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 )里。(8分)
(1)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
A.特定的称谓 B.特殊的含义 C.引用
(2)“自然之道”一词中,“道”的意思是( )。
A.道路 B.道理 C.规律
(3)“才了蚕桑又插田”中“了”的正确读音是( ),意思是( )。
A.le B.liǎo C.明白、清楚 D.完了、结束
(4)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
A.特定的称谓 B.特殊的含义 C.引用
2、下列昆虫中,( )每秒振翅次数最多,达600次左右。
A.
B.
C.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依次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战役 屡次 摧毁 晕倒
A.yì lǚ cuī yūn
B.yù lǔ chuī yūn
C.yì lǚ chuī yùn
D.yù lǔ cuī yùn
4、下列选项中真正表达作者不喜欢该动物的一项是( )
A.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B.那条蜈蚣甚是吓人,密密麻麻的脚已足够让人恐惧,再加上它的毒性,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C.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5、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下人家》一文通过描写乡村白天和夜晚以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的迷人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质朴、悠闲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B.“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C.《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的范大成。诗中描写的是农忙时,乡下男女老少共同劳动的热闹场面。
D.《麦哨》一文主要写孩子们在一起比赛吹麦哨的情景。
6、下列关于古代文人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龚自珍是明代的诗人,代表诗作有《己亥杂诗》等。
B.屈原是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被称为“诗圣”。
C.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是孟浩然的名句。
7、《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作者写孔隙则以自己的好奇和“挤压”的感觉,真实写出孔隙( )的特点。
A.窄小
B.宽敞
C.昏暗
8、选择恰当的字填在横线上
[狠 恨] ________心 仇________ 凶________ ________之入骨
[祥 详] ________细 吉________ ________尽 慈________
[踩 睬] ________踏 ________油门 理________ ________水
[驱 躯] ________赶 ________体 身________ ________逐
9、课内阅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宋词,请写出词牌名______,题目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2】补充横线上所缺的句子。
【3】“亡赖”的“亡”字,这里应读________(注音),意思是__________。
【4】读完这首词的下片“大儿锄豆溪东,……溪头卧剥莲蓬”,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然湖与果子沟(节选)
①在天山峰峦的高处,常常出现有巨大的天然湖。湖面平静,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水中,把湖山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中,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如果你站立高处嘹望湖面,眼前是一片爽心悦目的碧水茫茫,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视线的是鳞光闪闪,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没有一点纤尘或者没有一根游丝的侵扰。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界限非常分明。传说中有这么一个湖是古代一个不幸的哈萨克少女滴下的眼泪,湖色的多变正是象征着那个古代少女的万种哀愁。
②高山的雪水汇入湖中,又从像被一刀劈开的峡谷岩石间,深落到千丈以下的山涧里去,水从悬崖上像条飞练般泻下,即使站在几十里外的山头上,也能看见那飞练的白光。如果你走到悬崖跟前,脚下就会受到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撼。俯视水练冲泻到深谷的涧石上,溅起密密的飞沫,在日中的阳光中,形成蒙蒙的瑰丽的彩色水雾。就在急湍的涧流边,绿色的深谷里也散布着一顶顶牧民的蒙古包,像水洗的玉石那么洁白。
③如果你顺着弯弯曲曲的涧流走,沿途汇入千百泉流就逐渐形成溪流,然后沿途再汇入涧流和溪流,就形成河流奔腾出天山。
④就在这种深山野谷的溪流边,往往有着果树夹岸的野果子沟。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每当花红果熟,正是鸟雀野兽的乐园。这种野果子沟往往不为人们所发现。其中有这么一条野果子沟,沟里长满野苹果,连绵五百里。春天,五百里的苹果花开无人知,秋天,五百里成熟累累的苹果无人采。老苹果树凋枯了,更多的新苹果树茁长起来。多少年来,这条五百里长沟堆积了几丈厚的野苹果泥。
⑤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处处都有丰饶的物品,处处都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我可真说不完……
【1】文中作者的描写顺序是( )
A.天山峰峦——高山雪水——溪流——深山野谷
B.天然湖——涧流深谷——溪流——野果子沟
C.天山峰峦——天然湖——雪水溪流——野果子沟
D.天然湖——雪水溪流——蒙古包——野果子沟
【2】下列选项中不是天然湖的特点的一项是( )
A.湖色越近越深 B.湖面平静 C.湖色多变 D.水清见底
【3】第①段作者引用了湖的传说,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A.说明天然湖历史悠久 B.说明湖色多变的原因
C.增加天然湖的神秘感 D.暗示哈萨克少女命运悲惨
【4】第②段作者观察的顺序是( )
A.从下到上,从近到远 B.从上到下,从远到近
C.从下到上,从远到近 D.从上到下,从近到远
【5】第④段作者写了野果子沟,用意是( )
A.说明野果子沟果实累累 B.说明野果子沟地处偏僻
C.说明野果子沟是鸟兽乐园 D.说明野果子沟的物产富饶
【6】第②段画“_______”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
【7】第⑤段写道:“(天山)处处都有丰饶的物品,处处都有奇丽的美景……”联系短文说说天山有哪些“丰饶的物品”和“奇丽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19分)
奇 迹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才华出众。他20岁开始发表作品,刚刚29岁就创作了轰动法国文坛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之后又创作了一系列诗歌、剧本、小说。可是,正当他激情奔放的时候,恶性心脏病发作了,那年他才40岁。
雨果并不悲观。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每天清晨外出散步、做操,接着跑步……“生命在于运动”,雨果的身体慢慢好转了,体质逐渐增强了。他又重新拿起笔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60岁创作了《悲惨世界》这部世界文学名著。80岁那年,他写成了戏剧《笃尔克玛》。雨果逝世于1885年,活了83岁。
雨果40岁得了心脏病,最后却成了长寿者,人们惊叹不已:“这真是个奇迹!”
奇迹是怎么来的呢?体育锻炼!
(1)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才华出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惊叹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后一句话是________句。(3分)
(3)“那年他才40岁”一句中的“才”字能不能删掉?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人们为什么“惊叹不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奇迹”又是怎么来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远去的乡村
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坝,它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是芳邻。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它们也暗中喜欢着对方,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喜欢串门的青蛙也善意地丈量一下双方的水深水浅,重复一些古老的忠告。秋收后,就有细心的婶子说:“这两块田里长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嘛,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稻米的香。”
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雷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栽葱哩,一行一行的。”
你听过豆荚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怎么庆祝我觉得值得我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着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绒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并得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你即使在田野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调。
【1】读短文,仿照下面画线的短语,想象画面并填空。
乡村诗意在哪里?
在童年的蛙声里,在稻田的荷香里,
在__________里,在___________里,
在__________里,在___________里。
【2】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看看下列选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豆荚的炸裂声很好听,所以作者将它称为“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
B.豆荚的炸裂声其实是很细微的,作者能关注到它,说明作者十分热爱乡村生活。
C.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引起读者思考,强调了作者对豆荚炸裂声,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3】说到乡村和城市,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接着写一写。
繁华 高楼林立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肥沃 炊烟袅袅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总有打动你的一处景致。至少选择上面的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个特别的孩子
①桑桑就是桑桑,桑桑与别的孩子不大一样。
②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桑桑想到了自己有个好住处,而他的鸽子却没有,他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的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里,然后将这个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进行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有四层,但每一层都大而无当。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桑桑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觉得自己为鸽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觉得很高尚,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他们的数次努力之后,稳稳地挂在了墙上。
③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柜,高高地挂在西墙上成了鸽子们的新家时,将桑桑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一顿结结实实的揍。
④但桑桑不长记性,仅仅相隔十几天,他又“旧病复发”。那天,他在河边玩耍,见有渔船在河上用网打鱼,就在心里希望自己也有一张网。但家里没有一张网。桑桑心里痒痒的,觉得自己非有一张网不可。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这明明是蚊帐,但在桑桑的眼中,它却分明是一
很不错的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然后又叫来阿恕他们,用竹竿做成网架,撑了一条放鸭的小船,到河上打鱼去了。
⑤晚上,母亲并没有打他。母亲对他的惩罚是:将他的蚊帐摘了。而摘掉蚊帐的结果是: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
(节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有改动)
【1】第④段中加点的“旧病复发”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桑桑做的两件事,给每件事列个小标题,再连起来写写短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桑桑是个特别的孩子,联系短文,下列对桑桑的评价恰当的是( )(多选)
A.桑桑经常做一些异想天开或出人意料的事情。
B.桑桑是个不长记性,经常做错事的孩子。
C.桑桑是个敢想敢做、率真可爱的孩子。
D.桑桑总喜欢跟母亲对着干,不怕受惩罚。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鼠买鱼
①一天,鼠倾巢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
②鱼行老板问:“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哈?”
③“虽不愁吃喝,可要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老鼠狡黠地笑了笑。
④鱼行老板仍听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几倍。买完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身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上。
⑤这时,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头儿,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哈呀?”
⑥老鼠头领说:“笨蛋,咱们______不愁吃,______有老猫就过不了安稳日子。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哈哈!”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小老鼠仍听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头儿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跟着头儿干准没错。______老鼠把鱼(买 卖)完了,______街上没有鱼(买 卖)。猫只好自认晦气,运气不好。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老鼠“化敌为友”了。
⑦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虽然赚了钱,却上了老鼠的当。”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倾巢出动:________
化敌为友:________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用横线画出第④自然段写鱼行老板敲竹杠的句子。
【4】用“/”划去第⑥自然段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5】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猫和鼠“化敌为友”的原因是:________
A. 老鼠多了,不害怕猫了。
B. 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
C. 猫都搬家了,
D. 猫买不到鱼了,有求于老鼠了,
【6】下面哪句话意思与“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表达的意思不一样?________
A. 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就和猫化敌为友了
B. 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和猫化敌为友了。
C. 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是就和猫化敌为友了?
D. 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就可以和猫化敌为友了。
【7】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
A. 老鼠买鱼送给猫。
B. 老鼠成灾,给社会造成危害。
C. 老鼠给猫送鱼,达到化敌为友的目的,讽刺社会上敌我不分的丑陋现象。
D. 反映鱼行老板开始不明白,后来猛然醒悟。
1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
句子运用了(____)的手法,突出了(_____)的特点。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描摹了吃饱了的小鸡雏的可爱形象,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了_________。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
(1)四(1)班学习成绩是李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虚心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致的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当小医生(修改病句)。
①老师如同母亲一样保卫着我们每一个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晴朗的一个夜晚。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是一幅美丽而又漂亮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地跑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练笔
在小学的这几年的学习生活中,哪位老师对你的影响最大、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把你与这位老师之间的最令你难忘的事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二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