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学园的“巴”徽记表达校长希望孩子们在( )两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A.品德和智力 B.身体和心灵 C.身体和智力
2、下列对语段主要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蝉是怎么破土而出的呢?它并无别的工具,只是把体中的水洒在土中,再用力挤压四周的湿泥,使湿泥成为墙,最终一条隧道便渐渐形成,身体中的水用完时,就回到树根处汲取汁液,直至顺利到达地面。所以蝉的洞口整齐光滑,没有一点碎土。
A.蝉破土而出的过程
B.蝉挖掘隧道的艰辛
C.蝉坚持不懈的品质
D.蝉的洞口整齐光滑
3、判断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繁星(一三一)》诗人从烟烟生辉的星星、香气馥郁的鲜花联想到大海,并用星星、鲜花这些美好的事物来衬托大海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对大海的热爱。
B.艾青的诗歌《绿》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C.诗歌描写了雨后小径上的景色,展现了雨后天地间一派清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景色的喜爱以及对田野中特有气息的赞美。
D.“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这句话是英国的华兹华斯说的。
4、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张天翼
B.故事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少先队员,他特别喜欢做白日梦。
C.王葆喜欢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希望能得到一个宝葫芦
5、下列划线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绮qǐ丽 露lù天
B.活泼pō 闪烁shuò
C.瞥piē见 夜莺yīng
D.猛厉liè 卜bǔ落卜落
6、关联词填空。
即使……也…… 无论……都……
不是……而是…… 既然……就……
1.报警的( )值夜班的看守,( )被划破的玻璃。
2.( )他错了,你( )不能打他,要给他讲清道理。
3.( )碰到什么困难,我们( )要坚持下去。
4.( )觉得姐姐说的对,( )应该按姐姐说的办法去做。
7、《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宋诗人( )
A.杨万里 B.范成大 C.霍去病 D.辛弃疾
8、奇奇在读《绿》时,将脑海中想到的画面描述了出来,请你帮他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读音。
(1)湖面倒___________映着绿树青山,好像绿色的墨水瓶翻倒___________在水中。【dǎo dào】
(2)所有的绿集中在树枝的分叉___________处,静静地交叉___________在一起。【chā chà】
(3)重___________叠交错的青枝绿叶,让浓厚的绿变得更加深重___________。【chóng zhòng】
9、读《白桦》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解释词语:
姗姗来迟——______________
徜徉——______________
【2】这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姗姗来迟”描写的是_______,突出它的形态之美,从而衬托出白桦的_____________。
【4】仿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小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中的“抹”改为“涂”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母鸡(节选)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 )在院里,( )在院外,她( )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儿飞过,( )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1】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在短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____作用。
【4】短文主要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母鸡很有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是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又叫人______,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根据句子填空。
空气是那么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
既使人________,有叫人________
【2】短文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些景物。
12、课内阅读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溪声也____________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1】按原文填空。
【2】找出文中两对反义词。
( )——( ) ( )——( )
【3】文中( )这个词体现了作者是逆溪流而上的。
A. 迎着溪流 B. 随着山势
【4】这段文字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3、课外阅读。
玫瑰树根
①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和憎的生物。
②那里有黢黑的蠕虫,黑色绳索似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
③据说还有别的:身体比晩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曲背。
④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的一番话:“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呢。谁见了你都会说,准是一头猴子把它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径自走了。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它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⑤卑贱的树根说:“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眼里我当然没有模样。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胳臂一样。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阳光的部分干活。我从你那里吸取了汁液,就是要输送给她的,让她新鲜娇艳;你离开以后,我就到远处去寻觅维持生命的汁液。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会到太阳照耀的地方。那时候,你去看看我的日光下的部分是多么美丽。”
⑥细流并不相信,但是出于谨慎,没有做声,思忖道:等着瞧吧。
⑦当他颤动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亮光下时,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树根所说的延仲部分。
⑧天啊!他看到了什么呀。
⑨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株玫瑰把土地装点得分外美丽。
⑩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技条上,在空气中散发着甜香和一种幽秘的魅力。成渠的流水沉思地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②自然段有两个比喻句,它们的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
①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细流遇到玫瑰树根,他的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后文回答:第⑦自然段“当他颤动的身躯逐渐长大”是怎么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本文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5】填入第⑩自然段横线上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呀!这怎么可能呢?……”
B.“天呀!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美丽……”
C.“天呀!难道是我错了?……”
D.“看来,树根是个诚实的人呀!……”
【6】补上的最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美文品读。
贝多芬练琴
①在乡下一间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他正闭目欣赏着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 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 像雷鸣震撼着大地。
②“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正想着,突然,“滴答”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瞧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睛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来人哪!”
③“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④“楼上是谁,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⑤服务员抬头看了看漏水的地方,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⑥“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怒气立刻消了一大半。
⑦“要不要我去提醒一下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
⑧“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⑨旅客轻轻地走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地弹着琴。琴边放着一盆水。旅客正在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过于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⑩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感叹道:“真是勤奋啊!怪不得可以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第①自然段中带点的“他”是指__________;第⑧自然段中带点的“他”是指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琴声的句子。
【3】用“____”画出能解答旅客提出的“怎么往地板上倒水”的句子。
【4】下列最能表达短文中心的句子是( )
A. 通过写旅店里发生的一件事,说明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
B. 通过写一位旅客看到贝多芬全神贯注练琴的经过,赞扬了贝多芬的苦练精神。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今天晚上小东一直总是在做作业 。(修改成没有毛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哪一个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球落下来。(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春天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球比赛时,队员们提出“胜不骄,败不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有秩序地蜂拥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声和快乐的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语段。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深动,我很早就想看了。今天终于借到了,我非常高兴极了。放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急待地读起来。读了这本书,我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奇怪。
1.第一句中,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第二句中,删去“_________”或“_________”。
3.第三句中,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4.第四句中,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1处重复,1处搭配不当,2处错别字。)
阅览室的书架上陈列着一排排崭新的新书,桌子上还摆放着《少年文艺》《西游记》和《中国少年报》等杂志。许多读者以经坐在里面津津有味的看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写写你所了解的乡村生活、田园景物。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人、景或事,也可以是感觉或体会。
要求:题目自拟。书写工整,标点正确,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有真情实感。