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朴素(sù) 附近(fù) 绘成(huì) 俯视(shī)
B.渗出(shèn) 埋伏(mái) 繁衍(yǎn) 实践(jiàn)
C.闪烁(suò) 栖息(qī) 开辟(pì) 细菌(jūn)
D.疾病(jí) 癌症(ái) 稀疏(shū) 崭新(zǎ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丝不苟(暂且) 最喜小儿亡赖(顽皮可爱)
B.左顾右盼(拜访) 突兀森郁(多而茂盛)
C.屏息凝视(排除) 四时田园杂兴(随兴而写的诗歌)
D.猝然而至(突然) 姗姗来迟(走路缓慢从容)
3、对下面加点词的理解和运用不正确的是( )
A.“锦鲤”原本是一种观赏鱼,如今在网络上一般象征着好运。
B.小亮借同学的字典时说:“久违了,能把字典借我用一下吗?”
C.在网络上不管别人说的对错,总是持续不断地反驳,并乐此不疲的人,被称为“杠精”。
D.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我们观赏着天上的小星星,心情格外平静。
4、比喻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意思的成语是( )
A.得过且过 B.螳螂捕蝉 C.坐井观天
5、下列故事中不是同一类的一项是 ( )
A. 走麦城 B. 闹天宫
C. 苦肉计 D. 借东风
6、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B.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C.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D.那碰着岸边的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7、下面句子中所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应该多锻炼身体,增强( )力。
这只母鸡永远不( )公鸡。
地震属于不可( )的自然灾害。
A.抵抗 反抗 抗拒
B.抵抗 反抗 抗衡
C.反抗 抵抗 抗拒
D.抗衡 抗拒 反抗
8、看拼音,写词语。
dùn shí( ) pú tao( ) dà tīng( ) ào mì( ) zhé lǐ( )
héng shù( ) bēi cǎn( ) bó dòu( ) xiào guǒ( ) jué qǐ( )
9、现代诗阅读。
奇怪的事
我奇怪得不得了,
从乌云里落下的雨,
怎么会闪着银光呢?
我奇怪得不得了,
吃的是绿色的桑叶,
怎么会长成白色的蚕宝宝?
我奇怪得不得了,
谁都没碰过的葫芦花,
怎么会自己“啪”地就开了花?
我奇怪得不得了,
为什么问谁谁都笑着说,
“那是当然的啦。”
【1】诗歌主要写了“我”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自然现象感到奇怪。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儿童认识事物的角度来写,语言幽默风趣。
B.全诗充满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C.诗歌的最后一节写出了大人对“我”所问问题的嘲笑。
D.诗歌通过写作者对大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表现了作者勤于动脑、乐于思考的品质。
【3】你对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产生过疑问呢?仿照诗歌写一写。
我奇怪得不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语段阅读。
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 )肚彩头巾。①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②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 )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 )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③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在文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4)作者抓住了农村田间特有的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花相继凋谢,营造了丰收在望的________气氛。
11、阅读理解。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注视 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 实践)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1】用“\”划去选文中不恰当的词语。
【2】轮船沉没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中感受到哈尔威船长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了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谈谈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mǐ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古人曾赞道:“河处悄来缥(piāo)渺(miǎ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不知不觉悟我们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楣(méi)门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经弥陀(tuò)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入门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塑,一个凶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人魁梧高大,形态庄重。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陵云”的美誉。险峻的竣云栈(zhà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勒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ā shā),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其雕刻的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实在令人惊叹。
夕阳红着脸儿,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此刻,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解释下列成语。
①络绎不绝:________。
②巧夺天工:________。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
A. 时间变化 B. 地点变化 C. 事情的发展
【3】填出下列地点变化的缺项。乐山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第六自然段描写大佛高大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这节中描写大佛神态的句子。
【5】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迎春花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花神召集百花,商议谁在什么季节开放。当冰雪还未融化,北风还在呼呼地吹着,一切都还在寒冷的睡梦中时,谁踏着刺骨的冰雪到人间去,向人们预告春天呢?
玫瑰、牡丹、荷花、芍药……都默不作声。
沉默中,一个小姑娘毅然站出来,轻声说道:“让我去,好吗?”她的目光是(真诚 忠诚)的。
花神吃惊地看了看这个娇弱而(勇敢 勇猛)的小姑娘,她是那么天真,又是那么自信。她穿着鹅黄色的裙子,像从没见过生人似的,非常害羞。花神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去吧!只有你,才属于春天!”她送给小姑娘一个美丽的名字——“迎春”。
迎春花只稍稍地打扮了一下,在发辫上插上一朵金黄色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小花,便告别众姐妹,只身来到人间。
啊,迎春花!迎春花!她来到我们身边时大地还被厚厚的冰雪覆盖着,春天还在远处的路上,孩子们还在做着堆雪人的梦呢!可是,迎春花是春天和大地的女儿。她来了,一切渐渐地都变得温暖起来,一切都变得湿润起来。小河悄悄地解冻了,雪花在天空中化为细雨,泥土变得(松软 柔软)了……
【1】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词语。
【2】写一个带感叹号的句子,表达对迎春花的赞叹。
_________
【3】你从“一个小姑娘毅然站出来”中看到什么?
_________
【4】第2段写“玫瑰、牡丹、荷花、芍药……都默不作声。”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
14、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西湖漫笔(节选)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茵茵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
【1】请用“ ”画出中心句。
【2】选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四处景观的绿,它们的绿分别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3】下列有关青苔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重点写青苔,目的之一是突出苏堤的绿与众不同。
B.重点写青苔还突出了苏堤的形状有趣
C.些青苔是那样鲜嫩,那样可爱,表现了绿富有生命力。
【4】比较一下,选段中的“绿”和艾青笔下的“绿”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树随风摆动。(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根据意思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声音,像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
16、修改下面这段话。
为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在“六一”儿童节举行文艺会演。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节目五彩缤纷:唱歌、舞蹈、大合唱、童话剧、诗朗诵、器乐演奏、武术 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大家强烈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中国最早的诗歌来自于两千多年的前《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①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得跳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是鼓动我要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填空。
(1)《宿建德江》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字典。
要查的字 | 音序 | 部首 | 除部首几画 | 诗中词语 | 意思 |
舟 |
|
|
|
|
|
暮 |
|
|
|
|
|
(3)先解释画线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泊船建德江时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