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 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集中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B. 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

C. 迈进金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就到了大会堂的中心——中央大厅。

D. “哗——哗——”一阵阵波涛涌上岸滩。

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参加文娱演出的有警察、教师、医生……等社会各界人士。

B.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泉州、漳州的小学生和福州、厦门的大学生。

C.今天去?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D.有人认为,小学生应该读原版的《四大名著》。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了《落花生》一文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B.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C.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D.李华同学助人为乐,全校同学都在称赞他。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________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

(3)—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________

(4)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________

(5)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________

5、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1)孔明借东风——________

(2)关公赴会——________

(3)徐庶进曹营——________

(4)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

(5)孙猴子的脸——________

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激动——( )  自豪——( ) 信任——( ) 刚劲——( )

急促——( )  荒凉——( ) 丰富——( ) 干涸——( )

7、巧词妙句。

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惊悸。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_____比作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qiáocuì  kāng kǎi  léi nà

面容____ ____激昂  ________

juānzèng  dǎitú  bèi kān

____财物 抓住____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新闻链接

【材料1】 

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2月11日,世卫组船点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宣布,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病毒正式命名为“COV1D-19”。

【材料2】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 、感染范围最 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0年5月3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30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治愈率94.3%,二率5.6%。

【材料3】

自1月24日除夕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以省市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16个地市,各省在发生疫情、防控救治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

表1:疫情发生以来调往湖北省医疗物资情况(截至4月30号)

序号

类别

品种

单位

数量

1

医疗设备

全自动测温仪

20033

2

负压救护车

1065

3

呼吸机

17655

4

心电监护仪

15746

5

消杀用品

84消毒液

1874

6

免洗洗手液

万瓶

71.4

7

防护用品

医用手套

万副

198,7

8

防护罩

万套

773

9

医用N95口罩

万只

498

10

医用非N95口罩

万只

2720

11

防控用品

磷酸氯喹

万片

40

12

阿比多尔

万片

360

【1】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材料内容,在【材料2】空白处各填一个字。

【3】【材料2】中运用了 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好处是 ____________

【4】从【材料3】和【表1】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这让你想到_______这个成语和____________这句名言。

【5】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可以如何进行个人防护?(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脾气,在饭桌上就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生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不成?”弟弟挨了训,虽然很委屈,但张一张嘴又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目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儿‘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问题:“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它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他要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肆,都一一谦虚地拒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少年气盛,一口答应。结果,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问题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他用慈样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笑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会意——________ 浮现——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体现爸爸“疾言厉色”的句子。

3爸爸原来认为大人说话时小孩子不应该插嘴,通过“我”举的哪两个例子进行反驳,爸爸最后心服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生”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感悟。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zhuì(   )下悬崖。

②上校一声不kēng(   )地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páo xiào   )。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   )虐,雪拍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露出cí xiáng(   )的微笑,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⑥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③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miáo(   )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⑨将军惊愣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⑩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根据拼音,将文中空白处相应的字词写在下面。

zhuì(___)下悬崖  一声不kēng(___)    狂风páo xiào(____)

sì(___)虐      cí xiáng(____)的微笑    miáo(____)一眼

【2】文中画“____”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将军和上校的高尚品质。

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将军为什么要敬礼?这个军礼包含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类文阅读

周庄水韵(节选)

最近一次去周庄也是春天,然而是在晚上。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节日。①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坐船夜游,感觉似进入梦境。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晶莹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

还没有等我来得及细看,那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突然,一串串晶莹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②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七彩斑斓的光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一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1(整体感知)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章描述了作者游周庄的所见、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

(2)文中画“____”的句①中的“光带”指_____________,句②中的“光带”指_________

2(提取信息)古镇尽头的小河与屋脊在焰火升空前后有何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在焰火升空前,__________;焰火升空后,___________。作者的感受是________

3(品读句子)读句子 ,完成练习。

突然,一串串晶莹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和________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

4(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是“周庄水韵”,第2自然段却用大量笔墨描写了焰火,重点不突出。

B.文章按空间顺序依次写了周庄夜晚岸上、河中、天上和地上的景色。

C.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周庄节日的夜景描写得多姿多彩。

D.“慢慢”“点点”“黑黝黝”“串串”等叠词的运用,使文章充满了韵律美。

13、课内小阅读

松树的风格(节选)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在文中空格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2根据爸爸的表情,写一写他的内心。

微笑时,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肃时,心里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划线的句子,展开想象,补充下面的句子。

爸爸妈妈他们这样的祖国建设者,也像白杨树一样,遥远的边疆需要他们,就到______________来工作;____________需要他们,就到_________________来工作;________________需要他们,就到_______________来工作。

14、阅读与理解。

弹性水库

①弹性水库,是指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森林。 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万平方米可蓄水 500~2000吨,“水库”因此得名。 那么,为什么说它是“弹性”的呢?因为这里的植物不但“吸水器”,还是“降雨机”。

②弹性水库在调节降水不均衡问题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植物体内大约90%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蒸腾水分到大气中,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水分的99%都释放出去。这样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干燥的空气会变得湿润,使旱情减轻。弹性水库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须人工操纵。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弹性水库,对于许多干旱、半干旱地区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弹性水库还有着地上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那就是能够改善小气 候。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 到温度和湿度都很适宜。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环境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凉爽、舒适的环境。

【1】弹性水库指的是___________,短文主要介绍了它在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作用。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天旱时,植物的叶子蒸腾水分到大气中,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全部释放出去。( )

(2)弹性水库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须人工操纵。( )

(3)弹性水库会使城市冬天的环境不至于过分干燥。( )

【3】第①段中画“ ”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 ,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

【4】第②段,“植物体内大约90%是水”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去掉?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 ”画出文中的排比句;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别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2】梅花与 ________并称为“岁寒三友”。你能写出一首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 。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埃及金字塔

佚名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方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的,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说法不一),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现高约137米,相当于5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约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最大的一块重160吨。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中的这些金字塔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金字塔所在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黄色的沙漠中;金字塔原来是____________的陵墓;金字塔高大雄伟,文中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例介绍的。

(2)第三自然段介绍胡夫金字塔主要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______”画出具体写金字塔“宏伟”的句子,用“﹏﹏”画出具体写金字塔“精巧”的句子。

【3】你是怎样理解“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捅马蜂窝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  )(A、涌出  B、产生  C、出现)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  )(A、迟疑  B、紧张  C、害怕),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1在括号在选填恰当的词语。

2从下列句子中选出心理描写的句子打上“√”

①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②我站在一旁,心里却(  )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③我开始有些(  ),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④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

3想一想,下列语句是怎样生动地描绘了马蜂与马蜂窝的。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线的那多有趣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对、妹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

 

 妹妹:

 马蜂:

6在众多的马蜂中,作者只重点写了其中一只,为什么?

使它们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小生灵,所以就有了一种沉重的罪孽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碗清汤荞麦面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除夕了。

北海亭面馆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niè()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忱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声应道:“好嘞,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

“妈妈,真好吃啊!”孩子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工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快乐!”

【1】联系上下文推想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写一写。

嗫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是怎样的?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文中描写妇人的语句,体会她的内心变化,并写下来。

___________——(开心、幸福)——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觉得面馆夫妇是怎样的人,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文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在“忠骨”指_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毛主席引用这句名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换个说法,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1.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泻了无限的父爱。(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花园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狂怒的海洋上已经战胜了许多困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菊说:“我要像小丽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有没有某件事情、某个瞬间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选取一件在成长过程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那个给你触动、让你感动的瞬间写具体,记录下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

请以“一件难忘的事”为话题,写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