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的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形态 ②形状 ③复杂 ④繁杂
⑤堂堂 ⑥堂皇 ⑦持续 ⑧继续
(1)大拇指在五指中,( )实在算不上美。
(2)食指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 )。
(3)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 )的,无如中指。
(4)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 )。
A.①④⑥⑧
B.②④⑥⑧
C.②③⑥⑧
D.②③⑥⑦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情厚谊 悲欢离和 鞠躬尽粹 肝胆相照
B. 丰功伟绩 源头活水 五洲四海 云蒸霞蔚
C. 山光水色 心旷神怡 花好月园 昂首挺胸
D. 襟飘代舞 情深似海 寸草春辉 囫囵吞枣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安居乐业 玩好无损 小心翼翼
B.不动生色 出人投地 胸有城竹
C.南南自语 不惜代价 林危不乱
D.实话实说 面不改色 得意扬扬
4、将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半( )三( ) 一( )见( ) ( )( )起敬
( )机( )算 半( )半( ) ( )有成( )
得意( )( ) ( )( )不得 ( )惊( )战
( )忙( )乱 养( )处( ) 自相( )( )
1.把词语补充完整。
2.解释加点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反义词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出三个这样的成语:______ ______ ______
4.含近义词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出三个这样的成语:______ ______ ______
5.含人体器官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出三个这样的成语:______ ______ ______
6.选择其中的一个成语造句。
( )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根据划线部分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街上的人真多, 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_______________)
(2)花瓶掉落在地上,居然一点儿也没有损坏。 (_______________)
(3)为了解决眼前的难题,他费尽心思,想尽了办法 。 (_______________)
(4)总理日理万机,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一心扑在工作上。(_______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háng xíng fàng sì wéi gǎn xià hǔ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iě zuǐ chuán cāng hǎi ōu miáo zhǔn
(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7、比一比,再组词。
俊( ) 披( ) 搞( ) 摇( )
骏( ) 破( ) 稿( ) 谣( )
屈( ) 郎( ) 淹( ) 碍( )
窟( ) 狼( ) 掩( ) 得( )
8、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①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②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③最大的鲸有16万多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多公斤。④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多公斤重的鲸,它有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样重。⑤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伸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4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第①②两句采用(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第③句采用(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第④句采用(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第⑤句采用(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9、课内阅读。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裏尸还”是清代诗人________写的。“忠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这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此处引用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_____”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中”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毛主席给电报记录稿签字,可以看出毛主席的什么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树
前些日子,我看见胡同的路两旁栽上了小槐树,心想:过去栽了很多树,可是成活的不多。过了两天,我看见路旁的一棵小树身子都斜了,心里想:小树的末日快到了!
又过了一天,我看见胡同里那些新栽的小树都贴上了小红纸条儿,上面写着“爱护树木”四个字。写上这四个字就能管用么?我心里有些怀疑。
今天早上我去跑步。一出门就感到空气格外清新,一看地面都是湿漉漉的,再看窗户,玻璃上挂着一些小泥点,不知昨夜什么时候刮了风下了雨。走出家门,我就开始跑,跑到胡同口,看见四五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拿着铁锹,正在把一棵歪倒的小树扶直,给小树培土。我心里一阵“热乎”。我一边跑,一边观察路旁的小树,竟然发现小树已经绽出绿色的新芽。我迎着朝阳跑着,心想:看样子,今年的小树不但能活,而且一定长得很好。
【1】缩写下列句子。
胡同里那些新栽的小树上都贴了“爱护树木”的纸条。
____________
【2】“我”对小树命运的看法是先认为________ , 后认为________ , 这是因为有________
【3】就这件事谈谈你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看法。
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智者的幽默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钟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富有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这幽默中尽显老人的机智灵活和反应敏捷。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老人说完,又是一声爽朗的大笑。我们从老人的幽默谈吐中,深深地感受到那热情豁达、思想活跃的品格。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1】成语谐音往往造成幽默效果,请还原文段④中“坐椅待币”这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边加点内容的表达效果。
(1)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师各自的幽默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段⑩和你对生活的体验,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以“与象共舞”为题,体现了( )
A.泰国人与大象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和谐。
B.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2)课文是按照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的顺序叙述的。
13、阅读理解。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竞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作变通。( )
(2)很少有人知道。( )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桌子(zhuō zuō) 图案(tú tū) 切苹果(qiē qiě)
差不多(chā chà chāi) 好奇(hǎo hào) 往小处说(chǔ chù)
【3】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清哳——( ) 生疏——( )
【4】苹果里的五角星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4、(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正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 ) 默默无“蚊” ( )
“骑”乐无穷( ) 一“明”惊人 ( )
(2)你还能从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出四个成语吗?
(3)广告人使用“默默无蚊”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4)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概括写出文中的几种意见。
15、课外阅读。
“高斯”号脱险记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地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可不要小看这个实验,正是这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
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刚到达南极,就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边的冰原上。 船员们想尽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 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水、粮食和蔬莱一天天在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
一天,船长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突然想起了富兰克林的实验。他立即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上一条长两千多米、宽十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炭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路上的坚冰全化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起航,走上了新的航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________ 沉思——________
【2】给文中画“ ”的地方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3】富兰克林和“高斯”号船长所运用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挽救“高斯”号的前提是( )
A.有暴风雨和坚冰。
B.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C.船员们的共同努力。
D.船长的聪明才智。
【5】这篇文章重点写的是( )
A.富兰克林小时候做的实验。
B.“高斯”号被困的原因。
C.“高斯”号脱险的过程。
16、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选段中体现小嘎子动作灵活、敏捷的短语是:_______。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的“枪”和“鞭”加引号说明____________。
【4】刚开始摔跤时,小嘎子的精神状态是_____________,后来变得____________,最后摔跤的结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选段内容,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 | 揪在一起 前的表现 | 揪在一起 后的表现 | 人物特点 |
小嘎子 | 精神抖擞,围着小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 _______________ | _____ |
小胖墩儿 | _______________ | 别住小嘎子的脚后,顺势将其推倒 | 沉稳镇定 |
17、阅读。
缴电话费的老人
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老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营业员问老妇人。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敏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你们家的电话到底是什么号码?”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可能是她觉察到了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老了,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吧?”“没缴。”“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
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短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对比。(填文中词)
【3】文中的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用“____”画书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后面一片寂静。”“这次”指什么?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为什么后面会一片寂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 )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 )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 ”上。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你觉得徐文长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短文。
童年乐事
我的生活兴趣很广泛,也很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
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然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北平有一种穿街绕巷的唱话匣子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饭后,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门外去张望。先是卖晚香玉的来了。用晚香玉串成美丽的大花篮,一根长竹竿上挂着五六只,妇女们喜欢买来挂在卧室里,晚上满室生香。再过一会儿,换电灯泡儿的又过来了。他背着一个匣子,里面是新新旧旧的电灯泡。拿家里断了丝的旧灯泡,贴几个钱,跟他换新的。我一直不明白,他拿了旧灯泡去做什么用。然后,我最盼望的唱话匣子的来了!他背着话匣子(后来改叫留声机,现在要叫电唱机了),提着大喇叭。我看见了,就飞跑进家,一定要求母亲叫他进来。母亲搅不过我,总会依了我。只要母亲一答应,我又拔脚飞跑出去,还没跑出大门就喊:唱话匣子的!别走!别走!
其实那个唱话匣子的,看见我跑进家去,当然就会在门口等着,不得到结果,他是不会走掉的。讲价钱的时候,门口围上一群邻居小朋友,他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讲好价钱进来,围着的人,就会挨挨蹭蹭地跟进来,北平的土话叫做听蹭儿,就是不花钱听戏的意思。
唱话匣子的,把那大喇叭装在话匣子上,然后摆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把弦摇紧,唱片转动了,先是那句开场白: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唱《宇宙锋》。金刚钻的针头在该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声音,刺刺啦啦地唱起来了,有时像猫叫,有时像破锣。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还要加价呢!因为是熟主顾,最后总会饶上一张《洋人大笑》的唱片,还没开转呢,大家就笑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时,大伙儿笑得更凶了,乱哄哄的,唱片里,唱片外,笑成一片了。
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在不同,妈妈那时候交给张妈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儿到城南游艺园去,游艺园里面什么娱乐都有,你可以听文明戏,你可以听京戏,也可以去看穿着燕尾服的魔术师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大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大戏场里是男女分座的,有时观众忽然叫好,原来扔手巾把儿的,正把一束热腾腾的湿毛巾扔到楼上去,扔得美,接得准,难怪要叫好了。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夜半,才雇洋车回家。
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
【1】阅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入合适的词语。
( )的快乐 ( )的快乐 ( )的快乐
【2】文中写了几件乐事?并简单叙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篇讲“我听鬼故事的”情形,我虽然被鬼故事吓得呀呀乱叫,但为什么还是怂恿着大人讲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缩写句子)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3外婆讲故事。(扩句)
4只有善于调查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用划线的关联词语造句)
22、句子乐园。
1.大熊猫真可爱。(胖乎乎的)(把括号里的词加进句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抗洪救灾中解放军叔叔的英雄事迹使我们感动得流泪。(陈述句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条快活的小溪流日夜不停地奔向茫茫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选印象最深的来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