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画。(6分)

(chā chà)不多  (zhā zhá  (xiāo xuē)铅笔

(sì shì   (dī tī)坝   (jūjù

 

2、填入下面句子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它要是高兴 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用身子蹭你的腿 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A.,:,。

B.,,,。

C.,。,。

3、下列( )不是老舍先生的作品。

A.《海燕》

B.《茶馆》

C.《猫》

D.《骆驼祥子》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B.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C.琥珀是一种化石,它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时间。

D.范仲淹、杜甫、陶渊明、戴望舒都是古代文人。

5、带点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mèn)闷不乐    B、红叶shì)火  

C、梦mēi)以求   Dzhàng )重叠叠

 

6、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推测 具备 催眠曲 B.邢态 尽职 热辣辣 C.警戒 分辨 石钟乳

7、《窗边的小豆豆》中,午餐中“山的味道”是指(   )

A. B.海带 C.牛肉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看拼音写词语。

(1)石塀小路是一条wān yán( )在民宅间的,极具古香古调的qīng jìng( )小路。

(2)双龙洞的内洞一团qī hēi( )。汽油灯只能照见一小块地方,余外全是hūn àn( )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古诗阅读。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只有敬亭山。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

3这首诗通过对________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__________的感情。“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其中“厌”字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闲”字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字解释为________

4根据意思写诗句。

(1)天上的鸟儿都向着高空飞走了,孤独的一朵云也不愿意留下,悠闲地向远处飘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课外类文阅读。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曹操曾三请诸葛亮,这件事鲜为人知。

曹操打新野时吃了败仗,非常恼火,挥剑要杀曹洪。这时,谋士程昱出来说情:吃败仗不怪曹将军,只恨刘备有个能掐会算的徐庶当军师。要是丞相信得过,我推荐一个能人,处处比徐庶都高一招,这人就是水镜先生的高徒、徐庶的师兄诸葛亮,现在在卧龙岗隐居。

曹操早听说过诸葛亮是个能人,就决定请诸葛亮当谋士。第二天,他领着程昱、曹洪等人马,带上金银财宝上了路。他们赶到卧龙岗时已是中午,人困马乏,就到路边茶馆里歇脚。曹操先后吩咐曹洪与程昱去请诸葛亮到茶馆里来叙谈,诸葛亮都没理他们。于是曹操便亲自出马。

曹操一行来到茅庐门前,只见柴门大开,诸葛亮正在草堂读书。曹操进了屋,诸葛亮一没起身让座,二没磕头下拜。曹操强装笑脸,问: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先生?诸葛亮头也不抬,随口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个山野村夫。听说丞相远道而来,专门在此等候。说罢,把书本一合,斜着眼睛望着曹操。曹操仔细把诸葛亮打量了一番,果真气度不凡!就赶紧叫人抬上礼品,说:先生足智多谋,我此次专程登门请你出山,为我统一天下卖力。

诸葛亮一听,哈哈大笑,说:丞相花大本钱请一个普通山民,不怕失了面子吗?说罢,仰天大笑。曹操本就多疑,以为诸葛亮取笑自己,后悔不该亲自来请他。曹操本想发火出气,又怕传出去,坏了礼贤下士的名声,支吾着说:那就不必勉强了!说罢,灰溜溜地走了。

这件事传到民间,变成了一句歇后语:曹操请孔明 ——(     )。

1请你给短文取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

2请你根据短文内容把歇后语补充完整。

3用横线画出诸葛亮很傲慢的句子。他如此傲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歇后语中的孔明就是______,文中的他是个______的人。

5曹操三请诸葛亮:第一次由      去请,第二次由      去请,第三次由      去请。曹操最终无功而返的原因是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猫》节选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找出文段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

【2】围绕中心句,作者从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

【3】“屏息凝视”中的“屏”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除去,排除;②抑止(呼吸)。在这个词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填序号)。在这一段中,这个词语写出了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中画直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作者责备猫贪玩。

B.这句话看似责备,实际上是作者爱猫的情感流露。

12、课外阅读。

难忘的乡村生活

乡村的夜晚,一轮满月如一朵盛开的玫瑰花饱含浓香,开在碧霄,乡村便沐浴在玫瑰色的月光里。月光在树林里流淌,轻轻地就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地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如山间湿地里冒出来的一朵褐色的蘑菇,乡村静卧在青龙似的大山脚下,绿树翠竹掩映着农舍,花香鸟语缠绕着农舍,庄稼果木环抱着农舍。此时,月光像一片轻柔的巨大的白绸子把乡村包了起来。一阵清凉的夜风悠悠吹拂,送来温馨的泥土气息和庄稼幽香;夜风像一壶老酒,把房前屋后的树、竹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弄出些细雨样的沙沙声。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如山菊花似的细碎,星星点点地酒在院子里;几扇窗子染上蜡黄的灯光,隐隐约约从绿纱慢透射出来,融入月色里。几个女人散坐在大灯下,一边眼睁睁地瞪着电视,一边穿针引线,把那一根根五颜六色的丝线逗弄得在胸前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一群汉子头攒在一起,偶尔,从胸中吐出一个“将”字,手也只是将棋子轻轻地移动一下。夜色越来越浓,一片寂静包裹着整个乡村。月光下只有花儿在静静地开,花香在悄悄地飘。

【1】作者笔下,乡村夜晚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各有什么特点?分别用一个两字词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个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各抓住了月光怎样的特点?

(1)月光在树林里流淌,轻轻地就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地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

___________________

(2)月光像一片轻柔的巨大的白绸子把乡村包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几个女人的生活与传统的农村劳动妇女相比,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开头与结尾是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好在哪里?

夜风像一壶老酒,把房前屋后的树、竹灌得有点微醉,细小的枝叶摆来摆去,弄出些细雨样的沙沙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谁做完了小派克的作业

小派克从来不做家庭作业,他总是抱怨太难做了,然后就扔下作业去打篮球或者玩游戏机。

直到有一天,小派克看见自己的猫正在玩一只小洋娃娃,小洋娃娃其实是个小妖精。

小妖精头上戴了一顶高高的巫婆帽。它对小派克大喊道:“快救救我!只要你救我,我就让你实现一个愿望。”小派克简直无法相信他有多么幸运,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他所有烦恼的机会了!于是他对小妖精说:“除非你帮我做完到这学期末的所有家庭作业。”小妖精又皱眉头又噘嘴,最后抿了抿嘴唇,无奈地表示:“难道我是被诅咒了吗?好吧,我答应你我会完成的。”

小妖精说到做到,它开始帮小派克做作业,不过有一点意料之外的是它并不是什么都知道,它也需要指导。

当小妖精要做数学作业时,小派克就倒霉了。“什么是时刻表?”小妖精尖叫不止,“我们妖精界从来没有这个,还有什么是加法减法?快,快坐到我旁边给我仔细讲解一下。”

小妖精总是大吼大叫着:“快去图书馆,我需要许多书,你还要帮助我吸收书里的知识。” 事实上这个小妖精每时每刻都在烦人!小派克远比从前学习刻苦得多,每晚都熬夜到很晚。

到了本学期的最后一天,小妖精终于自由了!它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从后门溜走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吸取—_______)   埋怨—_______

2“意料之外”的意思是__________,文中“意料之外”的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小派克让小妖精帮助他实现的愿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看看题目,你知道是谁做完了小派克的作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猜测一下这个故事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孩子,读书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

最近,朋友圈里来自湖北五峰的一张照片热传——7岁女孩案板下网课照。

集贸市场的一家卤肉店里,一张案板,隔着两个世界。

案板上,是满满当当、香喷喷的卤肉,是父母忙碌的生活气息。案板下,狭窄而又昏暗的空间里,是一位7岁的小女孩,正在努力学习。原来,复工后,父母就带着女儿在市场上卖卤肉。因为一家人都是从外地来的,老人不在身边,只得自己看着孩子,而店铺仅仅8平米,孩子就只能在案板下学习。就在这样一个时常会碰到头的地方,孩子默默坚持了一个多月。她不想出去玩吗?很想。但她说,自己长大后要当医生。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实现这个梦想。所以即使读书苦了点,难了点,也还是有毅力去坚持。

不禁想起另一则新闻。疫情期间,在湖北荆州,因为学校要上网课,家里信号又不好,女孩只能在吃过晚饭后搬个小桌子,带上台灯上山学习。冬天的寒风凛冽,满地的落叶,配上孩子埋头读书的姿势,让人看了为之震撼。不是不怕苦,不是不怕累,只是更怕错过读书的时间,错过改变命运的机会。出身贫寒的孩子心里最明白:读书,是人生最好走的一条路。

有人小小年纪就知道即使环境艰苦也要努力读书,有人明明学习条件优越却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有些人可能永远不知道。当你抱怨网课枯燥时,有的孩子从来没有拥有过一部手机;当你抱怨父母唠叨时,有的孩子多么渴望能与父母见一面;当你在嫌弃在家学习烦闷时,有的孩子正在凛冽寒风中找寻一处藏身之所。而你,却那么轻易地就放弃了读书的机会。你弃之敝履的学习生活,是多少人眼里无法触及的梦啊。

读书实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别在该读书的年纪选择安逸,别在该奋斗的时期选择逃离,每当你觉得读书苦的时候,去凌晨的街道上走走,到忙碌的工厂里看看……你才会知道,比起在生活中苦苦挣扎的无力感,读书这件事是多么轻松。

1请你在第4、第5自然段中,找出下面两个词语的近义词,填在括号里。

震惊——________ 安闲——________

2文中是怎样描述照片中小女孩的学习环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女孩不去玩,在案板下默默坚持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在第3自然段中找找,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下面正确的是(   )

A.排比  增强语势 B.比喻  生动形象 C.拟人  富有神采

5这篇文章,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读书实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要好好读书。______

(2)360行,行行出状元,成功不仅是读书这一条路。______

(3)珍惜读书学习的机会,别在读书的年纪选择安逸。______

(4)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易,感恩所有帮助我们的人。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口语交际。

王明和李一凡约好后天上午去少年宫参加“青少年学宪法”活动,王明因为有事不能赴约,就请张丽帮忙转告李一凡,并问李一凡能不能改到后天下午去。

张丽来到李一帆家,恰好李一凡不在,张丽就对李一凡的妈妈说:____________

到了晚上,李一凡回家了,妈妈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最近,学校举行了许多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声情并茂,有名著朗颂会,有唱家乡民摇,有走进“草莓园”……综合性学习活动即充实了我们的生活,又增长了我们的视野。

17、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看到眼前的这颗“五角星”,我不禁忍不住被吸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碧绿的草地上开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小红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昨天傍晚刮了一夜的大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你曾经有最想实现的愿望吗?你是怎样实现这个愿望的?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请以“我终于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3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