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将“夜色越来越浓”这句话插入下面的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①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褪去。②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③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家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④村落啦,坑洼啦,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A.①之前 B.~②之间 C.~③之间 D.~④之间

2、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和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B.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C.刷过去的墙面,好比平平整整打开的一面雪白屏障。

D.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3、下列有关“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抽象性与形象性,哲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B.汉字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

C.是中华文化的唯一载体。

D.所有中华文化都是通过它来记载和传播的。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___的天空 ________的池塘

_______的燕子 ________的荷花

5、把词语补写完整,并选择一个写一个句子。

________然自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出谋________)(________  恍然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此不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脑汁   抓耳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

6、用四字词语代替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

(1)他精神振奋地走上讲台。________

(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像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________

(3)小胖墩儿身体高大粗壮________

(4)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________

7、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坐在chuán cāng______里,望着fēng píng làng jìng______的海面,我不由得思绪万千:我日夜juàn liàn______的故土,xiàng mào______是否焕然一新了?幼时和我shuāi jiāo______玩耍的小伙伴们,他们还好吗?那位cí xiáng______的老爷爷是否还每天到那颗yīng táo______树下duàn liàn______身体呢?

8、课文内容回放。  

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  

居高声自远,________。  

________,独立疏篱趣未穷。  

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  

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凌霄和月季》  (20分)

凌霄和月季一起从地里探出头来。

  月季花开了,红艳艳的。大伙儿赞美她。月季花只是微笑着摇头,默默地散发着芳

香。

  凌霄也花开了,一朵朵橙色的花,像一只只喇叭。她攀上一棵大树,顺着树干往上

攀,一直攀到树顶。凌霄花感到自己上天了,往下看看,花儿、草儿多么矮小啊。她嘲

笑着伙伴们:哈哈哈,你们都在我的下面。

花儿草儿们羡慕地看着高耸入云的凌霄花,都说:凌霄花真了不起。惟独月季一

声不响。

  凌霄花听着声声赞美,越加得意,她高傲地对月季花说:喂!朋友,你怎么一句

赞美的话都没有,不想让我采朵云给你吗?

  月季淡淡地说:我长锝虽矮,是靠自己的根立在地上。你凭借了大树的高,炫耀

自己,没啥稀奇。

  凌霄花哼了一声,没再理睬月季。

  一天,伐木队选中了这棵大树,电锯沙沙沙,大树倒了,凌霄花一下跌落到地面。

那些为她唱过赞歌的花儿草儿又都来讥笑她。

  月季花却安慰她说:朋友,应该学会独立。凌霄花惭愧地低下了头。

(1)从短文中找出一组近义词、一组反义词写下来。(4分)

(嘲笑)( ) (高)(   )

(2)读短文填空。 (8分)

大伙儿赞美月季花时,月季花

大伙儿赞美凌霄花时,凌霄花非常得意;她高傲地对月季花说:

凌霄花跌落地面后花儿草儿   ,月季花

3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月季花象征的是(   )的人,月季花象征的是(   )的人。

A、独立自主   B、依附别人,不能独立

C、骄傲   D、虚心

4短文已用“‖”分为四段 ,写出第三段的短意。(2分)

   

5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2分)

 

10、课外阅读。

失根的兰花(节选)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太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就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1与“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作者先后到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真的可以到处为家吗?后来作者的思想有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中画“____”的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扣子

儿子很忙,已经很长时间没回家了,这次回家也没待上半天。吃过午饭,外面就有了喇叭声,单位的车来了。

时令已是深冬,儿子出门的时候不禁打了个冷战,忽然记起要给母亲一点钱买件新棉衣。

母亲没有接钱,她说儿子能回来一趟就抵得上几百几千。

说着,说着,母亲忽然说:“扣子!”

扣子?

儿子瞧瞧母亲身上,没有见什么,再低下头看自己,才看见西装胸前的纽扣掉了一粒。母亲眼花了,怎么就一下看清了儿子胸前掉了纽扣?

儿子想不明白。

“你坐下。”母亲搬过一条凳子,塞到儿子身后。

儿子没坐,要脱下西装。母亲制止了他:“脱了会凉了身子,就穿在身上娘给你钉。”母亲便去屋里寻了针线和纽扣。穿针的时候,母亲的手颤抖着,一根白色的棉线老是穿不进针孔。儿子便接了线,穿好,再交给母亲,说:“娘,快点,有车等呢!”母亲有了几分歉意:“老了,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母亲给你钉不了几回扣子了。”

站着的儿子终于坐下了。母亲仍站着,或者,准确地说,母亲弯了腰,给坐着的儿子钉胸前的纽扣。儿子的心忽然就像有温开水浸过——几十年了,他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看母亲。原来,母亲的耳朵终生没有带过耳环,脸侧有了密密的黑斑,头发枯而花白,呼吸也显微弱。看着看着,不知咋的,儿子眼圈红了,温热的眼泪落到了母亲的后颈。母亲的脖子一缩,问:“儿子,咋了?”

“没什么,娘,儿子的心里发热。”儿子心里想说,但没有开口。

喇叭声再次响起的时候,儿子对司机说:“你走吧,今天我不走了。”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为什么说儿子回来一趟就抵上几百几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的句子。看到这样的母亲,儿子是怎样的感受?

 

4当喇叭再次响起的时候,儿子为什么不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请写一下读后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理解。

上天种的花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不是一般的植物。它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

③它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这究竟是什么?没人种植,怎么凭空长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世上还有和肉一样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破碗扣着它,我们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

⑥往日只洒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身上。

⑦后来就格外留意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等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什么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想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慈祥地笑着。

⑩怪不得只我们家有,我们骄傲地昂起头。母亲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我们欣然接受。是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

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我们再也不争抢。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与身边的每个人相处。

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1】在院子的墙根处,这异样的植物是什么?(     

A.蘑菇

B.灵芝

C.野花

D.“狗尿苔”

【2】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姐弟先后做了哪些事?(     

①搭建小篱笆       ②找来破碗扣着     ③日夜严加看守       ④揭开碗看生长的进度

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3】阅读短文,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时候,我们家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日子过得很清苦。

B.第一次品尝到这不一般的植物,没有如母亲说的肉香味,我们感到很失望。

C.文中第②自然段通过描写植物的样子,写出我们对它由衷的喜爱。

D.文章中画线句子是过渡句,突出母亲的话带给我们巨大影响,使我们注意言行,变得乖巧。

【4】结合短文,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发展过程

发现蘑菇→( )( )→品尝蘑菇

人物内心变化

惊奇欣喜→( )→小心翼翼→( )

【5】阅读短文,说说第⑨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从片段中加点的“笑”字可以体会到_________。鲁肃的“________”与诸葛亮的“笑”形成了反差。

2诸葛亮选择在“_______”的天气里,在“________”的时候去借箭,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这也是他借箭成功的一个原因。

3诸葛亮料定曹操一定不敢出兵,是因为(   )

A.曹操的兵力少,而东吴和蜀汉联手,兵力非常多

B.曹操生性胆小怕事,面对诸葛亮他心里充满畏惧

C.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气而且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他绝对不会贸然出兵

4片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这也暗示诸葛亮借箭能够成功。

5下列不是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后来还要掉头的原因的是(   )

A.船一字摆开,可以增加受箭面积,确保箭的数量多。

B.为了让曹军看清楚东吴军队的阵势之大,以产生畏惧之心。

C.掉头可以让船的两面都受箭,以增加箭的数量,利于保持船的平稳,也为借箭成功后离开节约了时间。

6请简要概括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到了狼牙山顶峰,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联系上下文,解释“粉身碎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段中找出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选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头像雹子一样”形容砸向敌人的石头非常____________,这体现了五壮士__________________

【5】石头“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文中的“敌人”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请列举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雪夜中的一盏灯

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

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稻田,我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里张老师的窗户,我常常喜欢向那里眺望。每晚,那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

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也格外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早早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一觉醒来,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在这沉沉的雪夜,这灯光显得分外明亮、耀眼,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 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楼阁,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作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里哈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着厚厚的新棉衣,做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

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张老师窗口的灯光却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他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喜欢( )  前进( )  寒冷( )  急忙( )

近义词:分外( )  吃惊( )  明亮( )  往常( )

2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序号上打“√”)

(1)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为张老师送柴,说明“我”尊敬关心老师。

(2)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老师伏案批改作业,说明张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3理解句子的含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难受是因为( )。

A.张老师冷得厉害。

B.张老师工作到深夜,实在太辛苦了。

C.张老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那么恶劣,工作却那么辛苦,会把身体搞垮的

4“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文章写这一句是为了说明(   )

A.“我”毕业离校已有多年。

B.张老师教出了许多学生。

C.张老师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

D.在漫长的岁月中,张老师培养了一批批学生。

16、课外阅读。

“美涂”女孩的“树洞画”

石家庄九中街,原本一条再也普通不过的街道,最近热闹起来。

元宵节前后,一幅幅画在石家庄九中街两侧树洞里的水彩画,成为扮靓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这引起了不少市民驻足围观,每天有近百人前来拍照。

这些树洞画的创作者是石家庄女孩王月,一个大四学生。前一段时间,王月在街上散步,持续的雾霾,街边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丑陋不堪的树洞,让她的心情格外郁闷。突然,一个灵感出现在她的脑海中,何不通过立体画的方法来美化这些树洞呢。在得到当地城管部门的允许后,王月(拿 带 走 背)起画夹、(拿 带 走 背)起画笔、(拿 带 走 背)着小马扎,(拿 带 走 背)上街头开始了创作。

树洞绘画不像在画纸或画布上那样自如,王月先根据树洞的形状、大小设计画画的内容、形式,再用随身携带的小刷子清理干净树洞上面的尘土,然后才着手调好水粉色彩,埋头创作。寒风中她画笔不停。渐渐地,害羞的小浣熊、精灵般的小松鼠、趴在洞口向外窥探的小猫……个个可爱的形象住进了一个个树洞里。

“美涂”女孩、“树洞画”在网络上“火”了。这个文文静静的长发女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装点了石家庄市九中街,也温暖了一座城市,让这个冬天灰蒙蒙的城市瞬间灵动起来。

【1】根据上面的新闻内容填写下面的信息。

“美涂”女孩的名字叫____,她是一个_______

【2】用“√”选出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3】用“ ”画出创作树洞画的原因。用“﹏﹏﹏”画出王月的创作过程。

【4】有网友认为,树洞画“火”了,不仅是其作品本身有魅力,王月对城市环境的这种爱护与维护精神更值得大家思考与学习,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孙膑赛马(节选)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成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成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1照样子,写词语。

兴致勃勃 ________  _______

遥遥领先 ________  _______

2选文中田忌赢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赛马结束后,田忌会对孙膑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人物、经典故事还有很多,请你积极阅读下面的《空城计》,回答问题。

空城计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情节内容。(不超过10字)

______________

【2】从选段内容看,诸葛亮面临着怎样的危急情势?其中不恰切的一项是(     

A.敌我力量悬殊。

B.敌军来势凶猛,没有任何准备。

C.身边别无大将,众官“失色”。

D.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3】选段展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每一家都是这样满分5 manfen5.com在屋子里的时候满分5 manfen5.com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满分5 manfen5.com走在街上的时候满分5 manfen5.com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满分5 manfen5.com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  )的。

(1)按原文在(  )内填词语,在满分5 manfen5.com内填标点。

(2)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3)“这一种境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理解这种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还没有来得及插上一句嘴,他已经把我的尺寸量好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望了我一眼。老师皱皱眉头。老师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把三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膑对田忌说,他有个办法,保证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练习。

(1)改为字句和字句。

战士们好了浮桥。

字句:

字句:

(2)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楚王只好尊重晏子。

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风景线。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的记忆会伴随我们一生。你的童年有哪些令你难忘的经历?请选取其中的一件事,写一篇习作。要求:题目自拟,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突出“难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