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夫(dà  dài rú  rǔ   nán  nàn

国(bǐ bì 犯(qiú  qíu   zī  zhī

 

2、下列人物与情节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B.林黛玉——含泪葬花儿

C.贾宝玉——含玉而生

D.宝钗——协理荣国府

3、下列句子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这难道不是真正的荷兰吗?

B.不得不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C.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吗?

D.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啊!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多音字组词:

zhǎng( )   è(   ) bǎi(   ) chǔ(   )

涨   恶   柏   处

zhǎng(   ) wù( ) bó (   )   chù( )

 

5、读拼音,写词语。

jì má     cūn zhuāng     yún tián     zhòng guā

( )     ( )       ( )             ( )

6、课文内容回放。  

_______,无志空长百岁。  

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  

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_。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________。  

梁国杨氏子九岁,________

7、精彩回放。

1.《水浒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____。 我知道里面著名的故事: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其中“_______________”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3.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____,时鸣春涧中。

8、读拼音,写汉字。

liě zuǐ_______  海ōu_____  miáo_____准  niǔ_____动 鱼gōu_____

dòu yǐn_______  衣mào_____  荣_____  计_____ yíng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轻松阅读快车

快手刘是个撂(liào)地摆tān(   )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溜圆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shén chū guǐ mò(       )。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1.在短文中拼音处括号内填写汉字

2.短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快手刘戏法变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手刘是怎样变戏法的?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

10、阅读理解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们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会儿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浸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用左手接过钱,很激动地说:“谢谢您。”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努力挣来的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您的。”他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们家门口,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以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的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那人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那人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让人看了很难受”的原因是什么?( )

A.乞丐的穿着很邋遢。

B.乞丐十分懒惰,不劳动。

C.乞丐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

D.乞丐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

2“刁难”在文中指什么?( )

A.母亲不给乞丐20元钱。

B.母亲要乞丐用一只手搬砖。

C.母亲不要那人给她买的房子。

D.母亲让乞丐把砖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3乞丐“怔住了”的原因是什么?( )

A.母亲的举动让他意外,使他明白一只手也能挣钱。

B.他没想到母亲会递雪白的毛巾给他擦汗。

C.他没想到母亲会在他劳动结束后给他20元钱。

D.他没想到搬那一堆砖,花了两个小时才搬完。

4那人为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买好了房子,是为了要感谢母亲什么?( )

A.感谢母亲给了他劳动的机会。

B.感谢母亲让他短时间赚到钱。

C.感谢母亲递条毛巾给他擦汗。

D.感谢母亲教他学会自立自强。

5你喜欢文中的母亲吗?请结合文本至少说三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她病了,去医院诊断,是绝症。

②医生要她务必及时入院治疗,否则顶多只能再活一年。她拒绝了。那笔庞大的治疗费足以压垮太多数中国家庭,更何况她还是一名单身母亲,一个月只挣800元钱。她的女儿才8岁,念小学三年级,很聪明,读书也很用功,上学期还拿了三好学生奖状,得了几支圆珠笔和一大摞作业本。

③她回家了,女儿还未放学,她泪流满面地拿出女儿的照片。家里穷,照片还是女儿满周岁的时候拍的。那时女儿的父亲还在南方做生意,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不仅埋葬了父亲,还给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添了一大笔债务。这些年,她与女儿相依为命。她尝尽了人间冷暖。如今,她要走了,女儿……女儿,她还能指望谁?她想:与其__________________,不如__________________

④她抹掉眼泪,出了门。屋外,寒风凛凛,像一把三棱尖刀,捅入喉咙,并在里面搅动着。她吐出了一口痰,痰里有血,腥腥的。她买了很多菜,拎回家,做出了满满一桌子好吃的,有鱼有肉,还有女儿最爱吃的小鸡炖蘑菇。

⑤女儿回家了,兴奋地大叫,忙问今天是什么好日子。

⑥她心如刀绞,坐下来,不停地为女儿夹菜。女儿吃得很开心,似乎没有注意到隐藏在她眼角的泪水。

⑦这天晚上,她紧闭了门窗,旋开了煤气阀,然后早早地上了床,把女儿搂入怀里,使劲儿地亲吻女儿的额头。就在这个时候,她忽然听见女儿喊:“妈妈,妈妈!”

⑧“怎么了?”她问。

⑨“妈妈,今天考试了,我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女儿得意地说。

⑩“真乖……”她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妈妈,上次您说我考了100分,您就答应我一个愿望。”女儿仰起脸,一双眼睛因为期待而闪闪发亮。女儿撅起小嘴:“妈妈,您不会耍赖吧?”

“妈妈不……不耍赖。”她用枕巾挡住女儿的视线。并把枕巾的一角塞入自己的嘴里。她整个身子都在颤抖,已经没有办法控制泪水。眼泪这种液体似乎能把人烫伤,她的脸上火辣辣的。

“那你以后再也不要哭了,好吗?妈妈!”女儿的声音迟疑而又亲切。

“不哭……妈妈不哭!”她赶忙用枕巾擦去眼泪。

_____还有_____妈妈_____女儿小声说_____如果你实在想哭_____就请等我长大_____能把你接入怀里时再哭好吗_____

好的,妈妈一定做到。她“哇”地一下哭出声。

她松开女儿,下床,关了煤气,打开了窗子。

1仿照例子写出两个含有比喻词的成语。

例:心如刀绞、____________

2为文章第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还有______妈妈______女儿小声说______如果你实在想哭______就请等我长大______能把你接入怀里时再哭好吗______

3下列句子写写你体会到什么?请你作简单批注。

①眼泪这种液体似乎能把人烫伤,她的脸上火辣辣的。

②屋外,寒风凛凛,像一把三梭尖刀,捅人喉咙,并在里面搅动着。

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的妈妈陷入绝境,先后做出了两种选择:第一种是:______,她为什么这样做呢?______

第二种是:______,促使她改变决定的原因是:______

5给文章取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摔跤(节选)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像—______ 漏洞—______ 趁机—______)   眼明手快—______

2小嘎子认为自己的优势和小胖墩儿的劣势各是什么?小嘎子为什么会失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   )的小嘎子形象。

A.憨厚、诚实、争强好胜 B.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13、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轻轻)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

小鸟啾啾细柳摆腰,春花遍地露笑脸。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饴(yi)、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喜欢)。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睛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查问、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当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当我们遇到风浪时,是妈妈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

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

妈妈给了我们(坚定、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这是什么?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我们妈妈难道不是世上最好的妈妈吗?

1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2写几个成语夸夸妈妈:(不少于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三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名眼睛亮,第四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概括要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枇杷酸·枇杷甜

①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老汉卖完批把的时候,天竞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襄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②老汉猫着身子,双手抱腰,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③“我是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

④“没问题。”凌师傅爽快答道。

⑤凌师博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的火不好发作。

⑥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老汉。老汉撑转身欲走,凌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凌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个寒战。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瞌睡,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⑦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你就是小心眼”,又继续干活了。

⑧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了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⑨凌师傅剥了一颗批把,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砸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迷成一线天,瓮声瓮气地说:“好酸!”凌师傅抢白妻子:“是你的口酸了,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批把,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阅读文章遇到不太明白的词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猜测。对于第⑥自然段中的“牙齿打瞌睡”,下面的猜测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方言土话

B.形容老汉很冷

C.指老汉冷得快要睡着了                  D牙齿直打颤。

【2】围绕凌师傅和妻子对于老汉借伞的不同态度,补充情节发展图(请用四字概括)

【3】第⑤自然段出现了两次狠狠地瞪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次是凌师傅妻子瞪凌师傅,凌师傅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凌师傅瞪他妻子,凌师傅妻子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着力刻画凌师傅的人物形象,我仿佛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的凌师傅;文中还有很多内容对凌师傅妻子的描写,这是为了( )

A. 点面结合          B.   首尾呼应          C.   动静结合       D.侧面描写

【5】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枇杷甜”,妻子吃了却说“好酸”。同样的枇杷,不同的看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老汉信守承诺送回衣服和伞,枇杷的甜包含着互相信任的味道。

B.妻子觉得枇杷酸是因为生病没有胃口,不想吃。

C.凌师傅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所以觉得枇杷很甜。

D.因为当时不信任老汉,妻子吃起枇杷心里别扭,觉得酸溜溜的。

15、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填空。

(1)“手忙脚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部分与成语“_______”的意思一样。

(3)为了介绍小艇,作者在选文第二自然段把向上翘起的船头和船艄比作______,把小艇行动时的样子比作____________

2选文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句话?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表达了这个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描写了威尼斯的________(动态  静态)美。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见(  )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是四大名著之一《_____》中的重要章节,作者是_____

2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3选段是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

17、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请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题目。

2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3给文中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与第一自然段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

5“我”为什么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将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父爱的温度

①8岁那年的一天,我跟着父亲去赶集。回家的路上,经过一条结冰的小河,我就拿着父亲给我在集上买的陀螺,在冰面上抽了起来。由于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冰层破裂,我的半个身子陷进了水里。冰冷刺骨的河水立刻浸透了我的棉衣,直刺我的双腿。我上身趴在冰层上大哭起来。

②这时候,只见父亲拿着一根绳子了过来。他来到离我五六米远的冰面上,把手中的绳子系了一个圈,然后用力扔给了我:“把绳圈套在身上。”

③父亲慢慢地拉绳子。不一会儿,就把我拉到安全的冰面上。他二话没说,扒掉我那湿透的棉裤,解开他的上衣,把我冻得有些发僵的双腿揣进了他的怀里,紧贴着他的胸膛……

④无独有偶,我在村子西面的大寨山上同样也享受到了父爱的温度。

⑤那年寒假,大雪封山,我不顾父亲的阻拦跟着他去大寨山上套野兔。

⑥_________________。我跟着父亲三转两转就累了。父亲让我在一座铺满杂草的石屋里,点着火让我休息。父亲离开后不到半小时,我忽然发现一只野兔从石屋门前经过,立刘去追野兔,不料滑倒了,顺着陡峭的山坡不知往下滑了多少米,脑袋撞在一个硬硬的东西上,昏了过去。

⑦当我醒来的时候,父亲着我坐在石屋里,我的双腿伸在父亲的怀中。

⑧“儿子,你可醒了。把爹吓惨了。”父亲盯着我问道,“怎么样?脚和手有感觉吗?”得到我确定能走的回答后,他依然不放心,让我试着下地走走。

⑨我站起身,来回走了很多圈,感觉浑身上下热乎了以后,父亲才把石屋的火熄灭,笑着说道:“走,咱回家。”

⑩父亲身体的温度虽然只有36度,我体验到的父爱也只有36度,但是这就足够了,这是父亲可以给我的火热的爱。

【1】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刺”表现出冬天冰层下的河水极其寒冷。

B.“冲”表现出父亲想救出落水儿子的急切心情。

C.“躲”表现出“我”三转两转就不想抓兔子了。

D.“抱”表现出父亲怕儿子受伤严重的关切。

【2】第③自然段主要是通过_____描写来表现父亲的。(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理

【3】第⑧~⑨自然段,通过对父亲语言.神态等描写表现出父亲(     

A.担心儿子

B.对儿子呵护备至

C.很啰唆

D.吓惨了

【4】联系上下文,第⑥自然段画线处应填入(     

A.大寨山花团锦簇,树木葱茏。

B.大寨山海拔高,直插云霄。

C.大寨山是村西面的一座山。

D.大寨山海拔高,山势陡峭。

【5】下列是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是(     

A.童年时,“我”跟着父亲去赶集,父亲掉进了冰河。

B.童年两次遇险的经历,令“我”感受到父爱的温度。

C.童年时跟着父亲外出的两件事,让“我”难以忘记。

D.童年时,“我”在大寨山上也享受到了父爱的温度。

19、阅读理解、分析。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好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车黑的,但通过好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1第一段中作者刻意描写外祖母的黑衣服她的眼睛,主要运用的写法是什么?其作用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外祖母说话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外祖母在我心中是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我会按要求写句子。(13分)

(1)我们不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改为反问句)

(2)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改为字句)

 

21、以“八月,天多热啊!”作为开头,再写一句话,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八月,天多热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成反问句: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写出与桥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____________流水   遇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相会   过河____________

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归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