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句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并不是英雄好汉,( )谈不上有创新之路的大胆念头。( )现实生活常常告诉我,世界上从来没有现成的路,唯有不息的探求者,他的脚下( )有路。
A.因为 所以 而且 才
B.尽管 也 但 才
C.尽管 也 虽然 却
D.虽然 可是 但 或许
2、“洞帘水挂水帘洞”最恰当的下联应该( )
A.天连碧水水连天
B.风摇柳绿柳摇风
C.山果花开花果山
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________的序言,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是________。
(2)《清平乐·村居》中的“乐”的读音是________,“清平乐”是________我们学过的词牌名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________,一寸光阴不可轻。
4、给下面的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咆( )____( )
敛( )____( )
狞( )____( )
5、词语超市(辨字组词)
增(_______)箭(_______)名(_______)
憎(_______)舰(_______)铭(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zòng héng chuāng lián dǎo gào bǎn dèng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fēi chí líng dang chén shuì lǒng zhào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7、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屏píng(_____)bǐng(_____)
缝féng(_____)fèng(_____)
畜xù (_____)chù(_____)
轧zhá(_____)yà(_____)
供gōng(_____)gòng(_____)
哗huá(_____)huā(_____)
8、猜字谜。
1.人累了靠在树旁歇息。( )
2.田里长了草,细看不是草。( )
3.回国团圆个个有。( )
4.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 )
5.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朵。(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雪夜中的一盏灯
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
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稻田,我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里张老师的窗户,我常常喜欢向那里眺望。每晚,那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
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也格外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早早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一觉醒来,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在这沉沉的雪夜,这灯光显得分外明亮、耀眼,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 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楼阁,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作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里哈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着厚厚的新棉衣,做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
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张老师窗口的灯光却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他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喜欢( ) 前进( ) 寒冷( ) 急忙( )
近义词:分外( ) 吃惊( ) 明亮( ) 往常( )
【2】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序号上打“√”)
(1)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为张老师送柴,说明“我”尊敬关心老师。
(2)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老师伏案批改作业,说明张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3】理解句子的含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难受是因为( )。
A.张老师冷得厉害。
B.张老师工作到深夜,实在太辛苦了。
C.张老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那么恶劣,工作却那么辛苦,会把身体搞垮的
【4】“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文章写这一句是为了说明( )
A.“我”毕业离校已有多年。
B.张老师教出了许多学生。
C.张老师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
D.在漫长的岁月中,张老师培养了一批批学生。
10、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景阳冈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见( )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将下面的动词选填到文中的括号内。
扑 闪 掀 剪
【2】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画“﹏﹏﹏”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重点描写这一部分的用意是( )
A.介绍老虎有捕食绝技。
B.呼应前文,表示武松后悔了。
C.为文章增加趣味性。
D.从动作描写方面来表现老虎难打。
11、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chóu chú chóu zhù)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àn yīn)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gé gě)裹尸还。
【1】用“√”给文段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画“____”的句子是对毛主席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_的心情。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则表现了他有_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还”在这里读_________,可以组词_________。这里的“忠骨”指__________________,称之为“忠骨”是因为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读到“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发挥想象,试着把毛主席当时的神态、动作等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积累。(2+2+4分)
(1)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2)在《草原》一文中,有一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也是老舍先生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这句话是: 。
(3)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 ),长出粗壮的 ( )。(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 ),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13、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片段)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部。“漫”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溢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文中“漫”字应选____
【2】诸葛亮料定曹操一定不敢出兵,是因为( )
A.曹操的兵力少,而东吴和蜀汉联手,兵力非常多。
B.曹操生性胆小怕事,面对诸葛亮他心里充满畏惧。
C.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气而且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他绝对不会贸然出兵。
【3】片段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这也暗示诸葛亮借箭能够成功。
【4】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后来还要掉头?(多选)( )
A.船一字摆开,可以增加受箭面积,确保箭的数量多。
B.为了让曹军看清楚东吴军队的阵势之大,以产生畏惧之心。
C.掉头可以让船的两面都受箭,以增加箭的数量,利于保持船的平稳,也为借箭成功后离开节约了时间。
【5】请简要概括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段落,再按要求完成习题。
威尼斯的小艇(片段)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段落中加点的词语不能说明( )
A.船夫驾驶小艇得心应手
B.威尼斯的小艇行动灵活
C.乘小艇的人感觉不舒服
D.河道中来往的船只很多
【2】段落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乘客的感受是为了表现( )
A.周围的建筑物美 B.乘客没看到景物 C.河道总是很拥挤 D.船夫驾驶技术好
15、阅读下面的通讯,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某广播电台1947年广播)在山西文水县,一个叫云周西村的村子里,1月12日,有一个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被阎锡山的军队杀害了。
在当众审讯的时候,阎军官问她:“你是共产党员吗?”她说:“是。”阎军官又问她:“你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她说:“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阎军官又问:“你不知道做共产党员是要掉脑袋的吗?你小小的年纪就不怕死?”她答:“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了!”这时候,士兵抬出了铡刀,在她面前铡死了6个人,又问她:“你怕不怕?自白不自白?”刘胡兰坚决地回答:“我死也不屈服,决不投降!”她大声喝问:“我咋个死法?”阎军官指着6位身首分离者说:“一个样!”说完,又要伤害其他村民。刘胡兰见状厉声喝道:“我一个人死好了,不能叫众人死!”这位年轻的女英雄从容地躺在铡刀上慷慨就义了。
全村的父老,都记下了这个血海深仇。他们决定立一块碑,来永远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女儿。
【1】这是一篇通讯。通讯通常包括六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和发生经过。这篇通讯的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几项要素?
A.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通讯的第2自然段全是对话实录,而且很少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这正符合新闻( )的特点。
A.真实性
B.时效性
C.准确性
【3】这篇通讯采用__________方式,开头概括事件的结果,然后叙述过程。
【4】这篇通讯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刘胡兰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这篇通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16、阅读文段,完成练习。(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桑桑想到自己有个好住处,而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里,然后将这个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让阿恕与朱小鼓他们一起动手,用锯子与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来有四层,但每一层都没有隔板。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桑桑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觉得自己为鸽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觉得很高尚,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他们的数次努力之后,稳稳地挂在了墙上。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柜,高高地挂在西墙上成了鸽子们的新家时,她将桑桑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一顿结结实实地揍。
——节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
【1】桑桑“心里觉得很高尚”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2】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短文中的这件事,我们知道桑桑是一个________的小男孩。(多选)
A. 有爱心 B. 喜爱小动物 C. 自卑
17、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彩、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绒、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 (chuǎng)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轻________(yíng)
(2)________(chuǎng)荡
【2】用“/”画去括号中用得不正确的字。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引文的省略 B. 语意未尽、意在言外 C. 列举的省略
【4】“飞得老高老高的”中“老”的意思是( )。
A. 年岁大 (跟“少”或“幼”相对) B. 很;极
C. 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 D. 经常
【5】缩句: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童年的时光
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沁人心脾,给我留下长久的回味。
童年是清香的。那时的天空很蓝,蜻蜓、蝴蝶、“ 拜拜跳”在草丛中飞舞、跳跃。我在草丛中追着蝴蝶奔跑。山间清朗的风,带着花草的芳香,迎着我的面颊吹过。我能感觉到风从耳边吹过,心中无限喜欢这种清香的感觉,想再多待一会儿,多享受一会儿。只是山间旖旎(yǐ nǐ)的风光在太阳落山后仿佛就无处找寻了,不知疲倦的我只得随母亲下山。
童年又是甜蜜的。那时我参加了绘画班。绘画班的老师姓陈,年轻貌美,温和善良。班里的同学大多是温文尔雅的,而我与他们相比则胖点,而且年龄最小,可能因为这样,陈老师最喜欢的就是我。绘画的时候,我的眼睛总是盯着门口,仔细观察是否有人参观。有人看的时候,自然要表现得最好,一笔一画都要规范;没有人看时,自然要能省就省啦。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说。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童年偶尔会酸。7岁那年的阳春三月是我忘不了的。那时的我平凡又调皮,总是忘带作业甚至课本。有一次,语文老师一怒之下,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揪起我的衣领,把我带到办公室。面壁思过了一节课,我写出了这样一段话:“老师啊老师,我想对您说,我犯了错,您可以批评我、骂我,但是不要不让我读书,您不让我读书,我学不到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不了本领,将来就找不到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我是会来找您算账的。”当语文老师当众读这段话的时候,全班同学爆笑,大家都笑出了眼泪。
童年犹如一杯清香酸甜的柠檬茶,我时时喝它,越喝越想喝,越喝越回味无穷。
【1】文章的结构是( )
A.总一分 B.分一总 C.总一分一总
【2】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童年是清香的?请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年是甜蜜的,这种甜蜜表现在( )
A.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说。“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B.老师让“我”面壁思过一节课,“我”写出了一段话,让全班同学爆笑不止。
【4】当语文老师读“我”写的那段话时,全班同学爆笑的原因是( )
A.“我”写的话真实可信,同学们认为“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B.“我”不怎么懂事,写出来的话幼稚可笑。
【5】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除此之外,你觉得童年还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场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晴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 你能忍受吗 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 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
“试试看吧。”
【1】在第三自然段空白处标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 ”画出病人的“担心”。
【3】用“﹏﹏﹏”画出沃克医生的“担心”。
【4】选段中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由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
【5】从病人的回答中,你知道病人拒绝用麻醉剂进行手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在原文中找出句子抄写下来)
20、铁路沿线上的一棵棵白杨树高大、笔直、茂盛。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练习
1.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鲤鱼消失在水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座公园真美丽。(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花生的品质很高尚。
_____________
(2)这件事让人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
23、 解释下列词语。
(1)轻烟袅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触景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