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描写的人物均出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人名与描述匹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②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③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④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A.诸葛亮孙悟空武松林黛玉
B.武松孙悟空诸葛亮林黛玉
C.孙悟空诸葛亮林黛玉武松
D.诸葛亮孙悟空林黛玉武松
2、下列对句子所用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语言描写)
B.(武松)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中劈下来。(动作描写)
C.“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心想。(心理描写)
D.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外貌描写)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监狱 监考 监生 监视
B.晕车 晕船 晕倒 晕血
C.燕国 燕山 燕园 燕子
D.着笔 着想 着重 着手
4、写出四个褒义的四字词语。
5、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并完成练习。
①小嘎子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 )
②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
(1)句①中描写小嘎子动作的词语有_____,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小嘎子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句②选自___写的《___》,从这句话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车夫。
(3)仿照上面两个句子中的任意一句,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突出他(她)的特点。____
6、三大盆地是( )。
7、请把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工整地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区别字组词。
泊( ) 何( ) 瓜( ) 间( )
伯( ) 荷( ) 爪( ) 涧(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着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地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提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面。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能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问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1】本文第①②段写了“我”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事,有人认为这件事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去,你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整本书阅读。
金铃现在的同桌叫尚海,个子比金铃整整矮了肩,体重也只有金铃的一半,是个袖珍型的“男子汉”。两个人走到一块儿,金铃像只胖胖的大白鹅,尚海就像具围着大白鹅跳米跳去的小公鸡。
【1】以上片段选自作家__________的儿童长篇小说《____________》。
【2】片段中的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金玲__________但尚海__________的体型特分。
11、课内阅读。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1】选段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选段,写出孩子的表情变化: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猴子如果会说话,它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选段中水手们的两次“笑”,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是因为猴子摘了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让水手们觉得猴子特别调皮。
B.猴子不仅不还帽子,还故意逗孩子,猴子的表现让“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C.水手们之所以“笑”是因为孩子无助的样子很好玩。
D.水手们的两次“笑”,让孩子觉得很尴尬,也为后文孩子爬上桅杆推波助澜。
12、课内阅读
埃及的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高146 米多,相当于40 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 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 吨。有人估计 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 可绕地球一周 如果用火车装运 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 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 年时间。
【1】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修筑( ) 估算( )
平坦( ) 紧凑( )
【2】在文段中的“ ”里加上标点。
【3】理解填空。
(1) “这座金字塔高146 米多,相当于40 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句话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强调说明 。
(2) 文段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金字塔的特点 ;画波浪线的句子突出了金字塔的特点 。
(3) “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从这两句话我们能体会出建造金字塔 、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亘”字,作为2019年指导性年度汉字在京揭晓。2019年指导性年度汉字发布会上,文字学家白双法先生表示,中国文化是多元文化,古人造字源于实践,读音不同,则意义不同,造字时的形象也不同。“亘”字带给我们的指导性启示,一是回环,天道好还,礼尚往来;二是恒常,体悟天道,守常应变;三是自强,自助天助。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指导性年度汉字评选是一项具有娱乐性、教育性和认知性的活动。
材料二:2019年度,巴黎汉字节于9月10日正式启动。为期五天的活动结合书画展、讲座、文化体验和互动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向法国民众展示中国文化。巴黎汉字节旨在以汉字为媒介,超越地域、文化、语言和民族障碍促进东西方人文交流,向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打开一扇了解汉字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指导性年度汉字评选意义的一项是( )
A.娱乐性
B.实用性
C.教育性
D.认知性
【2】“亘”字带给我们的指导性启示,其中不包括( )
A.回环,礼尚往来
B.恒常,守常应变
C.养育,天伦之乐
D.自强,自助天助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本次法国“巴黎汉字节”举办目的的一项是( )
A.促进东西方人文交流
B.展示中国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
C.促进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D.增强民族凝聚力
【4】为了保护、传承、弘扬汉字文化,我们自身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对画波浪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夜深人静时,毛主席辗转反侧,失声痛哭。
B.这句话使我们深深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C.这句话只有十几个字,作为文章的结尾,太简短了,作者应该再多写几句话,就会更丰富一些。
【2】对画“____”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5、与象共舞
象是泰国的国宝。这个国家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攻城守垒;曾经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地为泰国人做工服役。被驯服的大象走出丛林的那一天,也许就是当地生产、生活发生较大变化的日子。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
在国内看大象,都是在动物园远观,人和象离得很远。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很多次,我和象站在一起,象的耳朵拍到了我的肩膀,象的鼻息喷到了我的身上。起初我有些紧张,但看到周围那些平静坦然的泰国人,神经也就松弛了。在很近的距离看大象,我发现,象的表情非常平静。那对眼睛相对它的大脑袋,显得极小,目光却晶莹温和。和这样的目光相对,你紧张的心情自然就会松弛下来。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
(1)近义词:起初(________) (2)反义词:紧张(________)
【2】用“ ”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3】读句子,回答问题。
(1)“被驯服的大象走出丛林的那一天,也许就是当地生产、生活发生较大变化的日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这样的目光相对,你紧张的心情自然就会松弛下来。“这样的目光”指的是怎样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祖父的园子》选段,完成练习。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1】下面四字词语能形容祖父大笑的一项是( )。
A.哄堂大笑
B.眉开眼笑
C.开怀大笑
D.笑逐颜开
【2】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3】选文写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 、 、 和 等几件事,由此可以看出“我”在祖父园子里 。
【4】“这不是一样的吗?”这句话中“我”认为_____和_____是一样的,说明了“我”因年龄小而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多次写到祖父的笑,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祖父在园子里的劳动本领高超,瞧不起“我”。
B.写出了祖父老实、没有脾气,这是对“我”的一种溺爱。
C.写出了祖父的和善与富有爱心。
D.说明祖父生活很乐观,每天总是笑眯眯地劳动。
17、课内阅读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____(填书名),作者是_____。
【2】选文第二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画出来。这一选段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在作者心中,园子里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也是自由的。
【3】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想象园子里的景物仿写句子)
___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正是因为孩童的调皮天真,所以感觉园中的一切都是好玩的,都是活的。
B.作者既写出了园中的生机,也表达了自己的快乐之情。
C.作者能拥有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不仅是因为有园子,更多的是因为有祖父。
D.祖父任由园子里的一切自由生长,说明祖父很懒惰。
18、读名著,做阅读。
空城计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皆尽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匠;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髦,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杳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自飞马远望之。果见孔明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④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数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孔明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退也。
【1】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分成四部分,将段落序号和每一部分的小标题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班文官”,联系上下文,抓住“一班”这个词,哪一个理解得比较正确( )
A.穿着斑纹官服的文官
B.普通文官
C.大多数文官
D.少量的文官
【3】联系上下文和当时的情境,推断“抚草而笑”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司马懿的特点,与本单元课文中哪个人物最相似。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三次写孔明的“笑”,分析人物内心,选择合适的答案。
(1)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____________
(2)孔明魏军远去,抚掌而笑。__________
(3)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__________
A.计策成功,保全兵士而笑
B.对方中计,因而发笑
C.内心不安,做出笑颜,透敌上当
D.对方上当而得意地笑
【6】本文最能代表孔明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读画横线的两处句子,用哪个词形容诸葛孔明不合适。( )
A.机关算尽
B.运筹帷幌
C.料事如神
D.知己知彼
【8】第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选出错误的一项( )
A.衬托“空城计”的高明。
B.烘托渲染紧张的气氛。
C.推进故事的发展,引出“空城计”。
D.为了迷惑司马大军。
19、课外阅读。
火车六年不到站
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
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
半夜,我听到弟弟说:“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知道了。”
这样的对话,一晚上至少有五次。后来我才知道,弟弟是六年前春节回家时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醒来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
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我说:“去。”
他说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我们乘船过去,他却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从小就爱吃烧鸡。
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着手表惊呼:“下午4时了,弟弟一定醒了。”我们飞快地往回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没有看到开船人。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来,护士会照顾他的。”他不听,开始脱衣服。
我惊呼:“你干吗?”“我游过去。”“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
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江里。那可是冬天啊!
我看着江面,他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我回到医院,看到他换了衣服,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弟弟好像哭了很久,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怎么会呢?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的。”
弟弟点点头:“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下车?”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
我转过头,泪流满面。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六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
【1】文章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作描写,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惊呼→_____→_______→跳进江里→_______,这些词语体现了_______。
【2】文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两次对话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六年”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B.本文运用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C.文中的哥哥非常善良,富有责任感,令人心生敬意。
D.本文通过刻画哥哥这个人物,赞美了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真诚、善良等美好品德。
20、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
改为“把”字句 。
(2)山洪从山谷里涌了出来。
改写成比喻句,表现洪水来势凶猛: 。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为肯定句: 。
(5)《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
修改为病句: 。
(6)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用关联词语把两句子连成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根据要求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2、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是我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23、填写对联。(8%)
(1)地满红花红满地 ( 联)
(2)一夜五更,半夜三更有半 ( 联)
(3)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 联)
(4)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 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