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颜真卿的楷书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礴的特点。

B.“颜筋”是形容他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C.颜体以瘦劲著称,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半夜三更 一声不吭 磨拳擦掌 半信半疑

B.一针见血 情不自禁 兴致勃勃 出谋划策

C.风平浪静 心惊胆战 哭笑不得 养尊处优

D.纵横交错 操纵自如 摇摇晃晃 自相矛盾

3、“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步入(   )岁的豆蔻年华,我们更应该珍惜这美好时光努力学习。

A.十三

B.十四

C.十三四

D.十五六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我能按要求写词语。

(1)用来形容山的四字词语。

高山深涧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用来形容水的四字词语。

波光粼粼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小题大做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清朝末年女革命家秋瑾也是女中豪杰,她在《对酒》诗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____________________

6、猜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谜底:________

2.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   谜底:________

3.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不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谜底:________

4.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   谜底:________

5.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   谜底:________

6.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   谜底:________

7、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默写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快乐阅读。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出了沃克医生不同于以往的表现,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病人”在手术中动作的语句。当时“病人”内心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惊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呼刘伯承为“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登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短文阅读。

一个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妹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不管  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用,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十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郑重而又(严肃  严厉)地点头,仿佛做出了一个极其(严重  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气与责任的神情。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十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妺妺。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他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孩子,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一百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像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猴子,一下子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抬起了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人每人活五十年!”

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这不是孩子无知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果断——______   便宜——______

3短文用哪两件事表现了“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说“十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联系上下文,你觉得男孩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会其表达特点,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游子回到家乡”这一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男孩的言行一定给了你很多思考,请你将自己的所想所感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我的农民父亲

①记忆中的农民父亲,只出过两次家门。

②第一次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那时我学习很用功,不知不觉中,发现视力在下降,于是就给家里去了一封信,说汇点钱过来,买一副眼镜。一个晴朗的天气,瓦蓝的天空浮着几朵卷云。天空纯净的蓝,卷云白得透洁。同学们在上课,老师认真地讲,同学们认真地听。谁也没想到,一位老汉竟推门进来,愣愣地站在门口,目光不停地在教室里扫来扫去。他衣角卷曲着,手里拎着一个鱼鳞袋,刀刻的皱纹爬满了粗糙的脸,浑身上下散发着乡土的气息,骨子里却透着硬朗和康健。他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农民父亲。

走出教室,父亲一把把我揽过来,两眼紧盯着我,急切地说:“孩子,快让我看看,眼睛到底咋啦?”我先是一惊,接着“扑哧”笑出声来,一字一句地说:“就是近视眼。你没看见,好多同学都戴着眼镜呢。”父亲得知我眼无大碍,才长(叹 舒)了一口气,微笑着拿出一些枣子和柿子给我。我很后悔没有在信里把话说清楚。这事听起来虽有趣,却让我感到了温暖,也更让我纪念和怜惜。

④还有一次,父亲离开家乡,是去年春播的时候。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开了一家羊汤馆。刚开业那会儿,生意很好,后来一落千丈。父亲听说羊汤馆生意不好,忙完农活,就急急赶到城里来。父亲来的第三天,我就去外地出差了。临走对父亲说,要半个月我才能回来,羊汤馆的事你先(照顾 照应)着。

⑤父亲没文化,更不懂经营和管理,可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濒临停业的羊汤馆,硬是让父亲给盘活了,纯收入一天比一天增多。

⑥出差回来后,我惊奇地请教父亲。父亲手一摆,淡淡地说:“小本生意,不要指望一口吃个大胖子。羊肉汤按成本卖给顾客,一分钱不多收,搭些功夫不算啥,我们只赚酒钱和菜钱。咱对得起顾客,顾客才乐意到咱这里来。”别说,父亲的办法还真灵,现在羊汤馆的生意好起来,四面八方的顾客都喜欢来光顾。这不,我正盘算着扩大规模呢。

⑦其实,我的父亲是农民,没文化,只懂得锄草和种地,哪懂什么经营之道。只是,无论对家人还是对别人,父亲心里装的总是慈爱和宽厚!

【1】用“√”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词语。

【2】联系短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落千丈:_____________________

濒临: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围绕父亲出家门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主要通过对父亲_______描写、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_________的样子,体现了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自己的父亲“只懂得锄草和种地,哪懂什么经营之道”,那你觉得作者的父亲懂经营之道吗?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故乡红叶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

【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_____________

【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试着写一写:“故乡红叶”在文中象征着什么?(2)试着分析文中“父亲”这个形象。

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猴王出世(节选)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 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是对石猴的_______描写,从石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_______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他做事_____________

3石猴能当上大王,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他来历非凡,是受日月精华而形成的石猴,非一般的猴子能比。

B.他没有其他猴子没有的勇气和非凡的本领,以及高远的眼光。

C.他有很强的演讲才能,说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15、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乌飞了,就像在天上追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 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作品《__》。

【2】选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 的。

【3】文中画“ ”的部分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心情。找出类似的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正是因为孩童的调皮天真,所以感觉园中的一切都是好玩的,都是活的

B.作者既写出了园中的生机,也表达了自己的快乐之情

C.作者能拥有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不仅是因为有园子,更多的是因为有祖父

D.祖父任由园子里的一切自由生长,说明祖父很懒惰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推敲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当参知政事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闲居无聊、定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今江苏者向京市),路过京ロ(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在金陵钟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舱,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为《泊船瓜洲》的诗:

京ロ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体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盘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增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它为例。

1试想一下,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推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春风绿野,皓月当空”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的“过”“入”“满”“绿”这几个字有区別吗?为什么王安石要一改再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仔细推敲字词,将这个句子写得更生动优美。

微风吹过湖岸,杨柳轻轻地摆动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三茅庐______ A.转过头看   B.照管 C.拜访

(2)青翠______ A.欲望   B.希望 C.将要

2结合自己掌握的《三国演义》的内容,你认为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里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请你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对该人物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小说

跳水(节选)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勾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孩子的心情变化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放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4自然段对猴子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水手们的“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今天的晚报!清脆的童音在刚降临的暮色中显得格外清脆,寒风把她的声音送向远方。每当她卖掉一张报纸时,她那红红的脸上便漾满笑容。

不知道是怜爱这个冷风中的女孩,还是被她那清脆的声音所吸引,我掏出两角钱:小姑娘,给我一张。她迅速地抽出一张报纸,恭敬地递给我,又从小口袋里掏出零钱数着找给我。这时公共汽车开过来了,我刚迈步,小女孩连忙喊:阿姨!等一等……钱!我想把那八分钱留给小女孩,就头也没回地上了公共汽车。   我刚坐下,那清脆的声音又在我耳旁响起:阿姨,你的钱!我吃了一惊,为了那八分钱,她竟然上了车,真不可思议。

阿姨  找给你八分钱  还有十块钱

十块钱  怎么回事 我诧异了

嗯,你刚才买了报纸掏手套时,钱掉在地上了。她把八分钱和十块钱塞到我的手里,并轻松地长舒了一口气。顿时,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我被她的纯真打动了!我暖着小女孩的双手:你为什么要出来卖报?

我?她有些不好意思,我的邻居张奶奶病了,我放了学就替她卖报。说着,她眨巴着晶亮的眼睛冲我笑了。

车到了下一站,小女孩跳下车,钻进人群里,她瘦小的身影消失了。她那清脆的童音却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耳旁。

啊,多好的孩子!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1)给短文加一个小标题。(2分)

(2)给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加上标点。(3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立即(     响亮(

居然(     特别(

(4)如果你是一名记者要采访小女孩,你会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小女孩可能会怎么回答?(4分)

问:    

答:  

(5)文中通过两件事说明小女孩有一颗金子般的心。(4分)

第一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每句1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

(3)母亲不识字。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

(4)她哭得伤心极了,流了很多眼泪。(改成夸张句)

——————————————————————————————

(5)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缩句)

——————————————————————————————

 

21、按要求写句子。

张骞开辟丝稠之路。

①写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②写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22、我会按要求写句子。(13分)

(1)我们不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改为反问句)

(2)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改为字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写作

1.习作内容。

任选一幅漫画,写一写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

2.方法。

①仔细观察漫画,看看漫画画的是什么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

②借助标题或简单的文字提示,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