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选填句式,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陈述句 B.祈使句 C疑问句 D.感叹句 E.反问句

(1)这么做怎么行呢? (   )

(2)请你等一会。 (   )

(3)这是谁的书? (   )

(4)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   )

(5)每天早上我们都是七点钟上班。 (   )

 

2、下面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和事件搭配错误的是( )

A.武松打虎

B.扈三娘比武招亲

C.吴用智取生辰纲

D.宝玉葬花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疑惑地看着 张开翅膀

B.兴致勃勃地猜测 模仿动作

C.悄悄地告诉 摘下帽子

D.端端正正地走着 爬上桅杆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然大____  乐此________  ________成趣

________ 低头________ ________

5、填空

(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等,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前八十回是______所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系高鹗所续。小说以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______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府从_____的过程中贾宝玉和大观园中女子的悲剧命运,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由_______的历史趋势。《红楼春趣》突出了他们放风筝时的____ ,表现了大家对_______热爱。

(2)《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的长篇_____小说。主要描写了唐朝贞观年间______四人保护唐僧_______,沿途历经_____磨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____,取得真经的故事。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作者是_____。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孙悟空形象。我还喜欢里面的故事如:_______

(3)阅读名著的方法有:(1)________(2)_______(3)________(4)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或《语文园地》填空。

1.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村晚》)

2.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3._________________—开动(冻)了。(歇后语)

4.人有耻,_____________。(《朱子语类》)

5.回顾课文《景阳冈》,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喝酒→__________________

6.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__。”儿_____答曰:“____________。”(《杨氏之子》)

7、请写出下面的词语的现在的说法

榜文( ) 印信( ) 驿站( ) 郎中( )

店家 ( ) 客舍( ) 货郎( ) 墨客( )

8、读句子,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礼貌用语。

明明不注意碰到了园园正在写字的手,园园的铅笔尖断了。明明连忙说:    园园说:     园园没有铅笔了,明明百自己的递给园园,园园说:    明明说: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周恩来的故事

伟人周恩来被人们永远铭记,不仅因为他的丰功伟绩,也因为他睿智幽默的外交语言。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以超人的智慧自如应对,对手甭想占到便宜。

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个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发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那时候,中国经济并不发达,条件还很落后,因此,外国记者常常带着嘲讽的语气来为难周恩来。有一个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这分明是在嘲笑我国当时的落后。周恩来听后没有急于用激烈的言语进行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抬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却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知道他要嘲笑中国人不自信,怎样才能既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又能回答记者的问题呢?周恩来总理笑着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千净了!”

次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介绍了我国的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涉及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总理眉头一皱,很快答道:“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在场的人全都愕然。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既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破坏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周恩来总理的语言智慧也表现在同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中。有一次,在谈判中,国民党人士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成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对,牛弹琴”,让对方自取其辱,陷入窘境。

周恩来总理用他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一次次战胜对手,使中国自信地立于世界之林。

1周恩来总理在对派克钢笔的回答中,要表达的意思是(  )

A.派克钢笔很难得到,很有意义。

B.派克钢笔非常昂贵,值得纪念。

C.派克钢笔来自朝鲜,与你无关。

D.派克钢笔是抗美战利品,很有意义。

2周恩来总理与外国记者之间的语言交锋不包括( )

A.巧答“马路”难题。

B.巧化“手帕”尴尬。

C.巧解银行存款难题。

D.巧化成语“对牛弹琴”。

3关于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总分结构,开头总写,后面分写。

B.本文首尾呼应,赞美了周恩来总理高超的语言艺术。

C.本文列举了诸多事例来写周恩来总理,重点描写了与国民党谈判一事。

D.本文抓住动作描写,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的机智与幽默。

4国民党人士在判中说的“对牛弹琴”和周恩来总理说的“对,牛弹琴”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周恩来总理的话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棵银杏树

在我们楼前,有一棵银杏树。它高大挺拔,灰褐色的树皮十分苍老,就像一位老人布满条条皱纹的手背,谁也不知道它的确切年龄。

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已长到三层楼的楼顶那么高了。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张弓,那么银杏树就像一支将要射向蓝天的长箭。它耸立在一排水杉前面。暴风雨来了,它用那粗壮的身体保护着杉树。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人加工过似的,又像一个巨人高举着千百条铁的臂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银杏树的叶子是美丽的。春天树上萌发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微风吹过,眨呀眨的,像少女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夏天,叶子长成了小扇的模样,片片翠色欲流。到了秋天,叶子变黄了。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一支饱蘸黄色油彩的大笔,为蓝天描绘一幅美丽的图画。银杏树的果实一串串的,黄澄澄的,(埋葬  埋藏)在(稠密  细密)的叶子里面,不易(发现  发觉),而不像苹果、桃子那样高高地(炫耀  夸耀)自己。

啊,银杏树,你高大而不傲慢;你果实累累,却不居功自傲。你给人奋进的力量,教人谦虚的美德。银杏树,我赞美你!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漫长________         稠密________

2划去第3自然段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3假如把大地比做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射向蓝天的长箭。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揭示了银杏树的________

4全文是抓住了银杏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记叙的。

5给短文分段,用标出,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赞扬了银杏树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练习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孩子走到桅杆顶端横木上是为了__________

【2】用“——”画出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

【3】“四十秒钟——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是很短的,为什么“大家”觉得“太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你认为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 血汗),给了我们多少(慈母 慈祥)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 战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圈出大娘送打糕的动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一共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请概括地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包蛋

一天早展,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来,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有蛋的那晚。“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一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下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梅!”儿子又一口,起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俩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很紧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要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碗里也藏卧着荷包蛋。

“不想占人便宝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请你概括文中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________________总结

2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的典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他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三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________之情。

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

B. 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C. 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长。

D. 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

14、《凌霄和月季》  (20分)

凌霄和月季一起从地里探出头来。

  月季花开了,红艳艳的。大伙儿赞美她。月季花只是微笑着摇头,默默地散发着芳

香。

  凌霄也花开了,一朵朵橙色的花,像一只只喇叭。她攀上一棵大树,顺着树干往上

攀,一直攀到树顶。凌霄花感到自己上天了,往下看看,花儿、草儿多么矮小啊。她嘲

笑着伙伴们:哈哈哈,你们都在我的下面。

花儿草儿们羡慕地看着高耸入云的凌霄花,都说:凌霄花真了不起。惟独月季一

声不响。

  凌霄花听着声声赞美,越加得意,她高傲地对月季花说:喂!朋友,你怎么一句

赞美的话都没有,不想让我采朵云给你吗?

  月季淡淡地说:我长锝虽矮,是靠自己的根立在地上。你凭借了大树的高,炫耀

自己,没啥稀奇。

  凌霄花哼了一声,没再理睬月季。

  一天,伐木队选中了这棵大树,电锯沙沙沙,大树倒了,凌霄花一下跌落到地面。

那些为她唱过赞歌的花儿草儿又都来讥笑她。

  月季花却安慰她说:朋友,应该学会独立。凌霄花惭愧地低下了头。

(1)从短文中找出一组近义词、一组反义词写下来。(4分)

(嘲笑)( ) (高)(   )

(2)读短文填空。 (8分)

大伙儿赞美月季花时,月季花

大伙儿赞美凌霄花时,凌霄花非常得意;她高傲地对月季花说:

凌霄花跌落地面后花儿草儿   ,月季花

3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月季花象征的是(   )的人,月季花象征的是(   )的人。

A、独立自主   B、依附别人,不能独立

C、骄傲   D、虚心

4短文已用“‖”分为四段 ,写出第三段的短意。(2分)

   

5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2分)

 

15、课外阅读。

周末下午,我带着妻子儿女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高兴得自己都受不了(   ),一定要上街买点儿好(hào hǎo)吃的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家,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场(需 须)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人往,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的人群匆匆而行。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霎时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过马路时,她总是先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  )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20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皱纹满面,手指枯瘦,(  )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捋头发一样一一捋散了。但,永远也捋不去爱子的情肠。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了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  )小时候(  )每逢过马路都是您牵我(  )今天过马路让我牵您吧(  )母亲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1认真默读短文,在①②自然段中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音节和字。

2根据①②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3在⑤⑥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4在第⑦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5联系上下文,边读边体验,写出自己对句子的感悟。

(1)①中年近花甲的母亲高兴是因为

(2)④中的心灵震颤起来是因为

(3)⑦中母亲眼里闪过惊喜是因为

6第⑥自然段写20年后许多都发生了变化,唯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是运用了____的写法,突出了 。文章最让你感动的是

16、阅读趣味园(共23分)

刷子李(节选有改动)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千活,到镇南道给姓李的人家新造的楼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楼房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自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二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1】用一句话概括刷子李的人物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刷子李这一人物特点的?( )

A.选取刷墙这件典型事例

B.刷子李的特殊打扮

C.曹小三对刷子李的情感波折

D.以上都是

【3】细读选文,梳理曹小三对刷子李的情感变化。

(崇敬)——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曹小三发怔发傻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写曹小三情感变化的作用是( )

A.写出曹小三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B.突出曹小三善于观察、做事细心的人物特点

C.侧面衬托了刷子李的人物特点,烘托了刷子李鲜活的人物形象

D.侧面衬托了曹小三是一个听话、能干、有上进心、尊敬师长的人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买鹿制楚

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辅助齐桓公称霸中原。可楚国不听齐国的号令,齐若不征服楚,华夏就仍不能统一。那么,如何征服楚国呢?

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奉重兵去打楚国,以兵威震慑楚国称臣。但担任相国的管仲连连摇头,说:“齐楚交战,旗鼓相当,够一阵拼杀的。一则我们得把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用光,再有齐楚两国万人的生灵将成为尸骨。”

一番话把大将军们说得哑口无言。

管仲说完,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他们不知道管仲有何妙计征服楚国。

一天,管仲派100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是较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但人们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二枚铜币就可买一头。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楚国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紧购鹿,起初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

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因为10年前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他们好坐得天下。

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

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做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一年间,楚地大荒,铜币却堆积成山。

楚人欲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管伸已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通商买卖粮食。

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即集合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大有席卷之势。楚成王内外交困,无可奈何,忙派大臣求和,同意不再割据一方,欺凌小国,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

管仲不动一刀,不杀一人,就制服了本来很强大的楚国。

(改编《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

【1】联系上下文“管仲见时机已到”中的“时机”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其实是去为买鹿的铜币作准备。

B.“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意思是说齐桓公好鹿,会让齐国灭亡。

C.管仲把鹿价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是为了让楚人放弃本业而疯狂捕鹿。

D.“楚成王内外交困”,国内困境是钱多腐败,国外困境是外敌压境。

【3】阅读短文,推测管仲买鹿制楚的思维过程,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

遇到问题

分析当时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方法

(1)楚国不听齐国号令,华夏难以统一。

(2)齐楚实力旗鼓相当,若交战,_________

鹿比较稀少,楚国才有,且价廉。

如果_______________

(1)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4】楚国被制服后,楚王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可能会从这件事吸取哪些教训?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们都说,少年不吃后悔药。可我每看到毛(róng  rōng)茸的小鸡,就会想起小时候做的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我5岁的一天,妈妈从集市里买回来三只可爱的小鸡。全身的毛都是金黄色的,在太阳底下显得格外漂亮。一个尖尖的黄嘴,一双乌黑的圆眼,一对细细的小瓜,惹人喜爱。我马上取来一个纸箱,在阳台上给它们安了家。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看完动画片,就抓了一把米送到了喂它们的小碟子里,它们看了,一边“叽叽”地叫着,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我给它们的米,好像在说:“小主人,谢谢你!”吃完了,它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又在纸箱里乱蹿乱跳,你追我赶玩耍起来,把喂它们喝水的小碟子也(nòng  nèng)翻了,身上(zāng  zhāng)脏的。看着它们,我又好笑又生气。哎,平时我弄脏了,妈妈就要给我洗澡。现在小鸡这么脏,我也给它们洗洗澡吧。

  想到这儿,我连忙小心翼翼地抱起纸箱,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卫生间。我往盆子里倒上满满的一盆温水,就开始给小鸡洗澡了。

  小鸡一只一只被放在水里。可它们总是扑腾着小翅膀,挣扎着要上来。我按住了这只,那只又来了。我手忙脚乱,只好一边不停地哄它们说:乖,洗个澡,身上干净。”一边硬把它们浸在水里抹上香皂,好不容易才把它们洗干净。

  洗完澡,三个小鸡浑身发抖。我赶紧用干毛巾把它们身上的水擦干净,放在我的小床上,盖了小毛巾,让它们睡觉。我高兴极了,满以为妈妈回来会表扬我。没想到,妈妈回来一瞧,小鸡全死了。妈妈问我怎么回事  我结结巴巴地说我我给它们洗澡了  说完哇地哭了出来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每种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活习性,比如说小鸡,就不能像小鸭那样在水里活动。”我(shì  sì)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这件事隔了多年,我仍后悔小时候太幼稚,好心做了坏事,断送了三只小鸡的生命。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第6自然段没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给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干净:①没有尘土、杂质等;②形容利索、干脆;③比喻一点儿不剩。

  A.好不容易才把它们洗干净。(   )

  B.我赶紧用干毛巾把它们身上的水擦干净。(   )

(4)“我”后悔些什么?为什么那三只小鸡会死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已用“‖”分好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请你按“买鸡——喂鸡——洗澡——后悔”的顺序,把余下的部分用“‖”分成四段。

(6)读了这篇短文,你体会到了什么?请把一两点体会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西游记》中的片段,完成相关练习。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1】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千变万化,将他们的变化梳理在下面的鱼骨图上。

【2】联系梳理的鱼骨图,我发现作者把悟空与牛魔王打斗的场面描写得___________

【3】读画线的句子,我发现这是对悟空______的描写,联结文中类似的句子,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的孙悟空。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会按要求写句子。(13分)

(1)我们不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改为反问句)

(2)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改为字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饮酒作乐。我们天亮了回去。(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有一轮圆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在无名岛上种出了绿叶菜。(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汉字文化请你写一篇作文介绍一下汉字。可以选择汉字的发源、有趣的词语、书法的艺术等有关汉字文化的内容,总之,只要是关于的汉字的即可。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