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欣赏右图中《颜勤礼碑》,对于颜体字特点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均匀瘦硬,结体严谨

B.筋肉饱满,浑厚有力

C.恢宏雄壮,大气磅礴

2、用横线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刷(yìn   yìng      密(shū  

guān guàn   zhī  

 

3、以下对古典名著中的词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榜文:旧时官府张贴的文告。相当于现在的“通知”。

B.驿站: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相当于现在的“酒店”

C.官府: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相当于现在的“政府”。

D.钱铺:以物品作抵押物,按物的实际价值打折扣借钱,并约期赎回的店铺。相当于现在的“当铺”。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严监生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______

(2)完了,师傅露馅儿了。 ______

(3)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 __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风起云____   ____然一新   欢呼雀____ 

举世____   ____)(____起舞

(1)老李家的店面经过装修,_____

(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_____的成就。

(3)听到我们班被评为优秀班级的消息后,同学们_____

6、填空。

《鸟鸣涧》中使用通感的手法,将“落花”与“人闲”结合起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在戈壁自然环境恶劣,(   )白杨树仍能生根发芽。

(2)   )孩子们不了解白杨树,(   )他们不懂得爸爸的心。

(3)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 )不会枯萎了。

(4)(   )乌塔很小,( )她却游历了许多个国家。

 

8、根据说话时的情境,给下面人物说的话加上修饰的词语(表示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1我一定要买那个掌上电脑。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对爸爸说。

2你想把语文成绩提高,一定要课下多读书,多练笔。张老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对王刚说。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从窗子照进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地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贝多芬急忙跑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了下来,并且命名为《月光曲》。

1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找出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

2贝多芬弹的《月光曲》的调子如果用文字来表达是什么样的呢?   在文中画出来。

3选文中哪些是盲姑娘的联想呢?找出来画上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指尖上的父爱

①我的父亲生于20世纪30年代,他做过整整40年乡村小学老师。父亲不仅是老师,还是家里几亩地的主劳力,平日里起早带晚干农活,他的双手因此磨得十分粗糙。

②我刚学会走路时,常是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的。父亲只伸出一根手指让我抓住。抓着那指头,我总是感到很安全。父亲对我从不娇纵,即使是下雨天,泥路很滑,父亲依然是一根手指让我抓着。倘若我抓不紧滑倒了,再从泥水里爬起来时,等着我的还是那根手指,绝不会多出一根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不能全指望别人。

③小学五年级时,我听了父亲一年的语文课。父亲讲的课虽说扎实细致,却并不很生动,这和父亲严肃的性格有关。听过父亲讲课的学生都知道,父亲有个标志性的姿势。“你们给我听清楚这一点!”每当讲到关键的地方,父亲总是将沾着白色粉笔灰的右手食

指高高举过头顶,于是全班几十双眼睛就聚焦在那指尖上,而父亲强调的知识点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父亲教书认真,对我尤其严格,因为我从小特别马虎,做事粗枝大叶。父亲批改我的作文时,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面批,我作文里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当他都不会放过,他的手指点到作文本上,戳到我脑门上,让我紧张得直冒汗。当时我庆幸地想,好在父亲只教我一年,现在,我也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一年。

④上了初中以后,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一段时间我完全忘记了父亲的手指,直到那年我到县城参加高考。骄阳似火,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荫下一直等到我们走出来。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越来越紧张,蓦然回头,校门口人头攒动,却有一根手指高高伸出,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立刻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⑤考上大学离家的那一天,父亲给我买了一双新皮鞋,那是我的第一双皮鞋。父亲说我的脚码已经和他的一般大了,他试过那双鞋,很合适。新鞋有点紧,我穿的时候,父亲用那粗大的右手食指当鞋拔,可是费了好大劲也不行。我笑笑说:“您的手指头在里面,我的脚后跟就只能在外面了。”父亲抚了抚有点疼的手指,也乐了

⑥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结柬,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呵气成霜。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挤上火车在靠窗的一个座位坐下,离家远行,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听到车窗上“笃。密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窗外,用指尖敲着窗子。然后,他凑上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写着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反过来写的。我明白,父亲是要我多往家里写信。我重重地点点头,却不知道他有没有看清楚。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是怕我在千里之外心情落寞,有什么心事写信跟家里人说说会好些。

⑦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每当感到孤独和迷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手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牵引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指点过我,曾经在大考前树立起我的信心曾经在旅途中敲响我的心窗

③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手指蹒跚学步时,我才体会到,我封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

【1】文章第③段作者两次写了自己“庆幸”,第一个“庆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庆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围绕“指尖上的父爱”回忆了五个生活场景:刚学会走路时,父亲用手指牵着“我”走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时,父亲高高举起手指,让我”自信地走进考场;考上大学离家那一天,父亲帮“我”穿鞋,用手指当鞋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父亲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父亲给孩子的还有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凡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经受   ___ 羞愧   ___ 孔武有力     ___

【2】当知道“母亲竟然这么轻”,为什么“我”心里会难过?(     

A.护士没有告诉“我”母亲真实的体重是多少。

B.母亲负重操劳一生,但身体却是如此瘦弱。

C.“我”用力过猛,把母亲摔伤了。

【3】第三自然段中“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的含义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母亲为什么在儿子的怀抱里流泪了?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想想我们在平时是否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请列出几件事。

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透过“吃惊”看出鲁肃________;透过“饮酒取乐”看出诸葛亮__________

2诸葛亮断定曹操不敢出兵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相照应的句子。

4你了解了借箭过程后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类文阅读

访梅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的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鱼。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儿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几分(        ),更有了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他了去。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了;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我们一眼一眼看,看着看着,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在作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细细地在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的,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       ),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气,蒸气是什么,蒸气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        )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笑了,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且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吃惊 狐疑 疑惑

B.狐疑 吃惊 疑惑

C.疑惑 狐疑 吃惊

D.疑惑 吃惊 狐疑

【2】短文重点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从哪个角度描写人物,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认真读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电脑垃圾”——一个世界性新难题

电脑的发展速度惊人,正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据调查,一台电脑大约在 18 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被淘汰。2001 年,美国共淘汰了 2000 万台电脑,但仅有 11%(220 万台)被回收,其他则被废弃,“电脑垃圾”将成为污染环境的新公害。

电脑垃圾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电脑附件所产生的垃圾,包括废弃软盘、光盘和 UPS(一种蓄电池);二是废弃的电脑零部件,包括显示器和各类板卡。这类垃圾很难自然降解。更严重的是,制造一台电脑需要用 700多种化学原料,而其中大约有一半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比如,制机壳的塑料中都涂有一层防火的有毒剂,显示器中含着有毒元素铅。如果将这些垃圾掩埋,不做任何处理,这些有毒物质就会渗透出来,造成严重的污染。即使是焚化,它们也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重金属,对空气造成污染,形成酸雨。

如何处理“电脑垃圾”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将成为一个电脑使用大国,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将会留下极大的隐患,我们的确应该采取措施了。

【1】“电脑垃圾”将成为污染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

【2】“电脑垃圾”主要分_____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该如何处理这个新难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

半瓶阳光

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

屋前的空地上,小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 ”她手指向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 !”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我当然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 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暖意。难道我也抓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回屋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太阳。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她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滋鞄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越发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 “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明亮——__________)   顽皮——________

2短文第1自然段属于___________描写,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

A.为下文女儿捉阳光作铺垫   B.点明短文的中心

3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小女儿捉到了阳光?用横线画出来。

4仔细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的不同含义。

(1)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意。

(2)于是我的心也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第(1)句中的“暖”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中的“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对“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剥豆

一天, 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碗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碗向我面前推了推。

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选择。”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在加快。

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速度不觉间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碗的豆很快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1文中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把文中的材料各举一例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其突出的两点是比赛时的_________和比赛后的__________

5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练习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确实这个词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话主要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人物描写一组(节选)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shòu sǒu),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zhàn dìnɡ)。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náo ráo),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dānɡ dànɡ):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这段话中有好些类似“猴儿似的”词语,巧借其他事物写出人物的特点,很有特色,请你找一找,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圈出描写小嘎子摔跤时的一系列动词。

(4)用“  ”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5)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个( )的儿童形象。

A.憨厚、诚实、争强好胜

B.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19、阅读

仰望布达拉宫(节选)

进入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做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做红宫。无论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的猎猎飘动。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黄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宫墙、峭壁、古柳、经幡的倒影一起映人湖里,使布达拉在雄伟中又增添了几分俏丽。

倘若站在八廓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填空。

1)布达拉宫的宫墙及窗户主要有____________三种颜色。

2)作者是透过 ____看到布达拉宫的剪影,接着是站在____仰望布达拉宫,后来又分别从____________几个不同角度眺望布达拉宫。

2布达拉宫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摘录文中有关词语回答。

庄严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3联系全文,写一写你对题目中仰望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4布达拉宫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望了我一眼。老师皱皱眉头。老师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把三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膑对田忌说,他有个办法,保证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小练笔。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一句中的省略号省略了神态、语言等。现在请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把省略的内容写出来。注意写出对祖国无限思念的感情。(自由发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