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 )
A.左右和上方的山石朝“我”挤压过来。
B.这里的山石在移动。
C.孔隙很窄小,而且很昏暗。
2、下列每组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刹那 刹车 刹住 B.好奇 好学 好客
C.重荷 荷花 荷叶 D.稍微 稍息 稍许
3、下列选项中既有一对反义词,又有一对近义词的一项是( )
A.翻腾 翻滚 渗出 吸收 B.柔嫩 柔软 挣扎 抗争
C.详细 仔细 描绘 书写 D.崭新 全新 兴起 暗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反语表达感情的一项是( )
A.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B.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C.当小猫蹲在草地上或蹦跳在凤仙花丛里的时候,望去真是美丽。
D.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职业(zhí) 屏息(bǐng) 磨蹭(zéng) 折本(shé)
B.疙瘩(gē) 侮辱(wǔ) 可恶(wù) 耳聋(lún)
C.起伏(fú) 啼叫(dì) 凄凉(qī) 看门(kān)
D.嚣张(xiāo) 犬吠(fèi) 奢侈(chǐ) 窥伺(sì)
6、下列词组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辽宁 翱翔 骨骼 隧道 B.亲缘 描会 欣喜若狂 演化
C.大约 粗状 支撑 奔跑 D.膨大 四枝 睛美 栖息
7、在加下划线的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长满(zhǎnɡ chánɡ) 因为(wèi wéi) 着火(zhē zháo)
发现(fā fà) 为难(nàn nán) 铁牛(niú noú)
8、写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1.想到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________)
2.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吭,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________)
3.到了柜台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啊!”(________)
4.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________)
9、课外阅读
田园四时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兴”在这首诗中读______,的意思是______。
【2】通过读这首诗,我知道白日耕田的是______,夜晚绩麻的是______,学种瓜的是______。
【3】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这是要表现( )
A.在农村,男女老幼必须劳动,不劳动就没有吃的,说明农村生活的艰苦。
B.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C.“童孙”不懂耕织,但也要“学种瓜”,说明农村的孩子比较聪明,一学就会。
D.“耕织”“种瓜”是农村儿童的主要劳动项目,是每个孩子都必须会的。
【4】(语文要素)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母鸡在什么情况下一声不哼?在什么情况下放声啼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最后“不敢”一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①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②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加点词语“天高地阔”的意思是( )
A.边吃边聊,自由自在,毫无拘束。
B.吃的地方很开阔。
【2】画线句子第①句和第②句中的“它们”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乡村最______的事物,作者却把这些事物写出了诗的美感来,展现出了_____________的美。
【3】在这“月明人静的夜里”,纺织娘的“歌声”体现了乡村是安静还是吵闹呢?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画出选文的关键句。结合上文,“独特、迷人的风景”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 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间:“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1】请写出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下面的句子,请写出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 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公正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② 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问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吾母吾师
母亲是60多年前从中国移民泰国的。我年幼的时候,母亲说泰语很别扭,常常被本地人取笑。我上四年级的一天,母亲翻出我的旧笔记本、旧书本,开始学习泰文。我被迫做了母亲的教师。当时她36岁,我还未满10岁,而她对字母、发音、语法、字义等等无所不问。有些难字我要不是没学过,就是还不能理解。
通常晚饭之后我做功课,母亲则学泰文。我们坐在饭桌两边,桌下蚊香的毒烟把人熏得昏头昏脑。母亲拿着我的旧课本来读,碰到不懂的字就大声拼出来给我听。有时她拼错了,我就得站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字。我说出读音、字义,母亲就用简单泰文或中文记下来,不久,我那些旧课本都密密麻麻满是她草草写下的笔记了。
她在求学的路上进步之速令人难以置信。不过5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小说、史书或报纸。泰语娴熟了之后,她又学英语。
母亲现在还做了我几个孩子的教师。她把自己过去的艰苦经历归纳成为宝贵经验,传给外孙。她会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qiè)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一天。
母亲发奋求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和母亲一样,我36岁才开始修学一些从前没机会学的科目。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章题目“吾母吾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的母亲从____________时开始学习泰文,那时作者还未满___________。不过___________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泰语娴熟之后,她又学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在求学的路上进步之速令人难以置信”,想一想,文中“难以置信”指的是____________。
【4】请你用“﹏﹏”在第三自然段勾画出母亲是怎样学习泰文的。
【5】用“________”勾画出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地方,并在旁边作简单的批注。
【6】从母亲奋发求学这件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上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
【2】“那儿一簇”的“簇”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它在短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①聚集,丛凑,或丛聚成的堆或团。 ②极新,常用来形容衣服。
③量词,用于聚集成团的东西。
【3】找出短文中的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4】模仿文中画线部分,用“……时而……时而……”造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你体会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我们正在慢慢长大,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许多事情,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几位同学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下面是他们的对话,请你补充完整。
童童:在学校里学习时,我们认识了许多朋友,和朋友相处,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乐乐:_____________
娜娜: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做事遇见挫折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涵涵: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的一段话,把正确的说法写在横线上。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四个文明古国。首都北京是一坐中外闻名、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明胜古迹很多,每年吸取了众多的游人前来观光游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他说话的表情,布满皱纹的脸,认真而诚恳,一幅完全信任我的样子,我对他说了声谢谢。心里想:一定得赶紧把这十元钱,他这么信服我。
18、下面这段话中有六处错误,请修改。
周六下午,华华和星星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演员们精致的表演,使他们不禁忍不住笑起来。他俩边看边谈。他对他说:“不讲诚信的人,是种极坏的作风。”华华听了,不住得点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作
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呢?
请你以“保护地球”为题目写一写应该如何保护地球,要求语言流畅,不可抄袭,套作。
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