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军行》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B.《军神》一文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突出了刘伯承的高贵品质。
C.《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通过对毛主席接到电报、抉择、批示三方面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伟人的胸襟和常人的情怀。
D.《清贫》一文选自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这是作者被释放出来后写的文章。
2、最适合夸奖同学表达能力强的一句歇后语是( )
A.飞机上吹喇叭——唱高调
B.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C.洞庭湖吹喇叭——想(响)得宽
3、下列对句子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说明“我”很听祖父的话,乖巧可爱。
B.“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说明孔明先生足智多谋、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C.“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体现了武松豪壮中兼有心细的性格特点。
D.“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体现了病人坚强的性格特点。
4、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自相矛盾》中事情的起因是____,经过是____,结果是____。《跳水》的作者是___国的_____。本文赞扬了船长________的品质。
2.《田忌赛马》中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有_____的孙膑,有______的齐威王,有_______的田忌。
5、照样子,按要求写成语。
(1)带有动物:
(2)带有数字:
(3)带有一对反义:
(4)含有比喻的:
6、看拼音写汉字
kòu | xiāo | zhù | chà | suǐ |
________头 | ________石 | ________造 | ________那 | 骨________ |
7、读拼音,写词语。
xiè méi jǔ jué jiāo cuò
(1)人在(______),骆驼在吃草。它们在(______)的时候,上牙和下牙(______)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fàng sì shēn yín
(2)水渐渐窜上来,(_______)地舔着人们的腰,木桥开始痛苦地(________)。
tōng guī yú jìn è hào gāng qiáng
(3)当妈妈拉响手榴弹与敌人(________)的(________)传来时,(_________)的小金花把脚一跺,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8、我知道下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
1.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_______)
2.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没有不醉的。(_______)
3.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_______)
4.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_______)
9、课内阅读。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周瑜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是因为( )
A.作战的需要。 B.军情特别紧急。 C.任务难以完成,可以惩罚诸葛亮。
【2】文中写“周瑜很高兴”,他高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写出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关于小学生近视的研究报告》,完成练习。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最近越来越多同学戴上了近视眼镜,连我也不例外,有些同学还嘲笑我们是“四眼田鸡”。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近视?针对这种现象,我对近视的原因、人数和现状做了一个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浏览网页,查找有关近视的资料。
2.采访一下眼科医生,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应该如何预防。
3.统计一下我们班近视同学的人数和原因。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调查途径 | 涉及的方面 | 具体内容 |
书籍 报刊 杂志 | 近视的分类 | 近视主要分为真近视和假近视:假近视就是在平常没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视力下降;真近视是在成年后有些人由于先天性遗传的原因,才戴上眼镜。 |
上网 | 戴眼镜的坏处 | 用眼时间越长,眼镜的度数越高,眼睛的近视度数也可能会增加。 |
采访 | 为什么近视的 青少年越来越多? | 有人认为近视不会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
教科书 | 写字的正确姿势 | 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头正肩平背直脚稳。 |
四、结论。
1.防止近视,首先看书写字姿要端正,做到“三个一”: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2.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3.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4.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5.定期到眼科作检查,听从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防止近视度数加深。
【1】这份调查报告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
A.上网
B.滴眼液
C.近视
D.书桌
【2】下列行为中,会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是( )
A.饮食均衡
B.睡眠充足
C.噪音小
D.光线暗
【3】下列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患了近视,只要戴眼镜就没问题了。
B.505班超过半数的人没有近视。
C.真近视是由于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
D.505班只有极个别近视同学的原因是先天遗传。
【4】下列各种行为,能缓解用眼疲劳的一项是( )
A.上网玩游戏
B.趴在桌上看书
C.坚持做眼保健操
D.在行驶的车上看书
【5】下列调查途径中,不属于这份调查报告的一项是( )
A.上网
B.问卷
C.查阅报刊
D.采访
【6】为什么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请根据表格中的具体内容概括三点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 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 三 孩子往下一纵身 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在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填上合适的标点。
【2】“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心惊胆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停顿、延长
【4】四十秒钟并不长,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下面不属于的是?( )
A.突出了落水孩子的处境非常危险。
B.人们对落水孩子的担心、紧张、着急的心情,让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
C.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
D.以前水手遇到这种情况时,救人的时间是不超过四十秒的。
【5】你觉得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见这歌声。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激动起来。内心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人民群众自愿组织起义勇军。奋起抗战。戏剧家田汉以此为题材。写了一个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电影的主题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是在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前。把这首歌词写在香烟的包装纸上的。后来。这首歌词被交到音乐家聂耳手中。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产生了极大的创作热情。立即动手谱曲。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都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尤其是结尾“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1)内心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_______
(2)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我国的国歌是《______》。由____作词。_____作曲。
(2)我国国歌的开头是“_____________”。结尾是“______________”。
【3】聂耳是怎样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4】“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中“最强音”指的是( )
A.这首歌中有许多的强拍。
B.唱这首歌要用最高的音。
C.这首歌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坚定有力。把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体现出来了。
【5】唱一唱国歌。说说你唱国歌时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联系上下文,说说老师为什么会误解“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冬阳•童年•骆驼队
“为什么要系(jì xì)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shā mò( )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jì mò( )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hánɡ xínɡ)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1】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在拼音旁的括号内写上词语。
【3】把划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4】爸爸认为我的想法更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就骆驼上系铃铛这个问题,你同意谁的看法?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同情的眼神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yòu)。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啼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你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驮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安慰和怜悯(mín)的帮助太少了。”
说完这些,那名骑手——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 因为……所以……
(1)骑手(______)把老人驮过河,(______)驮到他要去的地方。
(2)(______)老人想求他们帮忙,(______)当老人仔细看他们的眼神,立即看出他们没有关心老人的处境。
(3)托马斯·杰斐逊告诉老人,(______)自己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______)他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2】从第一自然段里找出写老人被冻的样子的词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句中“美好的品德”指的是______________ ,“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文中与“同情的眼神”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为什么情愿等最后一个骑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的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这句话表达了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对今后的想法,你认为今后他会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枣核(节选)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
A.同窗 托幅 贵重 揣起 B.用途 尚若 枫叶 解释
C.掀启 痴情 缩影 挑选 D.慰藉 张弛 凉亭 依恋
【2】文中划线句子“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根据上下文,你认为作者缺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一说文中这个句子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能表现全文中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二)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两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无数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无数的人们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诞”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
“诞”在字典中有以下4种解释:①出生;②生日;③欺诈,虚妄;④放荡。在第一自然段的“诞生”一词中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鄙视( ) 牢记( ) 讽刺( )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请在文中方框里从语言、表达方式、情感等方面为画线段落写批注。
【5】用“——”画出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并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题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心田上的美丽的百合花。
B. 野草心上的百合花。
C. 百合花心里有坚定的信念,通过努力,实现价值。
18、课外阅读。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天,唐僧带着他的徒弟来到一座高山前。山上有个白骨洞,洞里住着白骨精,专门残害百姓,而且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一个村姑,穿着花衣服,提着一篮馒头,笑着向唐僧走来。孙悟空用鼻子一嗅,闻到一股妖气,再用火眼金睛凝视,一下子看出村姑是个妖怪。“大胆妖怪!”悟空一声吆喝,举起金箍棒,劈面便打。啪的一声,那村姑倒地死去。可是倒地的只是白骨精的化身,它的真身却化成一缕轻烟逃跑了。悟空识破妖计,正要追赶,却被唐僧一把拉住。唐僧责怪悟空不该错杀好人。
过了一会儿,只见从山后走来一个老婆子。那婆子拄着拐杖,口中喊着寻女儿。悟空看得仔细,认出那婆子也是那个妖怪变的。悟空飞步向前,大喝一声:“妖怪,你又来了,再吃我一棒!”全箍棒当头劈去,那婆子便应声倒下。这又是白骨精施的脱身之计,它的真身化作一股妖雾腾空而去。悟空正要追赶,又被唐僧拦住。唐僧怒喝道:“你接连打死母女两人,是何道理? ”
白骨精两次被悟空识破真相,还羞点丢了性命。它知道有孙悟空在,是吃不到
唐僧肉的,决定再施诡计,让唐僧把孙悟空赶走。
白骨精又变成一个老头儿,手持拐杖,来找唐僧。悟空认出那老头又是白骨精的化身,上前喝道:“大胆妖精,你骗不了我老孙!”说着又要举棒打去。那老头大声呼喊:“救命啊,救命!”唐僧急忙喝住悟空,不准再打。那老头冲到悟空前面说:“你打死了我的老伴和女儿,我这条老命也不要了,索性跟你拼了!”语空气得毛发直竖,大道:“不管你千变万化,妖怪总是妖怪!说罢抡棒就打。唐僧上前护住老头,沉着脸说:人以慈悲为本,不准杀他。”悟空回答说:“妖怪吃人本性不变。你今天救了它,它却不会放过你。是妖就要打,哪能讲慈悲? ”悟空撇开唐僧,一棒打去,把那老头儿打下深涧。悟空正要去追,又被唐僧拦住。白骨精趁机逃跑了。
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最后还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赶回花果山去了。
【1】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孙悟空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千变万化”可以看出白骨精________________,这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呼应,用“_____”画出来。
【3】你认为唐僧说的“人以慈悲为本”用在白骨精身上行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孙悟空”的身上你懂得了什么?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二)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的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上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它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所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着老人连声道谢。
老人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用曲线画出老人所讲的使两个孩子开始新的追求的话。(2分)
(2)用直线画出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2分)
(3)给第一段选择一种恰当的段意,在后面的括号里画“√”。(2分)
①两个孩子都有不幸的命运:一个耳聋了,一个眼瞎了。( )
②两个孩子的理想破灭了。他们感到失望,埋怨命运的不公。( )
③两个孩子都非常伤心,痛哭流涕。( )
(4)从文中找出带点字的近义词,写下来。(4分)
避免( ) 专心( )
(5)细读文章,把相应的内容填入括号内。(5分)
两个孩子的理想分别是( )和( ),结果想当( )家的突然( );想当( )家的突然( )。
在一位老人的鼓励下,经过新的追求,( )的孩子成了( ),( )的孩子成了( )。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4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21、缩句。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
(2)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22、以“八月,天多热啊!”作为开头,再写一句话,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八月,天多热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与表达。
提到“追”’我们总会想起:追逐、追赶、追寻、追求、追梦、追忆、追星……生活,因追而更加精彩;生命,因追而更有意义。我们要学会去追,学会去悟。请你以“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要含有“追”字;②内容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③字数不少于45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