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词填空。
尊严 尊重 尊敬 尊称
(1)村委会隔壁住着一位和善的老人,因为他以前在中学教过书,邻居们都( )他为李老师。
(2)我爷爷虽然文化不高,但是生活经验丰富,没有私心,肯帮助人,所以得到了大伙儿的( ),村里人有了什么事都愿意来找他商量。
(3)为了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 ),我们必须查办这些贪污分子。
(4)( )长辈和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进入南北朝以后,占主导地位的字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隶书 D.行楷
3、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正确的顺序是( )
①还要描述它们的作用,为人类提供的服务。
②所以在描述动物时要讲述它们的产地、本能、习性、怀孕期、繁殖期、幼崽的数量、父母的照料、饲养类型、寻找食物的方式等各个方面。
③这就是布封在讲述野兽时的论述结构。
④动物历史不是单个动物的历史,而是全部动物构成的历史。
⑤这种论述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对18世纪之后的博物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A.③④①②⑤
B.④①②③⑤
C.④②①③⑤
D.④③①②⑤
4、写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 威廉叔叔发回来一封信,上面写着:猛虎有一对黄玉般的眼睛, 看守着价值连城的宝物。(_______)
2.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的入睡了。(_______)
3.这样机智的娜塔莉难道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吗?(_______)
4.我们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了明如玻璃的带子-----河。(_______)
5、恰当地搭配词语。
(_______)的芦花 (_______)地哭着 (_______)的浮云
(_______)地看着 (______)的眼睛 (_______)地飞来
(_______)的芦苇 (______)地指着 (______)的苇絮
6、写出划线字的读音。
①东东时常模________仿老师的腔调________和姿态,练习朗读。
②奶奶照例又数________落了他几句。
③他禁________不住笑起来。
④她扎________着刷把辫儿,像个高中生。
7、词语巧搭配。
________的街道 ________的境界 ________的景色
________的天性 ________的姿势 ________的威尼斯
8、按要求填空。
“誉”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__画,第三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 。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名誉 2.称赞 在“称誉”一词中应选第_____中解释,在“誉满天下”一词中应选第_____种解释。
9、现代文阅读。
炎夏说瓜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结交了许许多多农民朋友,老的少的都有,和我交情最深厚的是三十多岁的“六机匠”。
他在离我村三四里地的“西河”,种着一点“河淤地”。夏天一早,我跟他下“西河”。他在高粱地里劳动,我在清清的河水里捉鱼,河水清且浅。晌午,我们仰卧在河边树林的沙地上,听千万只鸣蝉的大合唱,其声悠悠,把人催入梦境。
傍晚,收工归来,“六机匠”的肩上扛一把锄,锄杆上搭一领破蓑衣,还有一个小小的牛眼罐。小路两旁,全是“青纱帐”,远远的一个小瓜棚映入眼中。我们拨开高粱,走进瓜棚。主人身旁卧着一只小犬,旁边有一枝土枪。这是防备獾、狼和野兔的,也防有人夜间来“摸瓜”。我们和瓜地主人聊上几句,道一声摘两个“子瓜”。主人慢慢起身,脚步小心地进入瓜地,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最后,一手托一个瓜送到我们面前,用瓦盆里的清水洗一下,然后用手指弹弹,眼睛看看瓜,再望一望我俩。我们用指甲在瓜中间掐一道印子,左手托住,轻轻用右手掌打几下,瓜应声一裂两半,果然是沙瓤。我们用手抓瓤子吃,然后,咬下一块瓜皮刮着吃,刮着刮着,一直刮到了“青州”。瓜,又甜,又鲜,可口沁心。吃完了,抹一抹嘴,丢下三四个铜板,道一声谢,便踏上归途。这时,夕照烧红了半个天,微风从禾稼声中送来,西瓜在肚里发散着清凉。
我们两个人,沐浴着夏风的凉爽,悠悠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六机匠”的巧嘴给我讲吃瓜的故事。我们一面说一面走,一会儿就到了家。这时候,一钩新月像镰刀高悬在他土屋的茅檐上了。
年老了,在都市里吃瓜,想到儿童时期吃瓜的往事。一样是夏天,一样是吃瓜,在北京这样的生活环境里吃瓜,是一种享受,但我感觉,儿时在乡村瓜棚里吃瓜却更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1】《炎夏说瓜》是一篇________(记叙 说明)文,主要写了作者儿时和__________在乡村瓜棚里__________的快乐往事,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____________之情。
【2】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用自己喜欢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点的句子中,“浓厚的生活情趣”是指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道题中,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道题来回答。
(1)如果你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请你把自己在城里吃瓜的情景写下来。
(2)如果你是生活在农村里的孩子,请你把自己在乡下吃瓜的情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17分)
大地回春了,河流揉揉它那沉睡的眼睛,叮叮咚咚欢乐地流着,树木、野草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开始吐出它那嫩绿的幼芽,散发出芬芳扑鼻的清香。燕子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南方回来了,自由自在地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这时,春雨也伴随着春风来到了人间。这是第一场春雨。我打开窗子,向远处望,。雨丝细细的,像花针一样,又好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断断续续地直插到地里,将祖国的山河绣得更加美丽。远处的房屋、树木在茫茫的雨帘中,似轻烟笼罩;近处的青枝、绿叶,青翠欲滴;小草贪婪地吮吸着 “贵如油”的春雨。你看吧,杏花开得一片片白,桃花开得像一片片绯红的云;小树苗的枝头上吐出一串串绿珠子般的小芽,小芽上顶着一颗颗透明的雨珠,亮晶晶的……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雨图啊!
(1)照样子,写词语。(3分)
亮晶晶: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断断续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你还能再写2个这样的词吗?(5分)
(文中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一句打比方的句子,它是把( )比作了( )。(2分)
(4)用“——”画出文把河流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你也能写一个拟人句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双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2分)
(6)你能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苏大夫有个各色(注:特别)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一日,苏大夫和两位牌友叫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凑上一桌打牌。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了胳膊,疼得够劲。可他拿不出七块银圆,苏大夫便不理他。牙医华大夫心善,从后门绕出去,悄悄给了张四七块银圆。
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圆“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点灯时分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唯独拦住华大夫,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圆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有删改)
【1】苏大夫之所以被称作“苏七块”是因为:________。
【2】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苏大夫的医术高明?从文中找出。
___________
【3】苏大夫认为自己是心地善良的,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中画“﹏﹏﹏”的句子中的“这事这理这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事”指的是苏大夫不肯为张四治病的事情。
B.“这理”是说苏大夫立的治病规矩不能更改的道理。
C.“这人”说的是苏大夫为人处世的原则。
【5】你欣赏苏大夫这样的处世原则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12、课内语段阅读。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 )的。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用“____”画出段落中的一处比喻句。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这一种境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我为人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一天,莫泊桑带着自己写的文章,去请福楼拜指导。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 )( )。接着,他又(继续 陆续 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 )( ),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指导 教导 引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 )( )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 )( )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教导 引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示 表明 表达)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敢于 善于 勇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1.把文中括号里的词语补充完整。
2.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丰富——( ) 拐弯抹角——( )
豪华——( ) 满载而归——( )
4.用直线画出第六小节中的两句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福楼拜教莫泊桑把文章写生动的秘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勇气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的“原委”,断然拒绝。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了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脸地打了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小子,为了让你聪明点,我得好好开导你!”新生痛得龇牙咧嘴,却并不肯乞怜告饶。
旁观的学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里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良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人生旅途中,我们也需要像拜伦一样,在别人只是畏惧地逃避,或幸灾乐祸地观看时,能够拿出罕有的勇气,为了善,为了爱,也为了启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灵。
(1)把下列划线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l________ | k________ | w________ j________ |
欺凌 | 羞愧 | 毫无畏惧 |
(2)根据已给出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________
②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凶猛。________
(3)作者的描述使罗伯特·比尔与拜伦的性格跃然纸上,你能说说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吗?________
(4)拜伦对罗伯特·比尔给予帮助的方法是“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你赞成这种方式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________
(5)这篇文章对你的校园生活有启示和帮助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________
15、阅读欢乐谷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
“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整”,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日本人!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心情紧张地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短文中第1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英子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简要概括出我去正金银行寄钱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 )→( )→( )
【3】短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在“我”的生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与“我已长大了”之间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A.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慢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B.保罗的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看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着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爸爸心中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与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请从文中找出与A句中“又唠唠叨叨”的“又”字相呼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看画线的B句中“呆望了一阵”的“呆望”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一阵”能否改为“一眼”?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而小保罗则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致使父亲遇到难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说说你对“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悲愤交加”的意思是_______,司马迁“悲愤交加”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文中画“ ”的内容:____________
【4】“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 )
A. 不怕牺牲。
B. 仇恨当时的社会制度。
C. 一定要完成编写《史书》这部著作的决心。
【5】从文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进京赶考
传说宋代苏东坡早年乘船赴考,因途遇风浪,误了开考的时间。起初主考大人不准苏东坡入场,后来听了苏东坡的诉说,顿生恻隐之心,便口诵一联让他对,若对得出,便破例允他入试。主考官出的对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不愧为一代才子,稍一思索便应声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出句用顺序,对句用倒序。有情景,有过程,有经历,曲折而不呆板,可视为巧对。
【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载____( ) ____( )
卷____( ) ____(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恻隐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考官的上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东坡的下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副对联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直通车。
锡林郭勒大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全都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 神气地挥舞着鞭子 放声歌唱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辽阔——( )
欢跃——( )
2.请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3.第二自然段突出了草原 的特点,第四自然段突出了草原 的特点。
4.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到 的作用。
5.这篇短文主要讲了 。
20、句子乐园。
1.大熊猫真可爱。(胖乎乎的)(把括号里的词加进句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抗洪救灾中解放军叔叔的英雄事迹使我们感动得流泪。(陈述句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条快活的小溪流日夜不停地奔向茫茫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①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练习。
(1)许多孩子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带你去翠微峰玩一天。”(改成不用冒号、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题目:《我的 》。要求:写具体,字数在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