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C.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D.风儿微笑着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

2、选出下面的加点的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1溪。(  )

A.表示肯定; B.这; C.对,正确。

2博学多。(  )

A.通晓,明白; B.有路达到; C.普通,一般。

3逢老媪磨铁杵。(  )

A.方向,方面; B.正在; C.方法,办法。

3、正确读音我来选

sā

谎( )  网( )  种( )

sāi sài

外( )  满( )  ( )

è

( )  ( )  ( )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

A.《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图书馆里的课外书真多呀!

B.一回到家,妈妈就问我考了几分?真叫人心烦。

C.“对……对不起……”他吞吞吐吐地说,“我……实在想不起来了。”

D.我们————中国人,我们————自己的——祖国。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愚不可及 鱼贯出出 横七竖八 

B.若无其事 轻而易举 随心所欲

C.不慌不忙 知己知彼 聚精会神 

D.声东击西 百站百胜 攻其不备

6、《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蜀中大将是( )

A. 张飞 B. 关羽 C. 赵云 D. 黄忠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那一天。

B.雨来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

C.他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热烈地等上三刻钟。

D.看着这些鞋,他们嘴里啧啧啧地感叹不已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多端 

___________诉 引吭__________  一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

繁星(一五九)<节选>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她是中国诗人,现代女作家,著名的______________文学作家。

2诗中第一个加点的“风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加点的“风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把这首诗送给妈妈,她会有怎样的反应?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暮  幕)色渐渐降临,彩灯亮起来了,水手们在甲板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小人鱼不禁想起她(第  弟)一次浮到海面上的情(影   景),想起她那时看到的同样华丽和欢乐的场面。她于是跳起舞来,飞快地旋转着,就像被追逐着的燕子那样。大家都在为她(喝  和)彩,赞美她美妙的舞姿,她从来没有跳得这么美丽。

1用“√”选择括号内正确的汉字。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欢快——(  )   华丽——(  )   飞快——(  )

赞美——(  )   降临——(  )   美妙——(  )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______

(2)到来;来临。______

(3)称赞,颂扬。______

11、课内阅读。

①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

②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科学家们提出的“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这一假说的依据是(  )

A.研究了大量的恐龙和鸟类化石,发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B.有的恐龙和鸟一样会飞。

C.恐龙和鸟一样,在地球上很早就出现了。

【3】选段中的“点睛之笔”指的是(  )

A.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的假说。

B.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C.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4】读完选段,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一饭千金

韩信是淮阴人,少年时丧父,家境贫穷,他既不会种田做买卖,又不能去当官,只能过着游荡的生活。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常借故到别人家里去吃饭。他的母亲不久也去世了。

母亲死后,韩信更是游手好闲,四处游荡。有个亭长与他有过往来,他便常常到这个亭长家里去吃饭。亭长的妻子见他常来白吃很不高兴。

有一次她故意一清早便烧好了饭,早早就吃完了,韩信来了好长时间也不见亭长家吃饭,知道人家不愿留自己吃饭,就愤然离去,发誓再也不去亭长家了。

他时常要饿着肚子,为了能填饱肚子,他常常到淮阴城下的河边去钓鱼。河边有几个老婆婆常在那里洗衣服,日子久了,其中一个看韩信落魄无助,很同情他,一次家人送来午饭,她就分一点给韩信吃,韩信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从此,那洗衣婆每次都分给韩信吃。

一次,韩信吃过分来的饭后,向洗衣婆深深施了一礼,激动地说:“承老大娘这般厚待,我永生难忘,将来我得了志,会报答您老人家的!”

洗衣婆听了,责怪韩信说:“男子汉大丈夫说这种话干什么!我看你相貌堂堂,好一个王孙公子,不忍你挨饿,才给你吃点饭,哪里想到要你报答!”说罢,拿了洗好的衣服离去。

望着老婆婆的背影,韩信暗下决心,有朝一日发迹了,一定要实现今天的诺言,重重报答这位老人家。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洗衣婆的恩惠,便命人把她从淮阴请来,当面向她致谢,并赠给她黄金一千两以示答谢。

【1】照样子,写词语。

狼吞虎咽(含有两个动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手好闲(含有人体器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与文中画线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我看你相貌堂堂,不忍你挨饿,才给你点儿饭吃,想到要你报答!

B.我看你相貌堂堂,不忍你挨饿,才给你点儿饭吃,没想要你报答!

C.我看你相貌堂堂,不忍你挨饿,才给你点儿饭吃,能不想到要你报答吗?

【3】韩信在发迹之前过着怎样的生活?请你简要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一饭千金”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信是如何报答那位洗衣老婆婆的?从中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①我喜欢窗,它可以把我引往有花鸟林木的地方,有蓝天白云的地方,有繁星明月的地方。

②透过那方方的窗格,你也许看到对面人家围墙上有早起的牵牛花,那娴雅紫色的花瓣带着被露水滋润过的清新;你也许看到电线那儿有一两只麻雀在跳上跳下,也许是三四只,恰像一小串轻盈俏皮的音符;你也许看到一株芭蕉舒展着它肥大的绿叶,悠闲地在微风中轻荡,或者是一株朴实的木瓜树,那直直的树干把大片大片的叶子高高地举向天空。也许,你看到的只是一段淡灰色的围墙,下面是深红或浅绿油漆的门顶,而那淡蓝色匀净的天空,就轻轻地填满了剩余的空间。

③不论你看到的是什么,你都会觉得这是一幅生动而又宁静的画,而那均匀的窗格就是当初构图时所画的虚线。

④有风的时候,那拂动的枝、抖颤的叶,加上那飒飒的声音,那不只是一幅画,而是一首歌。

⑤下雨的时候,你可以欣赏窗外那斜斜的雨丝、淡淡的雨雾,以及那朵朵的花、片片的叶,都怎样由于雨水的湿润而加深了颜色。

每一扇窗都有它不同的画面,每一扇不同画面的窗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天气,都有它不同的姿态。

【1】整体感知。

作者描写了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窗,表达了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第②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在作者眼里,窗是“一幅生动而又宁静的画”。下列选项中,不是作者描绘的事物的是(  )

A.牵牛花

B.燕子

C.芭蕉

D.木瓜树

【4】从第②自然段作者描绘的画面中,你看到的色彩有__________________

【5】在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选项后面画“√”。

(1)当外面条件发生变化时,看到的窗外的景致也不相同。(  )

(2)无论何时,你都会发现眼前的一切永远是美好的。(  )

(3)暗含了对窗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

14、阅读理解

最初的鹰

至今仍很难忘却平生第一次见到鹰时 , 那种回肠荡气的感觉。那是英雄的鹰,那是自由的鹰!

有一回,在上学路上,我抬头看见一只鸟,漫不经心地滑翔。可能正是其神态吸引了我——虽然它的相貌与别的鸟也有所区别,譬如周身的羽毛显得粗糙,硬朗,仿佛每一根都被气流鼓满, 带有金属的光泽的质感,使我触目惊心的是它的翅膀, 一动不动,似乎属于多余的装饰,这不妨碍它比任何鸟飞得更高、更轻松。我简直以为眼前是一只黑颜色的风筝,没有生命,平贴在天空的表面。它是借助什么飞翔起来的?难道仅仅是那股(    )吗?我怀疑着。

旁边不断有行人抬起头来 , 谁还轻轻咂了一下嘴:“那是鹰。”这一个字眼 , 此刻比什么都能打动我。我如痴如醉地仰望着它,头脑中一片空白,几乎以为在其周游的范围之外,不再有天空。是的,不再有天空,除了那对翅膀,除了那对翅膀所划出的看不见、却扣人心弦的弧线 。鹰漫不经心,(    )一切的神态让我折服了,哪怕它一声不响,垂着眼睛走自己的路……我望着鹰,血一点点热起来。

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我才跑回教室。而一下课我就跑到操场上,抬头看天,看见的只是天空,那些云,显得多么虚弱。

至今很难解释那只鹰如何闯进我童年生活的,像一只青筋毕露的手,代表一种精神的力量,( )地把门推开,我觉得一股野性的风扑面而来。多年之后又在动物园里见过类似鹰的东西,我几乎认不出它来了。 那就是鹰吗?作为鹰,必须以天空作为陪衬;而不是牢笼。我固执地保留着它的第一印象。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

1若将“傲视”“傲慢”“傲气”三词归位于文中括号内,依次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摘录一个写“我”见到最初的鹰时感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中心句,用“   ”划出来。

4“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口语交际。

自私的巨人为了不让外人进入花园,筑起了高墙,还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看到“勿倒垃圾,违者重罚”“闲人莫入,违者重罚”等告示牌。告示牌要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必须做到文字高雅,语气温和,这样人们才容易接受。请你试着给学校食堂、草地、操场等公共场所拟几条告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培养着故乡的儿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明学习很刻苦,因为成绩优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只有小花在做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庆节到了,大街小巷到处张贴了许多新的标语和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经常教导我做事要武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能找出下面病句的病因并修改。(病因填序号)

A.语序不当  B.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  D.句式杂糅

E.指代不清  F.不合逻辑  G.重复啰唆  H.用词不当

(1)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

(2)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桃子。          ________

(3)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________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________

(5)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

题目:争吵

要求:根据下面所给的词编故事。凭借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扩散思维,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故事合乎情理

夜晚 台灯 火柴 蜡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