì nì yì chόu mò zhăn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juān zènɡ zhān yǎnɡ jí dù pī zhān jiĕ nánɡ xiānɡ zhù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填词语。
神( )妙算 ( )不自胜 抓耳挠( ) 天造( )( )
伸( )缩颈 ( )齿排班 力倦神( ) 自( )自( )
(1)高兴得自己不能控制。( )
(2)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
6、看拼音写词语。
jiān bǎng yí huò shùn xù
(_____) (_____) (_____)
kuā yào jī fěng qīng miè
(_____) (______) (______)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国杨氏子九岁,其聪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1.他做事从不tuō lā(____________),是我们学习的bǎnɡ yànɡ(____________)。
2.看到zhuì luò(__________)的石块,我吓得心都要从xiōng táng(__________)里蹦出来了。
3.他拄着guǎi zhàng(__________)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shēn qǐng(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大雾漫天”的意思是:_______。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________。
【2】把船只“一字摆开“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
A.统一行动,避免走散。
B.增大受箭面积
C.这样有排场,有气势。
【3】鲁肃吃惊,担心曹兵出来,可诸葛亮却笑着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从这里表观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
【4】这段话最主要表现了什么( )
A.军士们精神抖擞
B.鲁肃胆小
C.诸葛亮足智多谋
D.曹操愚蠢
【5】诸葛亮为什么笑?笑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纪晓岚跳河
清代乾隆年间,翰(hàn)林院有一位叫纪晓岚的学士。他学识渊博,能言善辩,素以风趣机智、妙语连珠而著称。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为难纪晓岚,便问道:“纪爱卿,‘忠孝’二字怎么解释?”
纪晓岚回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
乾隆立即说:“我以君的身份命你现在去死!”
“这……臣遵旨!”
“你打算怎么去死?”
“跳河。”
“好,好吧!”乾隆知道纪晓岚当然不会真的去跳河,他也只不过想看看在这种情况下,他到底有什么办法免去一死,于是静观其变。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跟前,乾隆开口问:“纪爱卿,你怎么没死?”
纪晓岚回答道:“别提了,臣刚才在河边碰到了屈原,他不让臣死。”
乾隆听了一愣,忙问:“此话怎讲?”
纪晓岚说:“我到了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走了出来,他拍着我的肩膀说:‘纪晓岚,你这样就不对了!想当年我因为楚王是昏君,不得不投水而死。可当今皇上圣明,是谁逼你去死的?再说,你若步我后尘,非投水而死不可,你死了倒没什么,可天下的人知道了,是要对皇上说三道四的,叫皇上的脸面往哪放啊,你应该回去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是的,你再死也不晚啊!’”
乾隆听了纪晓岚的话哈哈大笑说:“好一个如簧之舌。行了!行了!我算服了。”
【1】下面词语不能用来形容人“口才好”的一项是( )。
A.能言善辩 B.风趣机智 C.妙语连珠 D.如簧之舌
【2】读短文,做一做。
(1)中国古代对“忠孝”是怎样解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乾隆命纪晓岚马上去死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纪晓岚是怎样应对皇帝的旨意的?
先是遵旨_______,然后回来说不跳河的_______:自己跳了河就会给皇上带来__________,为了皇上的好名声,自己______跳河,只好回来了。
【3】纪晓岚应对皇帝的话妙在哪里?
借用历史人物_______之口,巧妙地给乾隆皇帝出了一个______。因为乾隆皇帝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是_______,也就不会让纪晓岚再去_______了。
11、重点段落品析。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屏障”的意思是_________,在这里,“屏障”是指 ________。
【2】“养尊处优”的意思是_____。联系文段,中指养尊处优,体现在________。
【3】文中说中指“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以精妙之笔勾勒出中指___________的姿态和________的特点。
12、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大虫”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
【2】赏析句子。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
【3】从这段话中你发现武松有什么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摔,摔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好猴精!有诗为证。诗曰: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看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这大圣不由分说,举棒就打,那灵官鞭起相迎。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浑一处。好杀——
【1】本段节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小说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
【2】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不太一样,例如加点字“侮”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
A.欺负
B.欺骗
C.同“捂”动词,指用手蒙上
【3】给本文加一个小标题。
【4】概括美猴王的人物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南京的秋
①南京的秋是短暂的。正因为短暂,古城的每一寸秋意都变得灿烂。因为短暂,南京的秋成为了生命中一次弥足珍贵的守候,成为了岁月里一场翘首期盼的等待。
②在秋风的吹拂下,整座古城的色调变成了暖暖的金黄或者橙红,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抿了一口浓郁的高粱红,脸颊上泛起了满足的红晕。是的,漫步在这样的色韵里,你是会不由自主地陶醉的。明净的天空下,硕大的梧桐叶悠然飘落,层层叠叠地铺满了街道,充满了隔世的诗情画意,光与影在纵横交错的叶片间穿越或折射着,堆砌出浓重的油彩,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油画中。
③这个季节,携一壶淡淡的菊花茶,在甘熙大院的回廊里坐下,你会感到无比的惬意。看池沼中几尾游鱼安静地吐着泡儿,它们仿佛也感受到了秋日的寂静,悄悄收敛了盛夏时节欢腾跳跃的身姿。一夜霜降,嘈杂的蝉鸣渐渐稀疏了,偶有微黄的杂草间一两声苍老的鸣唱。蝉是这个季节最后的歌者,尽管薄薄的翼翅阻挡不了袭来的西风,但它们仍旧自不量力,高居树梢,餐风饮露,从不委身于人间的烟火。这时候的天空也是安静的,天淡淡地蓝着,那么高,那么开阔。
④南京的秋天也是婉约伤感的。台城下的烟柳总有太多的故事想对游人诉说,它们在轻柔的雨中湿润了眼睑,饮泣着六朝如梦的回忆,那些浑厚的钟声,那些艳丽的词曲,都化作了胭脂井畔的叹息,渐渐淡忘在了斜风细雨之中。“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秋雨中的古城怀念那个叫作李煜的君王,他在瑟瑟的秋风中尝尽了国破家亡的凄苦,背井离乡去了北国。他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让江南故土从此变得善感而多情。
⑤南京的秋天也回荡着黄钟大吕之声。明孝陵斑驳的神道上浸染着银杏的金黄,那一尊尊神兽静默地屹立了六百余年,你忍不住伸手抚摩它们粗糙的脊背,于是感到一股力量从冰凉的石块内迸发而出,沿着指尖一根根细微的血脉流淌到体内。深秋的紫金山上,有太多的风景值得你去品读,高耸的雪松守护着一代先驱的足迹,浑厚有力的“博爱”二字在清凉的空气里愈发让人心生敬佩。更有那漫山遍野的红枫,将青翠的山峦一夜之间染成了鲜艳的红,一层层叠加出历史的厚重,让你惊叹这座金粉之都竟能如此豪情万丈,迸发出磅礴大气的手笔。
⑥有一种美甘醇如酒,厚重温暖,色泽和香味都积淀得那么纯粹和深沉,浓得有些化不开。这种美,正属于南京的秋天,属于秋天的南京。
【1】阅读全文,概括说说南京的秋天有哪些特点,对的打“√”,错的打“×”。
(1)色彩斑斓_____ (2)安静惬意_____
(3)漫长持久_____ (4)婉约伤感_____
(5)厚重大气_____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在秋风的吹拂下,整座古城的色调变成了暖暖的金黄或者橙红,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抿了一口浓郁的高粱红,脸颊上泛起了满足的红晕。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秋风中的古城比作“_________”,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古城秋日里_________的色韵,表达了作者对古城浓重秋色的____________之情。
(2)第⑤段中加点的“磅礴大气的手笔”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下面的句子属于静态描写的是( )
A.这时候的天空也是安静的,天淡淡地蓝着,那么高,那么开阔。
B.看池沼中几尾游鱼安静地吐着泡儿,它们仿佛也感受到了秋日的寂静,悄悄收敛了盛夏时节欢腾跳跃的身姿。
【4】对“这种美,正属于南京的秋天,属于秋天的南京”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强调了南京古城秋日里独有的美。
B.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内心对南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这句话说明了南京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它的秋天也是独一无二的。
15、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风雨中的万寿菊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一丝风也没有。乌云压得很低,似乎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多尔先生转车到休斯敦。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可怜可怜,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妇人转(zhuǎn zhuàn)身,怒喝(hè hē)—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人发大财呢。”多尔先生正思索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向他讨钱。这个乞丐不管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谢谢你,祝你好运!”小男孩说道。
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走进一家鲜花店。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买点什么?”卖花小姐问。“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牧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多尔先生上了火车,他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得单薄(báo bó)。多尔先生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拼音。
2.比一比,再组词。
瞥( ) 慢( ) 庞( ) 模( ) 滩( )
弊( ) 漫( ) 宠( ) 摸( ) 摊( )
3.认真读文章,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破烂( )紧跟( )居然( )
4.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端详:
虔诚:
信步:
5. 文中“”画出的句子用的修辞手法。它让你感到。
6.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多尔先生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这个公墓里埋葬着谁?小男孩要去干什么?
(2)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为什么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7.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认为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
16、阅读与理解
对比阅读。
【文段一】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节选)
【文段二】却说司马懿(yì)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②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③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手一童子,手执麈(zhǔ)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空城计》(节选)
【1】这两段文字均选自________(作者名)的古典历史小说《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见了如此模样______________ 父亲何故便退兵?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在【文段二】中画出司马懿认为应该退兵的理由。
【4】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人物特点。
诸葛亮:_____________ 鲁肃:_____________ 司马懿:______________
【5】读文段中的三处画线句子,品人物之“笑”。
①诸葛亮笑着说______ ②懿笑而不信_______ ③(孔明)笑容可掬_______
A.怀疑且轻蔑的笑 B.幽默宽厚的笑
C.诱敌中计后得意的笑 D.镇定自若的笑
【6】下面的歇后语中可能与【文段二】故事有关的两句是( )
A.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D.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17、参观完后,奇奇有了颇多感悟,他找到了一篇能体现他的感悟的文章,请你阅读。
笔尖上的中国
佚名
①点、横、竖、撇、捺,一笔一画,这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方块字。一个个方块字,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
②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神奇,把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囊括其间:一个“水”字,撇捺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一个“山”字,①_________________;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森”字;②_________________,那是“众”字……千百年的风俗礼仪、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之间。
③方块字滋养了一群淳朴多情的女子和后生,培养了华夏儿女诗性的智慧。几十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意蕴丰沛的诗歌;几千个、几万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荡气回肠的故事。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静立着青瓦白墙,奔跑着羊肥马壮,炫耀着雍容华贵,心痛着骨肉分离……在这字与字、词与词之间,传递出的已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而是人类的种种美妙情感。
④方块字证明了文明古国瑰丽雄健的生命力,描绘着中华文化举世无双的身姿。当古埃及文明在波斯帝国的铁蹄下呻吟的时候,当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交加的侵蚀下消失的时候,当古印度文明在异族文化的蚕食下迷路的时候,只有华夏文明傲然挺立。不管历史如何发展变化,汉字公正、永恒地记录下了历史的每一步足迹,记录着美丽中国涅槃的历史。
⑤然而,今天,当我们侧耳倾听汉字的脉搏,不免会心痛叹息:许多人习惯了在键盘上“拼写”,体会不到笔尖在纸面划过时的优雅和洒脱,赏玩不到挥毫泼墨的点画与章法,“提笔忘字”成为文字发展现阶段的困扰……我们发现,汉字和我们的生活似乎渐渐有些脱节。
⑥汉字,一旦远离了我们的笔尖,失去有温度有力度的书写过程,只剩下单调的敲击和僵硬的结果,人们不知道笔顺,不知道汉字的横平竖直、一撇一捺的美妙,更不能体会汉字中蕴藏的奥妙,那么,我们的文化危机也将要浮出水面,汉字赖以生存的根基就到了濒临被毁掉的边缘。这就意味着我们赖以生存、传承的精神家园将会土崩瓦解,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未来!
⑦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来长盛不衰,源于我们的文化基因——汉字。传承中华文化,需要汉字这一载体。因此,我们呼吁文化的回归,让那些从我们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如同生命跳动的脉搏,在神州大地上生生不息!
(文章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美,表达了作者对汉字由衷的赞美。
B.第⑤段紧承上文,通过“然而”笔锋一转,用“侧耳倾听汉字的脉搏”形象地开启了下文内容。
C.文末呼吁了文化的回归,提醒我们拿起笔体会从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中蕴藏的奥妙。
D.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用倒叙的方式叙写了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你进行赏析。
句子:一个个方块字,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②段的相关内容,在横线上补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使语意前后连贯。
一个“水”字,撇捺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一个“山”字,①____________;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森”字;②____________,那是“众”字……
【4】第④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你具体赏析,体悟汉字的魅力。[语文要素: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⑤段提出了我们现在面临的“提笔忘字”的现象,请从你的角度发出你的倡议。(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阅读需要一种激情
阅读,需要一种激情。无论阅读何种书刊,只要我们觉得有必要或有兴趣,那么,只要翻开书,我们就应该用饱满的激情去投入。否则,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用心、用情去了解它,品味它,也就不会获得对它的深入理解以及由此而展开的生命内在的秉承与领悟。
一本书,只要对我们的成长有助益,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在阅读中与它融合、与它交流。并且这种融合与交流不应该是肤浅的与空泛的,而应该是深刻的和充满激情的。
用激情去阅读,可以使我们与书本之间的关系由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升到一种共有、互动、沟通的关系及境界中。这时,书中人物和事件,书中的理念与智慧就会与我们的经历及体会,与我们的思想与情感达成心与心的共鸣。日子久了,这种心灵上的共鸣就必然引发自我内在品格与素质的提高与升华,使我们获得成长。
因此,用激情去阅读,是一个很优秀的阅读理念。没有激情,就不会运作人与书之间的深入和细致的沟通与交流。而拥有激情,无论是阅读,亦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会使我们获得对生命和对生活的最深刻的认知与感悟。
用激情去阅读,用激情去领悟这个世界。我们会从一本看似简单的书中挖掘到深沉的哲理,我们会从看似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把握到清晰的线索。那么,无论书内书外,无论肤浅还是深刻,对于我们来讲都将是我们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与桥梁。
请用激情去阅读吧!激情将引领生命走向辉煌。
【1】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秉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不少段落都以“用激情去阅读”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用激情去阅读”?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感悟?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白杨》片段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 大孩子摇着他的腿 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 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 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 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给文段第2-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写出近、反义词。
严肃—( ) 坚强—( ) 粗壮—( ) 动摇—( )
( ) ( ) ( ) ( )
(4)回答问题:
①“高大挺秀的身影”在文中指 。
②为什么称白杨树为“戈壁滩上的卫士”?
③白杨树有哪些特点?爸爸借白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
(5)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可保卫者。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每句1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
(3)母亲不识字。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
(4)她哭得伤心极了,流了很多眼泪。(改成夸张句)
——————————————————————————————
(5)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缩句)
——————————————————————————————
21、句子乐园。
【1】农夫在地里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改为“把”字句)
【2】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由于激动,她起初无法静听音乐。(换个方式表示因果关系)
【4】奶奶经常回忆她小时候的往事。(修改病句)
【5】乱扔废电池怎么不是污染环境呢?(改为陈述句)
22、句子花园
1.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十分艰苦。(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波把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的消息传遍了世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星期天,我写完了作业,就在屋里看《西游记》。正当我看得有声有色的时候,爸爸走了进来,问:“作业检察了吗?”我漫不经心地郑重地回答:“保证没错。”爸爸庄严地说:“再看一遍!别那么自信,作业不能有一点马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百字练笔
课文《景阳冈》的结尾写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没看过《水浒传》原著的你能猜到武松“挨下冈”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吗?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