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几组词语要大家齐声朗读,请问下列哪个词语会让不会发翘舌音的思源感到困难?( )
A. 颧骨 B. 收敛 C. 疙瘩 D. 胸膛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肆(sì) 龇牙咧嘴(liè)
B.瞄准(miǎo) 弗能应也(fó)
C.引荐(jiàn) 出谋划策(chè)
D.桅杆(wéi) 吓唬(hu)
3、下列词语中的“吓”字,与其他两项读音不同的是( )
A.吓人 B.吓唬 C.恐吓
4、填字成词。
( )口不( ) ( )无不( )
无( )之( ) ( )无( )胜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根据课文中“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一直到“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揣摩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
开心一(___________)一(________)一(________)一(________)
2.故事发展需要情节的转折,课文中故事有几次转折?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一比,再组词。
渺(____) 萌(____) 澄(____) 垠(____) 峨(____)
妙(____) 盟(____) 橙(____) 根(____) 饿(____)
7、我填词语空,牢记在心中。(10分)
冲( )陷( ) ( )危( )困
任( )任( ) ( )胆( )心
全( )全( ) ( )辛( )苦
百( )不( ) ( )汤( )火
( )( )尽瘁 肝胆( )( )
8、写同音字。
1.liánɡ 栋(______) 高(______) (______)食
2.yì 造(______) 翻(______) 瘟(______)
3.qín 家(______) (______)劳 束手就(______)
4.huì 实(______) 智(______) (______)人不倦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岭素有“国家中央公园”和“中国绿肺”之称,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然而,近年来,秦岭北麓地区不断出现大量违规建设的别墅。自2018年7月至今,一场雷厉风行的专项整治行动在秦岭北麓西安境内展开,大量违规建设在青山绿水间的私人别墅被拆除。
【1】读了上面材料,你读出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材料我是从《新闻联播》中看到的。”这句话让你想到了哪一句名联?
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上面材料画线句子中哪个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0、非连续性文本“一带一路”
材料一:“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的先辈郑和开拓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一段久远的故事,留下了一段让人感怀的沧桑岁月。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瓜果飘香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椰树芃芃(péng)的东南亚时,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经逐步延伸,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丝路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1】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指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__,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___,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的是__________。
【3】“一带一路”的“路”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六路”,把中国和中亚、________、________等紧紧地连在一起。
11、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成功的法则
一个农场主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金表遗失在谷仓里,他遍寻不获,便在农场门口贴了一张告示,要人们帮忙,悬赏100美元。
人们面对重赏的诱惑,无不卖力地四处翻找,无奈谷仓内谷粒成山,还有成捆成捆的稻草,要想在其中找寻一块金表如同大海捞针。
人们忙到太阳下山仍没有找到金表,他们不是抱怨金表太小,就是抱怨谷仓太大、稻草太多,他们一个个放弃了100美元的诱惑。只有一个穿破衣的小孩在众人离开之后仍不死心,努力寻找,他已整整一天没吃饭,希望在天黑之前找到金表,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天越来越黑,小孩在谷仓内坚持寻找,突然他发现一切喧闹静下来后有一个奇特的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顿时停止寻找。谷仓内更加安静,滴答声响十分清晰。小孩循声找到了金表,最终得到了 100美元。
成功的法则其卖很简单,而成功者之所以稀有,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法则太简单了,没有坚持,不屑于去做。这个法则叫执著。成功如同谷仓内的金表,早已存在于我们周围,散布于人生的每个角落,只要执著地去寻找,专注而冷静地思考,我们就会听到那清晰的滴答声。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再读一读。
不慎(shěn shèn) 无奈(lài nài)
其实(qí qī) 执著(zhùzhuó)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使用手段,吸引人去做事。( )
(2) 对某件事具有坚持不懈的态度。(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诱惑—抱怨一奇特一专注一
反义词:简单—清晰一喧闹一冷静一
4.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中画“√”,错误的在括号中画“X”。
(1) 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方法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
(2) 本文中奇特的声音除了说明金表“滴答”声外,还预示着小孩的最终成功。( )
(3) 成功的法则叫执著。( )
12、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
①你悄悄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②你悄悄走来,走进花园。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③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④你悄悄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看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⑤你悄悄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远远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这一红一黄,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⑥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短文通过写秋悄悄走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秋的___________感情。
【2】(1)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
【3】展开你的想象,秋还能走进哪里?仿照文章第3自然段的写法,用自己的话再写一处,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秋悄悄走来,走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描写景色的诗句,请你默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益智园。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老虎进攻武松的招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武松则通过_____________来对付老虎的进攻。
【2】“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这句话是对武松的______________描写,句中“劈”字用得生动传神,表现出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性风采。
【3】“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这句话表现了武松的( )
A.勇敢无畏。
B.机智灵敏。
C.豪爽。
14、品味探究。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用“——”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2)这句话与课文的“ ” 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15、课外阅读。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苏大夫有个各色(注:特别)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一日,苏大夫和两位牌友叫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凑上一桌打牌。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了胳膊,疼得够劲。可他拿不出七块银圆,苏大夫便不理他。牙医华大夫心善,从后门绕出去,悄悄给了张四七块银圆。
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圆“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点灯时分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唯独拦住华大夫,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圆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有删改)
【1】苏大夫之所以被称作“苏七块”是因为:________。
【2】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苏大夫的医术高明?从文中找出。
___________
【3】苏大夫认为自己是心地善良的,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中画“﹏﹏﹏”的句子中的“这事这理这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事”指的是苏大夫不肯为张四治病的事情。
B.“这理”是说苏大夫立的治病规矩不能更改的道理。
C.“这人”说的是苏大夫为人处世的原则。
【5】你欣赏苏大夫这样的处世原则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一语未了(liǎo 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加点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我会找出文中的几个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文段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
17、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①我写作的时候,常常为我面前一个个有色彩,有声音的方块字而动情。②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又像 。③在书法家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④许多书法作品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还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上把第②句内容补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现代文《十根手指》(佚名),完成习题。
我的十根手指,由指甲、指肉、指神经等组成,这真是“麻崔虽小,五脏俱全”。
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全身上下,它们是最忙碌的:脸脏了,它们拿毛巾擦,天天如此,不厌其烦,使得我的脸蛋干净整洁;肚子饿了,它们就去淘米、洗菜、生火;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对嘴巴是个极大的诱惑,口水流得都有三千尺长了,手指却还在忙活着,它们既要招呼其他人,又要舀汤盛饭,好塞住着急的嘴巴;酒足饭饱,嘴巴、肚子都满足了,手指还要做家务,刷锅洗碗,分类叠放杂乱的东西,再拿湿毛擦桌子、椅子,而后抄起扫把,像孙悟空抡金箍棒那样抡两圈,五根手指在上,五根手指在下,抓牢了,“唰”扫起来。头疼了,它就揉揉;腿酸了,它来捶捶。
我的手指如此好,从不索求东西,也不抱怨南北,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可我却不明白它的好。高兴的时候去玩一通,弄脏了它,瞧它可怜得一一打扮了别人的体面,自己却落得灰头土脸的下场;生气的时候,握起双拳对捶,让它们互相残杀,任它们“鼻青脸肿”。
终于有一天,它们生病了,无力做任何事情,连拿杯子都是抖的。全身的器官,除了它,其他都是被服侍惯了的主,自己都管不了,谁还会管它。一天,两天⋯⋯大家实在过不下去了,大声哭叫着。无奈,我只好暂时请了别的“手”来应急。手指终究还是自己的好。请来的,也勤快,也懂事,就是不合心,不懂我。要么菜里放的盐多了,要么饭煮得过烂了,再就是喝的水里糖放得少了,我明白这十根手指的好了。希望它们快点好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默默无闻:________________
(2)服侍: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请你举出两个体现这一特点的例子。
【3】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__句,起_____________作用。
【4】请你用几个词语概括手指的惨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来的手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要爱护我们的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它的重要
B.凡事自己动手,不要请他人帮忙。
19、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黄继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呜。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 为黄继光报仇 喊声惊天动地 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 占领了597.9高地 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1】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推想下列词语的意思。
屡次:______________
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
【3】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部队接到夺取高地的任务→( )→( )
【4】品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这个任务”指什么任务?从“坚定”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想一想,此时的黄继光心里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加点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站起来了?他站起来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每句1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
(3)母亲不识字。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
(4)她哭得伤心极了,流了很多眼泪。(改成夸张句)
——————————————————————————————
(5)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缩句)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为陈述句)
2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 瑞恩并没有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听过或者做过许多让自己难忘的事情,它们可能引起你的深思、也可能打动你的心灵。从中选取一件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一写吧。题目:我难忘的一件事情。注意:通过一件事来写,围绕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前后连贯。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