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文章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这种角色转换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B.在阅读中,如果遇到比较难理解的词,必须要弄清楚它的含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

C.研究报告的形式有多种,但是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

D.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②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

③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精致。

④怪不得古时候的人们要用贝壳来做钱币。

A.③①②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3、“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不知道。”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反问

B.设问

C.比喻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历史故事。

(1) 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 

(2) 烧毁书籍,活埋了读书人。( 

(3) 形容十分恭敬。( 

 

 

 

5、先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再完成练习。   

(1)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 )

(2)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

(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 )

以上加点词语中,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词语是________。和这个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我还能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两句诗出自______代诗人_______

4.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_________——小篆——________

6.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有人破坏学校的花木,我们能看着不管吗?________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__ 

(3)成群的蜂蝶在花间飞舞,百灵鸟在锦缎般的果树上空欢快地唱歌。________ 

(4)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________ 

(5)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________

8、刘备是中山靖王 _______之后,孝景帝玄孙。其祖父为______,父亲为______。刘备早年师从于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读美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片,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片,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咯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机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运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机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可口的零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戈壁滩

我在新疆当过八年汽车司机,与戈壁滩结(jiē jié)下了不解之缘。戈壁滩一片A,只有来到饭馆,才能见到人影。所以新疆司机特别喜欢搭客,谈天说地,嬉笑逗乐。

  戈壁滩常起风,那风格外凶猛。你坐在驾驶室内,只听得无数细砂石“沙沙”作响,有时候甚至会把一辆车的油漆剥个精光。戈壁滩上的旋风更多,一根冲天尘柱,会扯断帐蓬的脚绳,会把倒在地上的人连推几个跟头。

  戈壁滩难得有雨,但有雨便是暴雨。因为石子渗水能力差,所以一下雨就形成狂暴的洪流。有一年,我在天山公路上遇到过一次洪水。当时,我的车正慢速行驶,忽然听到一阵可怕的雷鸣般的声音。师傅们曾告诉我这是洪峰来的声音我急忙把车驶上一个山坡。车刚停稳,洪峰已到,大块的石头在洪流中滚动,真有排山倒海之势。第二天清晨,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是路面全被砂石堵塞(sāi  sè)了。

戈壁滩也有自己的长处,便是寂静。天若不冷不热,我常躺在黄沙上遐(xià  xiá)想:我在寂静中B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也在寂静中猜测着一块块碎陶片的来历……

(1)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内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文中A处应选的词语是 (荒乱  荒凉 荒诞);B处应选的词语是(编辑  编写 编织)

(4)“不解之缘”的“缘”,部首是 ,除部首外还有   笔。

(5)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排山倒海:

遐想:

(6)  读下面的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寂静是戈壁滩的一大缺点。(   )

文中用“雷鸣般的声音”比喻洪流的声音。( )

(7)根据文章意思填空。

文章写了     两个例子说明戈壁滩的风十分凶猛。

戈壁滩一下雨就形成狂暴的洪流,原因是  

 

(8)写出第3段大意。

 

9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戈壁滩的风和洪流?

 

 

 

11、课内阅读

1. 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

从这里你能看出少年时的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黄道婆为什么会百感交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汗如雨下”形容__________________

【2】“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刘伯承手术时的表现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

【4】最后一段中沃克医生的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母亲的哲学

文/董瑄修

我的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上过几天学,识字不多,但她朴实的语言闪烁着智慧与哲思的光芒。

小时候,有一次在田里干农活,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在头顶蓝蓝的天空中____________【甲】地飞着,不时发出畅快的叫声。母亲见了,说:“鸟儿中只有大雁最有学问,人家会写字,你看看“人”字写得多好——做人多好啊,就连鸟儿也想做人。但有的人做的事却没个人样儿,倒不如这鸟儿。”我家的母鸡下蛋了,拍着翅膀____________【乙】地跑到主人面前邀功:“个大啊,个大啊。”母亲抓把米赶紧喂它,嘴里还念叨着:“你的功劳我看着呢,不会亏待你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嘛。”做饭的时候我帮母亲削土豆皮,她喃喃自语:“土豆、红薯农药最少,因为它们很少生虫子。”我问母亲:“为什么它们很少生虫子呢?”母亲说:“它们谦虚呗。它们有了果实就在土里默默地生长,不像辣椒、豆角那么招摇,有一点果实就高高地挂在枝梢,当然‘招蜂引蝶’了。”

藕从家里的池塘里挖出来,用清水洗净后白白胖胖的。母亲说:“藕是荷生的,是荷的孩子。这孩子多坚强,在那样的环境里竟然没有被染脏。瞧,它多白啊!”

农闲时,父亲常常带着我和母亲到河边撒网捕鱼。即使运气不好捕不到多少鱼,母亲也要父亲把小鱼丢进水里。她说:“不能赶尽杀绝了,细水长流呀!”我很惊奇,母亲竟然有资源合理利用的大局意识。

我家院中有棵高大的柿子树。到了秋天柿子红了的时候,整个树冠便像燃烧的火团。母亲总是让父亲留下树顶端的柿子。树顶端的柿子因为阳光充足,长得又大又圆,不摘下来我觉得怪可惜的。我问母亲为什么不摘,母亲说“鸟儿为树捉虫忙碌一年了,留点犒劳它们吧。人太贪心,树儿会不高兴的,来年它就不会结那么多果子了。”

在我看来,母亲虽不会高谈阔论,但她的话语里充满了智慧,她的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我自叹不如。

(摘自《特别关注》)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甲】【乙】空白处。

【甲】:悠然   散乱       【乙】:自豪   自满

【2】母亲看到排着“人”字形的雁阵时所说的话包含的哲理是(       

A.团结协作,永不分离

B.认真做事,做个人样

C.执着向前,永不放弃

D.鸟有人样,人没鸟样

【3】母亲对邀功的母鸡念叨的一番话,告诫人们不要_________,但也应该_________。而母亲关于土豆、红薯、辣椒和豆角所说的一席话,告诉人们要_________,不要_________

【4】除了以上题中提到的母亲的话外,母亲的其他话同样富有哲理,选择一处用“_________”在文中标出,并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_________(选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母亲的形象。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形容母亲的品质,我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课文内容天空。(10分)

(1)《再见了,亲人》课文中志愿军的亲人有     ,从她们为志愿军所做的事情中,你感受到了朝中人民的  

(2)《桥》课文中的老汉是个   的人。

 

15、聚焦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实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雨如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要抓住关键词句及标点,品读刘伯承的内心感受,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批注出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为什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呢?我要结合刘伯承手术之后为国家做的贡献资料,说说我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我是沃克医生,面对此情此景,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

【4】刘伯承是一个军人,沃克医生为什么称他为“军神”?我要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来体会。

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在脚下多垫些石头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其实,我有着不少优势呢,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我一边抱怨命运的不公,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优厚的薪水的同窗。这样一来,不仅对工作没了热情,而且连写作也没兴趣。我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调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拿一份优厚的报酬。

就这样,两年时间匆匆过去了,我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期间,我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终却没有一个接纳我。

然而,就是那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一直想改变的命运。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因而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很快围出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我来晚了,站在人墙后面,跷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视线。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我不知道他垒这个台子花费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赛,但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冲我粲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却是那样地清楚。

刹那间,我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

从此以后,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我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我的头上。业余时间,我不辍笔耕,各类文学作品频繁地见诸报刊,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如今,我已被调至一所自己颇喜欢的中专学校任职。

其实,一个有理想的人只要不辞辛苦,默默地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就一定能够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风景,摘到挂在高处的那些透人的果实。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

密不透风:____________

【2】文章中两次出现“在脚下多点些砖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所“看到自己渴望的风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谈谈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我能行。

竹子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破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 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 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 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 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 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          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  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 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 的文章。

4字的解释有:

A. 呼吸时进出的气。   B. 停止。

C. 消息。   D. 利钱;利息。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应属  项解释,自强不息应属  项解释。

5把文中画“”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 )

(2) “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 )

(3) 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

18、课内阅读。

在桂林的东南方,还有一座小县城叫朔阳,这里山水风光比桂林还要优美奇妙,所以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说法。阳朔城北是阳朔水,城东面临漓江,山峰奇特苍翠,江水清澈迂回,众山拱卫看着城,阳朔就好像隐居在开放的莲花瓣之中,所以古人说:;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峰里住人家。这里的名胜风景很多,如书童山,因山腰有一块巨石耸立,高约五米,很像一个宽袍大袖的书童在捧书诵读。还有一座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所以也称为碧莲山。

【1】给加点字注音。

  回(   立(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浑浊——   闭塞——

【3】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中把__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__。

【4】阳朔县城有哪些风景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峰里住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语段做出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阳朔在桂林的东南,漓江在阳朔的东面。 ( )

(2)莲花就是荷花。( )

(3)迂回就是迂腐的意思。( )

 

19、课外拓展阅读

雕塑一般的姿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

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容容,一如雕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

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

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然活着。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

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潸然泪下。

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是的,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

这,你想过吗?

1先给带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意思

猝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潸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昭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反义词

挺拔如松(                    重于泰山(                   站有站相(                 

3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为什么不用母亲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上面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家雕塑般的姿势昭示着对化学实验的认真,母亲的姿势则是______

6下面词语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B. 义无反顾表现出母亲不因大火烧身而退缩犹豫的精神。

C. 潸然泪下反映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而悲痛的心情。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我会按要求写句子。(13分)

(1)我们不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改为反问句)

(2)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改为字句)

 

2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广场(5分)

(1)金字塔真高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改变说法,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巧填关联词

鲁迅(   )能写出一部部巨著,( )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题目: 的感觉真好

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发生一些事情令我们感觉良好,心情愉悦,也许是获得成功时,也许是帮助别人时,也许是被他人关爱时……请选择你亲身经历的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