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加点多音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口(gòng)       耕织(gōng)

B.疑(huò)       晃(huàng)

C.圈(zhuàn)       学(zhuàn)

D.飞(yàn)       山(yān)

2、下列加点字和“其人弗能应也”中“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接不暇

B.一呼百

C.得心

3、下列对《祖父的园子》中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太小,拿不到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这一句说明祖父对“我”很疼爱。

B.“(我)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巴草当作谷穗留着。”这句话说明“我”做错了以后,祖父没有骂“我”,反而笑,对“我”很宽容。

C.“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这一句是说祖父教“我”认识谷子,对“我”很有耐心。

D.“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这一句说明了天上的云很多,天要下雨了。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看拼音,写词语。

1.全军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紧急抽组精兵强将bēn fù(______)疫情防控第一线。

2.台湾是中国不可fēn gē(______)的一部分,shén shèng(______)不可qīn fàn(______)。

3.布满小广告的墙壁被 huī fù(______)原貌,院内车辆摆放有序,zhǎn xīn(______)的垃圾桶已“上岗”……创建文明城市让老旧小区大变样。

5、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开始____     输____

熟悉____     谦虚____

____     失败____

6、词语解释

四时:___________                            耘田:_____________

各当家:___________                           童孙:_____________

稚子:_____________                           寒漪:_____________

横牛背:____________                         信口:_____________

7、先把下面的名言补充完整,并在括号里写出作者,再选一选。(填序号)

A.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________的,但还是让我在___________做叶的事业吧。_______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_______

1.我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人们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困境。

2.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奉献的精神。

8、照样子,补词语。 

例:欣欣向荣(AABC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     爆)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   斩)新的白床单(居然     果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     忠)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并画“√”。

【2】照样子写词语。

汗珠滚滚(ABCC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3】选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对刘伯承的_______描写,我从中感受到了_____;此时刘伯承可能在想:______

【4】画“___ ”句子是对沃克医生的_______描写,句中的“你”指______,沃克医生将他称为“军神”是因为_________

10、延伸阅读

三顾茅庐(节选)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亮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太阳。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亮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有改动)

【1】“三顾茅庐”中“顾”的意思是_________。“三顾茅庐”的本义是________。比喻义是______________

【2】用成语概括下列意思。

(1)像拨开云雾见到太阳。________

(2)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________

【3】“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刘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诸葛亮的特点是__________

【5】你在课外一定积累了不少与诸葛亮有关的俗语或歇后语吧,各写出一句。

俗语: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李逵杀虎(节选)

李逵背着母亲过沂岭,途中将母亲放于岩石上,自己去找水来给母亲喝。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千辛万苦,把老娘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三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以上选文跟《武松打虎》一样,都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作者是施耐庵。

【2】请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怒杀虎仔        B.不见老母     C.再除双虎

( )( )( )

【3】参照例子,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位梁山英雄打虎的不同之处。        

武松打虎

李逵杀虎

在景阳冈打虎

在沂岭杀虎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4】武松和李逵同为小说中的打虎英雄,你更钦佩谁?请结合课文和所选片段简要说明理由。

_____

12、阅读课外短文《春天放纸鸢》,完成练习。

春天放纸鸢

夜幕降临,漫步在乡间道路上,除了春风扑面有一种柔和的感觉之外,时而传来阵阵熟悉的风筝葫芦声,那“嗡嗡”的声音,不由得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我十二三岁时,每到春季,父亲总要扎个风筝去放飞,供我们赏玩。父亲(  )风筝时,左邻右舍好多人帮着(  )竹篾(miè)、打面糊、糊纸等。风筝准备就绪,还是那批人帮助(  )着风筝到田野里,拉绳的和(  )风筝尾巴的就配合我父亲放风筝,一旦风筝飞到了空中,个个看了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父亲见到别人的风筝上挂着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于是,他也制作风筝葫芦。他先弄来几个干燥的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这样,风筝葫芦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那葫芦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挂在风筝上,老远就能听到时高时低的风筝葫芦声。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开始时,我只是用麦秸秆和旧报纸,制作简单的小风筝。后来,我又萌发了制作大风筝的念头。同伴们见到我要制作大风筝了,个个鼎力支持,跟在我后面溜溜转。我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了空中,我和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每到春天大风时节,我就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惯。

我在同伴中是放风筝的高手,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否则我们放风筝时就不带他去。

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

1“手舞足蹈”的近义词是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短文的括号里。

提     托     扎     劈

3下列对风筝葫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做风筝葫芦的原料是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一。

B.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

C.最后要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

D.风筝上挂着的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能发出时高时低的声音,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

4下列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我”很自私,谁要是不听话,就不带他去放风筝。

B.写出了“我”和小伙伴很贪玩,也写出“我”的淘气与天真。

C.写出了“我”在小伙伴心中的地位,“我”常用放风筝来威胁小伙伴,让他们听话。

D.写出了 “我”对那时的任性感到后悔和自责。

5“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这句话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统领下文

6“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这句中“美好”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写写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e dí)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é huo)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给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2猫的老实,表现在     贪玩表现在   ;尽职又表现在  

3读句子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这句话中几朵小梅花换成几个脚印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描写猫高兴时的样子,表现为:       (用文中的词归纳)

5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老实又_______,既贪玩又_______,既胆小又_______;高兴时_______,不高兴时_______

14、认真阅读下面三份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现在是信息社会,快速便捷的互联网将网络语言送进了我们的生活。“囧”“槑”等网络用语激活了沉睡在字典中的“死”字;“敲黑板”“开脑洞”等词语鲜活贴切地描绘了生活中的现象,充分体现了网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锦鲤”表达了人们收获好运气的喜悦;“亲情价”表现了儿女对父母的关爱。网络语言正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朝气蓬勃的语言文化现象。

(材料二)

网络语言发展迅速,在表述率性、直接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类似“菜鸟”“弱鸡”等不雅的词语。人们在交流中过度调侃(kǎn)、恶意羞辱,使得语言的纯净,及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优良美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位耄耋(mào dié)老人、一位公务员、一位银行职员,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语言并不仅仅是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语言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与美德的重要载体与直接表现。古人对贤者、长辈称“子”称“君”,近代以来我们称呼“先生”“您”。这不光是用语的文明礼貌,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长幼有序”“人敬人高”,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作为礼仪之邦的子孙,这些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吗?我们呼吁:

(材料三)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全世界目前存有7099种语言,然而97%语言的使用者只占世界人口的4%。今年2月21日是第20个国际母语日,口号是:“尊重、守护每一种母语!”保护语言的同时,我们还要推动语言及文化的多元发展。我们深知保护母语,并不是闭关自守,墨守成规,语言自然要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解、宽容与对话的基础上,接纳、吸收,不断继承与发展,帮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语言传统及其背后文化传统的认识,让我们的母语更好地传承下去!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与一个共同话题有关,这个话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表达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把(材料二)的结尾补充完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能够结合材料与生活实际,条理清晰地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根据选文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

( )算盘 ( )螺丝 ( )机枪   ( )电话 ( )纽扣

【2】下面对食指的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

A.敢于冒险

B.机敏

C.勤奋卖力

D.最肯吃苦

【3】用“  ”画出描写食指外形特点的句子。

【4】你认为食指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可是那个冬天,母亲却落下一生的病根——类风湿。那天,她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他的身上。、

然后,整整一个冬天,母亲没有自己的棉衣。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_

【2】“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画出来。

【4】文中说,那年冬天“特别冷”,但“他”却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为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回答问题。

梅花

邻居陈老师家来了两位从外国回来的亲人——陈老师的儿子和孙女梅花。

梅花很喜欢和我在一起。//我到厨房洗碗,她就帮我递碗筷;我到院子浇花,她总帮我提水;看电视节目时,她总挨在我座旁……//就这样,邻居都说我和她是“双胞胎”了。

和梅花在一起是很愉快的,她告诉我很多美国的事情。我奇怪,梅花出生在美国,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有一天我向她问了这个问题,梅花兴奋地回答:“我是中国人,①我怎么能忘掉祖国的语言呢?”我又问:“你不是从小生活在美国吗?你怎么是中国人呢?”梅花不高兴了,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说:“我爷爷、爸爸都是中国人,我怎么不是中国人了呢?”看她的脸色,我知道她生气了。第二天,听陈老师说,梅花哭了,边哭还边嘀咕着要留在中国做中国人。

一天下午,我正要写作文,忽然听到梅花的哭诉:“②我不去,就是不去!我要留在中国……”我明白了她哭闹的原因,但不知怎么办才好。她平时对我说过要留在中国读书,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

这时,我立刻激动地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作文题目《梅花》。文章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祖国,您的儿孙是多么热爱您!

【1】按要求填空。

①这篇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

②第2自然段中第一层与第二层是________关系。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的延续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转折或递进

【3】从文中画线句①可体会到梅花________;从画线句②可体会到梅花________。这些语言描写都表现了梅花________之情。

【4】读完文章,文中的梅花也一定深深打动了你,你觉得梅花为什么哭闹着不愿意回到美国去?

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两个句子,联系文章说说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好。

①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②我希望她能留下。

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视死如归

1931年深秋,王若飞同志在包头不幸被捕。敌人知道他是我们党的干部,想从他的嘴里得到党的机密。

一天晚上,几个特务闯进牢房,掏出手枪,对准王若飞的胸口。带头的特务恶狠狠地说:“现在只要你说一个‘招’字,就放了你;不说,马上送你回老家!”

王若飞镇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

敌人没有办法,气得像疯狗一样,他们把王若飞押到刑场上。王若飞站定了,抬头望着北边那巍峨的大青山。大青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雄伟。

敌人用枪口从背后对准王若飞,凶狠地说:“这是最后的时刻了。再给你几分钟,好好考虑一下!”

王若飞整了整衣领,迎着深秋的晚风,望着周围的山峦。他挺直身子,从容地说:“用不着考虑了,开枪吧!”

一分钟过去了,又一分钟过去了,等了好几分钟……敌人没有开枪。王若飞视死如归,厉声喝道:“开枪吧!混蛋们!”

敌人还是没有开枪。

王若飞忽地转过身来,面对着敌人。敌人吓得后退了几步。王若飞(轻视 轻蔑)地说:“你们这套把戏,对共产党人是没有用的!”

敌人妄想用死来威胁王若飞同志,他们的(计谋 阴谋)又一次失败了。

【1】用“         ”画出文中括号内搭配恰当的词语。

【2】这篇文章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王若飞说的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自然段抓住了王若飞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表现他坚定不移的意志和______的英雄气概。

19、阅读。

①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②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③一掉准掉在身上。④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⑤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⑥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⑦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⑧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⑨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⑩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语段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2】从( )几个句子中读出刷子李的手艺高超。(填序号)

【3】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哪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第九句中“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写出了刷子李刷墙的效果好。

【5】为什么要提到“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

1.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无一不是彩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不得不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表达交流

漫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会让我们有所思考。你能读懂下面这幅漫画吗?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让我们写一写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吧。

轻轻提醒你:

(1)题目自拟。文章不少于400字。

(2)习作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