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选出带线字的正确读音画“√”

(náo  ráo)  勉(qiǎnɡ  qiánɡ)   厌(wù  è

香(pēn  pèn)  心(chèn  chènɡ)  强(jué  juè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岁月如歌,   ,我们见证了革命者斗争的艰辛;时光如水, ,我们体味了革命者英勇的斗争。

A.在激荡的洪流中   在跳动的音符里

B.在跳动的音符里   在铺展的画卷中

C.在跳动的音符里   在回旋的清波里

D.在回旋的清波里   在激荡的洪流中

3、下列人物特点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蔺相如——机智勇敢

B.赵王——胆小懦弱

C.廉颇——骄傲自负

D.秦王——阴险狡诈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依依惜别情,尽在诗句中。(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2.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

3.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

4.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

6.又送王孙去,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意思写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1)抑制不住总结的感情。( )

(2)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

(3)由不得总结,控制不了自己。(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积累。

1.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

2.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

3.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

4.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5.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6.牧童归去橫牛背,___________

7.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

8.___________,夜静春山空。

9.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10.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

7、根据意思写词语

1)可怕的梦。本课比喻四个人的处境危险。_____

2)不顺利的境遇。_____

3)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_____

4)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_____

5)突然离世。_____

8、   补充词语

_______夺目  _______花香   _______骇浪   _______浪静  

龇牙_______  _______胆战   波涛_______   奇花______

腰酸_______  _______夜游   ______日丽  云蒸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选段,回答下列问题。(18分)

_________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其实,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说完,郑重宣布(大徒弟、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接班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部。(1分)

(3)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上打“√”,师傅这样做的理由是(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 开好锁后,老锁匠问两个徒弟时,他们各是怎样的表情:大徒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徒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5)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如果我是大徒弟,从此我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二徒弟,从此我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本篇短文,我的体会是:_________   3分)

 

10、课内阅读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 )全村妇女,( )打糕,(   )炮火,(   )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按原文填空。

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

开放-(   ) 众多-(   )  长久-(   )  铭记-(   )

3本段描写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请用小标题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已用“‖” 把语段分为两层,两层之间属于________关系。

11、阅读短文。

快手刘(节选)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 ”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1】选用典型事例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本文表现快手刘选用的典型事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运用了多种方法描写人物,分别写出下面四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______________

【3】“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文中写周围人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用上加点词)

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 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上,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是四大名著《______________》中的章节,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你能感受到黛玉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课中出场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②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眷恋——____   永别——____   意愿——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属于____描写,由此我体会到毛主席___________;句子②属于____描写,由此我休会到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军神(节选)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请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刘伯承的表现

手术中一声不吭

一直在数刀数

数清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的态度

____

吓了一跳

____

联系全文,写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属于_____(正面 侧面)描写。

【2】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刘伯承的________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联系下文,此时刘伯承心里可能会这样想:____________

【3】“七十二刀”这一具体数字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锡林郭勒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伸  铺  洒)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盖 超   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 照 射)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的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jiáo)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一个合适的字,画上“   ”。

(2)用“   ”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3)常见的省略号用法有两种: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文中的省略号属于第   种。

(4)短文的第 段着重写出草原   的特点,采用的是   态描写;第   段写出了草原   的特点,采用的是   态描写。

(5)从文中摘录描写事物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至少写八个)

 

 

16、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选文画“﹏﹏﹏”的句子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代替。

2严监生临死前还仲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自然段通过对严监生的__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守财奴形象。

3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读了这段话,你认为严监生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选文,你想对严监生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记叙文《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身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只有一件小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1996年,我在泰国。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心生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用泰语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地,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够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有意多给了30泰币,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狼狗狂吠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她开口,我便不耐烦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项链。我一怔,细细看去,正是我遗失了的那条金项链。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捧回了我的心爱。要知道,这是我和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这时,中年妇女轻轻地说:“项链是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我快快送回来。”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泰币送给小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母子俩按照泰国人的礼节,双手合十,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备注:在泰国,人家帮忙处理垃圾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废品也属于可回收垃圾,乱扔垃圾会被罚款的。1泰币=0.2279人民币。)

【1】下列对加点的词“不速之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速之客”中“速”在文中指邀请,所以这个词的意思是没有邀请到贵客。

B.“不速之客”指没有被邀请的客人,本文指的是中年妇女和小男孩。

C.“不速之客”指行走不快速,不方便的客人来到此地。

D.“不速之客”指行走十分快速,未邀约却能很快到的客人。

【2】下列对“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为刚才对母子俩的再次到来而感到“不耐烦”表示歉意,又对他们送还项链的行为表示谢意。

B.既为刚才对母子俩的最开始的“心生厌恶”表示歉意,又对他们帮“我”找回心爱之物表示谢意。

C.既为自己对母子俩的最开始的同情表示歉意,又对他们帮“我”找回纪念品表示谢意。

D.既为自己误会他们俩感到一丝丝歉疚,又对他们拾金不昧的行为表示赞赏。

【3】文中有三处画线的语句,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A.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外貌描写、

C.外貌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4】本文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叙述真实生动,自然亲切。

B.语言表达简洁,意思清晰。

C.文章结构明朗,详略得当。

D.表意更加明确,妙趣横生。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开头和结尾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选段,回答问题。(19分)

爸爸和它讲好价钱了。人在xiè méi(   ),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来磨去,大鼻孔哩冒着热气,白沫子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来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着一个铃铛,总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幼稚的心灵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不喝以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jì mò )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划上“——”(4分)

磨(mó mò  嚼(jué jiáo)  系(jì  xì  沾(nián  zhān)

2在括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2分)

3画出描写骆驼外貌和咀嚼时样子的句子(2分)

“—”画出说明骆驼能沉得住气的句子。(2分)

4就骆驼脖子底下系铃铛这个问题,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爸爸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爸爸说:你的想法更美些。的理由是(3分)

 

 

 

19、快乐阅读。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到山的那一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这一边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当春天的温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时,田野里的土变得松软无比。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党,是在城里永远(体会  体味  体验)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听到亲切(温柔  温热  温暖)的呼唤:“琳,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别回城里就忘了呀!”是啊,这就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此刻我不仅仅是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更重要的是,我在家乡的怀抱里,感受着浓浓的乡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  连续  继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挽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雅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边是菜一边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递  塞  送)给我一个刚煮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常会跟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地笑了,捧着(温柔  温热  温暖)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柔  温热  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1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具有下列意思的词语。

(1)孩子气,天真。___________

(2)衬托,烘托。__________

(3)解除困境。__________

4短文主要从哪四个方面写了“我”对故乡的美好的记忆?请试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是从哪里读出“那一份浓浓的乡情”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结构特点是(   )。

A.首尾呼应 B.总分 C.并列式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该写句子。(6分)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引起人们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缩句)

(2)《白杨》的作者是袁鹰写的。(修改病句)

(3)李老师对珊珊说,珊珊的作文有两处错误,让他讲给珊珊听。(改为直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让你感觉特别激动的事情呢?回忆一下,以“那一刻,我激动不已”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通过一件事表达“我”激动的心情;②流露真情实感;③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不得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